第二卷 第381章 流水春遠

許多前人的兵書。講述了用兵的各種要訣。這些要訣各自成理,但相互矛盾,相互衝突。爲了探尋真正的要訣,我和四妹就藉助各類曾有的戰例,假設攻防,加以印證。總之,要訣多而演練也多。如今,我們已經得知了真正的要訣。我和四妹單獨在一起的時候,已經不需要再進行紙上談兵的戰爭演練了。

“真正的用兵要訣我將直接告訴各位,實戰演練的機會就只能給萬臨山一次。其餘各位,還是隻有自行紙上談兵。希望各位能認真體會,在今後我和四妹再次離開軍隊的時候,能夠把軍隊的擔子挑起來。

“要訣共兩個字:穩妥。也就是有把握。我和四妹,自認爲都能做到十成把握。也就是說,我們設下的計謀,無論敵軍怎樣變化,都擺脫不了滅亡的命運。

“使敵軍必然中計,一般人會誤以爲因爲我們高明。其實不然,是因爲我們有把握。

“四妹曾經評點過一個戰例:說古時候有位軍師準備擋截一支敗軍,遠遠地設下埋伏。敗軍一路行來,經過許多岔道。這位軍師利用敗軍統帥多疑的心理。故意遣人在通往埋伏的山坡上放煙。果然敗軍統帥認爲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徑直投奔羅網。

“四妹認爲,這樣的用兵等於算命。它是以對敗軍統帥心理的掌握爲基礎的。人心是善變的,是不可琢磨的。更何況對方新敗,在懊悔、沮喪情緒的影響之下,敗軍統帥所作的決定很可能與平時大爲不同。這樣的計算,第一個岔道算準的機會有五成,第二個岔道就剩下兩成半;四個岔道之後就不足一成了。

“那麼,以穩妥的要訣用兵又該如何呢?應該置前哨於岔道旁邊的峰頂,置伏兵於或左或右的中間地帶。敵軍經過岔道之後,前哨發回信號,我軍伏兵這才決定行動的方向,這樣,才能確保伏擊成功。

“這裡有兩個前提,一是哨兵傳回信號的速度很快,二是伏軍預置的中間位置要比岔道至伏擊地點的距離短。哨兵傳信,可用火光、旗號進行接力,一站一站地進行傳遞,達到瞬息千里的效果。中間位置與岔道至伏擊地點各自的距離則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不能保證我軍先到,則應該變更伏擊地點,甚至取消伏擊。

“這裡我再講一個戰例:說古時候朝庭十萬大軍南下,進剿劍南某處反賊。賊兵勢弱,但有一傑出軍師。該軍師選一山谷設下埋伏,準備火攻;派遣一名綽號‘常勝將軍’的猛將挑戰朝庭大軍,然後往谷中詐敗。朝庭軍隊統帥十分狂妄,過於輕敵。跟蹤追擊而至,十萬士兵全部葬身火海。

“這本是一個經過誇張的戰例。這裡,我們不要管劍南丘陵地帶坡緩谷寬山勢小巧,根本就不存在能夠一舉燒死十萬人的山谷;也不要理會爲何十萬士兵全部葬身火海而隨軍十幾名將軍卻能夠盡數逃生的問題,我們只談論它的把握性。此役火攻之所以成功,是因爲朝庭軍隊統帥狂妄自大、過於輕敵,跟蹤追擊所至。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朝庭軍到底追不追,只是五五之數,只有五成把握。而‘常勝將軍’詐敗,等於在自行暴露,就變作兩成把握了。

“以穩妥的要訣,對此役進行修改:朝庭軍南征的目的是進剿反賊。所謂反賊,一指賊首,二指賊首盤踞之城池。朝庭軍直奔賊首盤踞之城而來,中途轉向被引往山谷,引敵者只能是賊首。加之賊首武藝不高,能真實戰敗;賊首坐騎乃寶馬良駒,又能輕易逃脫,其把握性就能增至八成。

“最好的計策具備十成的把握,雖然有可能很簡單。甚至看上去很笨,但能夠真正管用;便如這一次二姐所獻遠撤之計一樣。算命的計策聽起來神奇,看上去玄妙,但不能致勝。縱有千策萬策,我們只能採用穩妥之策。

“在座的萬臨山、尊重二人沒有讀過兵書,我也沒有按照兵書來講。死讀書不如不讀書。讀書有讀書的好處,沒有讀過也不要氣餒。

“我曾在書上看過一個戰例:說有一支軍隊繳獲敵船卻棄之不用,參將不解問之,主帥立即說出一番大道理,並對其冠之以美名。此例大惑人心。很多事情或左或右,左右皆可,任選其一可也,並沒有那麼多講究。很多人就是被‘瞞天過海、假途伐虢、上屋抽梯’之類的名稱引向了歧途,未學到真正的兵法。

“有道是‘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我和四妹的兵法就兩個字:穩妥。當然,要真正做到穩妥,必須將穩妥二字,扎進骨子裡去。

“上午就講到這裡。你們幾位相互討論一下。我去了。”

下午,由雷絕招講解。雷絕招先遣人在椅子鋪上棉墊,泡好茶水,並貼了一張易貢藏布冰川地圖,這才姍姍來到。

“用兵之目的在於全勝不在於美,故兵法之語言在於會意不在於文。

“我軍軍師兩人。本可相互牽制,互補不足。然而三姐與我一母同胞,骨肉情深,外人無法離間。若加害,必然同時進行。這次閉合堂扣留我們,便是一例。張永大人曾言,有了閉合堂便會有常執會這樣的派生產物。便會有算計軍師這樣的舉動。這是由閉合堂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這一次,僥天之倖,三姐和我被救了出來。但這樣的事情是無法完全避免的。就像治水一樣,這裡堵住了,它又會從別的地方鑽出來。爲了防止將來三姐和我再次同時離開軍隊,我們必須培養參謀。

“自領兵以來,三姐與我十分才能只出兩分,就得心應手,無敵於天下了。此後的戰爭雖將涉及到天朝及契丹、突厥、奚國、高麗、日本、鐵勒等國家,相信亦無人會成爲阻礙。不過如此。戰爭竟不過如此。我們的心中已經開始厭戰,開始感到戰爭沒有意思。而惟一有意思的戰爭,即三姐與我互爲敵對的戰爭,又因爲我們立場一致而不可能。同時,對於互爲敵對的戰爭,我與三姐都有些懼怕。那麼,我們還留在軍營幹什麼?僅僅是爲了建立並非我們所願的功勳麼?

“我們不歸隱,至少現在不會。我家重男輕女,回家也沒有意思。除了軍營,我們也沒處可去。但是,說不定哪天便有了恰當的去處,我們就可以歸隱了。因此,我們必須提前培養出領軍的參謀。

“三姐和我的兵法很簡單。要訣就倆字:穩妥,上午三姐已經講過了。現在我要講的是。運籌的步驟。

“在接到戰爭的任務之後,纔開始運籌。孫子兵法雲:‘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這是指有必勝把握的,即使國君、閉合堂不讓打,也應該堅持進攻。這裡,乃是一處謬誤。是否應該打,要從大局出發,要進行軍事、政治、經濟等全盤考慮。回紇和龜茲我們能勝,但沒有打,只是將其儲君強行擄爲人質就收兵了。對於大局的判斷。非常複雜。個人能力有限,我不能要求你們在學習兵法的同時,還要去學習大局的判斷。我只能要求你們放棄,將對於大局的判斷,完全交給張永或者皇帝、閉合堂去辦。而你們,則必須在接到戰爭的任務之後,才能用兵。

“設計之初,要想出理想的目標。要樂觀,敢想才能敢幹。但不能怪異,不能過於異想天開,不能將敵軍將士當作草包,不能設想敵人一聽到我們即將出兵的消息就立即投降了。

“目標出來之後,我們就要想辦法實現它。我們的目標有相應的手段去實現,目標就能成立。否則,目標就得降低。

“目標和手段齊備,就成了完整的計劃。計劃能否實現,我們得站在敵人的角度,對計劃進行挑剔,尋找計劃的漏洞,然後修改我們的計劃。

“‘定開始,設目標,想手段,找漏洞。’這就是運籌的步驟。在常人眼中,通常將運籌用兵等同於實現目標的手段,認爲手段高超,才能算計於人。手段拙劣,只能任人宰割。其實手段不過是運籌的一個環節而已。

“記得三姐曾向萬相公詢問過行軍之道,萬相公當時答道:應該使大隊人馬的進發在敵國探子的眼中變作小股軍隊的行動。換言之,就是指突然將大軍開到對方城下。這相當於行軍的目標。當時萬相公未能想出實現這個目標的手段。現在通過包圍龜茲、回紇兩國首都的戰役,相信大家已經知道,手段便是:要突然包圍一點,使大軍列成一個小圈,必先在小圈的外面畫上一個大圈;調動大軍分別趕赴大圈各點,然後在約定的時間,同時向中間進發,將大圈縮爲小圈。此乃手段的例子。

“在我軍遠征通麥戰役中,敵軍謹遵孫子兵法。選擇堅守。堅守必須有糧,必須安定。在切斷敵軍退路之後,我軍如果用火炮間斷轟城,或者派遣江湖高手進行騷擾,便可以敗壞敵人的軍心。然而三姐沒有這樣做,三姐選擇以黑油融化冰川,以冰川之水沖毀通麥的手段。此例說明,手段是多樣的。關鍵在於勤思。勤思,便能層出不窮。

“這張紙上,寫有今年以來大理軍隊的重要情況。王公公和尊重更知道詳情。這幾日,你們要仔細運籌下一步我軍對大理的行動。初五卯時,我向萬相公索取答案。”

初三,雷又招傳令各營,要求全體監軍於初五到中軍旁邊的點將臺應卯,佈置南征大理的行動。萬臨山得知這個消息,擔心在衆人面前出醜,找到雷又招,道:“既然各營監軍初五應卯,在下是否可以現在就提前交卷。”

雷又招道:“交卷是四妹定下的時間,我不便更改。”

萬臨山又找到雷絕招。雷絕招沉吟道:“嗯。萬相公初次運籌大軍行動,恐有不周。爲防惹人恥笑,我將請三姐改令初六點卯。”

到初四,還沒有得到變更時間的消息。萬臨山再找,雷又招、雷絕招二人都不在中軍,找了一圈未能找到。溫玉華勸道:“萬兄這樣瞎找是沒有用的。多與王濟恩、尊重、粟玉都商量纔是上策。”

初五寅時,天還未亮,萬臨山就悄悄摸向雷絕招的帳外。剛走近,裡面就傳來雷再招的罵聲:“想鑽帳篷麼?小心你項上人頭!”

萬臨山無奈,只好在中軍至點將臺的道上遠遠地等候。

良久,營帳先後亮起了燈火。再隔一陣,開始有人走動。至寅時三刻,一隊親兵簇擁着溫玉華及雷家四女走了過來。萬臨山當即迎上前去。

雷絕招道:“我說的是,我向你索取答案,並不是要你將答案交給我。你且隨我同行。何時索取,我自會掌握。”

雷招弟道:“萬少俠,我們一道走吧。”

“萬兄放心,我支持你。”雷又招道。

點將臺乃泥土夯築而成。臺前一畝平地,四周插滿旌旗。兩三百名士兵環列周圍,四十多位監軍齊聚中央。卯時正,擂響大鼓。雷又招開始點名。監軍們無一遲到,全部到齊。

雷又招道:“自從成都脫困,休整已近一月。大理一隅,不能不顧。今日點將,乃爲南征。

“我是女子,必然會有不方便的一天。當我不能行令之時,必將請絕軍師代之。然而,當我和絕軍師都不方便的時候,大軍將由何人調派?是故,我們培養中軍萬臨山將軍爲參謀,以備急需。現在昭示各位。請問各位是否願意聽從萬將軍的指揮?”

衆監軍齊道:“願聽從萬將軍調遣。”

“好。”雷又招揮手做了個手勢,道:“試一試,就從現在開始。有請萬臨山。”

萬臨山尚未明白。旁邊雷招弟忽出一掌,將萬臨山推至臺前。萬臨山剛剛立定身形,旁邊雷又招道:“請萬將軍點將發兵。”然後就下去了。

第二卷 第774章 羅綺歡緒第二卷 第207章 秦嶺高山第二卷 第201章 進駐范陽第二卷 第556章 回首笙歌第二卷 第181章 代攻幽州第二卷 第685章 漸天如水第二卷 第480章 細拈輕攏第二卷 第74章 董卓進京第二卷 第823章 麗雲流色第二卷 第756章 金碧吾鄉第二卷 第722章 時清俗阜第二卷 第777章 霓旌瑞霧第二卷 第633章 平康小巷第二卷 第260章 暗中決定第二卷 第664章 恨隔爐煙第二卷 第160章 如期傷亡第二卷 第261章 劉備中計第二卷 第390章 月細風尖第二卷 第616章 頃聞四海第二卷 第167章 遭遇溫侯第二卷 第339章 奠酒盈卮第二卷 第183章 輕鬆壯舉第一卷 第4章 窈窕淑女第二卷 第415章 睡容初起第二卷 第331章 錦籜參差第二卷 第335章 溼雨穿花第一卷 第28章 城樓觀景第二卷 第457章 汀花雨細第二卷 第587章 地僻門靜第二卷 第399章 金鴨爐香第二卷 第367章 蕭然巾岸第二卷 第575章 金籠鸚鵡第二卷 第335章 溼雨穿花第一卷 第19章 糧草之錯第二卷 第517章 亂花狂絮第二卷 第144章 安排演練第二卷 第110章 裁軍增力第二卷 第87章 井欄油罐第二卷 第93章 拖延時間第二卷 第407章 煙樹去程第二卷 第809章 飛瓊伴侶第二卷 第232章 孫策毒計第二卷 第107章 人才歸心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軍第二卷 第208章 借糧豫州第二卷 第412章 翠被華燈第二卷 第730章 玉葉騰芳第二卷 第470章 酒困路長第二卷 第404章 殘虹雲中第二卷 第472章 舊夢魂中第二卷 第549章 玉走金飛第二卷 第467章 勞君揮肘第二卷 第684章 低籠芳樹第二卷 第266章 整體戰略第二卷 第593章 溼雨穿花第二卷 第586章 諸天花雨第二卷 第62章 訣別劉備第二卷 第431章 殘春風雨第二卷 第389章 過盡流波第二卷 第480章 細拈輕攏第二卷 第626章 柳眼向人第二卷 第513章 燕然未勒第二卷 第809章 飛瓊伴侶第二卷 第544章 終欠峰巒第二卷 第679章 世人疏略第二卷 第75章 矯詔檄文第二卷 第819章 絮軟絲輕第二卷 第265章 軍前會商第二卷 第217章 絲綢內衣第二卷 第115章 降白波軍第二卷 第494章 啼破曉妝第二卷 第506章 三徑步餘第二卷 第562章 天際徵鴻第二卷 第778章 又聞空階第二卷 第322章 橫衝直撞第二卷 第607章 寒江天外第二卷 第338章 清宵雲霞第二卷 第461章 蘋風入坐第二卷 第169章 部落內戰第二卷 第55章 爲伊憔悴第二卷 第333章 徵鴻凝睇第二卷 第563章 盡日憑闌第二卷 第590章 蟠桃結子第二卷 第168章 逼而不攻第二卷 第714章 光鶯語亂第一卷 第3章 加入黃巾第二卷 第92章 硝煙間隙第二卷 第179章 吻了再死第二卷 第674章 散花卻病第二卷 第799章 避樂分行第二卷 第120章 複雜戰鬥第二卷 第115章 降白波軍第二卷 第793章 爽天如水第二卷 第116章 智取潼關第二卷 第626章 柳眼向人第二卷 第84章 鼓勵攻關第二卷 第209章 孫策投軍第一卷 第18章 當街殺人第二卷 第235章 阻截無赦第二卷 第120章 複雜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