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目的

何氏幼承庭訓,自幼受到母親、長姐的教誨,該讀的書也都讀遍了,這冊《家事教科書》上的種種既實用又樸素的知識,她自然不會不知道。

可據她所知,自古以來,似乎還從未有人能將這些個細緻入微的微末知識蒐集整理成冊,形成體系,甚至於傳道授業。

說到底,這些內宅知識看似瑣碎,卻絕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學到的。

或許是她見識淺薄的緣故罷,可她確實想不出來,這世上除了母親之外,或者說除了親孃之外,還能有誰能夠這樣直白清楚的,將壓箱底數十年的經驗教訓,一點一滴的掰開了揉碎了,諄諄誘導、傾囊相授。讓你能夠在十多歲的年紀,就去獨自面對一個全然陌生的新環境,面對一大幫有着血緣關係的陌生人,讓你能在這個新環境立足,生兒育女、管家理事。

繼母?婆婆?三親六眷?

當然,這世上凡事都會有例外。

但十之**,人家願不願意推心置腹是一個方面,還有另外一個方面,就算人家肯教,且有耐心細細教導你,可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甚至於可能還有利益衝突的人,來教導你立身之本,甚至於還要涉及到內宅手段,這就很可能還要觸及到些許的陰私,你怎的可能心無芥蒂的去接受並理解她的教導呢?

而且話說回來,在何氏看來,這樣的教導,或許就連親孃都不一定就能勝任的。除非親孃本身能有智慧有能力,甚至於還要自身有手段,否則教給女兒的,恐怕就不是甚的明白通透的能讓女兒生活幸福的獨門秘訣,而是稀裡糊塗擾亂女兒婚姻家庭生活的餿主意歪點子了。

這樣的事例,她張口就能說出好幾樁來。

不知道多少親孃哪怕愛女情深,可總是自個兒把自個兒弄的一團糟,尋常日子也過不好,連帶着女兒出閣後也沒好日子過。

所以自古以來,婚嫁上頭,婦人有七棄五不娶。

而這五不娶中,頭一條就是喪婦長女不娶,原因是因爲無教戒也。

其實就是失去了親生母親的教導,這樣的女子,很難學會管家理事,以及內宅種種的手段。待到出嫁後,自然也就很難在婆家立足了。而對婆家來說,一個在閨中沒有受到良好教導的媳婦,確實很容易導致內宅不寧。

何氏雖然並不是十分贊成這樣的觀點,可不可否認,確實有它的道理。

可眼前的這冊《家事教科書》,不僅僅能教你女紅針線、廚藝管家,還教你人情世故,教你處理這許多繁瑣的人事關係。

譬如不僅專門教導女孩子如何同長輩、平輩、晚輩相處,還教你怎樣管理安撫家中的奴僕,教你同不同性格層次的人打交道,教你在人情往來上拿捏分寸。甚至於還教你怎樣處理緊急狀況,怎樣面對脣槍舌劍,怎樣面對背後的絆子……

不僅僅教你人情世故,還教你日常衛生、分娩育兒,這據何氏所知,可是前所未有的課程。

何氏不知道妯娌姑子們是從哪裡蒐集到的這麼多的實用知識,但以她目前的閱歷看來,這些知識不但詳盡,而且無誤。

這簡直就是把一個有智慧有能力還有手段的親孃,同一個對她們這些個內宅女子而言就如救命仙丹一般的擅長兒科女科的郎中,就這麼揣在了你的兜裡。

這還罷了,關鍵是整冊《教科書》,洋洋灑灑總有十數萬字,比《四書》加起來還要來的厚,可通篇看下來,“樸素”二字貫徹全書。

旁的都不說,就拿“理財”這一章節來說,從最基本的每日記賬,到如何做到收支有餘,對於曾經幫着母親主持中饋的何氏來說,都非常的專業。

可偏偏很有意思的是,書裡頭竟然還特意強調,在家庭中的預算順序中,生存費、衛生費名列第一,交際費敬陪末位。

何氏一點淺見,或許書中這樣從頭到尾強調樸素的用意,並不在於“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而是在於返樸歸真。

賤物貴身,志在守樸,養素全真。

這是對當下人心趨於機械變詐之風最好的抨擊。

所以何氏頭一個想到的並不是將這本《教科書》抄錄下來給孃家母親看,而是希望讓牧守一方的父親先看到。

她知道她孃家父親已經在按照新安府的民情對保嬰堂的規章制度進行修改了,若是能夠也建這樣一座女學,那該有多好。

就像首章“序言”中所寫的那樣:“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遠可善種,婦道既昌,千室良善。”

思來想去,還是過來找上了花椒,同花椒言明,想抄錄一份,回門時帶回去給孃家父親看。

這是對女學籌備委員會這半年來兢兢業業最好的承認,或許還能推動承認女子接受教育權利的進程,花椒自然欣然同意,不過還是甜甜笑着同何氏解釋道:“《教科書》還只是草稿版,嫂嫂若有建議,還煩請指點我們一二。”

“指點不敢當!在我看來,這冊《家事教科書》已經四角周全十全十美了。”何氏非常誠懇地同花椒道:“妹妹,若是天下所有的女孩子都能看到這冊書,或許很多人的日子就會過得更好一些的。”

花椒笑了起來。

誰都不願意摸黑走路,或許前路光明,身爲女子,纔有爲自己爭取的意願同可能。

當然,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很多事兒還得慢慢來纔是。

不過聽說何氏希望能把女學中使用的《教科書》教材抄錄給何大人看,花椒倒是動了心思了,竭力向她推薦學塾中的教材:“是爹爹領着哥哥們編撰而成的,同當下大多數學塾中的教材都不一樣,還有農業、手工、商業之類的隨意科目,非常實用……嫂嫂若是感興趣的話,我,不,您可以讓哥哥拿給您看……”

花椒覺得自己簡直操碎了心,好在何氏的注意力都在花椒說的教材上,並沒有留意花椒的改口,謝過花椒,又向花椒請教了好些關於家庭教育的內容,回屋之後,果然找機會同六哥討論起了學塾中的教材來。

然後不過兩天,花椒就發現何氏在抄錄《教科書》的同時,六哥也抄錄起了教材來……

花椒暗自偷笑。

不過,其實那天秦連豹提出要將女學併入學塾的辰光,花椒實則是懵的。

不過一張小臉雖懵着,可腦子裡已經飛快轉了起來了。

家庭教育自然要包含女子教育,這是無可厚非的事兒,花椒倒是沒有多想秦連豹心中的顧忌,眼睛亮晶晶的,當即應了下來。

隨後就在秦連豹的指點下撰寫課程,並把專業的事兒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譬如請姚氏左氏婆媳幫着撰寫德育章節,請羅氏給衣物章節出謀獻策,把食物章節交給香葉,讓她去纏秦老孃,又請來袁嬸子,請郭氏向她請教育兒知識,又把理財章節交給她設計……

花椒總攬全局,其實起初定下大概基調的辰光只是覺得女孩子需要懂得這些,倒是並沒有刻意要去編撰這麼一冊《家事教科書》,只是就這麼忙忙碌碌的半年後,也不知道怎的,一點一滴的,就積累起了這許多了。

只《教科書》雖然初初定稿,可花椒又不免有些犯愁。這樣一來,課程如此繁多,想要修完全部必修課程,或許並不容易。

花椒就有些躊躇,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或許應該推動修業年限的設置,就算做不到“六三三”,也希望儘量往“五四五”“四三四”上頭靠……

又是一番塗塗寫寫,花椒列出歷史上的多種可能性之後,去找秦連豹。

只秦連豹聽完花椒長篇累牘的敘述之後,卻是一愣。

他已經將所有學科教材都已經設置並且編撰完成了,下一步就是要去印刷了,而且一應的規章制度也已經有了大概的雛形,到辰光也會印刷出來,張貼在學塾學舍之中。

關於學塾的制度,他是有着明確的規章的。

譬如說學塾雖然以保育爲主,但是也要進行相應的考試,分等第、行賞罰。包括三六九會課、朔望課半月一考、月課一月一考,季課一年四考,以及義學的抽考。

不光是必修科得考,隨意科照樣得考。不過並不是爲了“考”而考,也不是非得死記硬背纔算考,秦連豹只是希望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再譬如說,還要對學生日常行爲進行稽考,設立“揚善簿”同“改過簿”,好事壞事均會記錄在案,以約束學生的行爲。

可他確實還未思量過“學制”的問題,因爲他就沒有接觸過“學制”。抑或可以這樣說,如今世人所念的書,以及他們唸書的進度,就已經自成“學制”了。

就拿他爲例好了,打小五六歲進入禮詩圩學塾的西塾開始啓蒙,通讀“三百千”、《弟子規》、《幼學瓊林》、《增廣賢文》等等的啓蒙書籍,不管你多大年紀,只要你還想念書,自然而然的就能通過考試升入東塾,開始研讀四書五經了。而東塾中再進一步,訓詁之後,就可以開始解經了。

自古以來,雖然各家學塾所教授的內容並不完全相同,但大概就是這麼個過程。

自家設立的這個學塾亦是不外如是的,雖然他會着重將力氣花在蒙養院之上,但也不是說就不會設立通儒院。只要有家長、孩子願意接受他的教導,他自然是不予餘力的。當然,藝徒院也在他的籌劃之中的。

至於花椒所說的這個“學制”,歷史上似乎也曾出現過“三舍升補法”,也就是將學舍分爲“外舍”、“內舍”同“上舍”,新生入學都分在外舍,成績好的升入內舍,內捨生考得好的,再升入上舍。

不過這種對學生進行分等的做法也確實不算合理,因着遭到反對,似乎並沒有存在太久辰光就被廢除了。

告訴給花椒聽,花椒一愣,沒想到古時候就有快慢班了,不過她的目的可不是讓人“留級”、“升級”的。

“留級”制度確實不可取,花椒記得,她當年唸書的辰光,貌似就已經逐步取消留級制度了。

同秦連豹解釋道:“我們不用成績劃分的,只要他們能上滿一定的課時,必修科同隨意科都能修到一定的學分,自然而然就能升學了……”

只秦連豹深思熟慮之後,還是覺得或許並不可取,就細細同花椒商量:“椒椒,爹爹是這樣看的,每個人的天資不同、性格不同、興趣不同、接受知識的快慢不同、記憶事情的時間長短不同,理解事物的角度不同,心志啓迪的辰光也不同……我們或許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一模一樣,不能用同一個標準去要求所有的孩子,或許應該給他們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去嘗試一下……”

花椒一愣。

她想推動學制設置的目的,說到底,僅僅在於她希望能夠系統地規劃學習進度、增高教育效率、提高學科標準……

可不得不說,秦連豹確實說的很對。

花椒也是過來人,以她的認知來看,學制雖然整齊劃一,但是靈活性確實不太夠,沒有留夠伸縮的可能性。

何況秦連豹開設這麼多必修科,尤其是工、農、商這三科隨意科的目的,究其根本,在於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資源利用能力,以及經營意識同能力。

就是希望學生在心智、身體健康成長的同時,能夠了解社會、瞭解職業環境、瞭解自己的興趣以及性格,塑造他們的獨立性,培養出人格健全、有自我認知能力、生存能力強、目標比較明確的學生來。

或許秦連豹的因材施教會給自己同先生們帶來諸多教學以及管理上的困難同不便,但是教育的目的本來就是爲了培養,培養有自我認知、對社會有用的人。

既然明確了這個目的,那麼,手段、方法,或許就應當服從於目的。

第二百五十八章 入宅第四百零六章 認知第四十五章 泰來第四百三十二章 新婚第四百六十五章 成真第四百四十章 異常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力第二百三十五章 家常第七十五章 紅娘第一百七十九章 應對第五十六章 期許第一百五十九章 小麥第一百八十二章 世情第三百八十二章 善款第二百五十八章 入宅第二百六十章 新家第一百零七章 拜壽第三百二十一章 忙人第四十八章 回程第四百二十章 推敲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樁第三百一十四章 嫁妝第二百六十三章 拒絕第一百五十九章 小麥第二百八十七章 入場第四百五十二章 驗明第二百七十六章 結果第四百四十四章 反誤第二百八十一章 複雜第四百零六章 認知第三百二十六章 支持第五十一章 前程第四十六章 家常第二百四十六章 迴響第二百章 立族三第四百零六章 認知第四百二十七章 挑選第一百五十二章 惡客第一百七十二章 轉讓第八十三章 主意第三十四章 茫然第一百二十八章 合同第一百六十章 匯合第四百八十八章 容膝第一百三十八章 清晨第三百八十九章 遊歷第四百五十七章 作氣第二百四十六章 迴響第二百四十六章 迴響第一百三十六章 歸家第四百九十四章 出發第四百三十四章 喜宴第四十章 探親第三百九十五章 認親第二百十二章 緩和第五十四章 種菜第二百零八章 嘴臉第三百六十三章 引導第一百三十九章 告官第四十二章 阿婆第二百一十六章 功課第一百八十一章 成效第二百零五章 影響第一百章 除夕第二百四十九章 流言第四百九十一章 目的第四百三十一章 兩面第七十一章 酸話第三十章 重整第二十八章 雨止第三十一章 手藝第三百七十七章 默許第三百七十一章 課程第三百二十章 建議第二百零八章 嘴臉第二百三十七章 連連第三十四章 茫然第七十六章 炫目第一百六十八章 外力第十一章 決定第三百八十九章 遊歷第三百二十三章 童生第三百零一章 通透第八十二章 決意第四百七十章 通匪第五十七章 寄託第二百三十四章 蓬勃第四十二章 阿婆第五十四章 種菜第一百八十章 觀摩第二百五十章 遂心第二百一十章 瞎話第三百一十五章 冒昧第三百九十四章 不速第二百四十五章 回禮第一百八十七章 分家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垂範第四百二十三章 出門第一百章 除夕第四百五十八章 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