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教材

花椒覺得自己長到十三歲,怕是再沒有哪一年能有這樣的忙碌、熱鬧的。

時序進入三月,風吹在身上已經有了暖意,家裡的春延遲白芹還未悉數出貨,先是家裡頭自舊年開始興建的一干新房漸次竣工,姚氏妯娌諸人都把心思放在了新房的佈置上。

隨後宅子東頭又開始興建起三間三進的學塾來,雖然在建築風格上同秦家大院相差無幾,造型拙樸、裝飾簡單,走的仍是開朗大度的風格。但也同樣方整規則,庭院極大。

秦連豹各有妙用,不僅在這一間學塾中設下了好多間課堂同室內室外兩處演武場,還特地建了一間大大的藏書堂,併爲各科隨意科都設置了專門的學習場所。

這其中包含了一間小型的工坊,裡頭一應工具俱全,只有你說不上來名目。但凡秦家一衆兄弟及姻親故舊們擅長的手藝,除開秦連龍師承於老丈人的釘秤手藝不得外傳之外,其餘都可以在這傾囊相授。其次還有一方大概兩三畝左右的,交由丁香同小麥共同設計而成的糧桑魚畜、循環往復的小型田莊。尤其還有一間小小的鋪面,是完全仿照錢德隆的店堂設計而成的,明堂開闊、動處求財,櫃檯、賬房一應俱全……

之後花椒姐妹同大堂嫂左氏在闔家的支持之下,又由花椒牽頭成立了“女學籌備委員會”。頭一個就是確定了“容膝居”的名號,隨後又擇定了“容膝居”的所在,就如她們之前所商量的那般,經過闔家風同意之後,直接設在了家中東跨院的一進學塾中。而“容膝居”的牌匾以及“貽謀燕翼”的題刻,也已經由秦老爹主動接下幫着雕刻了。花椒姐妹就一心一意的在秦連豹的指點之下,給女學量身定做課程規範甚至於教材。

忙到火燒眉毛、腳打後腦勺,簡直不可開交了的花椒卻是說不出來的忙併快樂着。

直到時序眨眼的工夫就進入了四月,四月初八,浴佛節,也是吃烏米飯的日子,更是三堂哥同三堂嫂錢氏的良辰吉日。

雖然以錢運仁之豪富,崇塘百姓並沒有看到想象中的十里紅妝的風光場面,不免失望,但錢運仁兩口子是私底下又折了大筆的壓箱錢與錢氏的。

這且不說,只說錢氏爲人,言辭莊重,心懷渾厚,就已經讓闔家滿意不已了。

隨後隨着二堂哥婚期的臨近,五月初上,吃過五黃三白,四堂哥同五堂哥總算緊趕慢趕的從利州趕回了崇塘。這堂兄弟二人這樣急着往回趕,就是爲了參加兄弟們的婚禮,給新郎官迎親代酒的,同時也帶來了李蹊茴香兩口子送給新人們的賀儀。

都是川蜀之地的特產,蜀錦蜀繡、蜀箋滷漆。或精緻華麗,或清雅瑰麗,別有意趣。

李蹊一家在利州適應的還不錯。

李蹊是個粗中有細的人,外表看起來粗放豪氣,實則精明練達。上任半年來,在軍營裡也算如魚得水了,大夥兒大多喜歡同他結交。就算那些個軍中世家出身的老油子三不五時的就要生事,也能一笑而過。

至於茴香同祺姐兒,因着李太太高瞻遠矚、經驗豐富,特地給茴香帶上了擅長江南菜的廚子,結結實實的祺姐兒除開在船上的辰光還唸叨了五六天的李巡檢,倒也不曾水土不服。茴香也很快就適應了一路向西的十里不同風,甚至於過完正月半,四堂哥同五堂哥帶着幾車的禮物啓程返回崇塘的辰光,茴香又再次懷孕了。

四堂哥五堂哥回來後不久,五月十八,二堂嫂孔氏進門。

因着家世淵源,爲人又古道熱腸、好爲人師的緣故,很快就被大夥兒全票舉薦的會長花椒聘爲籌備委員會的顧問。

再跳過黃梅天同三伏天,也就是俱都不適宜成親的“半月妻”的六月,以及陰氣甚重的七月。八月二十八,天氣已經涼快起來了,六哥同六嫂何氏的婚期就定在了這一天。

不過趕在婚期之前,八月十六,也就是吃過月餅的後一天,在孃親肚子裡賴了足足十餘天才肯出來的秦家第四代的長孫,終於呱呱落地了。

小東西哭聲響亮,腳長手長,頭髮濃黑,花椒姐妹終於當上姑姑了,當慣了小姨的三人自然稀罕的不得了。

一天不知道要樂呵呵地往左氏那兒跑上多少趟,哪怕被四堂哥五堂哥再三擠兌:“大侄子這還不會喚人呢,你們倒是自個兒‘姑姑’、‘姑姑’的喊自個兒,過足了癮頭了……”

都仍舊癡心不改。

哪怕洗三禮過後未幾天,眨眼就到了六哥成親的日子。一大清早,花椒的頭一樁事兒,還是同香葉手牽手去長房看望左氏同孩子。

丁香已經在屋裡了,招手悄聲告訴她們:“元哥兒剛剛朝我吐了個小泡泡。”又指了指自己嘴角的位置:“就在這裡,只有米粒大小,可有趣兒了!”

元哥兒的名字已經定下了,從啓名元,是大堂哥請秦老爹取名,秦老爹深思熟慮之後,這才定下的,寓意新啓新發。

花椒同香葉就都湊了過來,頭碰頭地望着呼呼大睡的元哥兒。

已經緩過氣兒來的左氏,月子坐的順意舒心,自然精神抖擻,看着穿戴一新的花椒同香葉,不免笑着知會她們道:“記得回來告訴給我聽,我還沒見過用船行嫁的婚禮呢!”

花椒倒是見過,畢竟崇塘一隅湖泊密佈、水道縱橫,雖然自家還未曾有人用船行嫁迎親的,但門前的蓮溪卻是常有雙篙雙櫓的迎親船來來去去的。

一條扎彩的大船,船頭往往還會歇有一頂四人擡的大紅花轎。大船右前方還會有一條小船,迎親的樂隊或坐或站,吹喇叭的、吹笙管的、敲鑼的、打鼓的,熱鬧非凡……

而自家這回會用船隻來迎親,其實也是何家的意思。

從新安府到崇塘,比起陸路,自然是水路更加順當的,何況還有這許多的嫁妝。不過哪怕再順當,到底距離在這裡,饒是順風順水,也得五六天的行程。

wωw◆ тTk án◆ C○

若是按着如今的習俗,婚期之前,六哥得先由大堂哥等人同大媒陪着去新安府催妝,然後接了新娘子回崇塘,先落腳,再送嫁妝,次日親迎……來來去去的,不說擡嫁妝的打賞要給幾次,還容易把東西遺落了或是被人隨手順了去兒,尤其還得折騰人,所以以何大人的意思,是希望秦家能夠直接把新娘子擡進家門的。

雖然不合規矩,可隨機應變,也是人之常情,秦家自然不會有甚意見。

所以前兒下半晌,何家的送嫁船就已經順順利利的停靠在了崇塘碼頭之上了。昨兒休整了一天後,今兒吉時,送嫁船就會直接張帆起錨,停靠在自家門前的碼頭旁,到辰光自家只要把新娘子擡進家門就成了。

不過也是幸好自家門前的這段河道,年年入冬之後都會進行清淤,否則那樣大的兩層沙船,還真不一定能駛到家門口來的……

不到酉初,花椒隔着老遠就聽到了蓮溪之上的密鑼緊鼓,又過了半盞茶的工夫,就看到了這艘披紅戴綠的二層沙船。

酉初吉時,新人的花轎進了門,給秦連豹同羅氏磕了頭,送進了新房,家裡頭就開了正席。吃了交杯酒,六哥出來敬酒,大堂嫂左氏還在月子裡,自然不能出面,二堂嫂孔氏同三堂嫂錢氏就陪着新娘子坐牀,丁香拉了花椒同香葉去看新娘子。

左氏同錢氏自不用說的,早在進門之前,在長輩們的指點下,就已經同花椒姐妹打過交道,甚至於還有書信上的往來。至於孔氏,早在婚前,花椒也曾在李家特地舉辦的筵席上見過她一面。

倒是何氏,雖是嫡嫡親的嫂子,花椒卻還是直到揭了蓋頭,才頭一回得見。

自然好奇。

只不過,雖是從並不算十分熟悉的新安府嫁來更加陌生的崇塘,人生地不熟,馬上又要面臨新的生活,可不知道是因着身爲次女,上有長姐下有幼妹,在家中往往容易被家人忽視的緣故,還是因着打小跟着父母遷移奔波的緣故。何氏雖然臉紅的像朝霞,眉角眼梢帶着掩也掩不住的羞怯,卻能強忍着羞怯,主動試探着同她們打招呼……

再到認親上譜之後,雖然因着路程遙遠,早在議親的辰光就已經定下了一月回門,不過何氏卻很快就適應了婚後的生活,開始晨昏定省,做起了秦家的媳婦。

花椒望着不過幾天,卻已經從容安適的何氏。

不由咋舌,真個計較起來,就以這份氣度來看,自家六哥配何氏,還真是有點高攀了。

不過何氏在家受過教訓,並不會以高攀低就來看待夫妻關係。

何況她雖是能夠隨遇而安,不管南地北地,都能夠很快適應環境的性子,可婆家確實讓人打心裡感到舒服也是事實。

雖然婆婆確實年輕,尤其看模樣比實際年紀更年輕,卻並沒有發生讓她母親感到憂心的事兒,年輕在自家婆婆而言,同時也意味着開明。

倒不是說不讓她晨昏定省,就是開明,而是尊重。雖說婆婆尊重媳婦,好像聽起來挺荒謬,但事實確實如此。並不是小心翼翼,而是凡事兒都會很自然地考慮到她的感受。

就是這種自然而然的珍視,讓她動容。

而且雖然家裡頭四代同堂,可房頭之間相安無事其樂融融,太婆婆待她們這幾個孫媳婦能一碗水端平,她們妯娌之間也能和睦相處,這已經好過她的預期太多太多了。

至於丈夫,就像父親所說的那般,言必有物,進退有度,給她的感覺,既冷靜,又炙熱,她暫且還說不上來甚的。

倒是小姑子,雖然年紀相差也算懸殊,尤其從未見過,可但凡說話都能投機,不過幾天,就給了她一種白首如新、傾蓋如故的特殊感覺了。

好似手帕交。

尤其是在受到花椒的邀請,加入這個叫她不明其意的女學籌備委員會之後,看到花椒她們撰寫的女學籌備工作方案,以及一冊厚厚的教程之後,她更是打心裡想交花椒這個朋友了。

她從北到南,從西到東,雖然年齡不很大,卻也算是經過見過聽過不少女學了。

可她從未見過這樣另類的教材。

禮教、樂教、經書、詩文還則罷了,她走過那許多地方,大多大同小異。

可這冊厚厚的《家事教科書》,光聽名字,就叫她有些不解,不明白爲甚的女學中還要單設家事課程。

可翻開之後,其中內容更是讓她大爲驚詫。

雖然看似仍未脫離德言容功,名列第一的德育章節中雖然也言明瞭遵守閨訓、敬奉丈夫公婆、善待奴僕、在家孝順、學習婦功、善事主母等等內容,可整冊書籍的重中之重卻是放在了治家之道上頭的。

包括衣物、妝飾、食物、日常衛生、待人接物、分娩及產後攝食、育兒,甚至於體育章節,涉及到方方面面,甚至於女子的一生。

就以衣物爲例,又分爲衣物之衣料、衣物之選擇,奢侈及流行、裁剪及補輟,以及保存方法。

再深入下去,譬如衣物的選擇上,就寫明瞭“凡顏色、花紋,均當與其年齡相應,人人宜應其職業,而選便利之材料、染色……”

在談到衣物的用途時,更強調“着於凡肌膚之親衣,宜柔軟適體,污濁易見,常得洗濯……”

以她的眼光看來,透露出來的所有觀點,都相當的實用,而且非常的樸素。

以對奢侈及流行的態度就可見一斑了,直言不諱地寫明“世人對於衣物,動輒忘其本來目的,趨於奢侈,逐於流行,實乃炫耀於衆人之觀念,與修德、衛生、經濟等齊家必要事項格格不入也……”

何氏忙裡偷閒,利用五天光景看完整冊《家事教科書》,在闔上書籍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請教花椒,能不能讓她謄寫一冊,一月回門的辰光,帶去新安府給他父親一觀了。

第四百九十一章 目的第二百章 立族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作氣第一百六十一章 東風第二章 流離第二百八十九 相覷第三百九十三章 迴音第二百零六章 瑣願第四百二十一章 所累第一百三十三章 春天第二章 流離第四百一十六章 陪房第二百三十二章 同仁第十九章 離家第十六章 成災第二百五十六章 居心第十三章 姊妹第二百四十八章 人情第一百四十九章 不捨第五十九章 同堂第二百六十章 新家第一百一十四章 請像第四十一章 恩怨第一百六十五章 白眼第一百五十五章 謝忱第二百二十六章 眺望第一百四十三章 過活第四百五十七章 作氣第四百七十二章 羣氓第四百七十七章 無奈第八十七章 路轉第二百八十四章 留下第十八章 崇塘第四十六章 家常第三十六章 心疼第九章 秦家第二百九十六章 抽空第一百零六章 房子第一百零八章 意圖第一百零八章 意圖第一百零七章 拜壽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力第二百三十四章 蓬勃第一百八十七章 分家二第八十一章 福禍第一百七十四章 做主第一百九十四章 糊塗第六十九章 置辦第二百六十章 新家第二百三十六章 其然第二百十二章 緩和第一百四十四章 試種第四百六十章 包天第四百二十四章 朋友第四百五十四章 心寒第四百四十二章 議親第三百七十六章 主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善意第一百零八章 意圖第一百九十一章 遭賊第二百二十一章 草舍第四百四十二章 議親第一百七十六章 決裂第二百五十九章 自得第四百七十二章 羣氓第一百八十六章 分家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糊塗第三百八十二章 自由第一百二十二章 揚名第二百七十五章 認錯第三百六十九章 出佃第六十九章 置辦第二百二十一章 草舍第四百九十四章 出發第一百四十五章 中秋第一百九十九章 立族二第二十六章 人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兼治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事第三百八十二章 自由第一百四十五章 中秋第二百三十八章 報喜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探望第四百零四章 機敏第四百零九章 流水第二百八十四章 留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膽大第三百八十五章 親嘗第三百三十章 穩固第一百零九章 不解第三百一十九章 保嬰第四百一十九章 心平第五十章 退學第十二章 心思第五十章 退學第三百一十四章 嫁妝第二百五十三章 姻緣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四百二十二章 黃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