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看來,歷史很多都是經不起推敲。

一推敲,就有可能露陷。

只是我們應該相信哪一方的說法正確呢?

畢竟他們的爭論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所以好像相信哪一方的意見都是可以站住腳的。

我的觀點是,可能董仲舒確確實實的沒有說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樣一句話,但是董仲舒卻是實實在在的表述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樣一種思想。

打個比方。

毛主席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在革命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在黨的最高會議—“八七”會議上提出了“槍桿子裡出政權”的著名論斷,本文從“槍子裡出政權”的背景出發,分析了這個著名論斷在古今的意義,最後講述了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對這個論斷的思考。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對大革命失敗的原因進行總結。與會的不少人對陳-獨秀、共產國際代表、蘇聯顧問在處理國-民-黨、農民土地、武裝鬥爭等問題上表現出的右傾傾向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毛主席在發言中指出,黨中央所犯錯誤中的一個錯誤是不認識軍隊的極端重要性。他強調全黨“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這是由中國國情特點決定的,即中國內部沒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裝鬥爭爲主要形式。無產階級只有掌握自己的武裝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奪取全國政權。毛澤東的這個意見切中要害地指明瞭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也爲中國革命的基本方式指明瞭正確的方向。這段話後來成爲黨創建,領導和掌握人民武裝並進行鬥爭的行動口號。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可以說對中國有着深遠的意義。這一著名論斷是毛主席在“八七會議”上根據當時中國的國情提出的。他清楚地意識到,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沒有救世主可以將幸福送給中國人,也沒有什麼靈丹妙藥可治中國的病。不顧中國國情,照搬西方的公式,只能將中國越弄越亂。越搞越壞,結果只有死路一條。

確定了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方針,興起了土地革命戰爭。

其實,如果我們把“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替換成爲“武裝鬥爭的重要性”,或者說“拳頭大就是硬道理”,甚至於把“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替換成爲匪氣十足的“有槍就是草頭王”,也是同樣說得通。

但是,毛主席說過“武裝鬥爭的重要性”和“拳頭大就是硬道理”以及“有槍就是草頭王”這樣的語言沒有?

沒有!

可是我們把毛主席說的“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理解成爲“武裝鬥爭的重要性”和“拳頭大就是硬道理”以及“有槍就是草頭王”,也是可以的。

同樣的道理。

可能董仲舒確確實實的沒有說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樣一句原原本本的話。但是別人理解董仲舒表述的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樣一句話。

也許正是因爲這樣。那些爭論的人才能夠“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吧?

還有,我認爲或者很多人其實誤解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樣一句話。

爲什麼呢?

看看我們國家現在的政策之一的“科教興國”。

“科教興國”是指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爲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

“科教興國”是黨中央、國務院按照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科學分析和總結世界近代以來特別是當代經濟、社會、科技發展趨勢和經驗,並充分估計未來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發展對綜合國力、社會經濟結構、人民生活和現代化進程的巨大影響,根據中國國情,爲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宏偉目標而提出的發展戰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黨中央在全國科技大會上又進一步提出“科教興國”的戰略。今後作爲科技進步源泉的科學研究的投入將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全國科研院所的體制改革正在深入開展。科研經費申請的審批方式已從過去單純的上級審批撥款,改革爲專家論證評審。(節選自《應用寫作》雜誌1996年第5期)“科教興國”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鄧小平同志關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1977年,鄧小平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我們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從何着手呢?我想,要從科學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學、教育,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就成爲一句空話”,明確把科教發展作爲發展經濟、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先導,擺在中國發展戰略的首位。從7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鄧小平同志堅持“實現四個現代化,科學技術是關鍵,基礎是教育”的核心思想,爲“科教興國”發展戰略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199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全國代表大會上,江澤民同志指出:“必須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1995年5月6日頒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首次提出在全國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江澤民在會上指出:“科教興國,是指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爲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實現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同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五中全會在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設中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列爲今後15年直至21世紀加速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方針之一。1996年,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正式提出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爲全面落實科教興國戰略,農業、工業、國防、財貿等行業和部門都提出了依靠科技振興行業的發展戰略。各省、市、自治區及各地(市)、縣(市)也制定了科教興省、科教興市、科教興縣的發展戰略和發展方針。1988年,江蘇省率先提出實施“科教興省”戰略。決定轉換經濟增長方式,從過去主要依靠廉價資源和廉價勞動力逐步轉換到主要依靠科技水平和勞動者素質上來。“科教興國”作爲一項全國性的戰略提出後加速了地方科技事業和經濟的發展。1996年,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成立,各地方隨繼成立了科技領導小組或科教興省(區、市)領導小組,截至到1997年6月,全國共有26個省(市、區)和計劃單列市成立了科技領導小組。據統計,到1997年底,全國已有20多個省、200多個城市制定了以科技促進經濟發展的計劃。1998年4月,在中國科協主辦的“科技進步與產業發展專家論壇”第3次大會上,中國學者宣佈。從1981年到1997年的10多年裡。中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31.65%。同年5月。爲了嚴格執行《教育法》、《科技進步法》,落實《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中有關教育、科技投入的規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財政部《關於進一步做好教育科技經費預算安排和確保教師工資按時發放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級政府財政部門保證預算內教育和科技經費撥款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通知》第一次明確了對財政預算執行中的超收部分,也要相應增加教育和科技的撥款。確保全年預算執行結果實現法律規定的增長幅度。1998年經中央批准,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成立,並於6月9日舉行第一次會議。朱鎔基總理主持,指出要深入貫徹江澤民同志關於知識經濟和建立創新體系的重要批示精神,國家要在財力上支持知識創新工程的試點,要加大對科技和教育的投入。

鄧小平科教興國思想的提出和發展。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鄧小平同志始終把教育發展和科技進步作爲關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和社會主義歷史命運的根本問題,進行理論思考,提出戰略設想。早在1977年“文化大革命”剛結束、重提中國實現現代化歷史任務的最初時期。鄧小平同志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就提出:“我們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從何着手呢?我想,要從科學和教育着手。”1明確地把科教的發展作爲發展經濟、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先導。1978年,在全國科學大會和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鄧小平同志深刻地論述了經濟快速發展離不開科技進步、而科技進步又依賴於教育的關係。從戰略的高度強調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意義。1982年,鄧小平同志在論述20年內中國發展戰略的重點時強調:“搞好教育和科學工作,我看這是關鍵。沒有人才不行,沒有知識不行”。21985年,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鄧小平同志重申:“改革經濟體制,最重要的、我最關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體制,我最關心的,還是人才。”3同年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鄧小平同志號召各級黨委和政府把教育工作認真抓起來,指出:“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41988年,鄧小平同志深刻指出:“馬克思說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事實證明這話講得很對。依我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5這個劃時代的論斷,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的學說,揭示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歷史必然性。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中再次指出:“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6他號召全黨全社會通力合作。爲加快發展中國科技和教育事業多做實事。鄧小平同志從7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依靠科學和教育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科學論斷,爲提出和實施科教興國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根據鄧小平同志的這個戰略思想,黨中央在1985年先後發佈了科技體制改革的決定和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分別確立了“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7和“教育必須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依靠教育”8的戰略方針。1992年,黨的十四大依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確定了90年代中國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江澤民同志在會上深刻指出“必須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91993年,中國共產黨黨中央、國務院發佈了《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在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主要原則中明確提出。“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必須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10並且提出了落實教育戰略地位的重大舉措。1994年。黨中央和國務院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貫徹黨的十四大和十四屆三中全會的精神,進一步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時戰略,動員全黨全社會認真實施《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1995年。黨中央、國務院發佈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召開全國科技大會,首次正式提出實施科教興國發展戰略。重申“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同年,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在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列爲今後15年直至整個21世紀加速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方針之一。1996年,全國人大八屆四次會議正式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科教興國成爲我們的基本國策。

1:21世紀是以科技創新爲主導的世紀.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爲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變傳統的經濟結構。生產組織和經營模式,推動生產力發展出現質的飛躍.2:科教興國,科技立國是世人的共識.2001年以來,不少國家和地區出臺了許多新的舉措,以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具體有日本。歐盟,美國的計劃見《導與練》p104),知識已成爲重要的生產要素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越來越決定着各國在全球政治,經濟舞臺上的地位和尊嚴.我們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適應時代要求的.。3: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科技實力爲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能否在科技發展上取得優勢,增強經濟,科技爲基礎的綜合國力,將最終決定該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而國際競爭歸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增強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在現代化建設中,科技是關鍵.。科學的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今世界,科技革命方興未艾,創新浪潮此起彼伏.科學技術正在深刻影響着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動着經濟結構,生產組織和經營模式的變革,帶來生產力質的飛躍.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要想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自己的命運,就必須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第383章 牛郎不是牛郎第36章 孤家寡人第78章 傳說還在繼續第315章 衣服飛走了第342章 薄姬第62章 百裡挑一第224章 嶗山道士第62章 百裡挑一第319章 御駕親征第56章 沒有屁眼的傢伙第235章 破鏡重圓第112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三)第186章 春光無限好第33章 事實真相第168章 危機來臨第179章 逃亡第3章 七仙女母性大發第239章 董仲舒其人第193章 班門弄斧第361章 地府相見第268章 趙廣起義第25章 獻寶第178章 動亂第80章 交談第214章 對決第87章 老子姓名來歷第71章 脈象怪異第142章 難爲第87章 老子姓名來歷第209章 土匪第214章 對決第384章 七仙女下凡第324章 初次交鋒第69章 芳華絕代第189章 百米衝刺第25章 獻寶第264章 金丹第327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84章 老子身世之謎第300章 趙飛燕第152章 造成性盲的緣由第79章 再見親人第23章 長相奇特第135章 悲催(二十六)第78章 傳說還在繼續第40章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第130章 悲催(二十一)第378章 今日說法第99章 天意第221章 好主意第329章 義帝第58章 最近比較煩,比較煩第330章 戰國七雄第252章 陰陽家第76章 跳下去萬丈壁第213章 分一杯羹第165章 歸來淚滿襟第11章 應該如何是好呢第9章 回首一笑百媚生第61章 老子的出生地第384章 七仙女下凡第221章 好主意第243章 歷史真相第332章 人的共性第82章 老子的來歷第276章 元末農民起義第156章 動靜第185章 天衣無縫第83章 老子出世第234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72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308章 下有對策第161章 愛情佳話的背後第378章 今日說法第279章 富不過三代第3章 七仙女母性大發第384章 七仙女下凡第196章 穿着的重要性第97章 抓週趣聞第76章 跳下去萬丈壁第37章 三妻四妾第307章 綽號第73章 匪夷所思第172章 天仙配差一點就沒有了第317章 救兵第61章 老子的出生地第222章 滾第140章 考覈董事第193章 班門弄斧第130章 悲催(二十一)第46章 替罪羊第224章 嶗山道士第108章 嚎啕大哭第165章 歸來淚滿襟第201章 大眼瞪小眼第224章 嶗山道士第231章 計劃生育第323章 壓制受驚馬匹第111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二)第108章 嚎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