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想活

八月中旬,北方某小城,一戶普通人家。

這一天清晨,家裡的老人也像往常一樣早早就起來了,到附近的菜市場去買了一點菜,然後開始給一家人做早飯。

“媽,這事以後讓我來做,你多睡會兒。”老人剛在廚房裡忙活了沒一會兒,她兒媳婦也起來了。

“沒事,我覺少。”年紀大了不愛睡覺,叫她整天閒着也難受,這些年家裡的這些活計,她也是做慣了,倒不是兒子兒媳不孝順,他倆也都不容易,她兒子沒啥出息,在城裡一家小廠當保安,一個月也掙不了多少錢,兒媳婦也出去幹活,在另一家小廠當普工,工資不高,晚上還經常要加班。

這個家裡就是這樣,錢雖然掙得不多,但是省吃儉用的,這些年下來,倒也把家裡的兩個娃兒給供出來了,這會兒都在讀大學呢,孩子也都挺懂事,一到暑假就都打工去了。

等這兩個孩子都從大學裡畢業出來了,家裡的經濟壓力就能小很多,將來要是出息了,爹媽和奶奶說不定也能跟着享享福,這日子眼看着就要好起來了。

也就是在這個節骨眼上,老人的身體出問題了,平時看着也沒啥不好,就是這一兩年老愛咳嗽,原本還以爲她這是身體虛的,夫妻倆也在能力範圍內給她稍微補了補,可就是不見好,今年夏初的時候,老人開始咳血,送到醫院一檢查,說是肺癌。

說起來,老人今年也75了,能活到這個歲數也不算是短壽的,加上這病也不好治,老人年紀又大了,動手術化療啥的也很傷元氣,能不能挺得過都難說。

最主要的,他們家現在沒錢啊,連個可以借錢的地兒都沒有,沒錢誰給你治病呢?這事,她孫子孫女都還不知道呢,知道了也沒啥用處,乾脆也甭叫他們跟着瞎操心。

年紀大了,誰能沒有個七災八病的,前兩年他們這條街上也有一個,歲數比她還小一輪呢,查出來也是癌,沒幾天就聽說他自己喝跳蚤水死了,左鄰右舍還說呢,他那是不想拖累兒女,言語裡很有些敬佩的意思。

要讓她來說,那都是想不開的,要是不想拖累兒女,那大不了就不治病了吧,自個兒還能走能動呢,咋就活不下去了?這日子一天天的,有啥不好,她就算啥事不幹,每天光曬曬太陽都覺得心裡頭可美了。

早晨六點多鐘,一家三口一塊兒吃過早飯,然後他們夫妻倆一前一後就出了門,孫子孫女都在他們現在讀大學的城市裡打工呢,外邊的城市大,工作好找,工資也高些,不像他們這個冷冷清清的小城。

兒媳出門前還把碗筷給洗了,她走後,老人又拿了塊抹布,仔仔細細地把廚房竈臺和飯桌給抹了一遍,地板也拖了,髒衣服也洗了。

九點半的時候,她回自己房間提了個她孫女以前上學用的舊書包出來,那書包裡面裝了不少東西,塞得鼓鼓囊囊的。

鎖好門窗,又把鑰匙小心地放到書包裡,哪天還回來呢,可別到時候進不了門,她那兒子兒媳白天的時候總不在家,人家過週末的時候他們基本上也都在上班。

“你咋纔出來呢?”外面的巷子口,已經有人在那兒等着了,那是她一個老姐們。

“這一走也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回來,心裡頭還挺不捨得。”也不知道還有沒有那一天了。

“快走快走,別趕不上火車了。”

“還一個多鐘頭呢,這裡過去沒多遠。”

“我這心裡老不踏實。”

“你跟家裡人都說好了?”

“沒說,說了他們肯定不能同意啊。”

“我也沒說。”

“那咋辦呢?”

“一會兒在火車上給他們打個電話,就說咱倆要出去外面散散心,幾天就回去了,叫他們別擔心。”

“那不是騙人嗎?”

“先穩住了再說,等咱到時候在水牛鎮上住下來了,到時候再跟他們好好說說。”

“……”

她倆也是前陣子剛聽人說,他們城裡有人上一個叫水牛鎮的地方治病,治得挺好的,還不要錢,也不知道真的假的,就特想過去看看,就算是假的也不怕,都這把歲數了,還怕個啥?

和她一起的這個老姐們,也是身體不大好,不過她那情況有點不一樣,沒啥大病,但是小毛病不斷,身子骨弱,不像是能長壽的樣子。

兩個人一起走,也能有個伴,而且她這老姐們還認得字,這在她們這個歲數的婦人裡頭可是很難得的。

就這樣,兩個老人一起踏上了南下的列車。

要問她們一把歲數了爲啥還要這麼折騰?想活唄,雖然已經七老八十,可還是覺得沒活夠呢,活着多好,也不奢望啥長命百歲,要是能多活給三五年的,那也是太好了。

在火車上用手機給家裡人打了電話,也沒敢說是去牛王莊看病,就說想出去旅遊,散散心。

這年頭,上了年紀的老人出門旅遊也是常有的,雖然一般都是在家裡人的陪同下。可要說她倆這是一起出門去求醫,那就顯得怪異,顯得出格,也說不清爲啥。

這一路走得不容易,兩個大半輩子都沒出過遠門的老人,一到人多的地方就蒙圈,尤其轉車的時候,問了好多人,這一路上看了不少白眼,也碰到過許多熱心人。

最後當她們風塵僕僕地站在水牛鎮的車站裡,聽那趕牛車的人問一聲:“大娘,你倆要去哪兒啊?”的時候,那眼淚都要下來了。

“聽說你們這兒有個看病不收錢的地方。”老人抹了抹眼睛,問道。

“嗨,是要去水牛館的吧?上來上來。”趕車的中年人爽快地招呼道。

“多少錢一個人啊?”老人對他還有點不放心。

“一人一塊錢。”那中年人笑道。

“這麼便宜啊?”老人有些吃驚,這一路走過來,她倆也都知道,這年頭的錢可不當用了。

“這裡過去沒幾步路,再說咱這是牛車,也不用花錢買啥柴油汽油的。”那中年人說道。

兩個老人看着這人也覺得挺實在,又聽他說得也有道理,於是就上了這輛牛車。

剛剛和她們坐同一輛汽車過來的人,這會兒早都已經走完了,就剩下她倆,於是這輛牛車上就坐了她們兩個人。

“你倆也是來這兒看病的吧?這多遠的路啊?自己就過來了。”這一路上,趕車的漢子還跟她們嘮嗑呢。

“可遠了,光火車就轉了三趟呢。”老人說道。

“咱彤城這地方也挺偏,好多人上咱這兒的都得轉車。”趕車那人看着也是悠閒,這條路每天每天地走,這水牛早都已經熟門熟路了,碰到前面路口有人啊車啊的過來,它們還知道停一停給讓路呢,完全都不用趕車的人費什麼心。

“你們這兒看病真的不要錢啊?”老人到底還是最關心這個。

“家裡有困難的就不要錢,家裡沒困難的就給別人捐點錢,那醫館前面有個涼亭,那裡有個捐款箱,你們去了就能看到,對了,那裡每天還有包子饅頭的,甭客氣,肚子餓了就去吃,那個也不收錢。”趕車的人肯定也看出來了,這兩個老人不是啥有錢人。

“那捐的錢能夠用啊?”老人問道。

“給人減免的那個錢,捐款箱裡出一半,老周的醫館出一半,捐款的人還挺多的,前幾天聽說咱醫館的黃大夫醫好了一個做生意的,然後那人就往捐款箱裡面塞了二十萬。”趕車的人每天在鎮子上來來去去的,水牛鎮上大大小小的事情基本上他們都知道。

“二十萬啊。”對兩個老人來說,二十萬真的已經是很多錢了。

“往捐款箱裡頭放錢的人還挺多,咱就是擔心老周那一半,擔心把他的家底給掏空了。”鎮上的人確實都比較擔心這個,老周和牛王莊對他們水牛鎮來說多重要啊,哪天他要是倒了,水牛鎮還不知道成啥樣呢,可別又回到過去那樣。

“老周就是那醫館的老闆吶?”

“是啊。”

“哎呦,那可真是個好人。”

“可不,現在好多人上咱這兒看病的,你倆吧,估計一時半會兒也看不上,這會兒過去,把資料填一填,先把號排上。”

“我聽人說,要是病得重,就能往前面排。”

“也不好弄,現在重症病人都好多了,一般要是小孩的話,就比較好往前面排,大夥兒也都沒意見。”

“哎,那都是應該的。”

“小小年紀,也是命苦啊。”

這一路上,趕車的中年人還告訴她倆去了水牛館以後該咋樣咋樣,填申請,網絡監督啥的,都跟她們嘮了嘮,還說有啥不知道的就多問問人,他們鎮上的人都挺和氣。

這水牛館果然也沒多遠,說着話,沒一會兒就到了,兩個老太太下車後一人給了一塊錢,去到水牛館,那裡的人果然很和氣,在一個年輕人的幫助下,她倆的免費治病的申請也順利填好了交上去,還一人領到一個號碼牌。

還有那醫館旁邊的亭子裡,果然有讓人免費吃的包子饅頭,就她倆坐在亭子裡吃包子的一會兒功夫裡,就看到好幾個人往箱子裡面放錢,有五塊的有十塊的,也有一放好幾百的。

她倆看着看着也就明白了,治病這回事,到底還是要花錢的,這餡餅並不是從天上掉線來的,而是別人給的。捐款箱出一半,老周出一半。

後來她倆又跟着廣場上認識的其他幾個病人一起去了寶塔寺,一羣人一起走路過去的,走路挺好,雖然坐牛車也不貴,但一塊錢也是錢啊,她們身上帶的錢不多,也不知道還要在這裡待多久,得省着點花……

直到好些天以後,這兩個老人才聽人說,原來水牛鎮上早就已經沒有一塊錢的車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