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撤退不易

黑雲壓城城欲摧,用這句話來形容滿清集團此時的形勢是非常恰當的。

錦州大敗,門戶洞開。不僅瀋陽要面臨威脅,蓋州的清軍集團也處於危險的境地。

而另一個敵人,叛清的蒙古察哈爾等部所組成的聯軍也聲勢日漲,兵進檉木牧場(現彰武縣),與附清的蒙古諸部聯軍再次展開廝殺。作爲附清聯軍的主力,科爾沁左翼旗、土默特部本已損失慘重,抵擋不住布爾尼所率部隊的猛攻,而翁牛特、巴林、扎魯特諸旗早已動搖,見敗勢已定,立刻先行逃離,使科爾沁左翼旗、土默特部幾近全軍覆沒。

隨後,翁牛特、巴林、扎魯特諸旗派出使者,表示將臣服、聽命於布爾尼,亦將派兵加入反清聯軍。布爾尼欣然允諾,麾下又多了數千蒙古勇士,其膽氣愈壯,在檉木牧場頓兵休整,叫囂要洗雪先祖之恥,繼續東進,殺進瀋陽搶回傳國玉璽。

面對明軍沿盤山、檯安、遼中一線的推進,清廷顯得有些束手無策。錦州清軍雖未被全殲,但突圍路線是義州、黑山、新民屯,殘兵敗將,即便搶在明軍之前進行阻擊,也很難抵擋明軍的鋒銳。

而蓋州的清軍集團即便能順利脫離戰場,也勢必遭到當面明軍的逼壓,或許能勉強守住鞍山、遼陽,但卻不可能再分兵阻擊另一路明軍,側翼的威脅也就無法解除。

瀋陽的防守兵力不過五千。從瀋陽到錦州、蓋州的駐防兵力也極爲空虛,滿清除了舉族動員,已經湊不出抵擋明軍的軍隊。老、幼男丁。再加上壯婦,真的就能扭轉戰局,阻擋住明軍前進的步伐嗎?

顯然,這個局面對滿清來說並不陌生。去年明軍逼進北京的時候,也差不多是這樣的狀況,是死守,還是退縮。也的確難以選擇。但滿清既有退回建州的打算,雖然爭論在所難免。可退縮依然是要採取的策略。

現在的關鍵是把蓋州的部隊儘量多地撤回來,那將是滿清賴以支撐,並與明廷周旋的武裝力量。如果損失太大,退縮回建州的形勢將更加嚴峻。即便是打着收縮回建州。拉長明軍補給線,隱忍待機的打算,也要有一定的實力作爲保證不是。

爲了接應蓋州部隊撤退,清軍從瀋陽出動了最大的兵力,五千人馬作爲策應,南下遼陽、鞍山,確保蓋州部隊的後路安全。至於沿遼河而上的明軍,估算是路程和明軍行進的速度,清廷認爲尚不是最急迫的。只能寄希望於錦州的殘軍能快些趕回來了。

撤退,儘可能安全地撤退,一下子便成了蓋州清軍集團的首要任務。也成了考驗卓布泰能力的最大挑戰。很簡單,如何在敵前撤退,不致變成敗退或潰退,這歷來便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

而當面的明軍顯然也得到了錦州方面的情報,立時展開了牽制攻擊,要拖住清軍。使其難以組織有序的退卻。

在軍力已經發生傾斜改變的情況下,明軍一發力。立時便使清軍感到吃力,防線上警訊不斷,兵力上捉襟見肘,陷入了苦苦支撐。

巨響持續不斷,實心炮彈、爆炸彈、燃燒彈、毒煙彈密集地落在清軍陣地上,掀起了遮天蔽日的灰塵和煙霧。猛烈的轟炸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清軍的火炮不是被摧毀,就是被迫後移陣地,沒有炮火還擊。

吶喊聲、尖哨聲響起,大批明軍士兵從己方戰壕中縱起,挺着刺刀,衝入未散的硝煙,踏上清軍陣地。

火銃聲、爆炸聲,刀劍入肉的噗噗聲,慘叫聲、喊殺聲,在這紛雜的聲音中,血火紛飛,不管是南兵,還是北兵,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詮釋着一個民族覺醒的力量。而這被激發出來的力量是如此強大,讓敵人戰慄,讓敵人發抖。

鉛彈激射、手榴彈轟鳴、刺刀染血,明軍佔領了第一道壕溝,並迅速向第二道壕溝攻擊,炮兵也前移陣地,爲步兵提供火力掩護。在這樣的塹壕戰中,明軍擁有着近戰利器,手榴彈炸、火槍打、刺刀捅,清軍如何抵擋得住?

突破,突破,明軍終於突破了清軍的防禦陣地,開始追殺殘敵。一個個小方陣逐漸成形,向着縱深挺進。排銃聲音一波接一波,前來阻擋的清軍,不斷中彈翻倒,慘叫聲不斷。尖嘯聲中,天威炮、轟天炮又把炮彈拋進清軍的隊伍中,轟鳴聲不斷。

到底是第一強軍啊!刺鼻的硝煙味混合在炎熱的陽光下,還有不時傳來的血腥味道,當真嗆人無比。胡國柱在元戎車上舉着望遠鏡,觀察着戰況,心中卻是震驚加欽服。

剿朔軍,脫胎於滅朔軍第一師,由魏君重統領,南征北戰,戰功赫赫,說是第一強軍可能會有別人不服,但確實穩穩地排在明軍部隊的三甲之中。即便經歷了數次補充,但戰鬥力並未減弱,勇猛的精神已經滲透入骨。加上武器裝備的不斷加強,軍事訓練的系統化,其戰力倒是上升了。

而對於魏君重,即便胡國柱是東北軍區的副總指揮,也不敢小瞧。論戰功,人家是響噹噹的,從龍又早,極得聖上賞識。與晉世子李嗣興、翼國公馬自德並稱爲最爲希望的年輕將領。而他們的缺點也正是年輕,爲了擺平各方關係,他們不能驟升高位,但領軍的實權卻是不可動搖。

再過十年八年,便是他們年輕人的天下了。胡國柱不到四十歲,雖也算不上老,但有這些更年輕、更出色的將領,他不得不有後浪推前浪的感覺。

樑屯被突破,蓋州清軍便有被擠壓之感,而明軍便可以由這個突破口北進,或是迂迴包圍,或是改變攻擊方向,將清軍壓向西面大海。

而明軍的意向不明,但行動上卻令清軍不敢再耽誤遲延,棄車保帥,或者說是斷臂求生。總之,現在不捨得部分軍隊,那整個集團都有覆滅之虞。

“敵人已經放棄了南面的攻勢,甚至調走了軍隊,而越來越多的明軍正從東面的樑屯開進來。”卓布泰鐵青着臉,語氣低沉,“不管是改變佈陣方向想把我軍壓向大海,還是繼續北進,包抄我軍後路,都是極爲危險的。”

明軍放棄正面,對,曾經的正面,而轉到側翼。但清軍卻不可能對正面發動進攻,攻也沒用,只能是陷得更深。就算一直打到金州、旅順,又有什麼用呢,明軍在後路一斷,不過是關門打狗罷了。

清軍將領們都不吭聲,他們也都清楚卓布泰接下來要做的安排。不過是找倒黴蛋斷後掩護,讓大軍能夠順利撤退罷了。當然,這斷後掩護的結果便是在優勢明軍的猛攻下九死一生了。

即便多是騎兵,撤退也不是逃跑,各人騎上馬便能揚長而去。物資、糧草要不要毀掉,僕役雜兵要不要棄之不顧,輕騎而逃的話,沿途又有沒有補給?這些都是問題,都要確定下來。

最穩妥的辦法自然是派出一支有死戰之心的部隊,擔任後衛掩護,阻擊明軍幾天,給大軍贏得時間。可這差使,不僅危險,而且還要求是強有力的部隊。自古以來,除了誘敵之外,擔任前鋒和後衛的基本上都是精銳,這一點到現在也沒有改變。

“阿濟根,你部還有多少人馬?”卓布泰心中嘆息,這些傢伙,早已沒了祖先的武勇,竟無一人主動請纓,也只好自己點名了。

梅額章京阿濟根苦笑一下,說道:“末將麾下原有四十六個牛錄,與明軍交戰數月,死傷有三千六七百,也只補充了不到一千,現在只剩下一萬四千左右。”

見卓布泰的目光注視着自己,梅勒章京碩哈趕忙說道:“末將原有四十五個牛錄,死傷也甚重,特別是前番夜襲,現在只餘旗丁萬餘。”

章京史辛柱等人也相繼報上本部人數,滿打滿算,清軍的總兵力已不足六萬,但這卻是滿清現在最大的一股兵力了。

而當面的明軍呢,有剿朔、除朔兩軍,有一直未大規模出動作戰的騎兵師,有水師和陸戰隊,還有得到消息、正從鳳城趕來的新兵獨立師。再加上幾個月的作戰中一直補充不斷,明軍在兵力上,已經大大超過清軍。

卓布泰思索了一下,指着地圖說道:“這是我軍撤退的路線,大石橋、海州、鞍山、遼陽……這六萬多人是咱滿人最後的資本,本帥要儘量多地帶回去。但敵人是肯定要窮追不捨的,這便需要阻擊部隊,只要擋上明軍兩三天,大部隊與敵人能拉開距離,憑敵人的步兵,便很難再追趕得上。”

“碩哈。”卓布泰知道時間緊迫,也不多與人商議,便直接下令,“你帶本部人馬今夜先行離開,在大石橋構築陣地,做好阻擊的準備。”

“末將遵令。”碩哈心情很複雜,先行撤退固然是好,但隨後的阻擊卻讓他感到無奈。

“阿濟根,你率所部於明日反守爲攻,做出決戰的姿態,儘量迫使敵人採取守勢。”卓布泰繼續說道:“然後,在夜裡全軍撤退,由史辛柱率部斷後。”

卓布泰的這一招不可謂不高明,就象後世股市中的莊家,要從股票中脫身時,往往向上拉昇,吸引買家,纔好順利派發。反守爲攻呢,也是差不多的意思,迷惑、麻痹明軍,採取守勢後再想轉換,便勢必要耽誤時間。

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5章 正妃虛懸第82章 調整佈署第71章 慘烈第13章 打壓縉紳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45章 大反攻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88章 大調整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97章 唯一生路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77章 突破,崩潰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64章 計議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42章 北伐新策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楔子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75章 恬然自樂第69章 雨季之威第78章 勝利之因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86章 輕視,放鬆第72章 廝殺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30章 宗室入滇第50章 伏擊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67章 梆子腔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90章 援助水西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19章 緬甸,山東第96章 死地難脫第86章 復臺建議第31章 故國風情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3章 安沛入甕第52章 縴夫,規矩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51章 渡河,渡河第203章 總攻(三)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55章 滇緬戰事第83章 棄城之議第11章 祖上榮光第23章 暹羅國情第2章 鬥熊救美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83章 水西之變第85章 急行第9章 世子殿下?第32章 魚龍白服第71章 慘烈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93章 棄城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