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大包圍

路上、溝裡、河面,到處都涌動着前進的人馬,步兵、炮兵、騎兵,嘈雜着,喧囂着,向着遼中大地奔流。

士兵喊着口號,揮動着槍械,拖着不肯走的騾馬,涌上樹枝鋪的路,發出折裂的噼啪聲。騾馬哼哧哼哧地喘着氣,拖曳着炮車,同旁邊的炮兵一起用力。一隊隊斥候騎兵三五成羣地從部隊行列邊跑過去,馬蹄嗒嗒地響着。

錦州一下,雖然未能盡殲清軍主力,但通向遼中平原的道路卻被打開了。蕩朔軍與登陸的援軍合兵一處,繼續向東挺進,輕取廣寧縣(現盤山縣),控制了遼河入海口。隨後,大軍水陸並進,昂然向北推進。瀋陽,似乎已成爲下一個攻擊目標。

是的,蕩朔軍沒有繼續東進,與東北軍區主力夾擊蓋州的清軍集團,但做出的姿態既是威脅瀋陽,又是一個更大的迂迴包圍。無論是收復檯安縣,再東取鞍山;還是打到遼中縣,再轉攻遼陽,蓋州清軍集團的退路都將被切斷。

那蕩朔軍如此長驅直進,會不會有被蓋州清軍後退再轉西,切斷糧道的憂慮呢?這種情況在理論上是存在的,但在實際上卻絕不可能。除非蓋州清軍能夠擊敗當面的東北軍區的十數萬大軍,使其沒有追迫的能力。否則,他們就只能被東北軍區的明軍頂着不斷後退,退過鞍山、遼陽,甚至是直接退到瀋陽。

從現在來看。蓋州的清軍集團在補充不足的情況下,在兩三個月的時間裡已經被耗得精疲力竭,不被明軍在正面擊敗已是僥倖。哪還有能力先擊破一面,再去夾擊另一面。

而明軍也是看穿了滿清的兵力不足,也自恃幾萬大軍的戰力,纔敢昂然直進,以勢迫敵。同時,通過海路的快捷聯絡,蓋州周邊的明軍集團也會採取相應的軍事行動。或主動攻擊、粘住清軍,或抽調機動兵力。趁敵撤退時予以勇猛追擊。

“這天氣越來越熱,正適合南兵作戰啊!”夏國相騎在馬上,解開了衣釦,意氣風發地揚鞭一指。“別看個子不大,耐力倒是值得驕傲。”

“這話說得偏頗,難道北兵就不能長途跋涉?”衛樸搖頭表示反對,“一百多裡地,要是輕裝疾進的話,一天一夜足夠了。”

“我倒是有這樣的想法。”夏國相苦笑了一下,說道:“可現今之勢,勝利已經沒有疑問,若是因爲貪功冒進而遭敗績。那可要朝野震動,皆曰可殺了。”

“皆曰可殺倒不至於,可這名聲算是毀了。”衛樸很理解夏國相的苦衷。若是處於劣勢,敗也就敗了,但明軍一直以來都是以勢壓人,不打無把握之仗,屢戰屢勝之下,突然冒出一個失敗的消息。那也確實太顯眼了。

“韃虜已無絕死一戰之心,更失去了這樣的機會。”夏國相有些鄙夷地說道:“在中原養尊處優。八旗兵啊,墮落腐化得真快呀!值此形勢,從皇上,到羣臣,再到百姓,都希望穩穩當當、沒有波折地打贏這場仗。所以,咱們寧肯保守一些,也不要冒險。”

“確實如此。”衛樸稍有些不甘,但也得點頭稱是,沉吟了一下,說道:“穩穩地收復遼東失地,皇上的心也就算暫時安定了。我估計多半要以消耗、封鎖爲主,繼續北進的話,後勤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是要經營一番,纔能有力量犁庭掃穴,掃蕩殘餘。”夏國相伸鞭指了指遠處的遼河,說道:“沒有水師之利,光憑陸地運輸,這仗不好打。我估計一是消耗、封鎖,二是大練騎兵,最後纔是雷霆一擊。”

“騎兵,確實應該是以後作戰的主力。”衛樸點頭贊同,“不管是驃騎,還是龍騎,有幾萬騎的話,韃虜便不能象現在這樣輕易跑掉了。”

“是啊,步兵打騎兵,敗則全軍覆沒,勝則追之不及。”夏國相也很無奈,“其實,步兵對騎兵能打成現在這個樣子,已經很好了。”

“聽說定遼後,東北的部隊要改編,不知道是改成什麼樣子?”衛樸覺得夏國相應該比自己知道得多一些。

“兵部還在商討,尚未最後決定。”夏國相停頓了一下,說道:“也是爲了適應遼東作戰,根據韃虜的情況要作出調整。大概是要編成混成旅,步、炮、騎、輜兵種齊全,兵員大約是八千至一萬,能夠獨立出擊作戰。”

衛樸想了片刻,說道:“收復遼東失地,自然要分兵駐守。這混成旅比師的編制小,便能多防守幾個要點。另外,如果輪番出擊的話,就算遇強敵則退,也會令韃虜疲於奔命,四處防守,不是休息。”

“是啊,兵部就是打着這樣的主意。”夏國相點了點頭,對衛樸的分析表示贊同,“一邊經營遼東,一邊襲擾消耗韃虜,又能輪戰鍛鍊軍隊,倒也是很好的策略。”

“不知道蕩朔軍是不是照此改編?”衛樸略有些擔憂地說道:“也不知道蕩朔軍最後是歸屬北京軍區,還是歸到東北軍區。聽說聖上要建立軍委會,魏殿下平日便有激流勇退的想法,此番若入兵部的話,這北京軍區的最高長官會由誰接任呢?”

“魏殿下應該暫時不會離開北京軍區,畢竟其爲聖上信重,畿輔之地豈能沒有心腹大將統軍?”夏國相搖頭道:“東北軍區肯定是會易帥的,皮殿下年歲已高,定遼之後肯定要調回榮養的。這樣一來——”

胡國柱現在身爲東北軍區的副總指揮,皮熊若調任,他是極有希望接替的。可如果蕩朔軍歸屬東北軍區的話,夏國相的安排便有些麻煩。按理說,他的品級高於胡國柱,胡國柱亦是從蕩朔軍調出的,是他的部將,讓他屈尊聽令,顯然有些說不過去。

而且,夏國相與胡國柱既是姻親,又同出一系,他是萬萬不能當着衛樸的面說出爭權奪位的話來。

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69章 勳章,土地第3章 安沛入甕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24章 海外助力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4章 真儒,自虐?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71章 慘烈第154章 赴廣東第23章 伏擊之地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51章 戰後佈局第82章 調整佈署第60章 歸藩之議第15章 定情第99章 軍歌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51章 戰後佈局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45章 妥協第84章 搶灘登陸第32章 魚龍白服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47章 初勝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71章 慘烈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64章 計議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1章 祖上榮光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72章 廝殺第58章 新晉郡王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51章 戰後佈局第87章 潛入襲城第76章 再棄險要?第93章 棄城集軍第96章 各有安排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86章 接戰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