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攻伐安南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衆號“qdread”並加關注,給《逆流伐清》更多支持!

自遷都北京後,政治、軍事、經濟的重心向北,或者說是向中原轉移是確定無疑的事情。但整個形勢的變化卻是從南方率先開始,突破點便在於安南鄭氏。

作爲中南半島上唯一可能給明軍制造點麻煩的安南鄭氏,如果被擊滅的話,明軍便會騰出手腳,真是不敢想象十幾萬大軍再度撲向遼東的情形。何況,這場戰爭還會緩解明廷緊張的財政,還會得到大片的土地,還會獲得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使大明的綜合國力再度增長。

轟,轟,轟……爆炸聲此起彼伏,戰艦在海上排成一列,輪流駛入海口,用側弦火炮向着日麗海壘傾瀉出帶着死亡嘯聲的炮彈。

即便見慣了陣仗,吳三桂依然被這海上水師的威猛而震駭。難怪皇上視安南鄭氏如囊中之物,難怪滿清從南敗到北,這來自海上的攻擊不僅猛烈,而且突然,確實難以防範。

在艦炮火力的猛烈轟擊下,日麗城壘的炮臺被一一摧毀,磚石亂飛,煙塵蔽日。得到有效火力掩護的明軍開始登陸,以小旗爲單位向上攻擊,很快便搶佔了淺海中的堡壘,又沿着城壘向內部攻擊前進。

日麗城壘曾是南阮築起的陸上長城,橫亙在山海間的幾裡平地中。此種地點在越南十分稀少,從大海至叢山,依靠此城壘,南阮以抵擋了北鄭達數十年之久。

也正是這樣的地形地勢,只要明軍佔領日麗城壘。便將安南分成了兩段,一段是原來鄭氏盤踞的安南,一段則是被鄭氏佔領的南阮廣南之地。從這一點來看,安南鄭氏擊敗廣南阮氏,並盡收其地,實際上卻露出了更大的破綻。兵力分散了。地域狹長了,正被明軍抓住弱點,分隔之後一一擊滅。

最多能動員十萬之衆,常備軍卻只有四萬多,這便是此時安南鄭氏的軍事實力。顯然,在明朝的戰略重心北移的形勢下,明軍的攻擊是出乎意料的,毫無道理的,安南鄭氏也失去了動員的時機。

在日麗海門的戰鬥並不是整個滅國作戰的全部。鄭王劉體純率伐朔軍登陸下龍,直撲海防,然後溯河而上,攻取升龍府(現河內);孟津侯魏勇率安南駐軍,並安南都統使司府的聯軍,由安沛沿紅河而下,目標也是升龍府。

可以說,就是日麗城壘不能順利拿下。安南鄭氏也絕抵擋不住這十多萬的虎狼明軍。

與遼東的持重穩妥不同,朱永興的旨意上說得明白:以最短的時間。以最猛烈的攻勢,擊滅安南鄭氏並占城國。

顯然,朱永興已經下定了決心,不給安南鄭氏任何的生機,徹底從地圖上抹去這個小國,使其變成大明的疆域。當然。這可能還要走個形式,扶後黎爲傀儡過渡一段時間,但性質是不會變的。

視野中,越來越多的明軍登上陸地,喊殺聲隨着旗幟的推進而漸行漸遠。吳三桂輕輕點了點頭。勝利已經沒有疑問,整個安南被分成了兩部分,只剩下被個個殲滅的命運了。

“殿下,鄭氏不會狗急跳牆,攻擊占城國吧?”水師總兵陳蟒伸手扶了一把,隨口問道。

“呵呵,那倒是省了朝廷找藉口。”吳三桂擺了擺手,自己扶住桅杆站穩,笑道:“占城國比安南更弱,可爲何之前沒滅他?皇上深謀遠慮呀,當時國內未定,攻打占城國,且師出無名的話,豈不引起其他藩屬國驚懼?現在國內已經基本穩定,滿清縮於一隅,不過苟延殘喘。”

“原來如此。”陳蟒點頭稱是,“之前也是騰不出手。等到滅了安南、占城,我估計要調兵北上,給韃虜來個犁庭掃穴,直搗黃龍了。”

“水師嘛,可能會北上助戰;陸軍,恐怕不太會再度北調。”吳三桂輕輕搖頭,解釋道:“以北地兵解決北地戰事,聖上的心意已定。錢糧問題呀,既要在遼東開戰,又要在西北屯糧,留下大軍在南方征戰,一是就食方便,二來也能用繳獲緩解朝廷財政緊張。”

“這麼說,安南、占城之後還有仗要打?”陳蟒想了想,不太確定地說道:“真臘?緬甸?或者——呂宋?”

“呵呵,吾覺得應該是緬甸。”吳三桂身子晃了晃,船已經靠了棧橋,“真臘已經臣服,且軍力極弱,隨時可滅,倒不急於一時。呂宋太遠,跨越重洋,風險不小。緬甸,嘿嘿,可是不太恭順。先是扣押先皇,後又索取錢財,萬歲深恨之。”

“被萬歲深恨,前景不妙啊!”陳蟒笑着搖頭,也不知真的假的在替緬甸惋惜,陪着吳三桂下了船。

海風陣陣,帶着淡淡的鹹腥。立足於城壘之上,既可看到遠處的山巒,又能看到波濤起伏的大海,十分的愜意。

“北鄭與南阮曾在此進行過數次大戰,南阮兵不過數萬,全憑日麗、長育兩座城壘與北鄭抗衡。”國安部派來的情報員給吳三桂等人作着簡單講解,“據情報,北鄭宗室鄭根現在昆嵩,顯然帶兵來援是來不及了。”

“鄭根也算是個人物,可惜生不逢時。”吳三桂淡淡一笑,說道:“他還能有多少人馬?參謀部估計頂多兩萬。而安南之地的兵倒是多一些,卻無大將,在我大軍雷霆一擊之下,很快便會土崩瓦解。”

“上奏朝廷是限期一個月,我看有半個月足夠了。”敘國公馬惟興對自己的部隊相當有信心,覺得應該主動出擊,直接撲滅鄭根及所率軍隊,“不如這裡留一個師防守,我率另兩個師南下攻擊鄭根,順道把占城也滅了。”

“一個月也不算多,料敵從寬嘛!”吳三桂沉吟了一下,說道:“國公要南下,恐怕有些急了。這裡南阻北截,關係不小。不如等等伐朔軍的消息,只要升龍府一下,則大事定矣。”

馬惟興無奈地點了點頭,“好吧,我算着也就是這幾天的事,南北夾擊,升龍府沒有攻不下的道理。”

……

秘密集結於欽州、防城的伐朔軍,接到命令後立刻出發,由陸路進入明軍的安南佔領區先安,然後過下龍、汪秘,與一部水師共同奪取了紅河出海口,然後水陸並進,直取升龍府。

明軍的大規模進攻,使安南軍隊措手不及。建安一戰,擊敗鄭軍黎有德、黎文曉部,海陽鄭將範必全不戰而降,興安再敗鄭軍陶光饒、武文添部,至此,升龍府再無屏障,袒露於明軍面前。

此時安南鄭氏的鄭柞在位,號大元帥西王,面對兩個方向上傳來的連連急報,束手無策。召鄭根帶兵回援,顯然是遠水不解近渴,固守城池,他又沒那個信心。形勢如此惡劣,卻也讓鄭柞意識到,這不同於上次的討伐,這是要滅國啊!無奈之下,鄭柞帶着家眷,挾後黎神宗,在一批御林軍保護下,倉惶逃出升龍府,南下與鄭根會合。

其實,鄭柞這麼做正是自取滅亡,他還不知道明軍已佔領日麗城壘,他正是往槍口上撞呢!

等到伐朔軍進入升龍府,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只有一些趁亂搶劫的潰兵亂民,很快便被明軍剿殺乾淨。

這麼容易?討朔軍總指揮現在是郝搖旗,勒住馬頭,擡頭看着安南“皇宮”,好半晌才搖頭下馬。

“官庫、皇宮、鄭氏府宅等地都給我守嚴實了,誰敢偷拿私藏,定斬不饒。”郝搖旗邁步進入皇宮,又停下腳步,嚴肅地叮囑着憲兵隊長。

“殿下請放心。”憲兵隊長施了一個軍禮,說道:“之前早有安排,不會出什麼差錯的。”

“嗯,那就好。”郝搖旗點了點頭,轉身邊走邊說道:“咱們就是奔着錢糧來的,繳獲得少了,對萬歲不好交代呀!”

“殿下要看繳獲,那大元帥府應該最多。”憲兵隊長笑了笑,躬身一禮,“末將便要去那裡監督清點了,殿下還有何吩咐。”

郝搖旗擺了擺手,示意他可以走了,邁步進了皇宮,在幾個親衛的陪伴下,隨意地走着,看着。

對於目前的狀況,郝搖旗還是比較滿意的。無論是從科舉,還是從著史,曾經作爲大順軍餘部心病的甲申之亂總算是有了定論,客觀而實際,明末朝廷的失政、農民軍的無序都有闡述。總結來說,官方已經承認饑民起義有其正當的理由,也對其的破壞性進行了批評,但後來抗清則是民族大義,是值得稱讚的。

至此,大順軍餘部的歷史算是翻過去了一頁。這個承諾以前也有,但現在不同,朱永興已經是九五至尊,他下的結論當然是最權威,最值得信服的。

當然,在實際行動上,大順軍餘部應該早就放心了。朝廷在朱永興的領導下,對退伍軍人安置,以及傷殘撫卹,做得非常到位。從來不管你的出身,統統是一個標準,全部都是明軍的一分子。

象劉體純、郝搖旗、李來亨等人,連帶着大西軍出身的李定國、白文選、馬寶等,還有吳系出身的夏國相、胡國柱、王輔臣等,除了自身,便最關心自己的舊部能否得到好的結果了。(未完待續。。)

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43章 保寧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83章 棄城之議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67章 排除萬難第32章 賜名白族第87章 水西局勢第27章 詐取緬關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71章 慘烈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0章 大勝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11章 杭州,西湖第21章 登陸山東第21章 柔情蜜意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60章 歸藩之議第93章 戰馬論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96章 各有安排第86章 輕視,放鬆第48章 大戰(二)第94章 相疑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59章 無題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24章 授課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06章 法陣第86章 輕視,放鬆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3章 打壓縉紳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99章 接戰第2章 無題第199章 接戰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66章 無題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56章 拒詔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21章 柔情蜜意第41章 自我否決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46章 火槍之威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23章 伏擊之地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92章 無題第33章 無題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51章 死地則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