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史載之降將

按照當時的道路和通訊條件,朱永興縱然心急,但冷靜一想,也就無法苛責易成和鄭家。明軍殘部散落各處,隔着高山、叢林、河流,可謂是阻隔重重,就算打聽到消息,等再費盡辛苦地傳回來,恐怕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任務。自己還是不習慣現在的信息傳遞速度,總是在翹首以盼,也就註定要常常失望了。

不過,這也給朱永興敲響了警鐘,如果以後要指揮作戰,則要特別注意,不可憑主觀臆測來估計時間,更要少玩兒什麼遠距離協同作戰這樣的高級東東。

“殿下寬容,屬下慚愧。”易成當然希望儘快能傳回來有價值的信息,這畢竟是證明鄭家價值的機會,但條件所限,他也無可奈何。

“不必慚愧,你沒做錯什麼。”朱永興又安慰了一句便陷入了思索。

在歷史上,永曆棄國入緬後,雖然南明將領多很失望,但並不是投降風潮的開始。而駐守四川建昌的馮雙禮被部將狄三品所挾持投降,導致四川境內的明軍全盤崩潰,爭相降清,投降的風潮纔開始在西南地區擴散開來。

而懷仁侯吳子聖則是滇省投降較早的人物之一,或者說是他和敘國公馬惟興、淮國公馬寶及漢陽王馬進忠的兒子馬自德等人的率先投降,直接帶動了一股西南新的歸降之風。

歷史上只說廣昌侯高文貴和懷仁侯吳子聖聯軍入緬救駕,卻沒說兩人何時會合,又在何地合兵,朱永興只是憑着自己的判斷在入緬通路上等候。廣昌侯高文貴應該是值得信賴的,再加上猛山克族青壯組成的軍隊,壓制吳子聖是比較有把握的。

但現在懷仁侯吳子聖單獨率軍至此,朱永興手中兵力便顯得單薄,先入爲主的思路豈能不使他感到疑懼。從這方面來講,知道歷史在某些時候也會成爲一種心理負擔,使人多疑躊躇。有明將楊武、孫崇雅劫掠歸降的前事,又值此大廈將傾、人心散亂的時候,朱永興考慮得多一些,也是人之常情。畢竟人心善變,難以揣測。

“殿下,可派人傳令懷仁侯所部停止前進,暫且駐紮弄璋,然後命懷仁侯率衆將前來拜謁。”易成雖然不知道朱永興具體想的是什麼,但也依稀看出朱永興對懷仁侯吳子聖似乎有防範之心,便開口提出了一個穩妥的建議。

這似乎是個辦法,朱永興猶豫起來,隨口問道:“懷仁侯的兵馬情形如何?”

“懷仁侯自磨盤山之戰後和李晉王等部失散,沿途收攏明軍將士,渡怒江,走龍陵,路途艱難,糧草不繼,三千餘將士傷病者不少。”懷仁侯吳子聖的人馬距此已然不遠,鄭家的人已經與其聯絡上並趕回報告,所以易成對情況瞭解得比較詳細。

千里迢迢,艱難跋涉,懷仁侯吳子聖此時應該還沒有降清之心吧?前途尚未悲觀至底,堅持下去的決心也應該未被完全摧垮,誰會甘心投敵?自己不是自詡要成爲絕望黑暗中的希望之光嗎,難道沒有自信綻放光芒,重新照亮一條希望之路嗎?

可笑,真是可笑啊!自己本就要逆天而行,撬動歷史的車輪,現在卻陷入了歷史的泥潭,在這裡患得患失。

朱永興猛然停住了來回走動的腳步,自嘲且自鄙地一笑,瞭解史實應該是撬動歷史車輪的助力,應該是展翅翱翔的羽翼,而不應該成爲謹小慎微的心理負擔。

“傳令起兵,吾要率隊親迎跋涉來歸的大明將士。”朱永興挺直了腰板,用不可置疑的口氣大聲說道。

易成愣了一下,旋即躬身答應。短短的時間內,他發現朱永興似乎徹悟了什麼道理,一下子變得自信,氣勢也充足起來。

………

“軍心可稍定矣!”懷仁侯吳子聖收到朱永興派來的快馬傳信,稍感振奮,立刻傳令大軍紮營,並集合衆將,宣佈消息,以穩定軍心。

此時這三千多人馬分屬不一,除了吳子聖本部兵將外,還有鞏昌王白文選下關兵敗撤退時,留下斷後的部隊,由部將張光翠和陳盛率領。

“岷世子殿下入滇,則抗清旗幟不倒,軍心暫定,實乃幸事。”張光翠首先表示欣慰之情,旋即又說道:“只是吾等爲鞏昌王屬下,奉令轉木邦,不知該如何自處啊?”

“殿下奉旨入滇留守,暫行監國之權,自當以殿下爲尊。”陳盛的功利心稍重,覺得朱永興比白文選的腿更粗,抱上不吃虧。

吳子聖部將陳奕耀眼珠轉動,試探着說道:“皇上令岷世子殿下入滇,又授予大權,莫非是想在緬甸能……”

“慎言。”懷仁侯吳子聖凜然打斷了陳奕耀的猜測,說道:“皇上此舉定有道理,爾等豈可胡亂揣測?殿下明日即至,我軍當有所佈置,衆將亦當前出相迎。”

張光耀苦笑了一下,此時大帳未搭,舉目便可看見軍中士兵。其實,很多人已經很難被稱爲士兵了:一個個衣衫襤樓,遍身污垢,早已看不出原來軍裝的色彩,就象是從污泥坑裡扒出來一樣。更有些士兵面孔黑皺,臉上生着叢林瘡,向下淌着黃水。傷兵雖不在視野之內,但平日所見的慘狀也是瞭然於心。

“長途跋涉,軍容不整,這也是難免之事。”懷仁侯吳子聖輕輕嘆了口氣,說道:“只能稍作整理,不至太過狼狽了。”

“岷世子殿下一直聲名不顯,吾等皆不熟悉,也不知其稟性,稍作整理是否有些草率,令殿下疑吾等輕視於他。”陳盛顯然更想給朱永興留下個好印象,對吳子聖所說的稍作整理有些異議。

“條件所限,也只能如此了。”懷仁侯吳子聖心中不悅,但陳盛不是自己的部將,也不好重語斥責,只好委婉地說道:“明日相迎時,吾等禮數規制不缺,又是艱難跋涉至此,殿下當知吾等忠心,不會以表相取人。”

話已至此,衆將或心有異議,也無話可說,都遵命而出,各自前去安排。其中尤以陳盛督促得最爲積極,自然也不必細說。

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142章 會晉王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12章 女考生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83章 北望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63章 攻掠遼東第91章 軍隊建設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73章 人心散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06章 法陣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86章 接戰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69章 譏諷第33章 無題第43章 保寧第128章 拉英第52章 血戰廝殺第217章 困局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30章 無題第1章 陌生之地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70章 正面決戰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95章 無題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22章 水利部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06章 法陣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23章 綜合實力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52章 血戰廝殺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45章 大反攻第27章 詐取緬關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82章 燧發槍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70章 開路迂迴第8章 依城挫敵第72章 廝殺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54章 再退第88章 毒蘑第271章 阻擊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30章 輕取永昌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92章 僞造,詭道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47章 初勝第109章 百無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