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章 找到家了

069章 找到家了

“那要是蒙古人再回來,您還回去嗎?”趙安覺得這位老皇帝牛皮吹得有點大了,不過他倒是不在意,而是問了另一個問題。

“回來?哈哈哈哈……他們恐怕回不來了。別看現在這裡還算是邊陲,過不了幾年這裡就是大宋的都城。我會讓我兒子在這裡再登基一次,做一個巨大帝國的皇帝。蒙古人、遼人、金人、高麗人、日本人都得變成大宋的國民,誰不願意,我就把他釘死在城牆上。你說你到底是算宋人呢,還是金人?”洪濤聽了趙安的話,立刻笑了起來。這個傢伙是在打探自己的底細呢,不爲別的,是爲了他自己好選邊站隊,他想看看那邊更靠譜,就當那邊的人。

“……當、當然是宋人,我母親就是宋人!她是從南邊逃難來的,真的,我母親墓碑上還刻着老家的名字,她嚥氣之前還想回家鄉去看看,可惜小人沒本事帶她回去!”趙安看見洪濤的笑臉,渾身嚇得一哆嗦,原來還能有人笑得這麼瘮人。爲了不讓自己先被釘在城牆上,趕緊把自己母親擡了出來,而且有據可查。

“那就好,城北有沒有湖泊河流,帶我去看看。”洪濤收起了那種看死人的笑容,也不打算再多和他廢話了。他母親的墓碑上很可能真有家鄉的名字,但是他父親的墓碑上說不定也刻着遼東那邊的地名呢。這種歷經了好幾個朝代統治、誰來就跟着誰混的人,向來是留着後路的,不這樣他們也活不下去。

金人的中都城不能借用,但北京城還得建,具體建在哪裡,洪濤需要去找找這個年代就存在、並一直存留到後世的地面標誌物。北京城這一帶是平原,沒有特定的山,有也認不出來到底是不是,只能先去找河流和湖泊試試看。如果啥都找不到,那洪濤就只能根據目前中都城的位置來大致推算,誤差大點就大點,沒轍。

洪濤帶着一千多人和十多名當地嚮導先把中都城的廢墟轉了個遍,又向北偏東方向探索了幾公里,足足轉悠了半個月才結束了這次探索行動。還真沒白轉,洪濤找到了不止一個他比較熟悉的地方,不僅名字一樣,位置應該也錯不了。

第一個就是蓮花池,後世北京西客站後面有一個湖就叫蓮花池。而在此時的中都城西城牆外,也有一個長滿了蓮花的湖,也叫蓮花池。據說還是當年金國皇帝完顏亮親自命人種植的,如果蓮花能成活就在這裡建城,如果活不了,那就還得往南找新地方。

光是一個湖和一個相同的名稱,洪濤不會輕易確定這裡就是後世的蓮花池。但是當他走到附近的北城牆下面,看到了破損城樓上的銘牌之後,立刻覺得這裡就是後世的蓮花池了。因爲這個城門叫會成門,而在後世的蓮花池東路上,有一座橋也叫會城門橋,位置都差不多,這就應該不是巧合了。

如果這兩個地名還不能完全證實準確位置的話,洪濤又在中都城的西南角找到了一座城門,它的名字叫麗澤門。又巧了,後世北京的西南三環路上,也有一座立交橋叫麗澤橋。洪濤用騎兵大概估算了一下,後世這兩座橋的方位和現在這兩座城門的方位基本一致,誤差不超過五百米。再加上一個蓮花池,三方應徵,中都城和後世北京城的位置關係就基本明朗了。

它的西城牆在蓮花池東岸,東城牆北端在後世中南海南邊一點,南端按照洪濤的記憶,差不多在永定門火車站附近。也就是說這座金代的中都城,應該就是在後世北京城三環以內,緊靠着三環西南角畫一個邊長四公里左右的正方形。要是按照三環以內面積算的話,差不多就是四分之一個後世的北京城大。

除了這兩座城門和一個蓮花池之外,洪濤還有一個大發現,那就是在中都城的東北角城牆外不到三百米的地方,有一片湖泊。剛開始洪濤還沒意識到這個湖泊有什麼意義,但是當他沿着湖邊一直往北走了幾里路之後,很快就發現這個湖的南北跨度很長,東西並不寬,彎彎曲曲的一直由南向北延伸,差不多有六公里。

“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學歷史,這尼瑪不就是積水潭、什剎海、北海和中南海嘛!”當把這個湖畫在地圖上時,洪濤立刻就不淡定了。原本他以爲北京城裡這四個海全是明清時期建設皇城時人工挖的,合算它們現在就有了,位置、形狀都差不太多。

“它叫太寧海子,是盧溝河改道之後留下的老河道。當年金國皇帝在這裡建城之前,在湖中間人工堆出一個小島來,把行宮就建在了島上。金人喜歡在水邊居住,他們把風景秀麗的湖水全叫做海子,行宮叫太寧宮,這個湖也就跟着行宮一起叫了。”聽見洪濤嘴裡說着不同的名字,而且沒一個對的,趙安覺得洪濤的祖上應該是把家鄉的信息傳錯了,忙着給糾正了過來。

“從今天開始它就不叫大寧海子了,從北面開始分成四部分,改叫積水潭、什剎海、北海和中南海。我的衙門就建在中南海岸邊,然後以此爲中心建城!對了,你說的那個太寧行宮在哪兒呢?”洪濤決定哪兒也不找了,也不用按照後世北京城的位置建城,就以中南海爲城市的中心點,慢慢向外擴張。這裡現在雖然還是一片荒蕪,但有樹有水的挺好。如果再有一個現成的金代行宮可以住,那就更好了。

“讓蒙古人給燒了……”趙安伸手向北面指了指。

“敗家玩意,見什麼燒什麼!等老子哪天騰出手來,非給你們趕到北冰洋裡去!”順着趙安手指的方向看了看,啥也沒看見。一想起自己今後很長時間還得風餐露宿,洪濤就對蒙古人多了一份惡感。中都城燒了,還能說是金人拼死抵抗,損傷了很多士兵。一個行宮也燒,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嘛!

地方找好了,但洪濤並沒忙着建城,他只是讓人在中南海的西岸埋下一個石碑,上面刻着一行字:北京城中心點。一二五五年四月七日設立,洪濤!

現在還不是大興土木建設都城的時候,整個北方都百廢待興,光是修整運河、新建公路、工廠、水利設施就夠大宋新朝廷和金河帝國忙活好幾年的,根本騰不出手來弄什麼新城,有一個天津港做爲北方的支點就足夠用了。

五月初,隨着北方天氣的轉暖,一支一支的船隊就和驚蟄之後從土地裡爬出來的小蟲一樣,頻繁的出現在渤海灣的西北角,目的地都是一個,以前的直沽寨,現在的天津港。

這些遠航海船多一半來自廣州、泉州和福州,全是南方海商們的私人船隻,他們是和大宋新政府簽過合作協議的第一批投資人,帶着技術、資金、物資、人力來此追隨洪濤,試圖繼續以前海峽公司的輝煌。

洪濤這個聲望放在大宋內陸頂多算個名人,還是虛名,沒啥人信以爲真。但是放在南方沿海港口城市裡,那就是財神爺的代名詞。就算這一代年輕海商不太熟悉,他們的父輩也會用柺棍趕着兒孫趕緊帶着充足的資源北上,去晚了就趕不上肥肉了。

洪濤做買賣的能力已經被他們神話了,當年在海峽公司裡待過的海商們現在大多數還健在,只要想想自己年輕時候是如何發家的,就忍不住想讓兒孫們繼續去跟着洪皇帝開疆闢土。別說洪濤現在是大宋的總理,就算他是個海盜,這些商人也不會懷疑自己的投資會打水漂。

剩下的船隻基本都來自金河帝國,用後世的話講,這就是國外投資者。他們的眼光更長遠,在乎的不是發家不發家,而是幾年甚至十幾年之後的收益。所以這些金河帝國商人與大宋南方海商的投資方向有明顯區別,基本都是把資金投入到各種基礎建設上的,而且資金量非常大。

這倒不是大宋海商沒商業眼光,看不到這些項目的長期收益要比短期高,他們之所以不敢往這些大項目上投入巨資,說到底就是不放心。不是不相信洪濤的能力,而是不放心大宋朝廷的信用。

反倒是來自金河帝國的商人們並沒這個顧慮,他們在自己的國家裡已經和政府合作慣了,並不覺得與政府合作有什麼不保險的,一切按照合同辦不就成了。政府違反條款也要賠償他們的損失,至於說外國政府不按照帝國法律辦事咋辦,那好辦啊,去帝國法院告他們。

只要能打贏官司,皇家海軍的軍艦就開過去了,這下不光要賠錢,還得賠償皇家海軍的軍費。賠不起也沒事兒,和帝國政府簽訂一份協議吧,讓出國家的一部分利益來就可以,帝國政府自然會幫着把損失賠償給帝國商人的。而帝國政府之所以這麼熱心,也不是純粹爲帝國居民撐腰,它也會從中得到不菲的利益。誰也不吃虧,吃虧的只有那個不遵守合同的別國政府。

二百六十七章 殖民的腳步三百九十六章 罷市037章 給的多第146章 軍費和備戰第199章 波斯鼠021章 煙癮第28章 牽星術第13章 對或錯073章 孫子來了179章 生產事故010章 潮神來了039章 父子賭局四百五十一章 溜之大吉四百零二章 造反基地第105章 希望第60章 大宋餐飲業四百六十八章 運氣敗光了44二百七十三章 不可告人的目的二百八十四章 兩年之約第104章 領海人012章 特殊身份證三百九十章 農藥960二百六十六章 苗頭四百五十四章 誰賺了8第79章 高級燈油154章 北上波羅的海第112章 恐怖斯萬四百一十七章 歷史軌跡亂了三百二十章 一戰定乾坤037章 蛀蟲第173章 又忽悠一個四百五十五章 瞎話簍子飄紅073章 邊緣人據點064章 三個瘋子52三百四十七章 暗度陳倉158章 各有個的追求第143章 哭泣的爪窪島第56章 合作者第15章 海上輕騎072章 內資和外資四百三十五章 傷腦筋102章 文明毀滅者第57章 龍子太郎057章 我有罪保底二第128章 新航線004章 皇帝回來了第45章 十字軍騎士017章 藥不能停136章 凡人顫抖吧保底二第42章 釣魚論道046章 都別閒着二百六十三章 臼炮第126章 一招鮮第62章 歸心似箭157章 白撿個艦長057章 北方豪族三百三十二章 布什和電二百五十八章 踩剎車139章 大潰逃第84章 反向弩第67章 不一樣的城市二百九十九章 徒勞無功第82章 很有前途的捕鯨業112章 騎兵炮第94章 中西結合第53章 我不是海鷹!043章 官官相護180章 開啓新時代第191章 三八法案049章 人情法理14第114章 金國沒了三百五十三章 趁熱打鐵16第204章 闖入地中海051章 醜惡還是智慧12第51章 不問青紅皁白第181章 血與火的抗爭020章 大清洗二百八十八章 戰爭狀態第124章 大炮一響055章 敢搶我二百五十四章 平爐鋼二百四十九章 內閣成員第49章 造新船第42章 釣魚論道185章 誰正常四百零一章 福州何家052章 兩板斧四百三十四章 第二個卡蘭巴二百九十二章 前裝線膛槍第177章 打仗爲什麼?第107章 巡視領海二百六十章 建軍三百零七章 戰鬥纔開始106章 德克薩斯王國107章 圈地運動第58章 羅家庶子第79章 好幾種尿性三百四十六章 江竹意的本領第37章 南宋揹包客四百七十九章 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