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章 開灤礦區

071章 開灤礦區

一二五五年五月底,大宋帝國皇帝和金河帝國皇帝正式簽署了《臨安協定》,兩國第一次展開了全面的合作。在政治領域裡,大宋帝國宣佈在九個沿海港口城市試行新特區,並在特區範圍裡開始實行新的法律。這些城市不再設立官府,而是由中央政府任命一名市長,一名大法官,再由市長牽頭,在當地挑選本地人擔任市政府官職,併成立一個叫做諮政議會的機構。

諮政會議初步先設立十人,負責審覈市政府的預算和頒佈的政令,如果達不到七成人數同意,預算和政令就不得通過。第一任議會議員先由市長和大法官在當地按照不同行業、不同族羣分別挑選任命,任期兩年。兩年之後改由當地各行業協會自由提名,再由全體市民共同投票決定,同時把諮政議會的人數提高到五十人。議員的任命和撤換、罷免不歸市政府管轄,只能有議會本身做出決定。

除了這九個城市之外,其餘的各州、各路還沿用以前的大宋律,只是把各州府、各路的軍權全部收歸中央政府,並在各地政府中加入了一個叫做軍代表的副長官,由他來代表中央政府在各地政府中管理當地駐軍,並和當地政府協調軍政關係。

同時大宋新朝廷的軍隊數量開始急劇壓縮,陸軍只保留了全部新軍和部分禁軍,最終數量大概在十萬人左右,其中騎兵數量七萬,步兵數量三萬。這些軍隊絕大多數都分佈在長江以南的內陸地區,少量北上去了黃河以南的幾座城市裡駐紮,主要是保護這些城市之間的交通通暢。

原本的大宋水師也被壓縮到了一萬人的規模,戰艦從八百多艘急劇降低到二百多艘,大部分都是內河巡邏船和沿海巡邏船,只用於保障內河港口和沿海港口的安全。真正能用於遠海作戰的只有五十多艘戰艦,其中還包括洪濤帶來的二十一艘弗吉尼亞級。

至於說那些屬於大宋水師編制的造船匠戶基本都被裁撤乾淨了,一部分熟練的工匠暫時由朝廷供養,其它的自謀出路。這些人不用發愁會沒活兒幹餓肚子,甚至很多人連船廠都不用離開,因爲百分之八十的水師造船廠也被裁撤了,一部分出售給了當地的私人改爲民用,一部分乾脆就廢棄了。那些私人購買的造船廠和作坊裡需要大量船匠,老師傅小學徒都要。

現在的大宋帝國把冗兵、冗官問題全解決了,但是有點矯枉過正的意思,國防能力非常弱,不光沿海地區軍事力量很弱,黃河以北甚至連一支大規模的朝廷軍隊都沒有,完全不設防。

表面上看是這樣的,其實也不然。雖然說大宋帝國自己的軍隊數量少了,但它的防禦力量不降反升,因爲在大宋帝國與金河帝國的協定裡明確規定,金河帝國有兩支艦隊將常駐在大宋。南海艦隊以珠江口外的香港島爲基地,北海艦隊以登州港爲基地。另外金河帝國還將派遣兩萬帝國陸軍駐紮在永濟渠沿岸、天津港、平洲、興慶府、宣化府一帶,幫助大宋帝國在北方築起一條比較鬆散的防線。

這條防線並不是防備蒙古人和其它遊牧民族的,而是在震懾當地的北方豪族,讓他們先老實幾年,別沒事到處生事兒,也別明目張膽的繼續和北方遊牧民族勾勾搭搭。

洪濤之所以要這樣做,主要還是手裡的人不夠。可用之人不夠,需要解決的事情又太多,到處都是窟窿、到處都需要加強。如果自己真的被這些問題牽着鼻子走,那就永遠也不可能改變大宋什麼,它會用自身強大的慣性把自己拖累、拖垮、拖死。

現在洪濤的改造重點在長江以南地區,這裡集中了大宋百分之九十的人口和百分百的精華,絕不容有失。九個特區只是洪濤投石問路的虛招兒,和金河帝國法律極其相似的法律在這裡羣衆基礎比較強,不會受到全方位的牴觸。只要這些地方能成功轉型,通過它們對周邊地區的影響,特區就能很快擴大好幾倍。而且通過這兩年時間,洪濤能用特區培養出來一大批軍政人才,他們就是未來自己向內陸地區下手的急先鋒。用大宋人治大宋人,這很符合洪濤的理念。

後世曾經有過成功的例子,被總結爲農村包圍城市。洪濤不打算照搬過來,因爲那個方法不適合自己這個相對於大宋來說的外國人。根據自己現有的條件,用沿海包圍內陸、從南往北逐步改革更合適一些。

不過這裡有個地方比較特殊,那就是天津和平州。

天津港在北方的地位不言而喻,它既盯住了燕山以北的蒙古人、扼守永濟渠北端,又是以後北進和建造北京城的物資集結港。

平州是哪兒呢?這是一個北宋府治,它當時屬於燕山府路,後來被遼人、金人、蒙古人分別佔據過,是一個位於渤海灣北岸、連通東西走廊的軍事重鎮,大概位置就在後世河北省的盧龍縣以西、灤河東岸。

早在今年三月份,天津港還沒完全建好的時候,一支四五百人的軍隊就順着灤河逆流而上來到了這座小城,駐紮在距平州城南幾公里外的灤河西岸高地上。這些人很奇怪,平時也沒看見他們佈防,而是時不時的進城下鄉到處亂轉,和當地百姓打聽附近哪兒有鐵礦和煤礦。

這支軍隊來自金河帝國,其中還有幾支探礦隊,他們是根據帝國政府與洪濤達成的援造協議,專程來此給鐵礦、煤礦、鍊鋼廠做前期勘探的。如果能在附近找到合適的鐵礦和煤礦,那洪濤用一艘戰艦換來的鍊鋼廠就要在這附近選址開建了。到時候這裡會比天津港還熱鬧,因爲洪皇帝非常着急,爲了能讓這裡儘快投入使用,已經準備了十萬裁撤軍隊當做工程兵。

要不說南方的海商都迷信和洪濤一起合作做生意一定能賺錢呢,這支探礦隊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已經確定了這片丘陵地區存在鐵礦和煤礦,還是大型的、半露天的、開採難度很低、運輸起來很方便那種。至於說這位老皇帝爲什麼從來沒到過這裡,卻能對當地的物產如此明白,誰也猜不透,大家只能再次把洪濤歸於半神的範疇裡。只是這次神職稍微改動了改動,從財神爺變成了土地公公。

六月初的時候,灤河就成了渤海灣裡最繁忙的一條河,上百艘內河平地沙船被皇家海軍的武裝貨船從南方拉了過來,一船一船穿着土黃色號坎的工程兵被從大海船上卸下來,跟着他們一起來的還有大堆大堆的水泥、鋼材。

這些人和貨物一起被沙船沿着灤河運到了預先選好的岸邊,然後一座新的港口就在平州城西南方的灤河邊建了起來,再然後一條簡易硬化公路以這座被洪濤命名爲唐山港的小港口開始向西延伸,二十公里之後又分出一條支叉向正北鑽進了山區。

後世的唐山市並不在灤河邊,它應該更靠西幾十公里,這一點洪濤清楚。不過他纔不管位置準不準呢,他只需要讓地名能被自己的記憶接受、一說地名馬上能想起這個地方大概在哪兒就夠了。

這條公路向西一直要修四十公里,向北的岔路要修三十公里。公路西邊的盡頭就是後世的開灤煤礦礦區,從那裡挖出來的煤將由牛馬拖着的有軌畜力車運到公路的分岔處。北面岔路的盡頭就是後世的遷西鐵礦,從這裡挖出來的鐵礦石也由有軌畜車運到公路的分岔處。

而在這條公路的分岔處,已經開始打地基了,一座大型鍊鋼廠將拔地而起。從遷西運來的鐵礦石、從開平區挖來的煤會在這裡被扔進鍊鋼爐變成滾燙的鋼水,然後被鑄成鐵錠、鋼錠,再送進南邊的鍛造廠和北面的機械廠裡,造成鋼軌、船龍骨、槍炮子彈和各種工具。

這裡將來會成爲大宋最大的冶金、機械、化工和軍工製造中心,爲大宋崛起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同時這裡也將是大宋的科研研發中心,洪濤從北美帶回來的那些師從齊祖、溫小七、布什的高徒們,將會在這裡繼續他們在北美洲乾的工作,從無到有的建起每一座工廠,從少到多的培訓出來一批批合格的產業工人,再從粗到精的把戰艦、齊祖炮、獵槍、子彈、火要、炸藥、化肥、農藥這些東西造出來,重新把現在很虛弱的大宋從內到外的武裝起來。

洪濤甚至還打算在這裡成立新的蒸汽機研發機構,利用從溫小七那裡帶來的蒸汽機原型繼續完善出更大功率的蒸汽機並用於實際生產生活,要是還有時間的化,在這裡弄一座小型的火力發電站也不是不可能的。未來的火車、電燈都會從這片荒涼的山區裡走出來,慢慢走遍大宋,走向全世界。

三百三十六章 一羣呂布蘭015章 熟人第51章 不問青紅皁白第179章 襄陽城下第26章 以少打多179章 生產事故057章 北方豪族114章 故鄉的河145章 軍鼓第230章 卡爾堡第226章 封建主的幫兇第68章 力量012章 特殊身份證四百二十六章 勞倫斯第16章 吊打第132章 戰雲密佈二百五十一章 這個坑可大了169章 癡心人159章 晚飯吃老鼠074章 鋼鐵孫子第82章 聲東擊西第164章 艦炮不是萬能四百零四章 紙老虎第8章 王八看綠豆067章 中都城第54章 擴大隊伍四百七十七章 攪屎棍子來了二百五十章 目前的國際形勢第83章 片湯和餃子138章 萊茵河口海戰第110章 很蹊蹺三百一十七章 殤第29章 我的浮標呢?第95章 望遠鏡035章 兒女初長成017章 讓人屈服很容易二百六十二章 蒙古水師有火炮052章 沒時間了16055章 敢搶我二百八十三章 客隨主便二百六十七章 殖民的腳步039章 另一種忠誠二百四十七章 我要當皇帝二百六十八章 南非總督第81章 交易第14章 登州遇敵第123章 東南亞諸國第3章 一隻小螞蟻第165章 沒有萬萬不能第117章 連綁帶騙063章 不得志的先驅者075章 不當楚霸王第157章 國庫券092章 誰都不傻123章 好事兒變壞事兒034章 自己背鍋第144章 維和部隊143章 先收點利息097章 燕子012章 特殊身份證三百九十四章 菜鳥二百四十二章 落荒而逃070章 失蹤的大匠第72章 追殺第184章 精神慰藉(下)三百五十九章 還得走480四百六十三章 斯萬要倒黴32第133章 顧慮061章 她來了第110章 很蹊蹺第113章 馬六甲大屠殺二百八十三章 客隨主便第215章 皇帝的顧慮三百九十六章 罷市071章 開灤礦區第63章 自己找樂子三百九十四章 菜鳥四百六十八章 運氣敗光了44114章 故鄉的河三百二十七章 白高興三百二十五章 造大船第190章 第三代更可怕二百六十六章 苗頭二百九十二章 前裝線膛槍069章 找到家了167章 家鄉在隔壁001章 一切都在變142章 苛刻條件四百六十八章 運氣敗光了44二百五十五章 羅德曼和達爾格倫第161章 突襲獅子口第17章 防疫和階級第44章 大秦奴隸031章 物流業003章 傷離別085章 一邊倒的戰爭三百三十九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224章 學術研究三百三十五章 神仙法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