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大衛的人品

“爹,我弄了這些產業不光是爲了掙錢,也爲了咱家和國家的未來。”劉芾給劉銘傳擦了擦嘴角的口水,打發屋裡的兩個丫鬟出去,才坐回來繼續說。

“我接觸洋人比較多,最近聽說日本國內有很多言論,是針對我們大清的,他們以我們爲敵,暗中準備了很多年了,而咱們朝廷裡還是各種內耗,如果一旦爆發戰爭,我怕咱們大清還是個敗啊。”

“日本人?你聽到了什麼?”劉銘傳對劉芾的消息和對世界的瞭解還是比較信任的,往常遇到什麼外交和商業上的問題,劉銘傳都會找來劉芾詢問。

“從英國人和美國人傳來的消息看,日本人要忍不住了,據說他們的皇上都減少花銷,號召全民捐款買艦船,如果不是爲了打仗,用的着這麼費勁嗎?”劉芾聽說過天皇縮衣節食做表率爲日本海軍籌款的事情,不過不知道是哪年,這次先借用過來說服老爹,反正也沒人去查證。

“唉。。。。。。這些事情朝廷知道嗎?”劉銘傳低聲自語着。

“朝廷恐怕顧不過來臺灣了,您拼死拼活,把法國人趕出臺灣,難道願意看着日本人再把它搶走?我弄這些工廠,就是打算幫助朝廷守住這個島,關鍵的時候沒準還能起點作用。如果給了別人,不出2年,就得被糟蹋得不成樣子,就算賣出無數銀子,也沒什麼意義啊。”

“你打算去打仗?”劉銘傳很意外,他沒想到自己這個很怪異很聰明的兒子是這個打算。

“我打不了,但是我能訓練打仗的人,我能用很厲害的武器裝備打仗的人,我的工廠已經能生產比德國人的步槍還好的槍,我的船廠正在研究一種船,能對付任何軍艦,再有2年,我就不怕任何國家來進攻了,我不想看到努力這麼多年的成果都白費了。”劉芾爲了說服老爹,只能選擇性的說一些實話。

“什麼?你。。。。。。咳。。。咳。。。咳。。。”劉銘傳知道自己這個兒子一般不說大話,只要他說的東西總是能實現,只是這番話有點太嚇人了,整個大清朝都打不過英國人幾條炮艦,前兩年剛成立的北洋水師,耗費了朝廷全部的銀兩,也不敢說誰都不怕,只能是守個家門。喝了一口茶水,壓下滿心驚恐,劉銘傳繼續追問。

“你剛纔說的都是真的?”

“恩,最多2年,我就會有一支這種艦隊,他們能在水下航行,用一種大炸彈遠程攻擊水面上的船,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在香港我都見過,那種大軍艦也扛不住我的炸彈,一顆就殘廢,兩顆就得沉底。”劉芾繼續爆料。

“哎。。。。。。”也許是太過匪夷所思,劉銘傳沒有說話,只是長嘆了一聲,默默沉思着。

“您先休息一會,晚上我再來,我先去給母親請安。”劉芾知道這個事情急不來,這些吃過洋人虧,從血海屍堆裡走過來的老人,自己總有自己一套觀點,需要慢慢的改變他們的看法。

“恩,去吧,剛纔這些話不要讓別人知道。”劉銘傳也需要好好平復下自己的心情,本來想好的一些想法,看來需要從新做些調整了。

當天晚飯後,在劉銘傳的臥房裡,劉家的父子兩個又談了幾個小時,然後一連幾天,劉家父子都在天天密議,有時候是半天,有時候是整天。不知是不是刺激太大了,劉銘傳的病情有所好轉,能扶着人下地慢慢走動走動了。

經過了好幾天的商議,劉芾終於和劉銘傳達成一致。對於病情,劉銘傳密不發報,對外只稱是風寒發燒,吃了“消炎片”已經痊癒,只是身體虛弱,需要靜養。現在“消炎片”已經成爲朝廷官員家中的必備之藥,稍微有點身家的富戶,也都會備上幾片,以應不時之需。

過完1892年的春節,劉銘傳任命劉芾爲臺灣海防督辦,負責營造全臺各處海防設施,並把駐守在淡水的淮軍銘字營一部交給劉芾指揮。隨後,劉銘傳電報李鴻章、張之洞,把日本的近期動向向其通報,並建議朝廷關注。

按照劉芾的提議,劉銘傳繼續修建鐵路兩條,從基隆至花蓮港爲東線,從新竹到臺南刺桐港爲西線,總長400多公里,計劃大量僱傭民壯,2年內建成。從現在開始,還要在全臺灣建立3個軍用港口,分別是香山港、刺桐港、花蓮港。

劉銘傳本來要在重要的港口都建立炮臺,但是劉芾說服了老爹,那些炮臺對於防守來說,有些作用,但是耗資巨大,而且需要人數衆多,不合算。有那個錢,不如多造一些潛艇和快艇,不讓對方的船大規模靠近港口,就是最好的防守。

對於臺灣的淮軍銘字營和當地守軍,劉芾並不是太信任,但是又不好打老爹的臉,只能委婉的說裁撤掉一些戰鬥力不強的營頭,省下名額和糧餉,多訓練新軍。新軍是父子兩個一致通過的決議,將以護廠隊爲基礎,擴大規模,人數在3萬人左右,成軍後全面換裝AK-01型半自動步槍,還有新近研製生產的“香瓜”手榴彈,裝備由東風皮卡改裝的裝甲車和長江750摩托車。

就在父子兩個忙着加強臺灣防務的時候,研究所傳來了消息,經過多次試驗,魚雷已經定型,這種魚雷爲熱動力驅動,全長3500MM,口徑450MM,航速35節可以行使2300米,航速25節可以行使4000米,總重400公斤,戰鬥部裝藥35公斤。

另外,造船廠也把第一艘完整的魚雷快艇建造出來,經過幾次試航,基本滿足劉芾的要求。這款魚雷快艇船體長19.7米,寬3.7米,單船體全浸水翼設計,裝2臺柴油發動機,1700馬力,最高航速37節,乘員7人,續航能力300海里/13節,裝備2具450MM魚雷發射管,備彈2發。

劉芾聽到消息,急忙從臺北趕回基隆,親自登上魚雷快艇,做了一次打靶演習,結果面對距離1000米的慢速行駛靶船,魚雷艇高速衝刺中2彈齊發,一次命中目標,高爆炸藥把那條200噸的水泥靶船直接炸成了好幾截。接着又演習了攻擊高速行駛靶船和遠距離發射,命中率有所下降,不過令人鼓舞的是隻要打中目標,所有魚雷都正常起爆,威力在劉芾看來,是很大滴。

劉芾爲新型魚雷命名爲“Ⅰ型”魚雷,魚雷快艇定爲“海燕級”,並馬上把這兩種新裝備投入生產。

有了自己的海上武裝,劉芾立刻給水上巡查隊增加了400名新水兵,一部分是從裁撤的營頭裡挑選的,另一部分是從工人中間招募的,畢竟工人們經過這幾年的培訓,大多有了些文化,對數學、機械都有更深的認識。

劉銘傳繼續在巡撫衙門裡養病,劉芾則忙的腳不沾地,不光要關注修鐵路、建港口、還要安排生產、檢查新軍和水上巡查隊的訓練效果,更要抽出時間去造船廠組織攻關潛艇的研製。

潛艇經過幾次試製,已經解決了大部分問題,只是在雙殼體上遇到了一些難題,當代的鋼材硬度和韌性都有些低,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還要等鍊鋼廠的新特種鋼製造出來。這個鋼材劉芾是一竅不通,沒轍,等吧。

由於這次劉銘傳的病使劉芾深深感到了自己的脆弱,加劇了本來就有的危機感,劉芾決定豁出去了,拿出手裡最後一批“消炎片”運往美國,讓大衛拿去換取各種臺灣缺乏的物資,並對管理團隊下令,整個基隆工業基地都進入戰備狀態,全力生產各種武器彈藥,並在全臺灣的3個軍港附近建立倉庫,把武器彈藥分散到各處存放,新軍也跟隨駐防,邊訓練邊武裝。

第87章 調整第22章 東海岸第68章 絕密單位第54章 仇恨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47章 民國(三)第56章 雷達第37章 菲律賓大泥坑第28章 佔領澳新第17章 準備登陸第53章 活話劇(一)第81章 深入第96章 如此相似第147章 危險且**的一夜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26章 中斷的訪問第48章 民國(四)第2章 登陸難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64章 R本和爪哇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2章 醞釀第150章 國家科研基地第145章 33號舞伴第101章 時間不多了第15章 西部大開發(四)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42章 海南島(四)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64章 R本和爪哇第7章 吃虧是福第66章 重典第129章 再NB的流氓也怕軍隊第69章 建國(一)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31章 二打白骨精第33章 挑事專家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74章 皇帝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78章 電視轉播第57章 B-17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29章 沒良心炮第75章 三赴德國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125章 上海行第41章 空襲新加坡港(六)第34章 伏擊改追擊第11章 礦山加鐵路,誰也擋不住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76章 他是個愛國者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90章 集結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113章 檢查南鐵港第58章 “潑婦”第37章 有點緊張第110章 我是白人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11章 養寇自重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39章 金牌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27章 新藥第85章 野戰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4章 夜襲的游擊隊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48章 雙管齊下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27章 大阪師團第6章 抓苦力第66章 重典第94章 榜樣第18章 空襲第29章 高歌猛進第138章 不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