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國際聯盟

從1918年開始,向陽市就已經開始建造,當時政府中的很多人都奇怪總統爲何要在哪裡建造一座大型城市,而且這座新城市的建造規格非常高,不僅在規劃上要求達到100萬人的規模,在交通、供排水、供電、通訊、抗災上,劉芾都提出了很多要求,而這些要求很多都是參考的後世的標準,甚至連電線都是預埋式的,城市中看不到任何電線杆,而且,向陽市裡,還將修建聯邦裡的第一條地鐵,這條地鐵將圍繞城市一週,並且還有兩條支線,呈對角線狀,把城市分成了四份。

不過,要向建設一座城市,不是1年2年就可以完工的,現在,經過了2年的基礎施工,向陽市的地下排水系統和地鐵線路基本完成了主體施工,現在正在建設城市中的電力系統和公路交通系統,而地面上的建築基本還沒有建設,不過規劃圖已經基本完備了。

這座聯邦的未來首都位於加裡曼丹島中南部,是島上山脈向南延伸的一個很平緩的平臺地區,這裡的地質比較堅固,適合於建造地下建築和地面上的高層,而且有一條河流從城市邊上通過,直達80公里外的重要港口城市巴釐巴板。

雖然加裡曼丹島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但是由於向陽市的海拔比較高,達到了800米,所以常年的氣候還算比較適宜,氣溫在25度左右,雨水也不是很多,比較適合大規模城市人羣的居住。

在給政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介紹完自己的遷都原因和具體目標之後,劉芾給了在場的幾十名聯邦高官一個民主的機會,他們將在其後的幾天中,討論這個遷都計劃,如果能夠提出更爲合適的理由,那麼這個遷都計劃可以修改,暫緩甚至廢除。

幾天之後,遷都的計劃正式列進了政府工作計劃中,聯邦政府也開始調整之前的各種發展計劃,把準備投在臺灣各地的資金,大部分凍結,未建項目也都停止審批,並開始着手在加裡曼丹島上加大政府投資力度,重新規劃島上的港口和城市建設,聯邦政府的發展重心逐漸開始往南轉移。

在劉芾提出的遷都計劃中,還特別提到了臺灣島上的近800萬居民的去留問題。在這800萬居民中,國外移民大約佔了150萬,這部分人大多是各種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以及他們的家屬,他們的去留不是問題,因爲他們要跟着自己所在研究所或者工廠來決定去留的。

而剩下的600都萬常駐人口中,劉芾打算至少帶走一半以上,由於臺灣島處於的邊境位置,不適合發展過多的基礎工業和大型企業,更不合適居住太多人口。

至於那些政府擁有的產業,比如幾座海軍造船廠、鍊鋼廠、機械製造廠和研究所等,都將由政府統籌安排,從現在開始,分撥分批的開始向合適的地方遷移,最終,在臺灣島上只留下刺桐一個海軍造船廠,基隆和花蓮的船廠設備也將遷移到棉蘭老島的三投斯將軍市和加裡曼丹島上的巴釐巴板。

對於這次的遷都計劃,聯邦政府並沒有打算向國民隱瞞,而是在通過這個提議幾天之後,由政府發言人在聯邦政府大樓中舉行了新聞發佈會,公開了政府計劃遷都的決定,不過在原因上,只說了是爲了加強聯邦中南部的投資發展和貫徹聯邦各民族平等的宗旨。

這條新聞一經傳出,立刻在聯邦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各行各業都在議論這個遷都的計劃,雖然最終的遷都時間和細則還沒有出臺,但是各種猜測和意見都開始在一些民間創辦的報紙中露了出來。

在這些意見中,大致可分爲3派,以臺灣本地人爲主的反對派、以知識份子和政府官員爲主的支持派和以臺灣以外其他各省爲主的論證派。而遷都的最終目的地加裡曼丹島上,卻基本沒有意見,因爲當地還處於大開發階段,連個本地報紙都沒有,當地人口又少,識字率也不高,就是想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也沒地方說去。

反對派的主要論點就是聯邦在臺灣島上建設了幾十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果遷都的話,聯邦的損失會很大,而且很多商人的投資都會打折扣。對於首都不利於設置在邊疆一說,反對派不屑一顧,他們拿出當年抗擊日本登陸的例子來說明,聯邦的海軍足以包圍臺灣近海,拒敵於國門之外。

支持派的論點就不用說了,基本都是劉芾的觀點。

論證派的論點就比較複雜了,遷都這個事情,基本對其他各省沒有太多的影響,所以他們的論點也更中立,更多彩。這其中有的比較贊同聯邦政府的遷都計劃,認爲一個國家的首都,不適合建立在國家的邊境線附近;有的則立刻出來反對,並舉例明成祖朱棣,天子守國門,建都燕京的典故;有的則認爲遷都加裡曼丹島不如去西貢或者馬尼拉,哪裡有現成的城市,稍加改造就成,不用耗費財力物力新建一座城市;而還有人提出,如果遷都,臺灣的幾百萬人口如何處置,是全部遷走,還是部分遷走,遷到哪裡去等等。

除了聯邦的國民通過各種渠道在發出他們的聲音,設立在聯邦的各國使領館也紛紛對遷都問題提出了詢問,由於現在南海聯邦在東南亞地區獨樹一幟,屬於一個地區大國,所以各國政府對這個新崛起的亞洲國家非常關注。英美法等國大使都就遷都的具體細節向聯邦外交部提出了詢問,德、俄等國自顧不暇,也就顧不上別人遷不遷都了,而荷蘭政府則提出了抗議,強烈反對南海聯邦把首都遷到荷蘭的被佔殖民杜領土上,並且要求戰後剛剛成立的“國際聯盟”對南海聯邦予以制裁。

國際聯盟,簡稱國聯。是一戰之後成立的一個國際組織,最初由英法美三國操縱,目的是成立一個國際聯盟組織,以抗衡共產國際。這個組織成立之初,把所有在一戰中和同盟國宣戰的國家和後來新成立的國家都列爲了創始國,共計44個國家。

但是由於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同英法兩國爭奪領導權失利之後,美國參院否決了美國加入國家聯盟的提議,所以最終美國並沒有加入國際聯盟組織。不過威爾遜總統因爲帶頭起草了《國際聯盟盟約》,並促成了國聯的成立,而獲得了諾貝爾**。

國聯的盟約上明確寫明瞭,國聯成立的宗旨是爲了減少各國的武器數量、平息國際糾紛以及維持各國民衆的生活水平。

對於剛剛成立不久的國聯而言,荷蘭政府提出的要求南海聯邦撤出荷屬東印度羣島問題顯然比較棘手。國聯雖然有幾十個成員國,但是想把手伸到亞洲去幹涉南海聯邦的利益,還是有點力不從心。不過如果剛剛成立,就無視國聯成員國荷蘭的要求,又顯得國聯太過無能,而且南海聯邦這幾年發展的確實有點快了,已經威脅到了英國在亞洲的利益,更別說法國人的印度支那殖民地了,直接被搶走了。

英法幾國在開了幾次會之後,都沒有想出什麼好辦法能制約南海聯邦,於是,向美國尋求幫助,成了國聯的唯一選擇。

雖然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國聯成立之初忙活了半天,結果啥也沒撈到,美國國會還否定了美國加入國聯的提案,但是美國和歐洲的政府還是打斷了骨頭連着筋的。他們之間的意識形態和利益訴求有很多重合之處,所以美國政府在接到國聯的求助之後,很快就答應了國聯的要求,並建議由國聯和美國共同成立一個特別委員會,專門負責調查荷蘭與南海聯邦的領土糾紛問題。

第79章 南美ABC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9章 遇襲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88章 增兵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67章 核反應堆第30章 合作社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88章 增兵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16章 戰略轟炸第66章 聯邦缺鐵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51章 戰備(一)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151章 試驗性生產第145章 33號舞伴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57章 B-17第44章 革命(二)第30章 合作社第56章 入侵美國第29章 勢均力敵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30章 Z字旗第70章 99年的坑人證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68章 潰敗第138章 不夜城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147章 危險且**的一夜第17章 渾水摸魚第46章 騷擾第141章 護士第28章 游擊隊有重炮?第29章 勢均力敵第55章 反擊(二)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118章 電視臺第142章 車禍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11章 養寇自重第95章 猶太人第10章 快速艦隊第68章 潰敗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30章 合作社第32章 奧運會第46章 民國(二)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9章 遇襲第67章 核反應堆第26章 流感,還是西班牙的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41章 海南島(三)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48章 雙管齊下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95章 猶太人第94章 榜樣第23章 大戰結束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33章 挑事專家第75章 國防(三)第60章 佈網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72章 誘餌(一)第55章 西殘東癱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第40章 第六師團的偷襲第20章 歷史真頑固第50章 飛機二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61章 佈網(二)第28章 以日製日第81章 戰爭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