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渡河(中)

這一頓,賓主盡歡。

酒宴過後,伯顏自然被人領下去休息。待其熟悉了淮安軍的基本情況後,再根據其本人意願和能力,調往軍中相關部門任職。對此,大總管府在以往的招納新血過程中,早已摸索出了一整套規矩,只要按步就班去做,便能順利完成,無須朱重九再花費任何心神。

朱重九需要花些時間和心思來消化的,是伯顏在感動之餘,主動彙報的一些情況。如禁軍的士氣,武器裝備,李思齊部的保義軍構成,以及大都城內官吏百姓對淮安軍的態度等。有些東西他在軍情處的報告上曾經讀到過,但經過別人加工整理過的東西,雖然條理分明,重點突出,卻遠不如由伯顏這個禁軍副萬戶親口彙報,來得更爲詳實。有些細節方面,卻是軍情處以往也沒關注過的,通過與伯顏的交談,朱重九正好將其吸納進來,彌補自己所掌握信息在細節方面的不足。

整體來看,局勢正在朝對淮揚最有利的方向發展。妥歡帖木兒的父子相殘,非但對蒙元朝廷的軍事實力帶來了巨大打擊,這個朝廷中的一些頂級重臣,也不再看好黃金家族的前途,準備各自尋找後路。而與此同時,一些野心勃勃的傢伙,如李漢卿、龔伯遂、韓鏞之類,也開始準備渾水摸魚。他們各自所掌握的力量眼下雖然弱小,卻勝在隱蔽分散,令人不得不防。

“恭喜主公又收得一員良將!”陳基喝得有點兒多,帶着幾分酒意,向朱重九表示祝賀。

當年他與羅本等人去淮揚應試,可謂頂了全天下讀書人的罵聲。凡是自覺“心存忠義”者,無不認爲他們這些人乃是以身侍賊,目光短淺。一些昔日的文友,甚至公開寫了文章,宣佈與他們割席斷交。而誰當初都沒想到,只是在短短几年後,淮揚大總管府便有了問鼎天下的實力。大元朝卻眼瞅着便要日薄西山。那些昔日罵他們幾個目光短淺者,再也發不出任何聲音來。昔日的文友們,也找各種理由,逐漸恢復了書信往來。

可以預見,如果此番北伐成功,他、羅本、葉德新等人,有可能便會名標凌煙。而屆時排着隊上門投效,希望被他們舉薦的“末學晚輩”當中,也不會缺了某些昔日割席斷交的聰明人。這種揚眉吐氣的快意,每次想起來就令人心醉。哪怕是一滴酒都不沾,言談間也會帶出幾分薰然!

“良將未必,有我長江講武堂在,主公哪裡還需要從外邊另尋良將?!”張鬆的心態,卻遠比陳基安穩。見對方說得高興,笑了笑,低聲湊趣,“依張某陋見,主公乃千斤市馬骨爾!如此善待了一個伯顏,將來就難免有什麼寶音、不花、蛤蝲,主動來投。如此,我軍北伐路上,又可以減少許多阻礙!”

“嗯?!張主事見識高遠,陳某佩服!”陳基雖然不喜歡張鬆當衆掃自己的面子,卻也不得不承認,對方所言更有道理。

“不敢,不敢,張某也是隨便猜測而已。”帶着幾分喜悅,張鬆笑着擺手。

二人相視而笑,心中都有些志得意滿。就在此時,卻聽見樞密院副知事劉伯溫輕輕敲了敲桌案,低聲提醒道:“主公,據伯顏剛纔所說,大都城今年冬天糧價遠低於去年。城裡的人工和鋪面租金,卻在穩步上漲!”

“此事咱們回衙門裡商量!”朱重九迅速從沉思中迴轉心神,低聲吩咐。“把軍情處相關信息都收集一下,不光限於大都。然後再計算一下,如果真的行此險招,咱們這邊將要承受多大損失?以及民間會有什麼反應?最後,再謹慎決定!”

“是!微臣這就去安排謀劃!”劉伯溫沉聲答應,鄭重施禮。

劉伯溫又再故弄什麼虛玄?非但陳基和張鬆覺得有些不滿,徐達、俞廷玉等武將也暗自皺眉。大軍北伐,此刻真的已經到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當口了。這個時候,對於武將們來說,樞密院能不再畫蛇添足,還是別畫蛇添足纔好。

帶着滿肚子的狐疑,大夥下了酒樓,坐着馬車返回城內的臨時大總管行轅。先由行轅內的樞密院實習參謀們招呼着,喝了幾盞清茶,坐在通風處醒了一會兒酒。隨即,由被劉基派專人請進了議事廳。

議事廳內,於常林、李慕白、蔡亮和黃老歪等一干沒跟着朱重九一道去酒樓用飯的文職高官,也都紛紛到場。大夥操算盤的操算盤,拿紙筆的拿紙筆,圍着一張巨大的橢圓形桌子忙碌個不停。桌案上,則鋪開了一張巨大桑皮紙。紙上則畫着一個非常複雜的賬目表格。每當於常林等人帶着各自的下屬算出一個新數字,便會有樞密院的專門參謀填入表格相應位置。循環往復,片刻不停。

“這又算什麼賬?不是說年底的分紅和獎懲數額,早就提前算好了麼?”張鬆看到,心裡就悄悄打了個哆嗦。去年的年終做總結報告的時候,他爲了更換職位,可是沒少於常林和李慕白上眼藥。這回對方萬一存心報復,未必不能從他所負責的工作中,硬挑出幾根碎骨頭來!

“好像是在計算蒙元那邊的戰爭承受能力!”這一回,陳基卻比張鬆看得更清楚,壓低嗓音,悄悄地提醒。“早在很久之前,主公就吩咐淮揚商號,刻意壓價向北方輸送糧食。寧可少賺甚至賠錢,也不能讓大都周圍各地糧價過分浮動。眼下”

“眼下到了向脫歡帖木兒討還利息的時候了!”張鬆是何等的聰明,頓時眼睛裡就射出了兩道幽光。

蒙院朝廷的黃河以北各地,糧食供給和消耗原本就不太平衡。特別是大都城,因爲集中了太多的世襲貴胄和文武官員的緣故,每年都必須藉助運河從南方輸送大批的稻米,才能滿足日常消耗。而這些年淮安軍雖然控制了運河上最爲關鍵的一段,卻從沒禁止過商販向北方販運米糧。哪怕當年跟脫脫打得那般慘烈,當元軍稍一北撤,淮楊這邊就立刻以憐惜北方百姓生存艱難爲名,主動開放了運河水道……

如此一來,朱重九固然更坐實了個“佛子”之名,蒙元那邊,恐怕沒幾個人會認爲,淮安軍哪天將主動下手切絕他們的糧食供應。再加上淮揚商號在前一段時間的長期刻意誤導,想方設法讓糧食價格長期維持穩定於低位。變相鼓勵哈麻王公貴胄們一道出手興辦工坊、圈地種草,養羊剪毛

養羊比種地收益高出數倍,而養羊需要僱傭的人手卻比種地少許多。那些王公貴胄眼裡只有自家利益,向來就不怎麼在乎蒙元朝廷和普通百姓的生死。而各地的錢糧徵收,又常年把持於色目稅吏的手中,後者同樣從不做虧本生意。再加上各家達官顯貴們所控制的那些黑心糧店,只要淮安軍這邊關閉運河……

那將是一種何等慘烈景象?曾經做過蒙元一地知府的張鬆,甚至立刻就想起了“易子而食”四個字。在這種情況下,各地的元軍還需要大量糧草供應。一旦官府從倉庫裡拿不出來,無疑就會把目光放到民間,放到依舊對朝廷有幾分留戀的那些地方士紳大戶身上。而那些士紳大戶們發現,沒等朱屠戶殺到,蒙元朝廷已經開始要他們的命之時,後果將可想而知!

“啓稟主公,結果出來了。按照估算,一旦運河上的航運斷絕,大都城內的存糧,在一個月之內,必然翻倍!”正當張鬆想得驚心動魄之時,又看見李慕白走到朱重九身邊,大聲彙報,“而根據軍情處從各地送回來的信息,涿州、河間、易州等地,去年秋天收成只能算是平平。供應當地勉強可以,沒有任何能力,向大都城輸送糧食!”

第270章 沈萬三(下)第30章 基業(下)第121章 奪城第25章 初露鋒芒第29章 匕現(下)第11章 道義(上)第10章 赴會(下)第45章 徐州(下)第290章 國策(上)第21章 三生第28章 基業(中)第172章 幸福的古人第23章 星圖(下一)第146章 三三第210章 膠着(下)第42章 鑄錢第14章 赴會(下)第6章 漸近線(下)第37章 年關(下)第267章 沈萬三(中)第43章 怪圈(中)第54章 破賊(中)第120章 東牀坦腹第50章 討伐(中)第67章 關係(下)第82章 華夏通寶第287章 天算(下二)第51章 後路(中)第71章 猶豫(中)第81章 歧路(上)第39章 古人的智慧第289章 天算(下)第31章 討價還價(上)第61章 扼殺第192章 朱公路(上)第75章 山寨招聘會第45章 窗戶紙第217章 戰果第100章 腹黑耿再成第152章 生意第33章 封神演義第125章 成長第13章 男兒(下)第33章 文明(中)第83章 第一步第58章 風暴(下)第49章 朱重九賣甲第81章 獠牙(下)第57章 破賊(下)第74章 局中第66章 爆發第220章 密謀第253章 朋友第54章 椅子(上)第39章 糊塗案(上)第45章 小人第32章 處置第295章 警訊(下)第178章 遣將第35章 年關(中)第306章 黃河賦(下)第32章 處置第77章 生意(上)第53章 點將(中)第183章 拉朽(下)第16章 紫微(下)第276章 國士第74章 局中第63章 衆生(上)第80章 血海深仇第147章 捉襟見肘第9章 時間第26章 生意(下)第268章 沈萬三(下一)第20章 科技(下二)第47章 較量(下)第49章 較量(下)第70章 旁觀者第49章 朱重九賣甲第57章 風暴(中)第116章 徐州對第10章 觀星(下)第9章 赴會(下)第263章 名人(上)第38章 奪營(上)第88章 戰爭(下)第33章 封神演義第77章 英雄不讀詩書第146章 三三第87章 抉擇(上)第183章 拉朽(下)第136章 兩手準備第9章 分女人第35章 體系第35章 畫個圈圈詛咒你第85章 等待(中)第80章 破軍(下)第60章 血與火第65章 蓄勢第81章 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