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衛星城

六月的酒泉,在豔陽高照下,正是一年中光熱條件最好的幾個月,農民們忙碌着種植農作物。

一支車隊低調地向西北方向前進,酒泉衛星城並不在酒泉,來到酒泉的金塔縣,這裡承擔着酒泉衛星城的95%的基礎設施,而在阿拉善盟的發射場,只佔總基礎設施的5%左右。

基地負責人聶光華,以及在這邊忙碌一段時間的院士張培材、王勘,和哈工大的李鋒等人,都出現在門口,一起迎接黃修遠到來。

一下車。

黃修遠就笑着打招呼道:“張院士、王院士,好久不見。”

“哈哈,你小子乾的不錯。”張培材上前來,拍了拍他肩膀。

一旁的王勘白髮蒼蒼,卻精神非常好,一邊走一邊笑道:“這一次請你過來,主要是幾件事情,過幾天有一個發射任務,是送一顆衛星上太空。”

黃修遠在腦海中思索一下,便知道這顆衛星,是實踐十二號衛星,他若有所思的問道:“您老專門說這件事,看來這顆衛星的運載火箭,是採用固發了?”

“確實是固發,本來打算採用長二丁運載火箭的,但是我們的固發研發,已經有了幾個小載荷的版本,我和航天口的幾個老傢伙商量後,決定改用固發運載火箭。”張培材解釋道。

小載荷版本?怕不是直接用東風改的吧?黃修遠瞬間明瞭。

之前在秦嶺基地的秘密測試,就是直接採用東風的老型號改的,畢竟重新設計一款固體燃料的運載火箭,至少要三年起步。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衆【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按照國內航天口的科研經費,只能追求性價比,而不是花裡胡俏,用老東風來改造,是當前最適合的選擇。

走着走着,就來到了總裝配車間。

不少年輕的研究員、技術員和工程師,正圍繞着一枚運載火箭,在做最後的檢查工作。

“長11?”黃修遠看到運載火箭的塗裝上,印刷着一行字母和數字:CZ—11—A

“代號而已。”王勘眼帶一絲狡黠。

黃修遠接過張培材遞過來的文件,上面都是長11的一些參數,翻了翻幾分鐘,發現這款運載火箭的運載不錯。

整體起飛質量爲287噸,近地軌道有效載荷達到了14.92噸,有效載荷比爲0.052,也就是5.2%左右。

要知道長2的有效載荷比,才0.012左右,整體的質量達到458噸,其中作爲有效載荷的比重,只有5.5噸左右。

而大名鼎鼎的胖五,800噸左右的整體重量,近地軌道的有效載荷才25噸左右,有效載荷比0.031;同步軌道12噸左右,有效載荷比0.015。

“你好!黃先生,非常高興見到你。”

正聚精會神看資料的黃修遠,被一個聲音驚醒過來,擡頭一看,是一個國字臉中年人,他一下就認出對方的身份。

“你好,張總工。”

張明流是魔都航天技術研究院的工程師,也是實踐12號衛星的總工程師和項目負責人。

一旁的王勘老院士,看着憂心忡忡的張明流,小聲的安慰道:“明流,別擔心,長11測試過幾次,我們還做了應急預案,不會出問題的。”

但是張明流還是難以冷靜下來,畢竟長11運載火箭,是第一次執行發射任務,誰都心裡沒底。

見此,黃修遠岔開話題:“張總工,聽說你們打算和我們公司合作?”

聽到合作的事情,張明流立刻上心:“是的,像太陽能電池板和溫差發電,我們的衛星就用得上,還有你們公司的芯片,都可以考慮合作。”

幾人也討論起來。

新型太陽能電池板在外太空的工作效率,由於沒有大氣層的削弱,可以達到最大效率。

同樣在熱電材料上,可以應用於衛星內部的零部件快速散熱,以及同位素核電池的發電。

討論了半天,張明流又說到了這一次發射任務上。

“王院士,我還是心裡沒底,這一次發射任務,還多了另一個設備。”說到這裡,張明流就有些無語和鬱悶了。

“呵呵……”張培材院士有些尷尬起來。

張明流之所以怨念十足,主要是因爲這一次發射任務中,長11運載火箭有兩個“乘客”。

一個是實踐12號衛星,另一個乘客,則是前哨1實驗衛星。

這個前哨1實驗衛星,其實是鵲橋中繼衛星的測試版,由於長11的同步軌道載荷達到7.5噸左右,而實踐12號衛星只用了三分之一左右的有效載荷,剩下的有效載荷,航天局打算充分利用起來。

於是就有了前哨1實驗衛星的出現。

黃修遠聽了這個事情後,也是一臉懵逼和無奈,老一輩的科學家們,在做事情上,往往都是追求實用性和性價比。

在他們看來,長11還有5噸左右的同步軌道載荷,如果不充分利用起來,簡直是暴殄天物。

翻了翻相關的資料,他發現前哨1實驗衛星的設計,也非常簡單粗暴。

由於有效載荷富餘太多,張培材院士他們的方案,是將有效載荷變成芯二級。

也就是說長11運載火箭的箭體,是由芯一級—固體燃料、芯二級—液體燃料+前哨1實驗衛星、芯三級—實踐12衛星,這三個部分組成的。

由於N20固體燃料的比衝高達860左右,基本上芯一級的動力,就足以將7.5噸的芯二、三級,送到預定的軌道上。

如果一切順利,還有大約10~15%的燃料富餘,足以讓芯一級,利用剩下的燃料,強行返回藍星大氣層內。

就算是贊同性價比發展思路的黃修遠,也忍不住提醒道:“張院士、王院士,這一次發射任務的項目是不是有點多?”

“放心,我們還是分的清主次的。”王勘院士倒是信心滿滿。

張培材院士解釋道:“芯一級足以保證實踐12到位,而前哨1和芯一級的回收試驗,就算是不成功,我們也不會有太多損失。”

“那好吧。”黃修遠也沒有辦法,畢竟運載火箭都裝配好了,發射時間都公佈了,除非遇到不可抗力,不然不會取消發射任務。

對於這一次的發射任務,黃修遠並沒有太過於關心,他過來這邊,也是恰逢其會罷了。

他受邀過來的主要目的,其實是另一件事情。

由於近期燧人系的科技發展迅猛,特別是在材料學上,更是硬生生,將華國材料領域的水平,拔高了一個大階段。

航天領域對於材料的要求非常高,張培材院士等人的新項目,就遇到了不少難題,所以特邀黃修遠過來,希望可以給出一些解決的方法或者思路。

走出長11運載火箭的總裝配車間,在張培材的帶領下,一行人來到隔壁的另一個裝配車間。

這裡同樣陳列着一枚運載火箭,只是體積比長11大了一圈。

第七百四十四章 前鋒第四百四十一章 海上都市第一百零一章 緊急召回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純粹第二百七十章 減排3%第七百四十六章 異常第三百七十二章 財產糾紛第二百八十五章 測評第四百一十八章 影響力第六百九十三章 漫遊(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42.8℃第二百六十七章 風口第三百一十七章 潘多拉魔盒第一百零四章 輸水計劃第六百零二章 噩耗第一百八十八章 熱議和電器第一百三十五章 內部整頓第六百一十六章 工業化第四百四十四章 年度人物第一百五十章 合同到期第三百零八章 不同的命運第四百七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三百七十章 上市計劃第一百二十七章 璃龍(三)第五百九十七章 月球(八)第六百二十三章 前沿(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話第二百五十二章 當頭一棒第二百四十七章 數據中心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排與學習第二百二十七章 反應激烈第四百章 意外的發現第五百一十九章 廉租房第二百四十九章 早茶密談第二百四十八章 穩定軍心第七百四十二章 文明困境第一百五十三章 邀請函第八十章 養殖成本第一百八十章 不差錢第二百二十三章 讓子彈飛第一百八十一章 德州發電廠第三百二十九章 貔貅第一百四十三章 期貨第四十四章 主動權第十二章 發展理念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六百零八章 東遊記(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忌憚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支沙棘第六百七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九十四章 異動第二百五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七百零四章 雪球(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畢業季第七百三十五章 造物(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調查與會議第三百八十五章 推廣與合作第二十九章 時光博客第九十一章 二代設備第五百四十章 地下水層第三百零六章 五丁開山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三百零二章 順路考察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貴嶼(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驚爆眼球第十六章 父子夜話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度與方案第六百零二章 噩耗第三百九十八章 物流與安全第四百三十二章 小項目第四百一十二章 怪物第三百八十一章 奶酪與油第五百五十章 兩次着陸第三百零六章 五丁開山第二百六十六章 燃氣燃油第三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四百七十章 無可奈何第三百四十七章 遠東冬雷第四十四章 主動權第三百八十八章 猝不及防第一百九十七章 市場大勢第六百零五章 反應第十六章 父子夜話第七百五十六章 理論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積累第一百五十二章 雪上加霜第五百八十五章 氣候變化第六百六十六章 變化(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文明困境第八十三章 鹽鹼地改造第三百五十一章 激烈的升級第五百五十九章 競爭激烈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一百六十章 開發和信心第三百零七章 種子第四百一十六章 飛廉第七十九章 搶修第六百七十五章 打草驚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