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雍王此人

第756章 雍王此人

都說亂世擺不下一張書桌,大略上來講確實如此。

但這話不是絕對的,比如位於南方的金山書院,在這末世依舊正常運轉。

能在這裡讀書的,都是南方几個郡的大族子弟,這些家族自然有能力維持書院運行。

事實上,這地方說是讀書,其實演變到了如今,更多是作爲各族子弟交流聯繫的平臺。

在書院內能夠交到更多朋友,以後無論科舉爲官還是居家掌權,都是極有好處的事。

在這種模式下,朋黨就此而形成,並對朝政施加影響。

也正因爲書院的獨特作用,之前林觀海纔會以在書院講學的方式,對南方几個郡施加影響。

只不過,林觀海的號召力實在差了些,所以當日聽講的人不是太多。

可在今日,金山書院比以往熱鬧了許多,山腳下的馬車至少停了上百輛。

上山道路上,學子士紳絡繹不絕,這些人顯然是從遠處來的。

平時大家都很忙,何至於今日遠道而來?只因當世大儒方弘基老先生,今日要在書院講學。

方弘基在南方人望很高,自從收了關門弟子,他已有近十年未公開講學。

平日裡想要拜會,那是去的人多見着的人少,所以今日方弘基講學吸引了許多人來聆聽。

除了對方弘基的敬仰,那些從各地趕來的士紳大才們,更對方弘基的講學內容很是好奇。

當太陽高升時,金山書院第二進的院子裡,此刻已站滿了三四百號人。

本來是設了座位的,但因院子面子限制,最多隻能擺上四五十個座位,根本容不下原來而來的許多人。

現場人聲鼎沸,許多相互熟識的人,此刻都高談闊論着。

近期發生的事太多,尤其是雍王打下了京城,稱得上是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雖說是改朝換代了,但那位雍王還未稱帝,對南方几個郡也未展開行動,一切都處於不確定中。

所以,在場這麼些人,多數都是在討論京城的事,以及各家對此事的看法。

“說句犯忌諱的話,只要雍王不窮兵黷武,不掠盡民力……他當皇帝也沒啥不好!”

“只怕事情沒這麼簡單,雍王得位不正……若不窮兵黷武,如何能奪回北方几個郡,如何能向列祖列宗和天下人交代!”

這兩種思維,是南方士紳的共識,是依照這個時代價值觀很容易推出來的。

換句話說,他們希望趙延洵“安分”些,但又覺得這不可能。

既然趙延洵不做他們希望中的皇帝,他們自然也會生出“違抗”之心。

連法統穩固的趙維隆,他們都可以陽奉陰違,一個得位不正的反王,他們又如何會放在心上。

“聽說了嗎,幾位都司老爺,已經在商議對策了!”

“是該提前商議對策,若那雍王要掠奪民財,咱可不能由着他胡來!”

“只怕他那虎狼之兵……”

“他有虎狼之軍,我南方五郡錢糧充足,難道就練不出虎狼之師?”

“這倒也是……”

衆人議論之間,各大家族算是交了底,也就知道回去後如何行事了。

就在這時,有人高呼道:“老先生來了……”

聽到這聲呼喊,現場衆人陸續安靜下來,所有人目光都掃向了院子北面。

只見大廳內,幾名中年簇擁着一老者走出,外面衆人連忙躬身行禮。

這不是以權勢服人,而是因高潔的品行,才讓所有人敬重。

“見過老先生!”

經歷“國難”之後,此時方弘基明顯消瘦了許多,就好像一盞風中搖曳燭火,隨時都有可能熄滅。

面對衆人行禮,方弘基點頭致意,而後在學生攙扶着坐下。

“多少年了,沒來過這兒了,看着你們這些……年輕人,老朽就想起了年輕時……在書院求學情形!”

方弘基的開場白,以這樣的普通的言語開啓,如果別人這麼幹就是肚子裡沒貨,而他只會讓人認爲是大巧不工。

“其實今天到這裡來,也不是什麼講學,一把年紀了,該說都說過了,還有什麼可講的!”

前一句衆人還能笑笑,只意味着老先生回憶往昔,可這第二句是什麼意思?

不是來講學,難道是找大家來說閒話的?

“今日來到書院,其實就是想跟諸位聊聊,我與雍王的一面之緣!”

隨着方弘基的這句話說出,衆人心情便由驚疑轉向好奇,難道方老先生與雍王有啥密切關係?

但方弘基的下一句話,直接打掉了衆人幻想。

“當日雍王陳兵濟水以西,朝廷列大軍於東岸,兩軍對峙之際……老朽請命渡河勸降雍王!”

這件事雖未刻意隱瞞,但傳到南方只有少數人知曉,現場衆人沒幾個人知道。

“老先生深入虎穴,以身犯險……我等欽佩!”

底下誇讚之聲不絕,方弘基只是微笑,等待衆人安靜下來。

衆人安靜之時,底下便有人問道:“老先生久經世事,必有識人之明,可知雍王是何樣人物?”

有人問話,正好符合方弘基的需求。

面對衆人一片殷切目光,方弘基說道:“雍王此人……”

說到這裡,方弘基再度回憶起那個上午,趙延洵那懾人之概彷彿撲面而來。

眼見方弘基表情複雜,底下衆人更是期盼答案。

雍王造逆數月以來,關於他的消息衆多繁雜,可以說什麼樣的傳說都有,讓南方几郡的人難得其真面目。

方弘基見過趙延洵,由他來描述趙延洵,在衆人看來自是最客觀真實的。

“雍王此人,有龍虎之姿,有日月之明,有包藏宇宙之心,有氣吞天下之志啊!”

好傢伙,方弘基形容的這四句話,直把所有人都震驚了。

這樣的四句話,拿來形容天上神明也不爲過,用來形容一個人真實嗎?

“老先生,雍王當真如此……厲害?”

有人發出疑問,只因不知用什麼詞來形容,於是只能總結出“厲害”二字。

這也問出了衆人之心聲,如果不是信任方弘基的人品,他們只會認爲剛纔那番話是在拍雍王馬屁。

方弘基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嘆息道:“哪怕傲視古今帝王的太宗皇帝,年輕時也比不上這位雍王!”

大晉太宗趙洪章,在當世之人心目中,其古往今來的帝王中,絕對排得進前三之爲。

如方弘基所說,如果趙延洵比太宗皇帝還厲害,那衆人大致就能想象到,這位雍王到底有多厲害了。

事實上,方弘基的這句話還真不好反駁。

當年太宗趙洪章自隴右起兵,花費了近兩年時間纔打進京城,同樣的路線當下這位雍王只用了兩個多月。

此刻,書院內衆人心情凝重,有這樣的雄主在,他們不得不擔憂未來。

也只有方弘基的強大影響力,纔會起到如此效果,換個人來說別人只會當成瘋子。

然而對方弘基來說,今日他要做的事纔剛剛開始。

在接下來的時間,他會通過在中原所見所聞,進一步講明雍軍的強大。

只有瞭解到趙延洵的強大,纔會讓南方這些士紳大族收起小算盤,讓他們熄滅和雍王作對的愚蠢想法,才能消弭戰爭減少百姓傷亡。

這一思路,是方弘基結合人心,想出用來挽救南方五郡的辦法。

(本章完)

第393章 行刑第143章 殺頭日第821章 求情第505章 探照燈第387章 受審第170章 五百斤第33章 和泰月下留承平第4章 見皇帝第595章 殿議第279章 禁足第427章 天馬堡外第725章 兩家第670章 誅逆賊 靖國難第171章 嫁錯郎第834章 是我最大對手第874章 敲定第424章 萬念俱灰第333章 黑熊第459章 滋事第465章 藍天白雲第654章 渡河第303章 雙喜第919章 奇襲第703章 血色黎明第900章 戰前第559章 爆炸第942章 忠死節2第728章 落寞而去第251章 不同的夜第516章 抓舌頭第267章 問罪第610章 夜哭太廟第547章 拿祖制說事第411章 借力打力第600章 奪權第189章 雍王殿下萬歲第612章 大逆之事第696章 兩樣心情第90章 挾持第89章 非常手段第587章 衆志成城2第649章 雍王是神棍?第552章 麗鹽府第572章 情況不容樂觀第655章 躊躇滿志第690章 是九哥來了?第905章 還施彼身第877章 互不相讓第725章 兩家第714章 無謂衝鋒第772章 無法接受的條件第325章 慰問第265章 山寨第381章 村子內1第426章 空城第159章 三階系統第4章 見皇帝第707章 潰兵們的敬佩第826章 事難平第756章 雍王此人第882章 馬驚第404章 奸細第829章 皇上聖明第319章 北歸人第904章 備戰第329章 陳家第253章 襲擊第673章 奉天靖難第196章 搬運第496章 道賀第687章 接連壞消息第697章 朝中有奸第255章 廢墟第368章 狼影第218章 失序第257章 接見第839章 放榜日第263章 分歧第697章 朝中有奸第50章 元陽府第747章 犯顏者與頌聖者第710章 表明態度第220章 隕石作怪第797章 宣詔第194章 京城消息第547章 拿祖制說事第155章 緊急出動第164章 爭論第664章 夜未眠第198章 夜難安第457章 返回第583章 夜動第254章 逃亡路第205章 樞密院第577章 賜福第511章 延壽宮第128章 天人感應第706章 城內外第68章 王之威壓2第365章 甲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