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爲君分憂

第510章 爲君分憂

對於尊太皇太后這件事,趙維隆一直都比較牴觸。

他現在新登基,自己權威都還沒樹立起來,要是後宮再有太皇太后這尊大神,那他的存在感只會更低。

說得極端一些,要是他的那些叔叔兄弟們覬覦皇位,勾結太皇太后廢掉他這位皇帝,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更何況,當初他上位儲君最大的對手,還是皇后侄女所出的趙維恆。

除了這些,趙維隆生母死得不明不白,也讓趙維隆對李氏心有怨懟。

種種原因交織在一起,讓趙維隆對尊李氏爲太皇太后極爲排斥。

可偏偏在現在,在這大朝會的關口,朝臣以禮法制度提出請求,直接把趙維隆逼到了死衚衕。

現在他早思考,此人是受誰的指示,纔會在例行奏對之外,打他個措手不及。

此刻,大殿內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和趙維隆有一樣的疑問。

“皇上,先皇后仁德持重,賢名遠揚,若不及早尊位,恐遭天下非議,有損皇上聖德!”

江科禎的話,把已經處於死衚衕的趙維隆,又往前推了兩把。

事實上,趙維隆到此時還未表態,而且臉色格外難看,便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

這個時候,就能看得出他根基太淺,因爲沒有人及時站出來,爲皇帝做不能做的事。

即便是被趙維隆提拔的東宮舊臣,此刻也沒有主動背鍋的自覺,一個個全都乾站着。

當然了,他們中的很多人,也都支持江科禎的看法,因爲這本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此刻,趙維隆把視線落在了黃志成身上,目光中滿是詢問之意。

黃志成微微搖頭,他懂趙維隆的意思,但面對這種局面他也無能爲力。

見黃志成沒有站出來,趙維隆深吸了一口氣,組織好語言後開口道:“尊太皇太后,乃是國家大事,需得考慮周全,計議完備……方纔可行!”

“如……如今……如今朕剛繼位……”

說到這裡,趙維隆扶着腦袋,有些上氣不接下氣,外人看來好像是犯了什麼病。

看着趙維隆這個樣子,附近幾名太監靠了過來,目光中滿是擔憂之色。

“皇上?”陳長河小心詢問。

擺了擺手,趙維隆示意近侍退開,然後扶着龍椅站起身道:“如今怪物爲……禍,朝野……不靖,此事還要……從長計議!”

說完這個“議”字,趙維隆直接癱坐了回去,整個人閉上了眼睛。

現場頓時大亂,朝臣們紛紛上前,卻被太監們擋在御階前。

“快傳太醫,傳太醫……”

皇帝暈倒了,現場可以說亂成了一鍋粥。

“幾位閣老,如今殿內混亂紛擾,還請幾位約束朝臣,讓他們全都退出大殿,以免驚擾聖駕!”

這個時候,陳長河老成持重的作用就體現出了,對此趙維隆亦聽在耳中。

沒錯,他是裝暈,唯有如此纔可對抗尊太皇太后之議。

對他來說,尊李氏爲太皇太后很危險,至少現在不是時候。

只有當他穩固君位,剪除李氏羽翼之後,他才能安心給予李氏尊位。

事實上,趙維隆是在裝暈,大殿內至少有十幾號人猜到。

其他人沒猜到也只是暫時,不是因爲他們笨,而是因爲他們太擔心皇帝,所以沒往裝暈的方向想。

有了陳長河這句話,三位那個大臣便招呼着朝臣,陸陸續續退出了大殿。

而陳長河則指揮着太監們,將趙維隆擡下了龍椅,直接往幹安宮趕了去。

返回幹安宮後,趙維隆就睜開了眼睛,此刻他臉色鐵青。

“陳公公……”

“老奴在……”

“讓輯事監查,查這個江科禎是受誰指使,又和誰有勾結!”

“老奴遵旨!”

說完這話,陳長河目光掃視殿內一衆太監,語氣嚴厲道:“今日殿內之事,誰若是傳了出去,誅九族!”

有了陳長河安排,趙維隆更安心了許多。

今日這次事件,也讓趙維隆內心生出緊迫感,他必須要儘快行動起來。

爲消除威脅,他的第一目標,便是除掉趙偉恆,以及還留在京城的幾個叔叔。

…………

皇極殿外,宮道之上。

曹嘉盛加快腳步,來到了元平侯薛景彥身旁。

薛景彥是雍王妃薛寶筠之父,有了這層關係在,陶陽伯府和元平侯府關係走得很近。

腳步趨於一致後,曹嘉盛低聲道:“薛兄,風起長林……這往後,咱們可得小心了!”

今日大朝會,在曹嘉盛看來,將是“改朝換代”真正開始,派系傾軋將陸續上演。

他們這些人,作爲太安帝時期的“失敗者”,未來將處於兇險境地。

“是啊……”薛景彥嘆了口氣。

列朝二十年,薛景彥看多了起落沉浮,對朝局有着很清晰的認知。

他們這些勳貴,如今多數都已沒了實權,在政治傾軋中缺乏抵抗力,所以一般不會摻和進去。

可元平侯府,和雍王府扯上了關係,卻也難說不會受到波及,僅靠自己躲是不行的。

曹嘉盛沉聲道:“薛兄好自珍重,即便風浪襲來,也要勉力求生,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這話其實有深意,可惜薛景彥聽不明白。

瞅了一眼曹嘉盛,薛景彥不由覺得好笑。

曹嘉盛作爲端妃的親兄弟,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真正該擔心的是他纔對,此人卻勸上了自己。

薛景彥淡定道:“曹賢弟,你也要好自珍重!”

實際上,他已經有考慮過,該如何應對極端情況。

所謂的極端情況,就是朝廷清算端妃一系的勢力,這幾乎可以說是大勢所趨。

雖然端妃有恩於趙維隆,但其身後的勢力與朝中主流勢不兩立,所以必然會受到清算。

若在清算過程中,連他元平侯府都被波及,爲保全族人薛景彥會行非常之舉,與端妃一系做切割。

他二人在聊未來身家性命,而其他退朝的大臣們,則在討論朝會上發生的事。

而主流的意見都認爲,該尊李氏爲太皇太后。

那麼現在問題就來了,從今日皇帝的表現可以看出,他對李氏爲太皇太后這件並不熱心。

那麼作爲大臣,該不該在這個時候,抓住機會爲君分憂呢?

(本章完)

第370章 殺狼第738章 九叔我來了第854章 談判桌上第545章 問對第560章 屍王第675章 御前會議第748章 殿下聖明第529章 刺激第446章 大忙碌第920章 年終第227章 父子議第749章 喲~第415章 交鋒第30章 禍患之源第281章 蘇家莊來客第399章 集結第327章 監國第251章 不同的夜第826章 事難平第415章 交鋒第555章 無力第500章 承天大典1第944章 羣情憤1第417章 抵禦第657章 十五衛使第264章 開天眼第302章 改觀第385章 捉拿1第718章 金山書院第378章 顧蒙府城第59章 不信任第614章 慰問第237章 放眼隴右第175章 嶺下第238章 河城光復第568章 問明情況第818章 罷官第626章 合作事宜第280章 戰兵第868章 城池內第926章 功爵第485章 北行者第621章 維穩第344章 追蹤第312章 本宮想第143章 殺頭日第658章 爾等有大用第47章 石塔之內第257章 接見第398章 疫情第787章 忠犬第828章 蠢材第925章 捷後第755章 永順府的雍字旗第577章 賜福第168章 試車第97章 內部問題第872章 議事第651章 抄家第578章 覲見第826章 事難平第519章 觀後感第357章 喜極第360章 遲了第138章 識時務者第825章 月缺第749章 喲~第156章 清理第55章 散出侍衛第427章 天馬堡外第15章 屍體風波第261章 灞河打漁人第848章 威脅第552章 麗鹽府第892章 軍國大事第171章 嫁錯郎第597章 雍王萬歲第204章 再出發第264章 開天眼第26章 調查第609章 吃火鍋第502章 承天大典3第702章 夜色第171章 嫁錯郎第387章 受審第388章 忠心不可鑑第814章 劫了他第711章 我們信第172章 王妃請罪第593章 勸降第221章 黑乎乎的人第487章 基層組織2第866章 控制第102章 遇襲第794章 王府之衰第61章 橫下心第307章 追封第812章 世道第422章 朱孝安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