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朝會

第484章 朝會

太安二十五年,七月初十,清晨。

雍王府,永安殿左右偏殿內,大批官員在此處聚集。

今日舉行大朝會,所以只要是能來的官員,此刻全都聚集在了永安殿。

這裡不只有文官,還有一些武官,許洪等人也在其中。

雍王府的大朝會,本來規定是每月初一十五,但基本沒嚴格執行過。

今日初十召集朝會,官員們也沒太意外,這確實就是趙延洵的風格。

此刻他們關注的重點,是今日朝會將有那些大新聞。

一般來講,這種高規格的朝會,很少議論什麼大事,而是被當成議論

官員們議論紛紛,衆人各有說辭,時間就這麼慢慢流逝。

“升朝……諸臣入殿!”

當殿外外響起太監的聲音,大臣們紛紛從椅子上起身,然後按照級別高低排好班列。

在前方太監引導下,東西兩側偏殿的官員們,列好隊伍徐徐走向永安殿。

順着臺階往上,衆人得以進入永安殿,當先引入眼簾的,便是那金碧輝煌的御座。

當年大晉太宗趙洪章奪取帝位之後,便將自己的潛邸進行改建,秦王府的一切都參照帝王之制。

趙延洵受封雍王,秦王府被太安帝改成了雍王府,讓趙延洵得以安然享受這些規制。

進入大殿,官員們站在自己位置上,頭微微低着看着地面,等待着雍王殿下升座。

大殿內人雖多,但此刻沒一個人開口說話,更給此處增添了幾分威嚴肅穆。

當聽到大殿後方響起腳步聲時,官員們更是屏氣凝神,等待着趙延洵出現。

很快,趙延洵從“御座”西側通道走出,後面跟着七八名太監。

今日趙延洵衣着正式,身穿紅色團龍圓領袍,頭戴烏紗翼善冠,表情嚴肅的他威嚴深重。

提着衣袍下襬,趙延洵徐徐走上御階,最終在王位上落座。

只見霍安走到御階前,目光掃視一衆官員,高聲道:“升朝……”

這句話是信號,衆人在聽到之後,立馬大禮參拜,而後山呼道:“臣等叩見殿下!”

趙延洵微微調整了坐姿,待自己感覺更舒服些後,纔開口道:“宣詔吧!”

在場大臣仍是心中茫然,只有跪在最前方的長史和樞密使,才知道今日會發生什麼。

只見霍安從身後小太監手中,接過了一份文卷。

衆人靜心聆聽,能在大朝會上正式宣讀的事,所有人都必須要重視。

“大王詔……”

“隴右光復在即,孤當應時制略,爲保百姓平安,防備怪物突襲,故而決定恢復隴右五衛之所……”

“任命許洪爲元陽衛指揮使,任命段宏爲寧陽衛指揮使之職……”

設立隴右五衛,此事只在小範圍內知曉,所以當霍安宣佈時,多數人心頭都感到驚訝。

而這,也恰好是趙延洵的目的,這種重大時間就應廣而告之。

雖然是第二次被宣佈,自己要成爲衛所指揮使,許洪既然還是忍不住心中激動,甚至比在謹身殿時更激動。

“五衛新設,各衛所兵員皆有不足,徵兵之事由樞密院會同各府縣衙門,議定執行補充兵源事宜……”

幾個衛所既然設立了,不可能許洪幾人當光桿司令,徵兵確實是迫在眉睫的事。

“此番徵兵人數一萬,於年終時完成,時間寬裕,樞密院可逐步完成,切不可爲完成任務,而下調徵兵標準……”

隴右七府,按趙延洵的推測,起碼也有二十萬活口,而且其中青壯比例較高,徵兵一萬不成問題。

更何況,現在到年終還有四個多月,足夠樞密院完成任務。

第一份詔書宣讀完畢,霍安將詔書收起之後,遞給了身側一名小太監。

然後他勾着腰,目光看向了寶座上的趙延洵。

此刻,趙延洵正端着茶杯,手拿杯蓋撥弄着漂浮的茶葉。

眼見霍安詢問之意,趙延洵微微點了點頭。

於是霍安轉過身,再度面向御階下的一衆朝臣,朗念道:“大王詔……”

“隴右七府將下,各地官衙空缺,爲保百姓秩序,孤將重設隴右各府衙,現將各知府人選予以公佈……”

隴右剩餘六個府,知府人選是昨天議出來的,對此兩位王府長史之情。

但在未正式宣佈之前,他倆沒對外透露一個字,這也是爲了避嫌。

“授馬寶昆遼平知府……”

馬寶昆已經上任了很多天,只是在今天公佈這一情況,在場衆人對此並無感覺,他們更想知道其他知府人選。

“授劉景輝天金知府……”

劉景輝,此人只是個秀才,但在知縣任上乾得很好,被提拔也算正常。

“授羅倫顧蒙知府……”

一聽這話,許多人心裡就泛起了嘀咕,畢竟他連羅倫是誰都不知道。

當然了,長史司和樞密院的官員,都知道羅倫這位曾經的北地郡布政使,成文光可沒少把羅倫往外介紹。

爲了擴大自己一系官員的影響,成文光也是不遺餘力。

雖然有人不知羅倫是何人,但有趙延洵的絕對權威在,現場沒一個人敢有意見。

“希望爾等,以百姓生計爲重,盡心牧民,如此……方不負本王授爾等知府之職!”

被唸到名字的六人,此刻全都在大殿上,只聽其高呼道:“臣等必當竭盡所能,護民生計!”

此刻,只見趙延洵放下了茶杯,同時端正了自己坐姿。

“諸卿平身吧!”

從第一道詔書到現在,衆人已在地上跪了近十分鐘,此刻連膝蓋都有些疼了。

待衆人起身後,趙延洵開口道:“現在已經快到八月,種下去的糧食即將成熟,秋收的時候就快到了!”

“年前只在元陽大量耕種,但這些糧食是所有人一起吃的,所以也得所有人都出力收糧!”

大殿內寂靜無聲,所以人都認真聽着,因爲這是接下來的工作重心。

“如今已經光復的各府縣,都要都城內抽調青壯到元陽,把糧食儘快收取入倉!”

元陽府內人口雖多,但因爲最近兩次徵兵都在這裡,所以青壯數量是有下滑的。

而剩餘的元陽青壯們,承擔着甲冑兵器和其他器物的生產,能分出來收糧的人着實不算多。

所以,從其他地方抽調青壯來收糧食,就成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在此過程中,也能增強其他府縣百姓,對王府這個大集體的向心力。

(本章完)

第79章 進不去第166章 作坊外第924章 大決戰2第569章 永福宮夜話第658章 爾等有大用第612章 大逆之事第164章 爭論第864章 盡忠的時候到了第716章 十八衛第672章 半年第927章 萬歲【終章】第800章 勸進第491章 殺喪屍1第515章 禁軍來人第859章 不粘鍋第440章 不戰而亂第261章 灞河打漁人第518章 看電影第892章 軍國大事第103章 倆道士第211章 危險之地第447章 兵臨城下第83章 殺殺殺第888章 佈防第600章 奪權第202章 砍樹伐竹第335章 求助第781章 竟如此之強第102章 遇襲第733章 帝后第807章 登基大典2第343章 更大謀劃第195章 出城第810章 借宿第922章 決戰前第699章 邱佑先第13章 馴獸監第875章 大單于的禮物第414章 各自安排第44章 一雙眼睛第465章 藍天白雲第743章 盡呼萬歲第135章 子時做事第688章 意欲何爲第515章 禁軍來人第807章 登基大典2第856章 八匹第374章 城內第314章 冬狩1第285章 軍威第238章 河城光復第23章 收買人心第573章 解憂第225章 踏平第840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727章 朝廷有幾個衛所?第406章 定略第345章 天佑吾王第360章 遲了第319章 北歸人第176章 村內無餘糧第166章 作坊外第653章 皇帝難第819章 舉子們第359章 覲見第536章 路上第657章 十五衛使第785章 我殺的第51章 迎王第526章 錢家莊第896章 卯足了勁兒第658章 爾等有大用第526章 錢家莊第361章 飛雨軒內第879章 勾決第854章 談判桌上第820章 射箭第136章 呵斥第439章 扯皮第898章 內外第598章 就藩第146章 賜酒第777章 北上者第179章 兵車的最後測試第875章 大單于的禮物第594章 決斷第515章 禁軍來人第228章 重逢第98章 亂相第192章 倖存者第221章 黑乎乎的人第146章 賜酒第301章 萬歲第377章 擁戴第613章 教導隊第379章 村之急第519章 觀後感第608章 除夕前第72章 出發第849章 天御關外的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