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基層組織1

第486章 基層組織1

(各位,有票否?)

顧蒙府城,羅倫新官上任。

如今府城之內,有七八千人住着,這些人都是城外的倖存者,被王府大軍從城外解救回來。

除了府城,各縣城還有百姓倖存者,只不過有些縣城還未委派知縣。

此刻羅倫坐在府衙正堂,翻看着面前的文書,裡面記錄了顧蒙府的整體情況。

整個顧蒙府城,有人口近三萬,但在喪屍爆發前,全府有近五十萬人。

看着這些血淋淋的數字,羅倫忍不住感慨:“這場大禍,當真是……一場浩劫!”

喪屍爆發,死了太多的人。

一旁的判官鄭定開口道:“府尊,這場滔天浩劫,讓人全無希望,卑職差點兒就拿刀抹了脖子!”

雖是新官上任,但羅倫提前做了功課,對自己的副手也有些瞭解。

“你要死抹了脖子,那有今日一府判官之風光?”羅倫略帶玩笑道。

鄭定本是顧蒙府會平縣衙小吏,縣城被匪首張武佔據後,他爲了活命便投了賊。

後來趙延洵神威降世,把張武一行人給平了,鄭定又投在了雍王府門下。

半年時間,鄭定差事幹得極好,會平縣幾千人讓他治理得井井有條。

於是他被任命爲知縣,現在顧蒙府光復,他便升成了一府判官。

從一個不入流的小吏,升到原先不敢想五品官兒,這簡直是不敢相信的。

更魔幻的是,與他共事的知府,竟是曾經的北地布政使,稱一句封疆大吏也不爲過。

鄭定點了點頭,答道:“全耐殿下仁德,以搭救萬民爲己任,這是顧蒙府是隴右郡百姓之福!”

這一點,老百姓是體會最深的。

從朝不保夕,食不果腹,躲避喪屍的悲慘生活,到現在安安全全能吃播,百姓都深感王府恩德。

羅倫斂去笑容,格外鄭重道:“所以呀,咱們既然做了王府的官,就該輔佐殿下完成大業,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正是如此!”

光說這些高大上的話,根本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只見羅倫從書案上拿起一份文書,遞向鄭定說道:“這是我上任的第一道差事,王府要準備秋收之事,我們顧蒙府要出三千青壯,前去元陽參與秋收,這件事要抓緊辦!”

糧食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如今顧蒙府百姓吃的糧食,大部分是靠元陽供應。

所以去元陽秋收,這是很合理的安排。

“府尊,下面各縣,如何攤派人數?”

對此羅倫早有計議,當即道:“就按人口多少來攤派,這樣公平公正!”

“是!”

“這件事今天就要落實,各縣最遲明天一早,就要把告示貼出去,而且還得派專人宣講!”

“是……卑職這就去辦!”

事實上,王府的一切成果,都是全體軍民共同努力的結果,而非是趙延洵一人之功勞。

全體軍民,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自身利益考量。

如何用人,如何管理,都有很深的學問。

趙延洵一人,是無法管理這麼大一攤子事情的,所以他要構建完備的官僚機構。

在羅倫和鄭定議定方案之後,府衙立馬派出了去往各縣的信使。

打下遼平之後,雍王府獲得了很多馬匹,現在各官署都有專門信使,溝通效率得到了極高提升。

但顧蒙不比元陽,城外喪屍密度較高,通往縣城的路還是有一定風險。

信使中午從顧蒙府城出發,用了將近三個時辰,終於感到了會平現場。

此刻已是日落西山,若不能在天黑之前趕到縣城,信使就只能在城外找安全屋歇息。

在光復顧蒙各府縣同時,王府侍衛們還沿着官道,沒二十里設置了一出安全屋。

所謂安全屋,其實就是找帶有圍牆的院子,最好裡面有水井供應水源。

如此一來,既能保證安全又能維持吃喝,臨時在此歇息不成問題。

會平縣城大門緊閉,縣城外種着大片麥子,此刻麥穗已經泛黃,顯然也將臨近秋收。

在顧蒙府城,會平是最先被光復的縣城,而且是由趙延洵親自收復,所以這裡的百姓更感雍王大恩。

“開門……我是府衙信差!”

爲了防備喪屍,縣城外設了十幾道拒馬,而且還帶挖了幾道溝渠,讓城門處格外安全。

吊橋被放下,信差得以靠近城門。

而當吊橋被拉起時,縣城大門便被打開,信差得以安全入內,隨即大門關閉。

沒有過多停留,信差騎着馬往縣衙趕去,馬蹄聲打破了街道的安靜。

此刻縣城內炊煙繚繚,百姓們已在準備晚飯,聽到聲音許多人都探頭往街道張望。

和此前瘦骨嶙峋,形容枯槁的模樣相比,百姓們如今更像是一個人,更可貴的是他們的眼神不在木訥呆滯,對未來是充滿期望的。

這些百姓被解救後,每天都會被安排任務,諸如開挖溝渠和開墾荒地,雖然每天苦點兒累點兒,但這樣的日子有盼頭。

再說信差來到縣衙,已有差役在掛燈籠。

說是縣衙,其實裡裡外外加上縣令,也不過十來人而已。

要治理城內的幾千百姓,靠的是更基層一級的組織,有些類似於裡甲制度。

縣衙內,知縣和吏員差役們正在吃麪條兒,就看到急匆匆入內的信差。

“縣尊,府衙緊急公文!”

正在吃麪的知縣,放下筷子起身迎出,從信差手中接過來公文。

打開來看,上面行文簡單,只要求了一件事。

“我會平現,要出六百青壯去元陽秋收,需在兩日之內安排妥當,七月二十準備啓程!”

八月開始秋收,七月二十啓程,如此安排很合理。

從現在到隊伍啓程,滿打滿算只有三天時間,任務還是比較重的。

“趕緊去通知各管隊,讓他們立刻來縣衙見我!”知縣聲音低沉道。

縣城內,把百姓分成了若干個隊,每隊下轄七八十戶,縣衙有什麼安排直接向管隊傳達。

相較於普通百姓,管隊除了地位更高些,分得的糧食也要多些,其承擔的責任就要多些。

“是,小的們這就去辦!”

眼見屬下衆人要去幹活兒,知縣看着桌上的麪條,說道:“也不急這點兒時間,你們先吃飽肚子!”

這名知縣,也曾是一名官衙小吏,所以有些御下手段。

剛剛這一手,把一衆下屬們關心到了,自然能得下屬擁戴。

“是!”

看着手下人繼續開吃,知縣才問信差道:“府城那邊,想必已經通知下去了!”

信差答道:“新任知府羅大人,親自去了百姓之間,宣講殿下王命!”

知縣感慨道:“府尊忠於王事,是我等楷模啊!”

一位曾經的布政使,願意紆尊降貴走入尋常百姓間,一般人還真做不到。

(本章完)

第865章 平叛第833章 庭杖第13章 馴獸監第432章 魂不守舍第669章 真龍天子第169章 永福宮第496章 道賀第692章 好久不見第218章 失序第768章 這還是王嗎?第323章 除夕夜3第724章 主將誰當第47章 石塔之內第110章 解封前夕第568章 問明情況第407章 戰鼓擂第768章 這還是王嗎?第424章 萬念俱灰第644章 兵諫第424章 萬念俱灰第198章 夜難安第835章 骨幹第431章 身份第229章 中秋至第41章 憤怒第375章 動手第239章 攀關係第395章 大事開小會1第293章 天馬堡第564章 暫且歇兵第146章 賜酒第550章 後宮事1第536章 路上第409章 好事輪不到第154章 擴散第19章 就藩第328章 教誨第846章 田埂上第553章 鹽之重第76章 生機第597章 雍王萬歲第212章 喪屍來第782章 宗親第888章 佈防第758章 時不我待第58章 回稟第883章 動心第790章 第789掌 一巴掌第104章 應對第546章 授官第558章 識破第93章 變異第131章 二階系統第618章 膽寒第854章 談判桌上第122章 圍城第426章 空城第914章 勢變第595章 殿議第612章 大逆之事第120章 屍潮第531章 前線2第348章 北望第271章 太子歿第779章 終於來了第61章 橫下心第457章 返回第239章 攀關係第139章 朝見第700章 震而憾第568章 問明情況第6章 雍王第403章 老鼠肉第745章 僞帝已死第645章 十萬兵第799章 葬禮2第7章 被選妃第115章 妖婦誤我王大事第339章 解除危機第349章 朱晉璋的抉擇第586章 衆志成城1第877章 互不相讓第300章 大火突圍第400章 結訓1第404章 奸細第94章 元陽權貴第852章 遲到第303章 雙喜第138章 識時務者第561章 “轟隆”一聲第580章 威懾第293章 天馬堡第923章 大決戰1第111章 各府招募第1章 我是九皇子第503章 離別第671章 佈置第148章 經驗池第130章 割草第491章 殺喪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