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亂

屋外的寒風漸漸平息下來,門縫裡也沒有了“嗚嗚”串風的聲響,地龍散發出來的熱氣叫人熏熏欲睡。

陸鴻揉了一把臉,又開始思索着陳石的那位客人。不過他再也沒有任何頭緒了……

到了快晌午時分,麻驛丁取了一本冊子來找陸鴻,一是上報道路已通,暫時清理出了一條能容馬車通過的小道;二是請問是否需要安排晌午飯,如果需要的話請在冊子上登記一餐,如果急着要走,那便不必。

同時老麻還悄悄地告訴陸鴻:他那個小親兵已經在畜生棚裡蹲了半個時辰了!

由於驛站上可以爲青州都督府下轄文武官員免費提供食宿,但是需要統一造冊,方便拿去上頭報銷,否則便需驛丞自掏腰包填補炭料、食材的蝕耗。所有官員的登記簽押需要與所屬職官的外派、休假行程對應,一方面是朝廷給予的福利,一方面也是利於管控。

陸鴻並沒有打算留在驛站上蹭這頓官飯,不過他還是在食簿和宿簿上分別簽了自己的大名——倒不是爲了給驛站上賣人情,而是送給陳石和那位神秘客人……

至於這種做法是不是合乎法度,有沒有涉嫌以公利私,現在這種情勢之下陸鴻纔不在乎這些。

朝廷那些頭頭腦腦們不是正爲了要不要給他破格升將而撓頭嘛,索性陸鴻自己就給他們幾個臺階下下,讓有些人抓住點把柄,再降一兩級,好教最後論功行賞時還有升遷的空間……

看吧,我們的陸鴻不僅要在戰時迎着敵人的刀劍衝鋒陷陣、還要替朝廷的大人們操心費力,他覺得如果皇帝還算懂得感恩圖報的話,至少應該賜他個“感動大周杰出青年”或者“大周杰出勞模”這樣的牌匾掛掛,最不濟也得多賞他幾車絹布,好給胡玉兒置兩件新衣……

想到可愛的小玉兒,陸鴻的嘴角不禁露出了溫馨的微笑,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上河村的那個家裡去。

做完簽字這件小事,陸鴻簡單收拾了一下,便急急忙忙到馬棚裡去找張如鏡。

這少年的脾氣還真是倔強得可以!陸鴻瞧見馬棚角落裡,正凍得瑟瑟發抖的張如鏡,只得苦笑搖頭。

“起來罷!”陸鴻故意繃着臉道,“趕路了。”

張如鏡瞧了他一眼,一骨碌爬了起來,開始默不作聲地解繮繩,掛鞍韉,牽着兩匹馬徑直走到驛站外面,先服侍陸鴻坐穩,跟着自己笨拙地翻身上馬,規規矩矩地跟在後頭。

麻驛丁一路送到門外,直到陸鴻揮揮手叫他留步,這才站在門檻外頭躬身目送了好一會兒。

一路上張如鏡都一言不發,陸鴻心中大爲奇怪,狐疑地想:“莫非這小子轉了性了?”

他忍不住回頭瞧了一眼,見張如鏡咬着嘴脣,看不出任何表情。

“小張,你咋了?”陸鴻勒住馬,等對方跟上來後問。

張如鏡撩起眼皮瞧了他一眼,忽道:“大人,聽說你幾個月就從小兵做到正六品,這是真的嗎?”

陸鴻呵呵

一笑:“現在估計是從六品了,你問這個做甚麼?”

張如鏡道:“我想做軍官,跟你一樣!”

陸鴻瞧他一臉堅定嚴肅的神情,自己也收了笑容,正色道:“想出人頭地是好事,不過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的人在軍旅中混了一輩子,到老也只是個九品、八品的執事官……”

張如鏡沉默半天,彷彿下定了決心似得,瞪着他道:“大人,請你教教我。我能吃苦,也敢拼命,我甚麼都能做!”

陸鴻啞然失笑:“就爲了做官?”

張如鏡點點頭。

陸鴻腦海中頓時浮現出胡小五他們幾個人的身影,那些隨他出生入死的兄弟讓他的心在這寒冬裡暖融融的,他道:“跟着我的人當中,沒有一個不能吃苦的,個個都敢拼命——這是做軍人最起碼的素質!他們這些人當中,如今官職最高的是從八品,在後軍斥候營做副尉。所以說,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沉住氣,多學習,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張如鏡陷入了一陣沉思。

陸鴻雖然不知這個後生哪裡來的這股念頭,不過就像他說的,這是好事。

官道上白雪鋪成了一路瑩白,兩行清晰的馬蹄印從六乘驛一直延伸到腳下,路旁的行道樹也被皚皚大雪壓得垂下了枝條,在稀冷的微風中緩緩搖盪。偶爾“撲通”一聲,枝條一陣晃盪,滑下一坨雪塊,不一時便與地上的厚厚的積雪融爲一體。

陸鴻此刻並不瞭解,就在他們即將到達縣城的同時,坐鎮神都的上三省和瀰河岸邊的青州行營已同時亂成了一鍋粥!

今日早朝時分,兵部侍郎劉琨首先發難,檢舉千牛衛虛報冗員,冒領軍餉,引起軒然大波。不甘示弱的衛署幾位大將軍聯名上奏,直批兵部在東北抵禦兩胡之戰中“畏首畏尾、調停失當”以致“滄州、瀛洲守軍未能及時北上接應”、“青州軍取勝後開幽州軍庫指令遲遲未發,使得缺軍器、無糧草,進軍草原方略無疾而終,錯失一絕後患之機會”。

御史臺也趁機站出來痛打落水狗,御史中丞戴猛詰問兵部庫部司郎中魯光萊州、即墨降兵上繳軍器的去向,這魯光壓根沒聽說過萊州、即墨有哪支南唐軍隊投降並上繳過軍器,因此竟無言以對。

兵部吃了個啞巴虧,便將矛頭指向中書省,責問去年時任濠州別駕的中書舍人楊詢剋扣當地府兵年餉一事,說是一定要爲濠州六府七千府兵討回一個說法。而中書舍人楊詢的座師、剛剛從中書令退下去的當朝大儒左山,正是御史中丞戴猛父親的同窗好友……

原本是兵部、衛署作兩路分庭抗禮,一爭上下,誰知其他文官武將們不甘寂寞,紛紛跳出來脣槍舌劍,交相攻訐。

一干文豪名士口才便給,其論點之奇詭,辭鋒之銳利,明刺暗諷、引經據典交相輝映,頓時令武將們訥訥難言、相形見絀,最後反倒被晾在一邊空吹鬍子乾瞪眼。

而文官論戰也從五六品中吏口沫橫飛演變爲二三品大員赤膊上陣、兵

部與御史臺幹仗變成了支持兵部的中書省與聲援御史臺的門下省貼身肉搏,終於將“政事堂”也拉扯進來,幾個頭髮花白的老學究在朝堂上爭得面紅耳赤,話題也從千牛衛虛報軍餉轉到了吐蕃國事。而本該爲兵部鳴不平的六部家長尚書省衆官卻三緘其口,一個個老僧入定。

這些事最終也沒有爭論出任何結果。

而這個沒有結果的結果或許才正是皇帝、宰相們真正想要的結果。

當然了,紫宸殿上吵吵鬧鬧幾個時辰,一直沒發話的豐慶帝終究還是要表個態。這位五十歲才接位大統的皇帝表態的方式十分粗暴——掀了龍案上的桌布,連帶筆筒、硯臺、鎮紙、奏摺一齊扔到了大殿的中心,然後在羣臣的跪拜惶恐聲中拂袖而出!

幾個衛署的大將軍剛剛散朝就在太液池邊求見皇帝,一再地表達忠心;兵部尚書徐夏威隨後也做了同樣的事情,而且還請求皇帝准許他親自到青州坐鎮,一來避避朝堂上的風頭,二來要將衛署臨設督查司的氣焰打壓下去……

誰知一向態度很不明朗的皇帝爽快地準允了他的要求,並且私下裡表示:朕絕對相信兵部的所作所爲,不要有思想包袱,到了青州放手去幹!

徐夏威當即感激涕零,謹遵教誨。

事後終於有人看出了這件事背後的貓膩:原本圍繞李毅而生出的整個事端,使得大家一頓亂鬥,到最後誰也沒撈到好處,誰也沒達到目的,最終受益的,似乎只有那個即位六年來碌碌無爲、毫不起眼的豐慶帝。

這些及早醒悟的人當中,有力保李毅的門下侍郎曹梓,有落井下石的中書舍人楊詢,有作壁上觀的尚書僕射竇恆,還有幾乎不問朝政的老輔國將軍、上柱國裴徵……

可是光靠這些人的醒悟根本左右不了大局,這個最初所謂“青州行營功過督查案”的事件已經徹底偏離了正軌,下面的人不是自成派系互相攻擊就是望風騎牆惶惶不可終日,政事堂多年來努力維持的君臣權利平衡已經嚴重傾斜!

而對於老老實實待在青州的李毅的是非功過,早已經不是那麼重要。

而青州行營這邊,左路軍兵馬司宣佈了剛剛接到的,對於青州行營後軍昭武校尉陸鴻的處罰決定:降一級爲正六品下昭武副尉、罰俸一個月,出任青州行營後軍檢校副指揮!

欸?不對啊!這他孃的到底是處罰還是獎賞?

大家嘴上不說,卻都是滿肚子的狐疑。

但是除了前軍甲旅旅帥徐賁大呼小叫鳴不平、並聲稱要到兵部去檢舉以外,沒有人對這件事發表任何異議。大家都在拼了命地忙於應付突然發瘋的湯柏、應付四處伸手打板子、查紕漏的兵部臨設督查司。

至於湯柏爲何突然如此反常,沒有人知道原因。

而看似已經從漩渦中跳脫而出的陸鴻,此時已經穿過了六乘驛與縣城之間大雪鋪就的道路,保海縣南城門就像一個張開着臂膀的母親,擁抱着她英雄般的孩子歸來……

(本章完)

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的舉措第三百五十五章 建鄴城(一)第七十六章 後軍操演第二百一十章 撲朔迷離的局勢第一百四十九章 料想不到的變故第九十八章 侯義的投名狀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護府的詭異氣氛(上)第三十六章 李嫣的幫忙第六十六章 京都東郭城第二百九十章 所謂封地第二百四十八章 苟、豈第一五十章 暴雨前夕第三百三十一章 荒野劍客第五十二章 司馬巽的一席話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亂第四十二章 離開徐州第十章 洪成的煩惱第三百四十七章 捷報第十七章 軍醫張承啓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鄉去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談話與安排第二百六十四章 楊秀還是李世民?第十二章 北國劇變第一百一十七章 到青州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風雨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戰(二)第三章 壩集二月二第二百零五章 步步皆是兇險第三百六十七章 以暴抗公第八十一章 倔強的金容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個“外援”第六十四章 後軍副指揮第六十一章 兵部的問題第一百八十一章 玉浮觀炸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陸鴻的疑惑第一百七十二章 修業坊的大院第三百七十七章 童謠第二百六十二章 立功還是捅紕漏第一百一十章 一切安排妥當第二百八十四章 不歡而散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傷的溫司馬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覺悟第一百四十五章 戰事突變第三百一十六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鄉第八十章 戰江東大麴第二百零五章 步步皆是兇險第三十五章 神機門人第二百八十三章 鴻門宴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財主第一百九十九章 挖平海軍的牆角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會(下)第三百零六章 誰看了我洗澡第一百一十一章 哨樓第三百三十七章 積善坊的喪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南部基層的問題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至大朝會(中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送行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踏敵營第二百九十章 所謂封地第三百二十一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一)第七十九章 武曲星鄧錦第三百八十七章 最後一場黎明第七十章 倒黴的湯柏(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憶江南第九章 陸鴻的傷勢第三百一十九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六)第四十三章 再見高登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二百八十九章 還鄉第九十七章 先做三件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圍!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人的詭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的風氣第六十六章 京都東郭城第三十二章 夜襲第二百二十七章 搞事情第八十章 戰江東大麴第一百六十八章 赤城寨第三百一十六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三)第九十六章 平海軍副使第一百零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第六十八章 建春門外事第三百四十一章 維持現狀第七十二章 花源的煩惱第三百一十六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四十八章 戰後的青州城第二百四十九章 辭行第五十九章 客棧大火第一百五十三章 初出敵境第一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赴宴(五)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二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三百二十八章 怒斬田永年第二百八十二章 令人震撼的消息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會(下)第五十一章 兩大督查司第三百八十六章 一隻錦囊與一段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