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豐慶六年春

上河村,這座地處於青州保海縣三河鎮東面九里多地的村莊,剛剛開始從大周豐慶六年春的清晨甦醒。大人們起得早的已經擔漿荷鋤往山裡春耕去了。

村西頭的“素糝張”早早就推了獨輪車出來,載着滿滿兩大桶熱氣騰騰的素糝湯,從村西頭推到村東頭,再從村東頭推回村西頭——他要趕在去壩集賣湯之前先供應足了村裡的需要。

素糝張怕吵醒了貪睡的娃娃,從來也不吆喝,推一段歇下來,舉起木勺在桶沿“空空空空”敲着,四里的婦人們聽了,便披上衣衫,招呼一聲“早啊張大”從門裡遞出一隻海碗來,掌心一攤,一枚銅子兒靜靜躺着。

素糝張回一聲“早哦”一手拈取了銅子兒,一手“譁嘰”舀起一滿勺盛在海碗裡。有時多話的婦人忍不住站在車前白扯幾句,素糝張便因着發兩句牢騷:最近壩集的生意難做,好端端從南方來了許多把式行、吃食攤,將生意都搶了。

再過一會村莊裡的雞鳴狗叫聲便開始沸騰熱鬧,村東邊的一個大院裡住着的胡家人也從睡夢中轉醒過來。一天的生活開始了……

胡家一間耳房裡住着的陸鴻猛然驚醒,眼前低矮的屋頂讓他有些恍惚,橫樑和椽子上被蟲蛀的孔洞彷彿在眼前慢慢放大,最後變成了模糊的一片。

他現在直挺挺地躺在剛夠一人寬的板牀上,雙眼空洞地一眨不眨,毫無聚焦,後背上清楚地傳來半寸厚的茅草墊被汗水印溼了的冰涼感。

他棱角分明的臉說不上英俊,甚至在這樣的心境裡,他的表情讓人看上去有些猙獰。

他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做過這樣的夢了。多久?七個月?八個月?還是一年?

忘了。

那個從劍門關懸崖上跌落下來的瞬間,那一股突如其來的強烈橫風,那種被巨力撕扯扭曲的感覺,顯得既熟悉又陌生。

若不是眉骨上的那道淡淡的疤痕時時提醒着,陸鴻幾乎忘了他是來自另一個世界——那個已經從他的記憶中漸漸模糊的世界。

這兩年時常想起的,反倒是四年前剛剛來到此處的時光——每天衣衫襤褸地東躲西藏、經常食不果腹,那是他人生中最不堪回首的時光,偏偏又最讓他刻骨銘心。直到終於病倒在胡順家門口……

我們的歷史終歸併非一成不變,天際沒有盡頭,時間不見長短,我們的陸鴻就像一葉扁舟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飄飄蕩蕩,最終駛入無數岔河其中的一支,在這樣一個奇特的時間、尋常的地點靠岸停泊,以一個未知的身份在大周豐慶六年這個港口前,投身進了絢爛多姿的歷史洪流中。

胡家說是鄉曹家門,畢竟也不算豪門富戶,因此家中只有陸鴻一個幫襯,大小事情都要教他打理,日子久了倒也安逸。這個家的家長,也就是陸鴻的義父胡順已經隱隱約約提到過,要給陸鴻說個親事……

陸鴻剛剛二十一歲,寄宿在胡鄉曹家中做事已有三個年頭。自從前年冬天他從燕子河的冰窟窿里拉出了胡鄉曹的獨子,便從劈柴擔水的苦工變成了澆菜伴讀的小廝。

眼看着天光放亮,陸鴻收拾思緒從牀板上坐起身來,披上他的短褂,準備洗漱完料理一下後院裡剛剛冒起的葡萄藤。想起整個後院的勞動成果

,他的心情不禁舒暢起來。

這樣的日子,安穩、實在,現在他想做的,就是投入這個平靜的生活,忘掉那個纏繞着他的噩夢……

這天是豐慶六年二月初一,初春的清晨,涼陰陰的溼冷空氣依舊沒有散去。

婦人們伺候娃娃吃了早飯,便早早地攜妯帶娌,相跟擡着衣裳被服,去燕子河邊搶一個最合心意的枕石漿洗——明天是二月二龍頭節,家裡的針線漿洗事務都要放一放,一怕傷龍目,二怕傷龍皮。

再看看東面王家村那裡冒起來的日頭,今天肯定是個好天!

胡家的院子後面就是燕子河,河水最初從玄女山上的老泉灘裡流淌下來,帶着些湍急勁兒穿過壩集,繞過西馬莊,從上河村的北面轉了個彎就漸漸平緩下來向東流去。

燕子河面上還蒸騰着開春來最後一絲霧氣,陸鴻便光着膀子蹲在河灘上,用澡巾汲着河水搓洗後背的汗漿。

這時李家的長婦帶着姑娘各抱一大盆舊衣物走了近來,見了他戲笑道:“小陸,平日看你高高瘦瘦的,沒想到身體這樣板實!”隨她來的姑娘早就紅了臉躲在她娘身後,偷偷向陸鴻堅實的後背瞄了一眼。

陸鴻一面擰乾澡巾在身上胡亂擦着,一面站起身來笑着招呼:“李家嬸,你們早。”

“早早早。”李家長婦看出自家姑娘的窘迫,也不再拿陸鴻開玩笑,撂下了木盆棒槌,開始挑揀先洗的衣裳。

那姑娘也是一般動作,還從自個兒的木盆裡翻出一筒碎皁角放在她娘腳邊。

陸鴻急匆匆地披上衣衫,道了聲“嬸子你慢慢洗”便一溜煙地跑回自家院裡去了,進門時還一不小心在門檻上絆了個趔趄。

李家長婦哈哈大笑,喊了聲:“慢着些!”那姑娘也捂嘴吃吃笑了起來。

陸鴻進門正撞見胡效庭從房裡出來。這是胡順家裡的獨子,還是個十五六歲的半大小子,長得眉清目秀,一身乾乾淨淨的圓領長衫,嘴脣上軟軟的絨毛看上去就是個未經世面的書生娃娃。

“鴻哥,早!”胡效庭端端正正地給陸鴻行完禮,便高興地走上前拉着他的手說,“今日甫清先生要來,你不用做事罷?不如同我一道練字!”

陸鴻有些無奈地搖搖頭,說:“要做事的,後園子裡的葡萄架很久沒整理了,趁開春打理一下,夏天葡萄長得好玉兒纔有的吃。”末了又問:“甫清先生這次會住幾天?”

胡效庭失望地說:“只一天。”

“縣學裡有事?”陸鴻把溼漉漉的澡巾搭在晾衣繩上,頭也沒回地說。

“不是縣學裡的事……”胡效庭勉強擠出一絲微笑,“保海縣要開春科了,先生奉命經辦三河鎮考生入試的事情,明日還要主持鎮上鄉學的開筆禮!”

說罷他臉上的表情便黯淡下來,兩手絞着手指,低頭站在院子裡。

所謂開筆禮,是指學童初次入學,要在二月二這天拜至聖尊師孔夫子像,恭聽先生講授人格禮儀,並獲贈文房四寶等等。

陸鴻瞪着他看了半天,纔想起來胡效庭前年被縣學退學的事情。“詩文不達;不通經義、不識時務”就是縣學教授給他的歲末考語。

詩文不達就是不足以

考進士科,不通經義、不識時務是指不足以考明經科,不是說無法及第,而是連“考”的資格都沒有。

因爲這事不僅胡效庭斷了入仕的路,還讓胡順在宗親跟前丟盡了臉面。

那年胡效庭一人慼慼艾艾從縣城回來之後,被胡順在村口兒捉住當場抽斷了兩根篾條,拖回家鎖在房裡年都沒讓過。

那段日子陸鴻時時去看他,也見過他的文章,經文典籍固然諸多曲解,時政上卻頗有新意,甚至提出州縣長官理當術業專工,不應同時兼管政務、刑獄等事,宜各相分立;摒棄經義、詩賦,多方取仕,重技藝而輕文章。

陸鴻當時對他的思想頗爲震驚:他說的不正是三權分立的雛形嗎?只不過這兩條已經相繼觸碰了文官的底線,被勸退也是理所當然。

他隨即找過胡效庭,認爲其想法很有可取之處,只是過於前衛,世人難以理解罷了,或許幾百年後可以實現,但是可以努力嘗試。胡效庭頓時大生知己之感,對陸鴻更加親近,時常找他討論。今日說起甫清先生才又憶起那年的事情。

“甫清先生做過大官罷?”陸鴻有意開導他。

“嗯!”胡效庭擡起頭說,“先生做過從二品太子少傅,後來好像因爲一件案子被皇上貶到保海縣來當縣學教授……”他不明白陸鴻爲甚麼要問這些,於是看着他,想從他的眼神裡讀出甚麼。或許鴻哥想說仕途險惡,即便考不上也不用未必是禍嗎?

誰知陸鴻又問:“你知不知道我最敬佩甫清先生哪點?”

胡效庭搖搖頭。

陸鴻把他拉到石凳邊坐下來,說:“我最敬佩甫清先生的,不是他做過多大的官,而是他被貶黜之後仍然瀟灑淡泊,這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灑脫情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纔是真丈夫!”

胡效庭似乎有所頓悟,卻聽門外有人連連擊掌,徑直推門進了院來。這人五十來歲年紀,一身泛白的藻藍長衫,歪戴着一頂方巾,五短身材,團團一張圓臉,笑眯眯地顯得頗爲親和。

胡效庭趕忙站了起來,深深作下揖去:“先生大駕,學生有失遠迎,十分惶恐。”

陸鴻也跟着叫了一聲“甫清先生”,拱手作禮。

甫清先生哈哈大笑,指着陸鴻說道:“好一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好一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真真說到了老夫的心聲,你是老夫半個知己啦。”他將兩句話反覆唸了幾遍,又問,“後一句是南唐大才李太白的名句,卻不知前一句出自何處?”

陸鴻這纔想起那是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自己胡摘亂抄居然引用了“後人”的詞句,心下好不慚愧,只得硬着頭皮說:“無意間看到,不曾記得出處。”

甫清先生“哦”了一聲,顯得頗爲遺憾,伸手虛扶了一把胡效庭,接着又問:“可記得前後文章?”

陸鴻皺着眉頭想了想,說:“只記得後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甫清先生再細品了一遍,隨即搖頭嘟囔了一句:“憂國憂民可矣,何故憂君……僞君子爾!”

(本章完)

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百零三章 高正實到了寫在前面的廢話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機第二百三十七章 提前發難第三百五十章 殺死王睿的真正意義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憐的崔兆賢第二百一十二章 孔良很困難第二百三十七章 提前發難第三百九十章 宿命之戰(三)第二百零一章 洪成來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再見李密源第一百四十四章 送行第二百一十八章 老師的信第二百九十九章 東西戰線的局勢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鄉第一百二十五章 清繳海匪(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人的詭計第七十九章 武曲星鄧錦第一百八十三章 喬遷酒宴(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清繳海匪(八)第一百一十二章 肅清內敵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襲營鬧劇第三百六十五章 憶江南第十七章 軍醫張承啓第三百二十一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一)第七十四章 被抓了現行第二百六十一章 單挑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機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發雌威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練兵請假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上)第三十八章 “同鄉會”第二百七十六章 連環計(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昌黎驛第三百零二章 宿敵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於安東的治理設想第三十六章 李嫣的幫忙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爺的傳話老闆坐牢,太忙請假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帝國的崩壞第七十二章 花源的煩惱第七十七章 廣平的邀請第一百一十四章 面臨的問題第二百零七章 獨斬殺人王第一百八十四章 喬遷酒宴(中)第三百一十五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初出敵境第一戰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客(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救不救雷將軍第五十三章 軍醫營之亂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三百二十二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與帝說(中)第二百八十九章 還鄉第二百九十三章 嶽婿之爭第二百八十三章 鴻門宴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覺悟第十三章 徵兵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二百五十四章 與帝說(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人鐵漢第十二章 北國劇變第二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客(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三十三章 監軍老爺要來第二百一十章 撲朔迷離的局勢第二百五十七章 八陣圖之地載陣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羅王與樸仲憂第二百七十五章 連環計(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來訪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爺的傳話第五十四章 錯綜複雜的青州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三百七十九章 求援第五十四章 錯綜複雜的青州第三百零二章 宿敵第十九章 神秘的朋友第六十五章 神機策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亂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人鐵漢第三百四十章 陸鴻的脾氣第一百七十三章 化緣第三百九十三章 宿命之戰(六)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人鐵漢第一百七十八章 聖旨第二百七十六章 連環計(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嶽婿之爭第二百三十七章 提前發難第六十六章 京都東郭城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神秘的邀請者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睿想回神都?第二百二十五章 都督府的詭異氣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