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一隻錦囊與一段回憶

豐慶帝四面望着,看着那些千牛衛,則不知在想些甚麼。

正當李安止住淚水,想要再說些甚麼的時候,卻聽手下來報,說胡學士已經在外等着了。

李安轉頭望去,果然見胡效庭正悄然立在國花園的拱門下面,安靜地等待着。

他低聲說了句:“父皇,兒子先去瞧瞧。”

豐慶帝不語,徑自揹着手漫步而行。

李安看着父親的背影,張了張嘴,卻沒在說些甚麼,轉身便向回走。

國花園中微風輕拂,時值節候更替之際,園中牡丹的開放,早已過了極盛之時,縱然羣芳依舊,卻也有些遲暮廢然之意。

豐慶帝信步走了一段,他能感覺到李安正與那胡生竊竊私語着,並且不時地向自己這面探望。

他心中冷笑,似乎不經意地回首望去,見到李安腦袋匆匆一轉,略略側着身,聽那胡生不緊不慢地敘述着甚麼。

牡丹花於栽種之初,便由花匠精心佈置,在花叢中闢出許多條彎彎曲曲的道路。豐慶帝看起來漫無目的,興之所至便向國花園的東南角的涼亭走去。

那裡有幾名千牛衛,正各立一處,肅然守衛着。

豐慶帝自顧賞着花兒,便與一名千牛衛擦身而過。那千牛衛執勤之時縱然不敢亂動,也卻不過尊卑禮數之防,惶然向後退了一步。

豐慶帝對他視若無物,自顧走着,不一會便在涼亭中靜坐下來,閉目養神。

剛纔那位千牛衛則重新站到原來的位置,繼續目不轉睛地望着前方。

可是,誰也不知道,此時這名千牛衛的腳底,已然多了一樣東西——那是方纔從皇帝的袍角底下落出來的,一隻錦囊……

也不知過了多久,等到豐慶帝再度睜開雙眼時,李安已經回到園中,走進這涼亭裡,陪侍在了他的身邊。

此時的拱門下,早已空無一人,那胡生不知何時便離開了。

豐慶帝並不問他是甚麼事,只是按着膝蓋吃力地站起身來,說道:“朕乏了,回宮罷。”

李安連忙扶着,父子二人便一前一後,緩緩走出了國花園……

等到兩人的身影穿過拱門,消失不見,國花園中那數十名千牛衛,還依舊筆挺地站在各自的位置上,守着花叢,迎着微風,好似一尊尊雕塑。

……

……

李嗣原深深地陷在軟榻的三層褥子當中,他雖然在睡着,但是依然能夠感覺到腦袋裡那轟隆隆的迴響,以及後腦殼一陣陣抽搐般的生疼。

這種痛苦讓他根本無法真正潛入到深層的睡眠當中。

他知道,這是數日不眠不休,和長久疲勞的後遺症。

忽然,他的腦袋好像被人重重地敲擊了一下,那種熟悉而又恐怖的感覺,讓他猛然睜開了雙眼,驚醒了過來。

他在睜眼的一瞬間,眼前的大殿天花、井字形的橫樑,竟在他眼前忽遠忽近、左右旋轉起來。

李嗣原強忍着胸口的劇痛,深吸了一口氣,只覺眼前一陣昏黑,再睜開來時,先前那般天旋地轉的景象已經恢復了正常。

他的腦袋還在嗡嗡作響,神思也混混沌沌,恍惚間,他又想起了少年的那些時光…

他已經記不得那是哪一年了,總之是四十二三年前,或者更早,他被自己的父親,也就是當時的南充郡王送到了建鄴城,拜南唐大儒顧惜今爲師,留在建鄴求學。

當時與他同窗的,還有顧綜、張氏昆仲,以及吳郡陸氏的幾位子弟、謝家莊的長公子。

那位大儒顧惜今,就是顧綜的父親。

他還記得,當年的謝家,還不是江南四大氏族之一,彼時的江南,除了李氏這個皇室巨宗之外,就只有“三望”:吳郡張氏、吳郡顧氏、吳郡陸氏。

至於陳郡謝氏,因爲是“外來戶”,祖上根基在北邊的陳州,過來江南的這一支,也只是個旁支而已,雖然陳州老家那邊實際上已經沒有多少人留下了。

當時李嗣原爲避嫌疑,就借住在不是特別顯赫的謝家。

雖然在同窗之中,謝家算是最不起眼的一門,不過已經有風聲傳了出來,大家都說謝家的門楣轉眼就要拔高三丈,說不定就要與“三望”比肩!

因爲謝家出了一位“準皇后”。

這位準皇后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謝皇后……

而且這位謝氏的嬌女,在十六歲考《女經》奪魁之後,便被英宗的父親欽定爲太子妃,不過老皇帝在隨後的不久,便駕崩了。

因此她與未來皇帝的婚事,便整整耽擱了三年,等到三年後再度提及此事,她的丈夫已經成了高高在上的皇帝。

因爲先皇的駕崩,英宗爲了守孝,迎娶皇后的典禮被推到了三年之後。無所事事的謝姑娘,便辭別父母,回到陳州遊訪探親去了。

所以李嗣原借宿在謝家之初,並沒有見過這位建鄴城裡的名人謝姑娘。

等到一年多以後,謝姑娘從北邊省親歸來,他才終於見到這位聞名已久的少女。

可是當時突然出現在李嗣原還有所有謝家人面前的,已經不僅僅是謝姑娘一人——還有她懷抱着的那個尚在襁褓中的孩子……

那個孩子,就是李安。

他還記得,那一夜,對於整個謝家莊來說,都是一個真正的不眠之夜。

甚至還有很多人,都沒能從這樣的打擊中清醒過來!

怎麼會這樣呢?

她只是回陳州去省趟親,居然就帶回了一個孩子?

她還要求家裡人承認這個孩子是她的骨肉,而且准許她回到北邊去同那個野男人成婚?

——哦,不!

那個男人或許不應該算是一個野男人,因爲那個叫李靚的傢伙,是北周的陳州王。

可是那又有甚麼用,北周姓武,又不姓李!況且眼前在建鄴城中,就有個真正的皇帝,還在等着迎娶他的皇后!

於是在第二個夜晚,幾乎所有人都極其默契地一致要求,將謝姑娘關起來,在嫁給英宗皇帝之前,不準再踏出房門半步!

至於她的嬰兒,自然不能留在這個世上!

於是李嗣原在那一天,能夠有幸與謝皇后第一次交談,並且得到了她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請求:帶走她的孩子。

因爲那裡只有他不是謝家的人,也就唯獨他纔有可能幫助這對無助的母子。

他爽快地答應了,然後抱着

孩子遠走高飛……

其實當時他自己也就是個孩子,那時,他才十一歲。

一年以後,謝姑娘如所有人的“願”嫁給了英宗,成爲了南唐的皇后。

又過了幾年,外邊都傳英宗不能生育,想要過繼幾名皇子,承歡膝下。他就被一紙詔書,從山南東道的某個縣城,被人帶回了建鄴。

那時的小李安,已經從一個嬰兒長成了扎着兩角辮的孩童,被他安置在了建鄴城內的一座舊宅子裡,請了兩個嬤嬤照管,自己也經常從宮裡出來陪伴玩耍。

謝皇后時時到他的宮裡來探望,便朝他打聽這孩子的一切故事。

謝皇后與他名義上是母子,實際上相差只有區區五歲,因此外邊就開始閒傳,說他與謝皇后有些不清不楚的關係……

後來他在宮外有了梧慄園,便將小李安接了過來一起居住。

再往後,英宗皇帝與謝皇后的身子都不怎麼好,終於在李安十一歲那年,謝皇后病故。

隨後不久,英宗的身子每況愈下,他便在梧慄園中代行監國之職,忙時接見衆官、發號施令,閒時與同僚在園中暢遊,飲酒作詩,實在快意。

那時的小李安,便總是跟在他的身邊,像個小書童,將這一切都瞧在了眼裡。

後來英宗突然立了李輜當太子,梧慄園也一夜間冷清下來。

他按照謝皇后臨終前的囑託,再度離開建鄴,將李安送回了陳州,送到他的父親手裡。

就是在那一次北遊,他從陳州繼續往西,看到了一座真正的大城,一座雄偉繁華得讓他目瞪口呆的城市——神都。

後面的事情彷彿是上天安排的一般,他見到了盧樑,拜其爲師,拿到了一枚黑黝黝的神機牌。

時光匆匆,一過便又是五年,原本他是打算永遠留在北方,留在這座讓他深深崇慕的城市,留在老師的身邊學習的……可是五年後的某一年,他大周戶部曹主事的四十歲壽宴上,瞧見了第二個改變了他一生的女子。

那位女子,也正是他此生的摯愛。

如果這女子的父親、大周戶部的曹主事大名不叫曹梓,也沒有立志當宰相;如果當時壽宴同席的當中,沒有一個叫李毅的人;如果這個李毅不是名門望族趙郡李氏的長門長子,並且恰好能夠幫助曹主事驟然躍升名門望族之流的話……

可惜,世上沒有如果。

他在經歷了一場轟轟烈烈、又極其悲壯的愛情之後,黯然離開神都,隻身回到南國,回到那梧慄園中。

在那一段時間裡,他收了個小徒弟,叫做姜炎。

後來英宗駕崩,李輜繼位,他爲了躲避災禍又從梧慄園出走,開始以暢遊山水爲名的避難。

再不知過了幾年,他聽說小李安的父親,竟然被人從陳州請到神都,去做了太子。

他在驚訝之餘,也爲小李安感到高興。

然後他收養了一個天資十分優秀的義子,改名叫做李鈺。

父子二人便一個傾囊相授,一個刻苦學習,沒幾年便青出於藍。

李嗣原本以爲,會就這樣了此殘生,直到有一天,他接到了小李安的求助信……

那是豐慶二年的夏天……

(本章完)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大客氣的神武衛第二百三十五章 平州的大動靜!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於安東的治理設想第二百一十章 撲朔迷離的局勢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壤城守賀高第三百九十一章 宿命之戰(四)第九十六章 平海軍副使第二百八十章 連環計(六)第九十八章 侯義的投名狀第三十六章 李嫣的幫忙第三百六十三章 赴宴(五)第三百三十一章 荒野劍客第二百三十三章 昌黎驛第二百七十三章 蕭婉出逃第三百零三章 再見陳州王第五十三章 軍醫營之亂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的問題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決定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書信第一百二十章 小陳莊的約會第一百二十二章 農業專家第九十七章 先做三件事第二百五十章 不約而同的來訪第二百六十章 新羅兵敗第三百一十一章 破陣第三百一十六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三)第二百九十章 所謂封地第三百六十一章 赴宴(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送走蕭宛第一百一十二章 肅清內敵第九十七章 先做三件事第七十七章 廣平的邀請第二百一十二章 孔良很困難第七十七章 廣平的邀請第二十四章 青州軍北征第二百八十三章 鴻門宴第二百三十章 一團亂麻的局勢第二百零八章 進入營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的風氣第一百零二章 範翔的心思第二百三十三章 昌黎驛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羅王與樸仲憂第五十一章 兩大督查司第八十五章 西苑大演武(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鄉去第二十五章 㶟水第一百三十五章 聖意難猜第二百一十三章 防禦使成凹鬥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蹺第二百七十章 送君行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人的詭計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睿想回神都?第一百九十三章 神秘的邀請者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國治理概論第四十六章 青州城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棟樑張鎰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三百六十章 赴宴(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怒之威第三百三十七章 積善坊的喪事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參軍第三百二十章 契丹女王的朋友第六十七章 東郭綠楊樓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第二百一十五章 杜康的安排第一百七十五章 “鴻門宴”(上)第六十五章 神機策第七十三章 糾結的李嫣第一百三十五章 聖意難猜第二百零七章 獨斬殺人王第二十二章 新編戊旅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於安東的治理設想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傷的溫司馬第二百四十八章 苟、豈第七十章 倒黴的湯柏(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局勢的轉機第二百八十九章 還鄉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動第一百章 錄事範翔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四十八章 戰後的青州城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踏敵營第三百零九章 臨泉王之死第一百零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談話與安排第三百六十二章 赴宴(四)第二百五十章 不約而同的來訪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赤城寨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談話與安排第二百五十八章 連環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媒人難做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財主第三百六十七章 以暴抗公第二百三十一章 崔相與政事堂第一百五十三章 初出敵境第一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救不救雷將軍第八十八章 大演武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