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興宮

李嗣原,這位曾經的南唐南充郡王、兩胡汗國的國王,出現在了集仙殿,也就是死敵大周的皇宮裡。

他來得十分從容,絲毫不像是獨闖龍潭的凝重模樣,反而像是回到了家中一般,走進殿門之後,渾身便爽然卸去了一股勁道,濃濃的疲憊之色爬滿了他的臉龐,他慘白的臉頰上,浸透出來的,也不僅僅是一股倦意,還隱隱然藏着淡淡的病容。

胡效庭面上帶着十分老成的微笑,站起身來遠遠迎了過去。

原本在他對面的譙巖和陳石,也都站了起來拱手作禮。

李嗣原雙目掃了一圈,半個禮也沒回,只向胡效庭略略點了一下頭,便徑直走到角落的一處軟榻上,舒服地伸了個懶腰,微微闔着雙眼,淡淡地說道:“一切已經佈置妥當。”

譙巖與陳石兩人垂手聽聞,都垂着眼瞼,表現的頗爲淡漠。胡效庭則十分關切而又興味十足地走上兩步,興奮地問道:“那麼武氏諸王的大軍是必然能夠解決的了?”

李嗣原閉目不語,只是輕輕冷笑一聲。但是他渾身散發出來的自信,與不屑,分明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

胡效庭很是高興,轉過臉向譙巖、陳石撫掌笑道:“二位老大人,學生說甚麼來着,李公出手自然是手到擒來!”

譙巖勉強笑了一笑,“嗯”了一聲。

陳石則依舊如老僧入定,似乎無動於衷。

胡效庭稍稍討了個沒趣,卻半點不以爲意,仍舊喜不自勝地說道:“我得去向殿下稟報這個好消息。”說着便急匆匆地向殿門走去。

他剛剛邁開兩腳,卻聽李嗣原又道:“我時日無多,陸鴻和花源,至多隻能替他再殺一人,二者擇其一,你去問一問。”

胡效庭的腳步驟然僵住,臉色也變得有些難看,不知道是因爲李嗣原話語中透露出來的意思讓他若有所失,還是因爲聽見了大哥的名字。

他苦笑着道:“李公說的哪裡話,您怎麼會時日無多?”

李嗣原依舊半閉着眼睛,兩頰的肌肉忽然顫動了兩下,太陽穴上的青筋也突突地鼓動着。

他緊緊地抿着嘴脣,彷彿在忍受着一股突如其來的痛苦。

這一切只在倏忽之間,便很快恢復如初。李嗣原睜開眼來,冷漠地掃了三人一眼,寒聲說道:“我舊傷痼疾已深,最近發作頻仍,恐怕只有半月之期!”

胡效庭顯得半信半疑,並問:“此事當真?”

李嗣原重新閉上眼睛,冷哼一聲,卻不再作答,不一會竟響起了細微的鼾聲。

胡效庭其實是明知故問,李嗣原受傷的事情,他是清楚的,其中的來龍去脈他也瞭解過大概。

事實上,李嗣原的傷病由來已久,最早要追溯到豐慶六年二月,李嗣原裝扮成藍鷂子刺殺李毅未成,卻在屈家莊遭到圍攻,身受重傷。

後來在趙家集與陸鴻大戰一番,再度牽動傷勢以至加重,隨後逃往契丹,舟車勞頓,傷勢愈演愈烈,幾度性命垂危

雖然到了契丹之後便久經調養,但是那次內傷損及臟腑、三焦,基本已無痊癒的可能。

再加上最近兩個月以來,從毒殺太子開始,繼而多方奔走,不眠不休夜闖軍營,殺死禁軍、衛軍掌兵大將數名,幫助陳州王在數日之間,將神都內外大部分兵力掌握在了手中。

最爲嚴重的是,李嗣原於六天內奔走於風陵渡、隴州以及京畿道數州之間,指揮沭河大營四個旅、以及兩支禁軍,從風陵渡到澠池、新安兩城佈下了六着連環策,定的是先敗後勝的計略,對於即將到來的武氏諸王大軍勢在必得。

現在西線佈置完成,只等武氏諸王的大軍踏進京畿道,便令其有來無回!

這番奔忙可以說令他心力交瘁、幾近油盡燈枯,也使得舊傷復發、疼痛頻仍。

其實李嗣原會不會死,在胡效庭眼裡,根本沒有半點兒關係,只不過在他隨後的一連串佈置當中,有幾步安排,非要李嗣原這麼一位人物擔綱不可……

現在見李嗣原自稱命不長久,那麼許多計劃便要重新調整,這對他而言,總是要費不少的功夫!

胡效庭雖然沒有表現出一絲遺憾和不滿來,但是他的笑容還是收斂了不少,拱了一下手說道:“好,在下立即稟報殿下……”

說完便邁開步伐,走出了集仙殿。

就在他跨出大門的一剎那,臉上還殘留着的些許笑容,也徹底被風吹散。他木着一張臉,微弓着身子,看似沒精打采地向清興宮而去。

他雙眼垂視着徐徐移動的地面,其之中的懊惱神色愈來愈明顯。但是沒過一會兒,這種懊惱便消失不見,重新取而代之的,是他的自信從容,以及淡淡的幾分笑意。

他的腳步也從沉重遲緩變得悠閒輕快,彷彿剛剛打開了一個心結。

——既然你要死了,那就好好利用你最後的時辰罷!

他這麼想着,人已經踏進了清興宮的大門……

清興宮是豐慶帝的寢宮之一。

當文帝那具已經毫無生氣的龍體,還停柩在紫宸宮中的時候,新登基的豐慶帝便毅然選擇了稍微偏僻狹小些的清興宮,作爲自己的第一寢宮。

哪怕是後來文帝的靈柩已經搬出了紫宸宮,他也未曾踏入那塊地皮半步。

現在豐慶帝李靚就在清興宮的花園之中散步,陪着他的,就是他在世間僅存的一個兒子,陳州王李安。

今日豐慶帝褪了龍袍,穿了一身家常袍服,好像一位普通的富家翁,揹着手在花間的小道上信步而行。

李安也披着一身淡雅整齊的常袍,雖然光芒稍斂,但依舊儀態儒雅,風采飛揚。

豐慶帝在清興宮一住便是十年,因此這宮殿也是一再擴建,最後甚至乾脆開闢出一塊花園來,四季更種不同的花木,如今在豐慶帝腳邊盛開的,就是滿園華貴雍容的牡丹。

豐慶四年的時候,皇帝便將這一片園子定名爲“國花園”,從此只種牡丹,再無它物。

二人一前一後,一個面目慈和,一個恭敬孝順,倒彷彿是兩個感情深篤的尋常父子。

豐慶帝忽然停下了腳步,皺着眉四下望去,只見牡丹叢中不知何時多了幾十名千牛衛,分散在各個角落,都是面向着他們,跨刀肅立。

這種情形在過去是從未有過的,他當然知道是誰安排的,對於這種安排的用意,他也是心知肚明。

但是他只是微微皺了皺眉頭,腳步也只是稍稍做了停留,便恢復如初,繼續相前走去。

由於落在後面,李安瞧不見豐慶帝的表情變化,但是對方腳步的停頓他是切實感覺到的,因而試探着說道:“父皇,聽聞唐太宗有座常寧宮,就建在長安神禾塬,景緻極好,滿園奇花異草,有‘世外桃源’之稱。父皇若有興致,兒臣便陪父皇走一遭,到長安去瞧瞧。”

豐慶帝不置可否地輕笑一聲,偏過半張臉來,略開玩笑地說道:“怎麼,這樣早便替我安排夏宮了?嗯,西寺佛爺廟的確是個好去處!”

這話雖然說得輕鬆寫意,李安卻驟然冒了一身冷汗,連忙跪倒在地,誠惶誠恐地道:“父皇明鑑,兒臣絕無此意!”

豐慶帝知道自己話說得有些重了,便擺擺手,道:“起來罷,這樣成何體統?”說着向遠處的千牛衛看了一眼。

李安順勢起身,額頭上的冷汗卻仍舊止不住的向下流淌。

他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反應,是因爲豐慶帝的話中有個極兇險的典故。

當年李世民玄武門弒兄篡位之後,見李淵終年悶悶不樂,便下旨爲父親營造一座夏宮,其實也是軟禁之用。

雖然那座宮殿尚未建成,李淵便已駕崩,但是那夏宮卻代替太極宮,成了新的皇朝中心,便是後來的大明宮。

至於“西寺佛爺廟”,就是李安口中常寧宮的別稱。

豐慶帝話中的意思,就是暗指李安意欲篡位,並且在常寧宮軟禁自己。

這可以說是十分嚴重的指責了!

李安會作此反應也就不奇怪了……

豐慶帝輕嘆一聲,又分外感慨地說道:“你從小在江南長大,無怪總是將前唐的故事掛在嘴邊。”

李安忙道:“父皇不喜歡,兒臣不再提及便是。”

豐慶帝“呵呵”笑了一聲,搖頭道:“這不怪你,要怪只怪這命數……聽說李嗣原在建鄴爲你母妃建了一座廟,還有一座神像,是不是?你瞧過不曾?”

提到李安的母親,他的神情便十分地不自然起來。他搖頭道:“廟是幾年前所建,兒臣自打回到十一歲上回到大周之後,便再沒去過江南,因此不曾得見……”

豐慶帝點點頭,道:“嗯,那也說的是。想起當年,你的母妃孤身將你抱回南邊兒,我便時常追悔,深感愧疚……那時你還在襁褓之中,我這父親便不曾盡責。因此你做下甚麼事,我總是不能怪罪。”

李安聽了,忽然悲從中來,眼中淌下兩行淚水,哽咽無語。

(本章完)

第五十一章 兩大督查司第八十二章 都隨它去罷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十八章 當不當兵?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至大朝會(中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童謠第四十三章 再見高登第二百七十六章 連環計(二)第七十一章 積善坊花家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參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個種馬引發的血案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的風氣第一百二十章 小陳莊的約會第一百八十四章 喬遷酒宴(中)第二百九十章 所謂封地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帝國的崩壞第九十三章 章丘蒲姑驛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客(一)第五十五章 六乘驛第四十五章 初見將軍第二百章 日本的野望第一百六十四章 西口大戰第三百零六章 誰看了我洗澡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羅王與樸仲憂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任平州刺史的人選第二百三十五章 平州的大動靜!第九十八章 侯義的投名狀第三百二十二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二)第三百零四章 所謂“軍法”第三百六十章 赴宴(二)第九十五章 回到保海縣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督府的詭異氣氛(中)第二百六十二章 立功還是捅紕漏第三百八十二章 歸去來第一百七十九章 郡主的僞裝第五十九章 客棧大火第二百五十四章 與帝說(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東西戰線的局勢第一百四十九章 料想不到的變故第二百八十二章 令人震撼的消息第一百五十六章 難以捉摸的形勢第三百四十章 陸鴻的脾氣第十五章 王正的屁股第三百一十八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五)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一百四十章 佃田第九十六章 平海軍副使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第三十二章 夜襲第一百二十五章 清繳海匪(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蕭婉出逃第四十九章 李小公爺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四十二章 離開徐州第二百四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十三章 徵兵第二百三十七章 提前發難第一百七十九章 郡主的僞裝第二百四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個真實的神機門第一百二十二章 農業專家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怒之威第二百五十章 不約而同的來訪第二百七十二章 龐家的小動作(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宿命之戰(四)第九章 陸鴻的傷勢第四十一章 請君第六十九章 倒黴的湯柏(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赴宴(五)第二百八十章 連環計(六)第三百九十三章 宿命之戰(六)第七十二章 花源的煩惱第十章 洪成的煩惱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人不打後生第四章 魯國公大駕第三百五十一章 陳三流的親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街之殤第六十九章 倒黴的湯柏(上)第三百零一章 夙願第二百二十七章 搞事情第九十三章 章丘蒲姑驛第三百九十三章 宿命之戰(六)第三百五十五章 建鄴城(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襲營鬧劇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鈺第五十三章 軍醫營之亂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匪”韋曈第三百八十三章 迷霧消散第二百九十三章 嶽婿之爭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鄉去第二百三十六章 局勢異常緊張第三百七十九章 求援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下)第四十八章 戰後的青州城第二百六十四章 楊秀還是李世民?第十六章 青州都督府第三百一十九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六)第三百七十章 說客(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前往平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