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帝國的崩壞

老唐帝的兒子們很多,但這不是問題。

問題是,那位已經死去的唐帝,對於任人唯親這種事情,有着一種近乎病態的執着!

比如武晏,是他二郎家的老丈人。

比如姜炎,是他六女子安鄉公主的駙馬。

比如獨眼王鄒震,是他八女子信寧公主的駙馬。

比如他的那些個兒子們。

正是這種任人唯親,又用人不疑的,可恨又可貴的精神,可怕地結合在了一起,纔在他不幸死去的一瞬間,便將這個國家分成了數十個散落在大唐各處的小塊。

姜炎從來就瞧不起他的同僚們,因爲他的同僚們都是這些個鳥貨色,都是先帝的親信,都是一羣靠着裙帶關係爬上來的蠢材!

這是他一直以來都抱着深深怨念的事情。

當然了,這些唐帝的親信當中,還是頗有幾位稱職的,比如無敵於天下的姜炎,比如很被姜炎賞識卻不幸英年早逝的鄒震,當然了,那位三皇子也還不錯,從年初大軍出動以來,一直到全盤崩潰之前,他在南唐左路軍的表現,都只能用“出色”來形容。

左路軍在大戰開端之時,行動之迅速,攻伐之果決,加上最後所取得的巨大優勢成果,這種事跡不管放在那一場戰役之中,都是相當耀眼的成績!

可也正是這位表現得最出色的三皇子,給這個一夕崩壞的帝國帶來的打擊最大,也最徹底。

同樣類似的事情差一點兒就發生在了大周——在豐慶帝與太子同時犯病昏厥的那段時間裡,誰也無法想象,如果豐慶帝在那一次不幸駕崩,那麼擁有正統派支持的太子,與各自勢力強大的臨泉王、陳州王,顯然也會有一場類似的大戰……

當然了,一切都只是可能,豐慶帝沒死,所以他的國家保存了下來。

唐帝死了,而且死在旁人的精心策劃之下,那麼他的帝國自然就無法保存!

陸鴻這些天以來,一直都在思考着這些問題。

這一場鬧劇究竟是蓄謀已久,還是偶然發生?

他現在泡着腳,仰躺在低矮的榻上,仍然想不明白,其中的關鍵到底在何處。

但是他隱隱約約覺得,李安與這件事或許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李安一直不曾前來“探望”陸鴻,當然,也沒有再做甚麼更出格兒的事情,來激化他們兩人之間已經很明顯的矛盾。

事實上,李安就好像全然忘了,在絳州城裡還有陸鴻這個人一般。

自打唐軍從長安撤退開始,陳州王親事府的屬官們,便分頭在各地之間不停地奔走着,像陳石、譙巖他們這些老臣,以及在陳州或者龍門時期,陸陸續續接納的新人。

在這些人當中,王兗無疑是最忙碌的一個。

他在第一時間接收了長安之後,緊接着便向山南西道進發,一路徵召府兵團練,勢如破竹,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便打進了劍南道,最後止步於嘉州。

十月中旬的時

候,江慶全面接收了神都,並且重新將皇城清掃出來,迎接豐慶帝還都。

陸鴻一直留在絳州城裡,甚至連十月初七扶吐瀚攻下了太原,舉城歡慶的時候,大夥兒也沒能瞧見他的身影。

大家都以爲他傷得很重,重到一整個月都無法起牀的地步,否則他不可能允許自己錯過這麼一場盛大的“分餐聚會”。

於是誰也沒想到,他的傷口早已經結痂,而且早在五天前便由胡小五攙扶着,在軍帳之中散了一次步。

在大家都以爲他無比悽慘的時候,誰又會想到,此時他正如此安逸地躲在軍帳之中泡着腳……

“鴻哥,要加熱水嗎?”胡小五蹲在爐火邊上,就着他軍帳之中通明的油燈,百無聊賴地翻看着手裡的一本傳記小說。

此時爐火上煨着的熱水,已經冒起了細密的水泡,響起一串串“嗤溜溜”的響聲。

胡小五不時伸頭往水裡瞧上兩眼,觀察着陶罐中的動靜。

陸鴻兩眼望天,眼神一直都是空洞而迷茫的,他聽見了胡小五的話,無可無不可地說道:“等水開了再說罷……”

胡小五道:“軍報上說了,司馬巽將軍已經攻破壽春,現在在打滁州;韓清大將軍要快一些,攻下六合之後,便派皮休將軍兜了個圈兒,圍住句容,然後他自己率領突騎軍設伏,打掉了潤州來的援軍……”

陸鴻有一句沒一句地聽着,等他說到韓清‘圍點打援’的時候,便不禁想到當年在徐州的郊野,自己當誘餌,不停地騷擾唐軍的據點,韓清躲在暗處釣大魚。

想着不禁搖頭失笑道:“這傢伙還是老一套,不過他的法子很有效。潤州的援軍打掉之後,建鄴城已經徹底孤立無援,只等司馬巽打下滁州,他們就可以兩面合圍,正式進攻南唐都城了。”

胡小五點點頭,說:“嗯,是這個道理。不過,鴻哥,我總是感覺這件事好蹊蹺,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陸鴻知道他問的是甚麼意思,事實上,一直以來,他在想的也正是這件事情!

“你是說勝利來得太簡單了罷?”他說。

胡小五道:“對,就是太簡單了!”他見陸鴻也想到了這一點,彷彿印證了自己的看法,憂心忡忡地問,“你說這會不會是一個圈套?”

陸鴻搖了搖頭,用手臂支撐着從榻上坐了起來,皺眉道:“如果是南唐的圈套,那這代價和風險都太大了一些。”

接着他將自己連日來所想明白的,和沒想明白的全都告訴了胡小五——

“聽說現在南唐是個小娃娃做皇帝,李嗣原輔政。那麼實際應該是李嗣原掌權,所以這些事情其實都是他一手安排下來的!如果是他蓄意爲之,那麼從害死唐帝開始,便是這個計劃的一部分,而且他不可能沒想到親王們的亂戰,也應該很清楚謀殺唐帝的後果——亡國!

“但是他還是做了,他既然要做一件事,並且做好了遭受重大損失的打算,那便一定是爲了另外一件意義更

大、利益更多的事情!我想不通這件事是甚麼……”

陸鴻講說着,又恢復了前番茫然的神情。

胡小五也陷入了不解當中,奇怪地道:“這世間還有甚麼好處是大過了天下的?”

陸鴻道:“他既然在做着覆滅南唐的事情,那麼我想,他想要的好處一定是南唐無法給予的……”他的聲音不知不覺當中變得寒冷起來。

爐火上的陶罐冒着騰騰的熱氣,罐中的水開始咕嘟咕嘟地翻滾起來,胡小五被那水聲打斷了心思,猛的一驚之間,忽然不可思議地瞧着陸鴻。

陸鴻見了他這般模樣,也是微微搖頭,露出了苦澀的笑容。

“南唐都給不了,那不就只剩下咱們大周……”胡小五瞪大了眼睛,跳起來叫道,“你的意思是,是李嗣原把南唐賣給了咱們大周?!”

陸鴻沒吱聲,他不能這麼武斷地說,也不敢下這般毫無根據地推斷。

“加點兒水罷。”他說,並且將愣怔的胡小五從胡思亂想中扯了出來。

在最初思考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他也魔怔過,也像胡小五一樣,把自己的思維帶到了一個可怕的境地……

胡小五微微一愕,有些機械地將那陶罐的藤條把手拎起來,丟了三分魂兒似得,給陸鴻加了滿滿一盆的開水,然後拎着個空罐渾渾噩噩地走了出去。

李嫣已經不在他身邊陪着了,十天之前,她便帶着紅袖軍,跟隨司馬巽一路向南橫掃。因此最近陪在陸鴻身邊的,還是那幾個跟了他許久的大老爺們兒。

陳三流早就從晉州地界撤離了出來,因爲在晉州內亂髮生之後的第二天,趙大成和左虎兩個嗅到了腥味的老貓,便大舉撲了過來,端掉了晉州。

陳三流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逐步撤出斥候營,然後轉回太平縣休養。

等到司馬巽開始大面積向南推進的時候,他便被借調過去,仍然肩負起爲大軍偵查開道的重任。

王正則跟着韓清,不過這回沒再幹甚麼斥候的老本行——韓清不屑於這種暗地裡搗鼓的調調兒——而是作爲先鋒軍的一部分,跟着皮休遇神殺神,遇佛殺佛,並且在攻克揚州、六合兩戰之中接連破城立功。

就連喜子都作爲稀缺的團校尉級軍官,被江慶借調了過去,與侯義、孫山率軍在京畿道與河南道之間掃蕩殘敵。

所以陸鴻身邊留下來的,就只剩下甘於寂寞的胡小五、小金子、張衝……

就連絳州城,實際上也已經快成爲一座空城了——南邊有一大片花花江山在等着大周去攫取。

那些抱着無數分熱情的人們,懷揣着一統宇內的豪壯願望,恨不得將一名士兵掰成兩人來使,更恨不得一夜之間變出幾十路兵馬,好似秋風掃落葉一般,將這個天下一股腦兒捲入囊中……

這軍帳之中便剩下了陸鴻一人,他有些無奈地將溼淋淋的雙腳,瑟縮着擱在木盆的邊緣,望着盆中那熱浪滾滾的,新出爐的開水,好生糾結……

(本章完)

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的風氣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第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辭(一)上架感言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覺悟第三百六十七章 以暴抗公第三百六十九章 說客(二)第二百一十章 撲朔迷離的局勢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鄉去第二百零三章 都裡鎮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爺的傳話第二百三十一章 崔相與政事堂第三百五十七章 棟樑張鎰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督府的詭異氣氛(中)第七十五章 師兄的警告第一百三十三章 監軍老爺要來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匪”韋曈第二百九十八章 天機推演論第九十九章 指揮使的賭約第三百零八章 唯一一次的會面第二百章 日本的野望第八十八章 大演武之後第三百七十八章 神都的詭異氣息第一百一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三百七十章 說客(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撥人馬第五十一章 兩大督查司第二百五十章 不約而同的來訪第二百四十章 新羅日本聯軍第二百五十四章 與帝說(下)第三百零八章 唯一一次的會面第二百零一章 洪成來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憐的崔兆賢第四章 魯國公大駕第三百六十三章 赴宴(五)第五十九章 客棧大火第一百五十三章 初出敵境第一戰第一百零四章 牽連甚廣的貪污案第六十六章 京都東郭城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第二十三章 新旅帥高登第二百章 日本的野望第九十六章 平海軍副使第六章 大周團練兵第二百一十三章 防禦使成凹鬥第一百八十三章 喬遷酒宴(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單挑第三百零一章 夙願第二百三十九章 熊羆將軍之死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人不打後生第三百一十五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東西戰線的局勢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刺客?第一百六十四章 西口大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倉曹參軍第一百二十五章 清繳海匪(二)第三十一章 斯人已逝第十一章 奇怪的李嫣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倉曹參軍第四十一章 請君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三百五十二章 進宮去第二百九十三章 嶽婿之爭第一百八十一章 玉浮觀炸了第三百零二章 宿敵第八十五章 西苑大演武(上)第三百七十章 說客(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前往平壤第三百五十一章 陳三流的親事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局勢的轉機第一百零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傷的溫司馬第一百七十章 古超興的尷尬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會(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任平州刺史的人選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倉曹參軍第五十二章 司馬巽的一席話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談話與安排第二百五十四章 與帝說(下)第一百零三章 高正實到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前往平壤第二百七十四章 龐冠的目的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辭(二)第七十一章 積善坊花家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會上架感言第三百八十二章 歸去來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動第三百五十章 殺死王睿的真正意義第三百六十七章 以暴抗公第二百零二章 安東是個大難題第二百七十八章 連環計(四)第五十五章 六乘驛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風雨第一百七十一章 掃北的尾聲第二百八十四章 不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