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縣的原野

田永年果然不在郃陽城中,倒是王兗,似乎早已料到自己的罪行,甘願自罰三十軍棍,關押十日。

江慶同意並簽了軍令,當即馬不停蹄趕往龍門。

他帶着人馬到了龍門之後,並沒有直接捉拿田永年,而是全城宣告了此人的罪行:玩忽職守、不遵號令、私自調兵。

第一項是戰時斬的罪名,第二項是陣前立斬,第三項一經驗明,不論何時何地皆斬!

宣告完罪狀之後,一行人如狼似虎般衝進陳州王親事府,江慶手持陸鴻將令一直搜到內院,這才把已經嚇得屁滾尿流的田永年拖到院中,當衆斬首!

然後留下一地的鮮血和一具無頭屍身,僅僅帶着一顆人頭,在陳州王鐵青的臉色,和府中屬官、下人們的瞠目結舌、憤憤不平,以及驚懼顫抖之中,帶着一衆侍衛龍行虎步地出門,向着絳州揚長而去……

在走出龍門城的那一刻,江慶騎在馬上,暗中長長地吁了一口氣。他察覺到自己的襯衣已經因爲被汗水打溼而黏在了背脊之上,極不舒服。

面前一陣清冷的夜風吹來,他連忙解開了衣領,讓那夜風順着敞開的領口灌入背後,讓他稍稍舒坦了一些。

剛纔他雖然強忍着沒有去看陳州王的眼神,假裝自己夷然不懼,其實陳州王的一舉一動、一個蹙眉一個眯眼,都被他半點不落地捕捉到了!

甚至從進入那院門開始,江慶的心臟就一直嚯嚯直跳,絲毫不曾減緩,而且就在捉住田永年的那一刻起,這種心跳的加速便升至一個極點——因爲抓到了田永年,那便面臨着執行軍令的問題!

雖然在下令斬殺田永年時,他敢向所有人保證,自己絕對沒有一絲猶豫之情,但是隻有他自己知道,在那一瞬間下定決心的煎熬是有多大。

特別是在陳州王那陰冷眼神的注視之下!

江慶甚至到先在都在後怕,萬一陳州王當時開口阻止他殺人怎麼辦?

他不確定自己能做出甚麼樣的反應——雖然他是完全沒有考慮過違抗陸鴻的軍令的,但是如果讓他直接拒絕或者無視陳州王的命令,他自問也未必能做得到……

好在陳州王自始至終都沉默着。

他不知道這樣做是不是對的,或者說,他無法理解陸鴻爲甚麼一定要與陳州王正面對抗……

雖然陳州王一再私自調兵、得寸進尺的做法讓人十分不齒;雖然他並不知兵,卻依舊剛愎自用、枉顧將士性命,一力下令強攻隴州的做法讓所有同袍感到心寒……

雖然王兗一口咬定是自己自作主張,但越是如此毫無慚色、甚至底氣十足地大包大攬,越是說明這非他本意!

江慶之所以對陸鴻的決定有些不解,是因爲他知道,幾乎所有人都能看得出來,陳州王迴歸中樞已經是大勢所趨,重回東宮也只是朝夕之事。

他是極有可能最後榮登大寶的,所以如此早早地便站到陳州王的對立面,在江慶看來絕對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如果是他來選擇的話,最多也就是做個姿態,如果田永年真的傻到留在郃陽城那不妨殺卻,如果像此時一般已經逃回龍門,甚至躲到了陳州王親事府內院,那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權當給陳州王一個面子,賣個人情便罷。

他不明白,陸帥平時極通透和善的一個人,也從來不貪戀那點兒功名利祿,怎麼這回爲了一點兒兵權的糾結,爲了一個微不足道的田永年,便不惜險些與陳州王撕破臉皮?

難道權力真的可以使人產生如此無法自拔?

他琢磨着,等到回去絳州之時,是不是應該勸勸他的老上司——權力固然重要,固然能夠實現男兒抱負,但是也有可能帶來殺身之禍!

他甚至已經想好了,要給陸鴻舉幾個例子,比如伍子胥,比如韓信……

他以爲陸帥的見識自然要比自己多得多,那麼造成如今這個偏頗的,應當便是常言所說的“當局者迷”了罷。

對,江慶認爲自己應該最那個“旁觀者清”的人,來給陸帥這個當局者一點兒提醒。

而且他相信,自己並不需要點得太透,如陸帥這麼機敏的人,自然能夠明白他的用意!

江慶打定了主意,方纔因爲懼怕陳州王而忐忑糾結的心情也漸漸平復過來。他向後催促了兩句,便駕着坐騎加緊速度向絳州趕去。

……

……

陸鴻在絳州並沒有一刻閒着,因爲他的對手姜炎,也沒有一刻閒着。

就在江慶趕回絳州城的時候,陸鴻早已經不在軍營之中,甚至連侯義與孫山那兩個旅都已經隨之消失了。

陸鴻率軍去了太平縣。

太平縣是絳州八縣之中最北端的一個,再往北三四十里,便是趙大成與左虎駐紮的太平關,也就是絳州抵禦太原軍的第一道要塞。

這個縣城看上去很普通,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它曾經是南唐猛將尉遲恭的封地。

尉遲恭封號鄂國公,太平縣當地便有一個鄂公堡,不過經歷兩百年的變遷,這鄂公堡已經全然不復當年模樣,而僅僅作爲一個普通的集鎮存在着。

所以陸鴻此行的目的地並不是曾經在晉汾一帶大名鼎鼎的鄂公堡,而是從太平縣城到太平關之間那數十里的廣闊原野——昨天傳來的消息,說是在這片沃野之間,有人發現零零星星南唐斥候的行跡!

因爲河道密集、水量豐沛的原因,太平關向東北至晉州襄陵縣、南達太平縣這一片廣袤的土地,皆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膏腴之地,曾經這一片人口繁盛,糧產豐富,有“金襄陵、銀太平”之美譽。

因此太平縣在豐慶六年的戶部統計之中,連續四十年被定爲望縣,戶數超過四千六百,口兩萬七千三百餘。但是隨着戰爭的爆發,如今的太平縣人口不足當年十之二三,在與太平關之間的土地之上,出現了大量的拋荒,以及數十里渺無人煙的境地。

陸鴻在最初得到唐軍斥候的消息時,便課外的重視。

因爲這種荒野地形

之中,極易藏人,如果讓姜炎有機可乘,或者找到突破太平關的軟肋,那對於整個大周的戰局來說,未始不是一處致命的弱點……

因此他決定親自前往,蒐集第一手的確切資料。

當然,另一個使他格外重視太平縣的原因是,陳三流數日前傳來消息,太平對面的晉州襄陵縣,曾經有大量軍隊活動的痕跡……

他準備探查完那片野地之後,便用侯義與孫山的步軍,接手太平關的趙、左二騎旅的防務,然後由他親自率領騎軍出關,往襄陵縣去摸摸底!

太平縣曾經的沃野之上,拋荒的情形比陸鴻想象的要嚴重得多。

他們這一部近五千人馬,在趕了一天半的行軍之後,終於抵達了他們預先設置的目的地。

陸鴻騎在馬上,放眼望去,在一片連綿起伏的枯黃草海之中,只點綴着星星點點的綠色,那些都是在戰爭中來不及逃亡,或者因爲其他原因留在了故鄉的人們,繼續同土地奮鬥的結果。

這些人是幸運的,他們能夠多收一季的作物,在戰爭之中獲得更多的保命和存續的資本。

陸鴻看着那些少得可憐,卻讓人心中寬慰的綠色,不禁在心中暗暗想着:戰爭,不該發生在這種地方,至少今天之後,他不允許再在這裡發生……

頭一批三百位斥候已經全數散佈出去,他們要在尋找敵軍斥候的同時,要尋找或發現敵人可能逗留、經過的跡象。

陸鴻想要的結果只有四個字:時間、數量。

他要唐軍斥候闖入這片原野的時間,以及闖入者的數量!

他要從這些內容之中判斷,姜炎到底想要做甚麼。

侯義的軍隊也在隨時待命,不過他不負責搜索,而是負責逮捕、攔截和追殺。

他手下有二十四個哨,每一哨各自負責一個稍大的方向,而哨再分十個什,以什爲單位各自行動,各部之間互相協同,互相配合,以暗號完成聯絡。

這就是陸鴻在平海軍時對平海軍的重組思路——着重哨、什這兩個建制的訓練和使用,以百人、十人爲單位針對性地提高戰鬥力。

如今這種最新的兵制在陸鴻的首創、平海軍的試行,以及湯柏在兵部的積極倡導之下,已經在大周軍中完成了絕大部分的組合,特別是通過這場戰爭,已經多次驗證過了這種制度相比於原先那種龐雜混亂的軍制的優越性。

隨着一聲尖利的哨聲打破了荒野之間的平靜,在某一處的草海之中,突然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緊接着,原野四面哨聲大作,此起彼伏,驟然驚起了無數撲騰着逃向空中的飛鳥。

整個草原之中頓時便好似一鍋大粥,在滾燙的火苗之上劇烈地翻滾着氣泡。

隨着廝殺聲與慘叫聲從遠近各處響了起來,夾雜在哨聲之中,愈發顯得淒厲、可怖!

這片暗藏殺機的草原,開始獵獵燃燒……

(這兩天更新慢,多擔待。)

(本章完)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踏敵營第三百六十二章 赴宴(四)第二百九十一章 再見李密源第三百零二章 宿敵第一百一十章 一切安排妥當第七章 趙家集客棧第五十章 尷尬的陸校尉第二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想法第三百一十章 八門金鎖陣第七十九章 武曲星鄧錦第三百一十四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督府的詭異氣氛(中)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帝國的崩壞第三百六十二章 赴宴(四)第二百零二章 安東是個大難題第二百四十八章 苟、豈第三百八十三章 迷霧消散第一百七十六章 “鴻門宴”(下)第三百九十章 宿命之戰(三)第九十六章 平海軍副使第三百零八章 唯一一次的會面第三百一十九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六)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國治理概論第六十七章 東郭綠楊樓第二百六十九章 填坑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事發生第九十章 各自的打算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個“外援”第二百九十章 所謂封地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亂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個真實的神機門第一百七十四章 玉浮觀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至大朝會(中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童謠第一百七十章 古超興的尷尬第三百八十八章 宿命之戰(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份合同的誘惑第二百三十五章 平州的大動靜!第一百零二章 範翔的心思第六十五章 神機策第六十六章 京都東郭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辭(一)第三百一十六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三)第一百零一章 三張飛錢第二百五十二章 與帝說(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杜康的安排第二百六十七章 陸副都護看不下去了第五十章 尷尬的陸校尉第六章 大周團練兵第六十六章 京都東郭城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決定第一百七十六章 “鴻門宴”(下)第四十二章 離開徐州第二百三十章 一團亂麻的局勢第一五十章 暴雨前夕第八章 藍鷂子遁走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州王的大朝會第二百七十章 送君行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個真實的神機門第六十一章 兵部的問題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下生變第二百一十八章 老師的信第六章 大周團練兵第十三章 徵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嫣去掃北第二百三十章 一團亂麻的局勢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的問題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不分兵?第二百一十四章 都來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會(下)第三百零三章 再見陳州王第六章 大周團練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宿命之戰(四)第五十二章 司馬巽的一席話第三十四章 㶟水之戰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撥人馬第二百六十一章 單挑第八十章 戰江東大麴第一百六十五章 奇兵助陣第二百八十六章 花老太爺第一百一十四章 面臨的問題第二百九十三章 嶽婿之爭第五十一章 兩大督查司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圍!第二百零四章 到達業態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財主第一百七十九章 郡主的僞裝第一章 豐慶六年春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帝國的崩壞第三百四十一章 維持現狀第七章 趙家集客棧第三百二十六章 傳話兒第一百四十二章 十萬貫的商機第二百三十六章 局勢異常緊張第四十六章 青州城下第四十三章 再見高登第二百六十七章 陸副都護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