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南部基層的問題

一場由副都護陸鴻主持、責州下轄所有州官和縣主政官員參加的,別開生面的“嘮嗑、拉家常、說笑話會議”,在歡樂祥和的氛圍當中圓滿結束。

大夥兒從一開始進會場的戰戰兢兢,到散會時的喜笑顏開,完全不像是參加了一場工作會議,倒好似茶話會一般,輕鬆、愉悅、簡單。

事實上,這就是一次茶話會。

與會的官員們顯然還有些不太習慣於陸副都護的這種溝通方式。

好在陸鴻沒打算讓他們習慣,他的目的就是要通過這次集體大拉呱,使得大家都認識了他、接受了他,至少能在後面單獨彙報工作的時候,能夠帶着幾分輕鬆平和的心境,不用跟老鼠見了貓似得,話沒說先抖兩抖!

陸鴻今天會見的官員,大多數都是八九品的微官小吏,因此大家的身份之間存在着極大的鴻溝,見了他肯定會哆嗦緊張。

而且這些官員生手居多,即便是靠着三兩名從都護府各署、處、曹司分派過來的吏員“傳幫帶”,也都還在“實習期”內。

更何況,那些所謂的老吏員,大多數都只是曾經在都護府衙門的署、處、曹司負責過一些案牘工作,他們本身的地方行政能力也都是差強人意……

由於這兩個十分要命的因素,可以想見的是:假如讓他們聚在一塊兒,公然向他彙報工作的話,肯定都是錯漏百出!

到時候在會上的衆目睽睽之下說漏了嘴、說錯了話、做錯了事,自己要不要給他們糾正?

糾正罷,怕傷了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工作熱情;不糾正罷,又怕這些人不知其錯,而一錯再錯……

所以在開這個會之前,陸鴻思來想去,終於決定先用這個辦法打個“探哨”。

當然了,結果還是比較理想的。

會上大夥兒雖然沒有說甚麼正經公務,但是散會之後,陸鴻便利用晚飯以後的兩個時辰,單獨或者三兩人一組地接待了所有的與會官員。

這次接待也還算順利,特別是經過了前面茶話會的鋪墊,這些官員們面對他的時候說話都還算便利,個別兩個磕磕絆絆的,也被他好言安撫加循循善誘勉強對付了過去。

等到絕大部分官員都談完告辭之後,陸鴻從這些人的身上發現了兩個普遍的優點:熱情幹勁十足、思想信念堅定!

但也有兩個普遍的缺點:沒經驗、沒技巧。

甚至有的人完全不知道自己該幹些甚麼,遇到困難的時候也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這讓陸鴻着實撓了一把頭,如果這兩個問題無法儘快解決的話,那麼時間一久,便很可能會將他們的幹勁兒和信念統統消磨掉!

人們做工作是需要動力的,這些動力往往來自於成就感、責任心以及他們從中得到的勞動報酬……

不過這是個大麻煩,可不是他悶着腦袋隨便想想便能得出個解決方案的。

畢竟這不是打仗。

記掛着這些,陸鴻便叫進了下一位在偏廳裡等着的官員。

這個人可是老相識了,就是業態

縣縣丞、司馬溫蒲家的大公子溫恭讓。

這溫恭讓聽了傳喚,便邁着穩健的步伐從偏廳推門進來,進門之後恰到好處地加緊了幾分步速,趨到陸鴻的大案跟前,恭恭敬敬地做了個深揖:“恭讓拜見副都護,睽別已久,大人風采依舊!”

陸鴻“吭哧”一聲笑了出來,看着溫恭讓此時的一身深青色的文官袍,便頗有了幾分敦厚沉穩的氣質,與從前樸素的仕子裝束大不相同。

“恭讓兄,沒想到兩月不見,你也學會拍馬屁了。”陸鴻玩笑着說,“來到業態城也有一段時間了,有甚麼心得感想嗎?”

溫恭讓苦笑一聲,搖頭道:“副都護折煞下官了,倒不是拍馬屁,真心實話罷了……到業態縣也有半個多月了,心得是半點兒沒有的,感想卻有幾分。”

陸鴻做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指着面前的方墊請恭讓坐下。

溫恭讓老老實實地坐了,伸手撫平了大腿至膝蓋上的衣襬,直了直身子,隔着几案又施一禮,以謝賜座。

他的語速由緩而起,一邊在心中斟酌一邊說着:“感想……遼東的百姓,實在是太窮了、也太野蠻了。錄入戶籍的工作,雖然因爲人手奇缺而進展較慢,但是總得來說沒有多少阻力,總是按部就班。但是重建房屋的工作,就有些麻煩,一是縣衙沒錢,二是百姓自己沒錢。衙門考慮到財政上的困難,便採取了分攤的辦法,也就是衙門出大頭,從朱氏商號買入建材,私人出力加上一小部分錢,先湊到錢的可以先改造……”

陸鴻當即便猜到了事情的結果——事實上,結果很明顯,用眼睛也能瞧得見。

就好像他剛進責州所見的,幾百幢新建的房屋,與外圍一如既往的茅草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結果只有上民搶先改造,住進了新屋,下民仍舊住着茅草屋是罷?”陸鴻笑着問他,並且嘆着氣搖搖頭。

他嘆氣搖頭的原因,是因爲在這件事情上,責州官員們努力的方向全都錯了!

雖然他們的出發點是很好的,爲了讓這些百姓的住房條件與中原百姓看齊,不惜耗費成本、衙門出資從商人手裡購買建材。

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中原百姓的房屋是衙門出錢蓋的嗎?是買來的建材嗎?

他們都是自行向大自然取材,樹木、生土、茅草,這些東西從來不用花費一分錢,只需要人民們代代流傳下來的智慧和經驗……

一席話聽得溫恭讓不僅茅塞頓開,也羞慚無地。

他們這些讀書人,可不就是坐慣了空中樓閣,不知生產之事嗎?

“還有,遼東的人口太密集了,反之耕地略顯不足,加上長期被五部盤剝之後,根本沒甚麼餘糧,想要實現自給自足甚至能夠額外供給軍隊、上繳賦稅,那還是任重而道遠。”陸鴻有些沉重地說,“所以,我已經向朝廷上疏,請求將安東百姓分批填充箕州、營州、平州、薊州、檀州等地,因此沒必要全部改造房屋——退一步說,高麗人原本就住慣了草屋,改建房屋這件事論起來決不是當務之急!你再說說

百姓們怎麼個‘野蠻”法?”

溫恭讓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並且向陸鴻告罪一聲,立即攤開一個小冊子,取了筆飛快地記了兩道。

他做完這件事後,便接着話頭兒說道:“倉稟不實而不知禮儀,無非就是爲了分田畝的事情,百姓不大能聽得進道理,和官上鬧過幾回。丈量是早在平海軍時期就完成了的,雖然經州衙和縣衙覈對之後略有出入,不過總的來說相差不多,不超過兩成……但是分田的時候遇到了不少問題:由於之前平海軍已經分過一回,當時因爲戰事緊張,只大致地分了一部分,便拉着人馬開戰了。現在縣衙接過這個工作,發現疏漏了不少中民和上民,再想分時手中已經無田可分了……”

溫恭讓還算是客氣的,說平海軍丈量田畝與實際覈對“相差不多”,後面又加了個“不超過兩成”……

一成多的誤差對於田畝這個敏感的東西來說,已經是個極大的數字了——假設總畝數一萬畝,這一成多的誤差就相當於一千多畝!

在業態縣這個原本土地就緊張的地方,一千多畝約莫可以分撥給百餘戶,現在可想而知,肯定有許多人因爲沒分到足夠的田畝而鬧事了。

不過這些不能算是平海軍的問題,江慶帶着三千人來,已經出色甚至特別超額地完成了任務,陸鴻不能再要求他們更多!

因此這個爛攤子還是得着落在現任官府的頭上!

“鬧事了?”陸鴻問,“有沒有出人命?”

溫恭讓點點頭又搖搖頭:“是有些鬧事的行爲,不過好在距離春耕還有不少時日,這件事還在持續當中,沒有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陸鴻看他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顯然是並沒有半點兒好的解決辦法,並且一直爲這事發着愁哩!

他笑了笑,說道:“我剛纔說了,會想辦法遷一部分百姓去別處,你也可以提前做這個工作:宣傳下去,朝廷會在遷入地配給房舍、口分田與永業田——這絕對比守在業態縣分到得多幾倍——加上一年的口糧和糧種,並且免除三年租庸調,免期可視情況延長,其他一應與中原等同。有主動願意遷走的,已經分了田地的拿出來給別家,沒分的正好也不用再分;有沒分到田地、又不肯搬遷的,你們可以多做工作,儘量說服這些人……”

溫恭讓一邊連連點頭,一邊快速做着筆記,臉上也漸漸浮散出幾分輕鬆的神色來。

如果按照這個辦法做的話,那麼這件讓他頭疼不已的大事情便解決了一大半!

“還有,你得督促下面的人,哪怕是工作當中有缺漏也沒關係,吸取教訓就行。但是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百姓都有一個通病: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個你做地方長官,一定要牢牢記着。”陸鴻板着臉給溫恭讓打了個預防針。

畢竟千古以來,在這種分田、分地、分錢的事情上,總是容易滋生出以權謀私的腐敗之事……

最後他見氣氛有些沉重,便半提醒半開玩笑地說:“不管怎麼分,你可不能把田地全散給百姓了,官田該留的還是得留……”

(本章完)

第四十九章 李小公爺第二百零八章 進入營州第三十八章 “同鄉會”第三百八十三章 迷霧消散第五十四章 錯綜複雜的青州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六十章 風雪殺人第九十九章 指揮使的賭約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風雨第一百六十章 爆發的前夕第六十三章 李公子其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昌黎驛第二百八十九章 還鄉第三十一章 斯人已逝第二章 北周與南唐第二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想法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莊子第二百六十一章 單挑第三百六十一章 赴宴(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老師的信第三百一十一章 破陣第九十八章 侯義的投名狀第二百一十八章 老師的信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廚子第二百八十九章 還鄉第二百五十八章 連環計第三百零四章 所謂“軍法”第一百九十六章 陸鴻的疑惑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份合同的誘惑第四十八章 戰後的青州城第三百九十三章 宿命之戰(六)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書信上架感言第五十三章 軍醫營之亂第九十五章 回到保海縣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個真實的神機門第六十八章 建春門外事第二百六十八章 幾件大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鴻門宴”(下)第二百三十章 一團亂麻的局勢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財主第三百零一章 夙願第三百八十七章 最後一場黎明第二百八十二章 令人震撼的消息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街之殤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國治理概論第二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三十四章 㶟水之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棟樑張鎰第一百一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憐的崔兆賢第二百六十六章 南部基層的問題第三百六十三章 赴宴(五)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帝國的崩壞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參軍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州王的大朝會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辭(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發雌威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人的詭計第三百五十七章 棟樑張鎰第二百七十二章 龐家的小動作(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來訪第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八十五章 喬遷酒宴(下)第三百六十章 赴宴(二)第三章 壩集二月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崔相與政事堂第三十章 突厥人後裔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三百一十五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財主第一百五十二章 救不救雷將軍第四十九章 李小公爺第二百五十章 不約而同的來訪第三百七十九章 求援第三百二十章 契丹女王的朋友第二百零九章 白衣山神第九章 陸鴻的傷勢第一百四十五章 戰事突變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第二百零二章 安東是個大難題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會(下)第八十五章 西苑大演武(上)第十三章 徵兵第一百七十章 古超興的尷尬第九十二章 長亭送君別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辭(一)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廚子第二百九十五章 如此李毅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連環計第三百三十三章 該來的,終是要來第六十九章 倒黴的湯柏(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二)第二百零六章 苦難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憐的崔兆賢第二百八十九章 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