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泉三週的煩惱

十一月初十,安東都護府副都護陸鴻率領平壤城軍、降軍共計三萬五千,退兵回到平壤。

黃州城中則留下近七千兵馬,由陳三流統領,佔據此城,爲大周及金仁汶留下一個長驅直入新羅的門戶。

至於新羅的一萬多俘虜,也進行了甄選,凡是反對樸仲憂的,統統砍頭!

其他人就地釋放,並且重新組成大軍,以樸仲憂爲帥,出發攻打南面的沙裡院。

就在這之前的一天,原新羅王弟、太府令金仁汶已經在黃州自立稱王,同時向大周朝廷上表稱臣、獻子爲質……

一時之間,新王討伐暴君、解民於倒懸的檄文傳遍新羅,作爲金仁汶舊部的沙裡院守將、從黃州率軍往後退守的那名將軍第一時間宣佈歸順,大開城門迎接新王之師,各地響應之火蜂起,不幾日便連克十餘城!

新羅王聞訊大怒,一面調集大軍勤王,一面下令收縮防線、嚴守漢州一線。

新羅國內原本空虛,兵力捉襟見肘,舊王這一舉措果然收到成效。

十一月廿二,樸仲憂率領大軍勢如破竹攻至漢州時,卻受到了極大的阻力,新王大軍南下的腳步終於放緩,兩軍便在漢州一線僵持下來。

十一月廿九,大周朝廷下詔接受新羅請降,冊封金仁汶爲新羅王、大周柱國大將軍,以新羅爲雞林州大都督府,金仁汶爲都督。

其不滿四歲的兒子則封爲臨海郡公、右驍衛員外大將軍,留在神都沐浴漢化天恩……

這些事情陸鴻都沒再管顧了,他將計策發回了朝廷,並且從黃州撤軍之後,便將平壤城這邊的一應事務交給了賀高全權審理。

他在臨走之前,便趁着將一部分降兵解甲歸田的機會,在平壤城將重新登錄戶籍、分發田畝的工作開了個頭兒。

最早一批享受到政策的,自然就是那些總計一萬八千餘人的降兵……

剩下的將近九千人,全部收編,交給賀高統屬,以解決平壤城分兵黃州城之後兵力空虛的問題。

……

……

時間進入豐慶七年十二月中旬的時候,遼東再次下了一場雪。

不過這次雪勢不大,飄飄灑灑落了個把時辰,連積州城中幾百間新蓋的民房屋頂都沒落滿,便匆匆忙忙地收歇了。

在這一段時間之中,朝廷終於通過決議,將遼東分成十州,其中積利州就改成了責州……

其實別的州名稱都好改,唯獨這個南部重鎮積利州,着實叫人撓了一把頭。

如果按照固有的套路的話,這積利州要麼改成積州,要麼改成利州,但是平壤城已經改成了箕州,箕、積同音,這在行政工作當中可不大方便。

如果改成利州罷,那就更不行了!

大周高祖則天帝的童年就是在南唐山南道的利州度過的,天下獨此一家,別無分號!

因此幾經權衡之下,乾脆就取了積字半邊,改成責州(積字古用繁體爲:積)。

雪霽日出,責州城的衙門裡,幾名州官、縣官今日在新的州衙當中齊聚一堂,開了一個小小的會議。

主持這次會議的不是別人,正是安東實際上的最高長官,我們的陸副都護。

陸鴻在忙完了箕州也就是平壤城的事情之

後,便馬不停蹄地趕往南部,視察他最記掛的戶籍田畝問題。

他之所以能夠這麼毅然決然地從箕州抽身,那是因爲他堅信金仁汶遲早要一統新羅!

這是大勢所趨,也是天理使之——得民心者得天下也。

果不其然,就在他剛到責州城的時候,箕州那邊就傳來消息,說十一月卅日,趁着朝廷冊封詔書送至前線、軍威大振的時候,樸仲憂率領大軍與敵鋪開陣型,在漢州城下展開了一次大決戰!

三萬大軍與敵四萬人從中午鏖戰至日落時分,雖然樸仲憂大軍士氣正盛,但是新王大軍勞師遠征、舊王守軍以逸待勞。

這種情況使得兩邊各有勝負,兩邊大軍陣勢都是幾散還聚,不過最後樸老將軍究竟技高一籌,六度收攏潰兵,指揮調遣、親臨前線,於幾死之境硬生生將大軍拉回生路,最後將敵一舉擊垮!

這一戰成了新舊王大戰的轉折點,新王得到了橫掃都城以外大部分地區的機會,而舊王在喪失了最後的有生力量之後,不得不全面收縮,困守都城金城……

金仁汶成爲“新羅李世民”已經是無法阻擋的事實了。

不過時間問題畢竟還需要時間去解決,陸鴻估摸着,最後一戰可不好打,戰事很有可能遷延到明年去——畢竟距離過年也就只有二十來天了!

此時陸鴻拉着一大幫子八九品的小官兒,正親切地聊着天,整個暖融融的會議廳中不斷傳來輕鬆愉悅的歡笑之聲。

十一月中旬的時候,孔良和溫蒲兩人,在文風最濃厚的原高句麗北部地區搞了個“摸底考試”,並且按照“三級科舉制度”,當場錄取了十多名秀才,立即委任實職!

但是這個數字這對於求賢如渴的安東都護府來說,根本只是杯水車薪。

因此溫蒲在吸取了經驗和教訓之後,再接再厲,又在其餘四部地方上全部搞了這種考試,不過哩,效果不是很理想……

倒不是因爲考試當中出了問題,而是這些考生,雖然受到了北部考生飛速授官的刺激,報考相當踊躍,但是這些考生的水平實在是叫人不敢恭維……

內部地盤最大,人數最多,由於歷代傉薩的配合,服從王教的程度也最高,所以考試的結果還不錯,錄取了三十多人!

其中溫蒲家的大公子溫恭讓因爲水平高出儕輩一大截兒,因此輕取頭名……

至於其他幾個地區,就着實有些難看了:西部錄用三人、南部六人、東部全軍覆沒……

不過結果再是讓人臉面無光,也總算是成功選拔了大幾十數的吏員,並且迅速填充進了各地無數空缺的大窟窿。

而剛剛被陸鴻從業態縣招到責州來的,業態縣縣丞溫恭讓,就是其中一位……

“泉司馬,你倒是說說,當時是怎麼想的,就敢跟着朝廷把高晉真給反了?”陸鴻喝了一口茶,笑呵呵地問坐在下面左手頭一位的泉三週。

這泉三週當初是最早響應朱氏商號“策反”的,最後率領業態城的上民,成功將業態城城主高保正給推翻了,爲平海軍在南部站穩腳跟立下了汗馬功勞!

雖然這人在隨後的戰事當中有些兒三心兩意、瞻前顧後的苗頭,不過終究沒做下錯事,念在他有功與朝廷的份上,便從權封了他一個責州司馬

做做。

因此陸鴻便稱呼他爲泉司馬。

這泉三週最近兩個月先是風光無限,緊跟着便陷入了煩惱當中。

他現在雖然做着州司馬,在朝廷州刺史等等一干任命下來之前,又是責州地區暫時的最高長官,整個責州事事都得由他過問,但是他偏偏又是個大字不識的睜眼瞎,哪裡懂得甚麼政務?

因此每天看着各地送來的公文,給他愁得頭髮都掉了不少,還是沒理出個頭緒來……

今天陸副都護來,他難得收拾起心情在旁作陪,此時聽了陸鴻的問話,便笑着說:“說起來慚愧得緊,不怕大夥兒笑話。當日我是有眼不識泰山,搶了咱們副都護的地圖,就因爲大字不識一個,結果被副都護手下那位杜大人給騙了。一張戶部的輿圖,愣說是買賣圖!後來正趕上朱氏商號的人跟我說,朝廷要在遼東開學堂、造醫館,讓我們跟着朝廷幹。當時他孃的一想,我可不就是吃了不識字的虧,才掉進杜大人挖的坑?因此半點沒帶猶豫,就決定跟着朝廷幹,嘿嘿……”

頓時一屋子人又鬨笑了起來,泉三週則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左右顧盼,陪着大夥兒傻笑了兩聲。

陸鴻當然知道這話有水分在裡頭,這泉三週可不是個蠢材,當然也有他的野心。

況且自己當日還殺了他的兄弟,那個號稱“殺人王”的傢伙,若說是爲了讀書才響應政變的,那根本就是無稽之談了。

那泉三週暗地裡察言觀色,見到陸鴻的神情,心中咯噔一聲。

他從來最擔心的就是陸副都護將殺人王那事記在心上,其實他那老哥死都死了,他根本連半點兒報仇的想法都沒有!

但是他自己一心坦蕩蕩,只怕別人心懷芥蒂,況且人家在安東那是一手遮天的權柄,到時候他非但連官兒也沒得做,這條小命能保到幾時還是個問題……

因此泉三週話鋒一轉,又加了一句:“再說了,我跟我那死鬼大哥從小就有仇,我們的父母就是被這畜生親手殺的!這種親人相殘的統治,還有甚麼好留戀的!”

其實泉三週是將陸鴻的氣量瞧得太小了。

陸鴻非但從來沒有想過整治此人,相反的,因爲不打不相識的關係,他還對泉三週這人頗有幾分好感。

此時聽了這番表態,陸鴻當即明白了他的心思,便笑着道:“你做的很好,說的也不錯。爲百姓開學堂、建醫館、做一切有利於民生的事情,徹底消除過去傉薩的殘暴統治,今後在責州只要將這幾點記在心裡,總能做出成績來!”

他這番話說得在坐諸位官吏連連點頭。

可是有一個人卻苦悶地搖了搖頭,這人正是泉三週!

他見陸副都護向自己投來疑惑的目光,便着緊着解釋:“好教副都護知道,其實下官實在是幹不來責州司馬這個活兒。未免誤了大事,能否請大人給下官安排個別的職位……”

陸鴻聽了一愣,仔細一想,讓泉三週這個睜眼瞎領導一州政務確是不是個辦法,隨即點點頭,說道:“這個是都護府安排上的疏忽,我考慮考慮,給你重新調整個職位。”

泉三週大喜,站起來恭恭敬敬地拱手道:“多謝副都護。”

(感謝書友4451979的捧場。感謝各位的訂閱~)

(本章完)

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導致的暴躁?第二百一十三章 防禦使成凹鬥第二百五十四章 與帝說(下)第四十九章 李小公爺第九十七章 先做三件事第三百三十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三十章 突厥人後裔第二百五十章 不約而同的來訪第一百二十五章 清繳海匪(二)第九十六章 平海軍副使第一百四十四章 送行第一百二十四章 清繳海匪(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覺悟第二百六十九章 填坑第十七章 軍醫張承啓第三百三十二章 無我第三百一十四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到青州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莊子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會第三百一十一章 破陣第二百七十章 送君行第三百一十九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六)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街之殤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踏敵營第一百零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第二百二十五章 都督府的詭異氣氛(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鄉去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個“外援”第三十七章 一門往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傳話兒第三百九十一章 宿命之戰(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練兵第一百八十章 新屋主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任平州刺史的人選第二百五十章 不約而同的來訪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嫣的正事第四十二章 離開徐州第九十七章 先做三件事第四十二章 離開徐州第三百七十七章 童謠第二十章 終於定下了第二十二章 新編戊旅第六十七章 東郭綠楊樓第三百一十六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刺客?第二百八十五章 再到積善坊花家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胤到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第一百二十八章 清繳海匪(五)第三百九十章 宿命之戰(三)第十四章 李督的命令第三百八十八章 宿命之戰(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事發生第六十章 風雪殺人第六十五章 神機策第二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五十九章 客棧大火第三百六十五章 憶江南第四十一章 請君第一百二十四章 清繳海匪(一)第二百三十章 一團亂麻的局勢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繳海匪(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兩面的談話第三百三十三章 該來的,終是要來第一百七十四章 玉浮觀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的舉措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九十六章 平海軍副使第五十章 尷尬的陸校尉第五十九章 客棧大火第三百七十二章 芙蓉娘娘廟(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至大朝會(中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杜康的安排第二百八十三章 鴻門宴第三百零八章 唯一一次的會面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來訪第四十章 游擊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花老太爺第三百七十二章 芙蓉娘娘廟(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倉曹參軍第六十四章 後軍副指揮第一百三十四章 媒人難做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四十五章 初見將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清繳海匪(八)第二百八十六章 花老太爺第八十二章 都隨它去罷第二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的問題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三百章 這是個問題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下生變第一百零一章 三張飛錢第三百六十七章 以暴抗公第七十六章 後軍操演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鷺城第三百三十三章 該來的,終是要來第二百九十九章 東西戰線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