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崔相與政事堂

安東那邊亂成了一鍋粥,原本已經看似漸漸上了軌道,但是斜刺裡殺出來的一彪日本人卻又將局勢攪得更亂了三分。

不過這也僅限於我們的陸副都護,別的像孔良那些人,還沉浸在一切順利的錯覺之中……

然而在兩千裡之外的神都,也是差不多的光景。

就在八月十六的這個晚上,大部分人都已經躲在屋子裡,有的在閉目“三省其身”,有的在舉一杯小酒獨酌,有的習字畫畫兒,也有的乾脆吹了燈和妻妾共臥一被、惜取春宵……

而我們陸副都護的鄰居,修業坊的開國子韋家家長韋曈,此時正滿頭大汗地在金吾衛的扈從下,沿着天街吃力地向皇城奔跑。

他一路從修業坊穿過兩個牌樓轉上天街,半口氣也沒來得及歇,此時已經上氣不接下氣了。旁邊的金吾衛隊正樂跳見了他這個樣子,勸道:“韋相公,咱們慢些走,元拾遺也還沒到哩。”

這人自從上回在新中橋邊力阻陸將軍與起秀幫對峙那件事請之後,原本的秦隊正被上官一腳踢到折衝府裡做小兵去了,現在他就順理成章升了一級,頂了那秦隊正的位置,也算是因禍得福。

正說話間,旁邊的巷口裡一隊人馬閃了出來,也是金吾衛陪着另一名文官,兩隊人馬便在天街上往一處匯合。

韋曈藉着天街兩旁昏黃的燈光凝目看去,卻見那人三十歲出頭,一身文士風骨,頗有些倜儻之氣,行路之間也是大步流星,矯矯不羣。

韋曈是識得這人的,穿着一身八品官袍,就是上個月在廣平郡主的詩會上風頭極勁的門下左拾遺元稹。

兩隊人馬在天街上會了面,先是兩名隊正拱手相見,同時韋曈抱拳也向那元稹打招呼:“元拾遺,您也受了召見?”

那元稹向他回了禮,微笑着說:“是哩,崔相急招,不敢不來。”他說着話腳下不停,已經趕上韋曈與他並肩而行。

這韋曈畢竟已是四十餘歲,又頗文弱,哪裡比得上他這個小年輕的,見他說話趕路氣也不喘半分,不禁羨豔地說:“元拾遺,你這身板兒倒輕健。”

元稹神色一黯,苦笑道:“奔波得多,自然耐力就足些……”

他前段時間已經聽到風聲,自己多半是要被貶黜邊地去了,這一趟崔相急忙招了他去,想必也是言說這件事情,而且多半要寬慰他幾句,就像前頭他的好朋友白樂天一樣。

甚至崔相將要說的話他都能猜到個大概,無非就是某某美玉之資、是朝廷未來棟樑,今宜更加磨鍊心性,乃是上宰相們一番苦心,讓他到了地方好生鑽研,爲百姓分憂云云……

他們這些新樂府派的自從臨泉王得勢之後,日子便一天難過一天,誰教他們這幫人失心瘋,想要跟着廣平郡主搞這個改革運動呢?

要知道,太子康健的時候,廣平郡主在朝堂之中還有些分量,可是如今太子自從上回昏厥之後,身子骨便一天不如一天,並且犯了“夜中驚怖”之症,常常疑神疑鬼。

過去那些依附在東宮的大臣們,有些品格低的就開始騎牆觀望,有些更加不如,乾脆另謀出路,假如不是曹相一力支撐的話,現在已不知是個甚麼局面了……

太子的勢力驟減,他們這批滿懷希望的新銳文人們卻因此而受到牽連,新樂府派剛剛興起不到半年時間,就遭到了迎頭痛擊!

現在,終於是輪到他了……

元稹心中被韋曈一句話引得愁腸百結,不禁轉眼向身邊看去,這韋員外向來不偏不倚,爲人又道德方正,想來不會出甚麼錯漏,卻是因爲何事被召見?

只見韋曈捏着手巾,正不斷地在額頭上揩汗,胸口的布衫已經溼漉漉地貼在了皮肉上,一身長袖圓領袍循規蹈矩地穿在身上,叫人看着就打心底裡燥熱起來……

反觀自己和前後的兩隊金吾衛,都是套着時興半臂袍,亮晃晃的手臂前後甩動着,明顯要涼快輕便得多。

韋曈約莫是感受到了身側的目光,轉過臉與元稹對視了一眼,慚愧地笑了笑,說道:“倒教元拾遺見笑了——人到中年萬事休,一來擋不住發福,二來身子重怕動,這兩年腰圍漸長、愈發累贅了。”

元稹十分理解地點點頭,也陪着兩分笑臉,寬慰道:“韋員外是福氣好,老少滿堂,家道興旺,在修業坊也是鼎鼎名望,爲人一世夫復何求?”

韋曈心下有些訝異,這元微之年紀不大,說起話來怎麼恁得老氣橫秋?

他卻不知這元稹是近幾日見多了世態炎涼,加上憂心自身前程,因此有感而發。不過既然提到他在修業坊的名望,便又忍不住高興起來,自從他沾上了那位好鄰居,韋家在這修業坊裡的人緣倒確實是愈發高了!

想想罷,這左近幾個坊中,有誰的官兒大過陸府的那位仁兄?可是人家陸見漁誰也不親近,就和他韋家是通門之好,僅這一份光榮,就足以讓他在大直巷裡高人一頭了。

說話間已經到了天津橋邊,守橋的監門衛見到了崔相的手令,便將兩隊人馬放行了。

他們一路穿過三座橋,一直經過萬國天樞,來到皇城門外,又是左驍衛把手的左掖門。

這回即便是崔相的手令也不怎麼好使了,左驍衛的士兵將兩名隊正的腰牌、值籤全部檢查過了,連同韋、元二人也大肆搜查了一番,同時派了人去政事堂確認真僞。

畢竟現在已經進了宵禁,這些左驍衛的職責所在,必須照這套程序辦理。

好在派去政事堂的那名左驍衛還沒走出幾步,那邊政事堂已經派了一名錄事帶着崔相的籤條過來,請左掖門放行。

韋、元二人這才得以進到皇城裡去。

不過那兩隊金吾衛便不能再往前行了,他們的職責範圍只是在皇城外郭城內,將韋、元二人送到此處也是爲了避免二人被其他巡邏的金吾衛同袍抓住,判個“犯夜”的罪名。

那樂跳見差事已畢,便一揮手,帶着手下直接原路返回到天樞下面等着去了。

韋曈和

元稹二人便亦步亦趨地跟在那錄事身後,一路兜兜轉轉,繞過了幾重巷子,最終在皇城最深處的一個大院門外停了下來。

這院子與其他鱗次櫛比的衙門相比,除了格局更大幾分,並沒有甚麼區別,從外看仍然是一派樸實厚重的模樣。

門是開着的,這些衙門大院不像外邊的住戶人家常常把大門緊閉着,這些衙門只要院中有人,那便需要開着大門,方便同僚們往來出入。

不過這座大院的把守顯然並不輕鬆,幾名侍衛挺身跨刀,背脊幾乎與門兩邊的柱子筆直平行,目光斜斜地逼視着三人。

好在有那錄事帶路,韋、元兩人並沒有再遭盤查,而是很順利地進了院門,並且接連穿過兩重圍牆,這才走到這個王朝官僚體系當中最神秘、最高權力的所在——大周政事堂!

這一間小院之中栽滿了長青灌木、湘妃竹,以及盆栽的花花草草,中間只留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小徑,頗有些江南園林曲徑通幽的意味。

南北各有三間房遙遙相對,東西院牆上掛着兩排蒙紙已經泛白的燈籠,散發着昏黃柔和的燈光。

坐北的一排房屋前面,有個披着青衫、六十來歲的老人正拎了一把剪刀,在灌木叢前彎着腰修剪枯葉斷枝,不時發出“咔嚓、咔嚓”的響聲。

那老人聽見幾人的腳步聲,頭也沒擡,反而走到東面的一片茶花叢中,將腰彎得更深了,並且吃力地伸下手去,微微用力,從泥地上扯起一株雜草來。

“職下韋曈(元稹)拜見崔相!”

韋、元兩人走到那老人身前,深深地躬下身去,同時做了個揖。

他們兩人因爲位卑職低,都是頭一回來到這個號稱“天下中樞”的地方,只不過沒想到,那幾位掌管着整個天下的人物每天就是這塊巴掌大的地方辦公;那些影響着天下運勢的政令,也都是從這幾間毫不起眼的屋子當中簽發出去的……

那名錄事將二人引到此地,便默不作聲地向坐南最西的一間屋子裡去了。

這個小院子裡六間屋全都亮着燈光,再加上東西院牆上的燈籠,即便是在這二更天裡,庭院之中也是亮堂一片。

“免禮罷……”宰相崔景芝緩緩直起腰來,從陰影之中露出他那保養得十分得體的面容,三縷長鬚從頷下一直垂至胸口,並且打理得光潔順溜,頗有幾分仙風道骨,“來啦……瞧瞧這一片花草,有何感想?”。

他把那株雜草折斷了灑在泥地裡,拍了拍手掌上的碎屑,面無表情地向身邊的兩名小字輩發問,叫人猜不透他的一絲想法。

韋曈的腦門上還在伾伾地冒着熱汗,顧不上去抒發甚麼感想。

而元稹則茫然地看着右邊的一片嫣紅翠綠,正是滿心不平,卻不知從何說起……

況且即便他有話可說,也不能搶在了韋曈的前頭,因爲韋曈是從六品上,比他的官兒高得多。

所以這小院裡一時間竟陷入了一片寂靜當中……

(本章完)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戰過後第五十五章 六乘驛第一百八十一章 玉浮觀炸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六十一章 兵部的問題第二百一十五章 杜康的安排第七十三章 糾結的李嫣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動第三百三十一章 荒野劍客第三百四十章 陸鴻的脾氣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帝國的崩壞第七十七章 廣平的邀請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大客氣的神武衛第二百三十五章 平州的大動靜!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帝國的崩壞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三十七章 一門往事第二十六章 高登的心思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個“外援”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的舉措第五十九章 客棧大火第一百九十六章 陸鴻的疑惑第一百二十五章 清繳海匪(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提前發難第六十七章 東郭綠楊樓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廚子第一百九十八章 陳三流的相好第一百零八章 “審問”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憐的崔兆賢第二百七十六章 連環計(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任平州刺史的人選第三百八十章 政事堂的棋局第九十章 各自的打算第五十二章 司馬巽的一席話第一百二十四章 清繳海匪(一)第十二章 北國劇變第二百九十五章 如此李毅第三百零八章 唯一一次的會面第一百三十章 清繳海匪(七)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爺的傳話第三百五十一章 陳三流的親事第三百零三章 再見陳州王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縣的原野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覺悟第九十七章 先做三件事第二百零八章 進入營州第一百二十四章 清繳海匪(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鴻門宴”(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傷的溫司馬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參軍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國治理概論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個“外援”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刺客?第六十四章 後軍副指揮第三百二十二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鎖安東的鑰匙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參軍第三十七章 一門往事第十四章 李督的命令第一百三十章 清繳海匪(七)第一百二十四章 清繳海匪(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積善坊的喪事第三十六章 李嫣的幫忙第一百七十四章 玉浮觀第二百零六章 苦難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倉曹參軍第一百八十二章 好日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想法第三百七十三章 芙蓉娘娘廟(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破陣第三百七十七章 童謠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導致的暴躁?第二十五章 㶟水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州王的大朝會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下生變第一百四十六章 塞上行第二百六十章 新羅兵敗第二百三十章 一團亂麻的局勢第三百五十五章 建鄴城(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肅清內敵第一百六十六章 亂兵出奇將第七十六章 後軍操演第二百四十八章 苟、豈第一百四十八章 詭異的嬀州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難以捉摸的形勢第二十二章 新編戊旅第二百四十章 新羅日本聯軍第八十八章 大演武之後第四十九章 李小公爺第二百六十一章 單挑第三百九十三章 宿命之戰(六)第二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七章 趙家集客棧第二百零九章 白衣山神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個“外援”第六十章 風雪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