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昌黎驛

經過幾天的風積雲聚,天空終於下起了一陣瓢潑大雨。

陸鴻很明智地沒有躲在平州城裡遭罪,而是帶着侍衛隊不辭辛勞地跑到懷遠軍來了。

他明面上是按照早已定好的行程外出視察,甚至先到城防軍和女軍都轉了一圈,這才調轉馬頭北上。

其實他這一趟還有另外一個目的——探查一下懷遠軍對朝廷的忠心程度,特別是軍指揮扶吐瀚,這一點現在對他來說十分重要!

儘管上次在神都,湯柏曾經跟他保證過,這個扶吐瀚雖然因爲是胡人血統又不識人情世故的關係,性格上有些桀驁不馴,但是忠誠度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是在平常年月,他倒願意相信湯柏的話,沒有必要特地跑這一趟來確認。

不過現在是非常時期,形勢嚴峻,他不得不親自走這百十里兵道,再三確定懷遠軍的態度。

這是他現在必須要完成的事情,多方確認篩選,然後重新進行緊急部署,而且他的時間並不多了!

現在陸鴻已經無法遵從老師的告誡,想盡一切辦法來團結成凹鬥,因爲即便是老師也不可能想到,這個傢伙實際上已經沒有團結的可能了……

不僅是老師,誰也想不到這個成凹鬥竟然如此膽大包天!

“三流子,看看輿圖上還有多遠。”陸鴻頂着斗笠看向眼前的茫茫大雨,天色也已黑了下來,他知道恐怕是無法在預定的時間到達了。

陳三流還沒從皮褡褳中摸出輿圖,左右兩個侍衛便“呼”的一聲從他身後掀起了一張油布,嚴嚴實實地遮在他的頭頂,頓時從嘩啦啦的落雨聲變成了噗噗噗的沉悶擊打聲。

他快速地抽出輿圖打開,藉着半昏的天光吃力地辨認着眼前的路徑,並時時低頭同輿圖對照,突然伸出腦袋吼道:“榮幺,剛剛路過的驛站是叫黃花驛還是昌黎驛?”

身後的榮幺毫不遲疑地答道:“是黃花驛,職下記得真切!”

陳三流“啪”地一聲合上輿圖,揣回了褡褳,他頭頂上的油布也“呼啦”一聲掀了回去,那兩名侍衛迅速地捲起來,隨手插進了馬鞍後邊的網兜裡。

“鴻哥,還有三十里路,恐怕今天是趕不及了。”陳三流抹了一把臉上嘩嘩淌的雨水,咒罵道,“他媽的,這賊老天真是麻雀啄雞子兒——搗蛋!”

後面的侍衛都鬨笑一聲。

陸鴻也笑着說:“那咱們再趕幾步,到前面的昌黎驛歇息。”

陳三流一聲領命,帶着自己手下的三個人當先向前摸索去了。

如果按照原定的計劃,他們今天下午就能趕到懷遠軍大寨,可惜天公不作美,一場大雨不僅阻了路途,還讓他們辨錯了方向,使得白白多繞了四十多裡兩個時辰。

昌黎驛是個冷清的驛站,一如遼東無數狀如羅網般的兵道上大大小小的驛站一樣,平日裡並沒有多少人來光顧。

但是這驛站雖然冷清,地盤卻絕對不小,總有個十六七畝的佔地。

與中原常見的驛站完全不同,木籬笆兜天包地圍了一圈,不僅配備着一座大倉庫,還有一片能容幾百人的校場,四角各有一座箭塔哨樓,令人一見便感受到一

股十足的刀兵氣息。

這驛站之中馬棚搭成三排,房舍又寬又闊,粗糙厚實,能住五百人上下,處處昭示着極強的軍事用途。

沒錯,這個驛站就是身兼屯兵、練兵、防禦、放哨、兵員中轉、輜重貯存、輜重中轉等一系列軍事用途的兵站!

這昌黎驛在前唐曾經作爲戍而存在過,後來由於武帝北伐之後,諸胡一蹶不振,甚至奚與契丹分別歸於饒樂都護府和松漠都護府的羈縻統治之中,平州作爲軍事橋頭堡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和危險,因此這些戍也就相繼改成了驛,並且接連裁撤兵員,將遼東、遼西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到了幽州一帶,並且陸續遷回中原安置。

這在當時來說是一個極爲正確的舉措,武帝憑藉他超強的戰略眼光,平定邊疆之後就明智地選擇從邊地撤軍,一方面節省開支,另一方面防止藩鎮坐大、形成外重內輕的危險局勢。

不過此時在內憂外患的大背景下,陸鴻望着這些空蕩蕩的兵舍,就有些悵然若失的感覺了。

此時這座驛站裡不能說沒有駐兵,其實還是有二十名士兵的。

只不過這些人基本上不用負擔訓練和作戰任務,他們只需要按時走上哨樓探查周圍的敵情,其餘時間便充當驛丁,爲往來的大兵們服務,這種兵員的戰鬥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甚至連過去上河村的團練兵也完全能在實力上甩下他們幾條街!

昌黎驛駐守的二十名士兵分成兩個什,分別由兩名什長帶隊,也由這兩名什長充當驛丞。

今日是六月十九單日,因此是一位姓抄的胡人什長管事兒,陸鴻他們這隊人馬冒着傾盆大雨“殺”進驛站的時候,那抄什長已經洗過了頭臉,打算鑽進被窩裡挺屍了。

“快快快,燒熱水、熱菜熱飯送上來!”陳三流進門便呼喝起來。

抄什長聽見了外面急促的馬蹄聲,以及這一句大喝,他手下的驛丁們已經開始行動起來,架柴起鍋燒水做飯,忙得不亦樂乎。

他們並不因爲這些大兵們惡劣的態度而痛恨甚至怠慢,相反的,他們接待的來來往往的都是這種粗胚炮嘴的大頭兵,那位豁牙大爺的說話已經算是比較客氣的了!

有些小軍官被上級差去跑腿送信,原本就是受氣的勾當,到了驛站裡少不得要拿他們這種“下等兵”撒氣,動輒罵娘毆打,只要不太過分,都得忍着,最多送飯送菜的時候給他們加點兒口水鼻涕的“佐料”。

這裡“過分”與“不過分”的標準也很寬泛,能鬧出人命的就是“過分”,打出點兒青紫淤血皮外傷都統統算在“不過分”裡面……

抄什長推開他那扇已經歪作半邊的破門,扯住一名披着蓑衣的匆忙經過驛丁問道:“來的是甚麼路數,有軍官嗎?”

那驛丁手裡提着兩隻空水桶,停下來說:“不知甚麼路數,好像來頭不小,有個六品官!”

抄什長“嘶”地吸了一口涼氣,怪道:“是個大官兒啊!有沒有動手?”

他想着萬一對方脾氣躁的話,自己還是老老實實躲在屋裡算球,省的出去白挨一頓手腳——有些人就專喜歡糗他們這些管事的……

誰知

那驛丁笑眯了眼,頭搖得像撥浪鼓:“沒有沒有,和氣得緊,幾個露面的兄弟一人賞了二十個錢。”

“哎呦,我得去拜見!”抄什長連忙把肩膀上掛着的腰帶撇下來,胡亂纏在腰上,一邊感嘆道,“你們漢人有句老話說得太對——閻王好見小鬼難纏,越是大的官兒脾性越好,這話擱哪兒都不錯!”

那驛丁笑道:“你快去罷,等大官們吃上了飯就不大容易接見了。”

抄什長白眼一翻,說:“我還能不知道?去忙你的罷。”說着急忙忙從門後面摘了蓑衣斗笠,鞋也顧不上穿,光着腳丫子就在泥地裡噼裡啪啦地趕過去了。

這時陸鴻他們已經在屋子裡拾掇停當,軍馬都被驛丁們牽到馬棚裡喂草料去了,剛剛上了兩壺備着的開水,十幾個人湊着三個臉盆擦洗着臉脖子上雨水、汗水和泥漿的混合物。

陸鴻頭一個洗淨了,坐在方桌邊上等着飯菜,同時拉着幾個老弟兄,鋪開輿圖仔細地辨認着。

“打前站的兄弟說,懷遠軍指揮使昨天帶兵出榆關去‘掃外圍’了,今天也未必能回來,咱們明天趕過去說不定恰好能碰上。”陳三流指着懷遠軍的位置說道。

所謂“掃外圍”就是一種長期堅壁清野的戰略,關內的駐軍要不定期出關,把方圓數裡甚至數十里地能夠給予地方攻城用的石塊、樹木,還有可供遊牧民族牛馬吃嚼的草料全部就地銷燬,或者運進關來,總之是不能留給敵軍可用之資。

所以陸鴻他們這趟來的既不巧也巧,恰好趕在扶吐瀚“掃外圍”的時候遲到。

至少從這一點上說明,這個扶吐瀚還是比較盡職的。要知道掃外圍這種事可不是甚麼輕鬆活兒,而且半點功勳也記不上,所以有許多邊關將領對掃外圍的職責往往是應付差事,或者乾脆就當沒這條規矩,從來不幹。

比如前頭那廣邊軍指揮使畢大維——他們廣邊軍大寨外面的草甸子都能藏下兩千兵馬了,也從來不說出去割回來餵馬……

不一會門外輕輕響了三聲敲門,一名侍衛便拉開門來,瞅着外面躬着身子賠笑臉的抄什長問道:“甚麼事?飯菜好了?”

“回長官的話:還沒!”抄什長的神情之中滿是謙卑的笑容,攔住了正要沉下臉色關門的侍衛說,“小的忝爲昌黎驛的什長,能否拜見一下屋內的將軍?”

那侍衛轉過臉來徵求陸鴻的意見,見他們家大人點頭,便把門又拉開三分,硬邦邦地說:“進來罷!”

這間屋裡原是隻住十人,現在他們一行十三人已經擠得滿滿當當,倒不是沒別的空房了,事實上這裡甚麼都缺,就是房屋和地皮不缺。

他們之所以擠湊在一間,還是爲了相互照應,這大雨天的發個號令也聽不真切!

那抄什長摘了斗笠夾在腋下,小心翼翼地踅進門裡,衝着每一位侍衛都拱手作揖,最後來到陸鴻他們圍坐的桌邊,又做了個深長久遠的大揖,高聲唱喏:“小的昌黎驛什長抄包拜見各位將軍?”

陳三流連帶胡小五、王正“譁”的一聲全都站了起來,因爲他們還並不是將軍……

這裡只有一位將軍,那就是陸鴻。

(本章完)

第二百八十章 連環計(六)第三百八十章 政事堂的棋局第二百四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十七章 軍醫張承啓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弩的問題上架感言第九十四章 可疑的駝隊第七十五章 師兄的警告第二百五十五章 前往平壤第一百二十五章 清繳海匪(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大客氣的神武衛第二百七十四章 龐冠的目的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繳海匪(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二章 司馬巽的一席話第三百七十一章 芙蓉娘娘廟(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陳三流的相好第四十二章 離開徐州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人不打後生第十七章 軍醫張承啓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機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來訪第三百七十二章 芙蓉娘娘廟(二)第八十八章 大演武之後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衛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到青州第六十八章 建春門外事第四十九章 李小公爺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決定第三百二十八章 怒斬田永年第一百四十九章 料想不到的變故第二百九十九章 東西戰線的局勢第九十三章 章丘蒲姑驛第二百五十五章 前往平壤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一百二十九章 清繳海匪(六)第二百五十三章 與帝說(中)第三章 壩集二月二第三章 壩集二月二第九十七章 先做三件事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撥人馬第二百八十六章 花老太爺第一百一十四章 面臨的問題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書信第一百三十章 清繳海匪(七)第二百九十章 所謂封地第八十八章 大演武之後第一百五十一章 廣邊軍大寨第二百一十章 撲朔迷離的局勢第二百零四章 到達業態城第三百七十七章 童謠寫在前面的廢話第二百零六章 苦難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戰(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說客(二)第六十四章 後軍副指揮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羅王與樸仲憂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睿想回神都?第二百七十六章 連環計(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昌黎驛第二百七十二章 龐家的小動作(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以暴抗公第三百八十七章 最後一場黎明第二百一十四章 都來了第三百零二章 宿敵第三百零九章 臨泉王之死第七十一章 積善坊花家第六十三章 李公子其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廚子第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嫣的正事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鈺第三百零一章 夙願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莊子第二百八十三章 鴻門宴第三百七十二章 芙蓉娘娘廟(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積善坊的喪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肅清內敵第七十八章 是禍躲不過第三百二十三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三)第二十九章 天降突騎軍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亂第二百一十三章 防禦使成凹鬥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機第二百三十五章 平州的大動靜!第二十九章 天降突騎軍上架感言第一百八十三章 喬遷酒宴(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喬遷酒宴(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州王的大朝會第一百六十六章 亂兵出奇將第五章 蹊蹺的刺殺第一百六十八章 赤城寨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鄴城(二)第十五章 王正的屁股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縣的原野第二百六十八章 幾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