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慶六年之前的事情

當然了,我們的國號爲“周”,李武周!

百二十年前大唐武太后曌正式稱帝,立國號爲周,稱“神聖皇帝”,長安五年病崩,爲大周高祖。

高祖訓:大周李武一氏,賢德者帝!

可是她的繼承者——太子李旦當然與“賢德”沾不上邊:李旦繼位次年改元順德;張柬之擁廬陵王李顯叛亂,復國號唐,定都蘇州,聚十餘萬兵馬討周伐弟,一仗打了將近兩年,唐軍接連攻克淮南、江南、嶺南、山南等六道近二百州包括安南都護府等地,最終劃江而治。周李旦在位兩年不到幾乎丟了中原一半的州縣,終於在順德二年冬因憂憤成疾中年而崩,廟號“世宗”。

李旦之後皇太弟武真繼位,爲周武帝,改元龍興。武帝性格剛毅果決,殺伐決斷,與高祖七分相像,在位五十二年外克強敵內養生息,將一個大周國治理得國威赫赫,倉廩殷實。

龍興元年唐軍再度揮師北上,被大將屈山宙追亡逐北一千六百餘里,踏破河東。吐蕃趁機出兵奪安西四鎮,後突厥南下攻掠關內宥州、夏州。

武帝龍興二年與唐約和,兩下罷兵。當年秋親征吐蕃,收復肅州至伊州一線,次年再徵吐蕃,沙山以南兩戰大捷,斬首四萬並收復安西四鎮,重置都護府。龍興四年戰後突厥,收復關內數州。龍興八年至十六年北征後突厥、三戰吐蕃,踏平金山牙帳,祁連山一敗吐蕃、大非川二敗吐蕃、犛牛河(金沙江)三敗吐蕃。後突厥最終被回鶻所滅,吐蕃從此不敢飲馬黃河、金川。龍興三十八年平定倉巖州叛亂,隨後發兵新羅,小勝,新羅再度稱臣。龍興四十七年平室韋、靺鞨叛亂,次年改元大興。

大興五年武帝崩,傳位太子武詢,因其在位時折衝禦侮、闢土斥境創下不世武功而諡號爲

“武”。

武帝后文帝武詢繼位,改元祥和,次年夏改元載道。文帝開明仁愛,喜素簡,廣施仁政惠澤於民,在位四十五年接連減除武帝時衆多繁賦重稅,載道四十四年相比祥和元年賦稅銳減六成四分,庫入卻是六倍有餘。其時百業興旺,政令多有創舉,如:祥和元年頒佈《大周祥和元年特許平民議政令》,宣佈平民可公開議論、批駁朝政,“士農工商”各舉一名每月“廷前質君”,朝時上殿,可當面質問國君當下時政之弊;載道元年宰相政事堂下設“吏房”、“兵房”、“戶房”三房分管各類軍國要務;

載道二年“制舉”殿試,選京畿道稅吏四十名、天下商賈三百三十名,共計三百七十人,口、筆二試之後擇甲等十二名及第,政事堂“三房”以外新設“計稅房”,由文帝親掌,專司天下稅利統計、釐定、監督,詔曰:“三載可無作爲”;

載道三年科舉將制舉殿試“軍謀宏遠堪任將率”一門新增入常舉“明戰策”,國子七學新增“戰策學”;

載道四年常舉明戰策科取消,專門在常舉、制舉之外另設“武舉”,國子八學戰策學改“武學”,弘文館、崇文館之外另開“弘武館”;

載道五年頒佈《大周載道五年計稅新制》,將全國各州以載道元年至載道四年平均每年畝產爲準,劃分八等分別取稅,商稅劃分更爲細緻,洋洋灑灑萬餘言。令人稱奇的是,這份攪得舉國爭議的《新制》並非戶部手筆,而是出於政事堂一個叫做“計稅房”的科衙。當年國庫收入比往年增加二成六;

載道六年河東道都督因貪墨商稅四萬貫,被計稅房派出巡查河東道的一名八品監稅使“持天子節”就地斬首,索大小貪贓官員數十人回京,天下震動。同年撤除河東道都督府衙門,由朝廷派遣經略使節制各州……

載道八年科舉常舉新增“明樂”、“明醫”二科,及第優等敕授太常寺、太醫署等官職,國子監再開樂、醫二學。醫學中收入獸醫學,學成入太僕寺,每季派學生至地方免費巡診耕牛、牧羊、馬等牲畜,略益農事。

載道九年下詔神都民間開設官辦醫坊,用於安置明醫科及第或國子醫學生,並詔令“凡官、古稀以上總角以下之民,診金免除;鰥寡孤獨不濟者,忠貞節烈者,免診金贈湯藥”,一時民聲激昂、頌聲鼎沸。載道十年詔令大周各道各開官辦醫坊,至載道四十四年舉國共計開設官辦醫坊六百四十餘所。

載道十二年除外鎮都護府以外天下九道所有都督府陸續撤、調,或自請裁撤,此後大周少置或不置都督府,悉由政事堂指派經略使經略。

載道十七年朝廷新置“天物局”,隸屬工部,專一收集監管並營造近年的發明技藝:指南、軍刻、火藥、焦炭、天衍儀等皆在其列,後因天物局作用太大意義特殊,軍工技藝比重越來越大,因此載道二十六年升格爲“天物寺”。

載道二十年周唐聯航出海,青州市舶司與泉州市舶司協同合作遠航西洋。出海時僅萬石海艦便有六艘,二千石中料船二十艘,其餘大小海船近百艘,兩國水師並隨行海商、官役共一萬四千餘人。兩艦隊瓊州會師,經占城、浡泥國、滿喇加、古裡一直到達紅海天方,耗時四年方回,開通萬里海路。

載道二十八年邢州瓷器匠人袁守石獻“金沙造”技藝,收入天物寺……

再往後的開創、弘揚之功數不勝數,直到載道四十四年文帝崩歿,一朝四十五年四境安寧,朝政清明,百業興盛堪稱一代盛世。

接着就是我們的豐慶帝李靚了……

(本章完)

第十九章 神秘的朋友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客(一)第二百九十章 所謂封地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人不打後生第二百五十八章 連環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連環計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事發生第三百八十二章 歸去來第三百六十章 赴宴(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龐冠的目的第五十三章 軍醫營之亂第七十七章 廣平的邀請第二百一十五章 杜康的安排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二百四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五十三章 初出敵境第一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到青州第二百三十八章 仁貴坊中惡鬥第五十九章 客棧大火第六十八章 建春門外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初出敵境第一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仁貴坊中惡鬥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戰過後第三百一十章 八門金鎖陣第一百七十三章 化緣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任平州刺史的人選第二百零一章 洪成來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四十二章 離開徐州第二百七十章 送君行第六十五章 神機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圍!第一百六十六章 亂兵出奇將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老闆坐牢,太忙請假第二十六章 高登的心思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的舉措第二百一十八章 老師的信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人的詭計第一百零一章 三張飛錢第三百一十章 八門金鎖陣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談話與安排第一百七十四章 玉浮觀第二百三十八章 仁貴坊中惡鬥第二百三十三章 昌黎驛第一百三十三章 監軍老爺要來第一百八十二章 好日子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辭(二)第三十四章 㶟水之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喬遷酒宴(中)第三十八章 “同鄉會”第六十二章 陳石的背後第三百七十三章 芙蓉娘娘廟(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會(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憶江南第一百三十章 清繳海匪(七)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風雨第九十九章 指揮使的賭約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業傳奇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一百八十一章 玉浮觀炸了第三十四章 㶟水之戰第五章 蹊蹺的刺殺第一百二十五章 清繳海匪(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客(一)老闆坐牢,太忙請假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鈺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辭(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老師的信第二十二章 新編戊旅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動第二百八十五章 再到積善坊花家第二百零九章 白衣山神第三百章 這是個問題第七十九章 武曲星鄧錦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來訪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人鐵漢第二百二十七章 搞事情第二百零四章 到達業態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奇兵助陣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談話與安排第一百七十四章 玉浮觀第一百零四章 牽連甚廣的貪污案第四章 魯國公大駕第二百四十八章 苟、豈第一百八十一章 玉浮觀炸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如此李毅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覺悟第二百三十三章 昌黎驛第一百七十六章 “鴻門宴”(下)第四十六章 青州城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踏敵營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至大朝會(中一)第二章 北周與南唐第八十三章 委屈的陳森第二百七十七章 連環計(三)第六十八章 建春門外事請假第七十章 倒黴的湯柏(下)第三十七章 一門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