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掃北的尾聲

自從濡河谷一場大戰過後,草原上似乎從此陷入了平靜。雖然六月初一的那一戰嚴重影響了濡河的水質,使得依託這條河流生活的人們不得不停了好幾天的水,改用井水和其他水源度日。

直到大約六月初四左右,檀州的百姓們才發現河水中淡淡的血紅色已經重歸清澈。

本以爲今年的這場戰爭總算結束了,那些因爲害怕戰火而到城中躲避的鄉人們,這才帶着懊悔趕回家鄉,去伺候他們的擺爛了兩個多月的土地。

可是沒等他們把田間的荒草除淨、把水灌滿,禁軍向草原人發兵的消息就再一次飄進了他們的耳朵裡……

六月初十,龍武衛再度出擊,穿越燕山山脈,打進饒樂草原。

但是這次並沒有將大軍全員出動,數萬人來到濡河谷之後便開始依託兩道山體建立營寨,同時派出八千輕騎,由猛將劉鬥兒率領,沿着濡河一路向北掃蕩。

濡河谷所在之地是整條濡河的中段,呈東西走向,但是不論從西口還是東口出來,河道便轉了個彎,改爲由北向南。大軍選擇在此修建兵寨,一來是看中了濡河谷的險要地勢,二來因爲山谷地處奚人進關的咽喉位置,只要佈置得當,就能極大地遏制兩胡南下的勢頭。

因此這回王睿大將軍選擇大軍在此駐紮建寨,並不是爲了擴大今年掃北戰役的戰果——事實上隨着奚軍大舉敗退、奚王牙帳被搗毀,在整個饒樂草原上已經沒有可觀的戰利可圖——而是爲了長遠考慮,將這顆鋒利的釘子楔入敵人的要害之地。

如果能夠以這座新建的兵寨,使得奚人從此動彈不得、如骨鯁在喉,那顯然要比消滅敵人幾萬大軍來得划算!

六月十三,花源部奉大將軍命令,從南蘇州出兵,向松漠草原契丹本部試探;濡河谷兩邊山中樹木砍伐大半,堆得滿山滿谷。

六月十六,劉鬥兒騎軍在消滅了數個奚人小部落之後,與契丹日連部一萬多兵馬遭遇,雙方交戰兩天三夜,各有勝負,日連部退走;濡河谷東西出口各立起一道閘門,整個山谷正式封閉。

六月十八,花源部從契丹軍的口袋陣中逃脫,向東南撤退;濡河谷兩山頂開始搭建哨樓。

六月十九,追擊花源部的兩萬契丹軍在南蘇州城下損兵折將,退回草原。

六月二十,劉鬥兒緊追日連部敗兵,深入敵境,中計兵敗,帶着數百人倉惶撤退。

六月廿四,花源部返回南蘇州。

七月初六,一座新的兵寨在濡河谷中崛起,四十二座哨樓箭塔好似雄壯高大的巨人,在山巔立作兩排,冷冷地俯瞰着蒼茫的草原。

七月十七,檀州鎮遠軍移防濡河谷大寨,龍武衛大軍從饒樂撤兵……

陸鴻並沒有參與到這場“盛會”中去,他帶着剩餘不到七千人的軍隊守在廣邊軍大寨裡,做了幾件事:整理這場掃北戰事的得失、寫信、養病。

他命範翔整理五月十二接到朝廷檄文以來,每一天所記錄的軍事日誌,並且做成一份厚厚的《豐慶七年平海軍進援幽州、平海軍清靈軍出塞佐戰之戰後陳述》,派人送進關內,經由驛道轉呈兵部。

陸鴻這麼做並不是已經接到了撤軍的命令,而是

他篤定地預料到,這場戰爭實際上已經結束了!

兩胡兵馬雖然遭到重創,並且大範圍放棄了饒樂草原,但是事實也已證明,光憑龍武衛大軍的一己之力,並不具備擊敗兩胡的實力!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假如正面交鋒的話,僅憑較爲孱弱的奚人也能獨自與大軍對陣而完全不落下風……

所以他斷定,在胡人經不起戰爭消耗,而掃北大軍也不具備殲滅敵人的實力這兩個大前提下,這場戰爭已經沒有繼續下去的可能了!

而且如今兩面僵持的局面已經形成,在一定意義上達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此時誰再主動出擊,誰就一定失敗!

他將這些見解同時附到《戰後陳述》之後,在六月十二這天一併報給了朝廷,請求朝廷結束掃北戰略,同意龍武衛班師還朝……

果然就在他這封信發出去沒幾天,他的預言就被結結實實地印證了:六月十八、六月十九、六月二十這三天日,花源與劉鬥兒的軍隊先後在敵境遭到失敗,主動出擊的契丹人也沒有討到好果子吃。

因此在六月底,朝廷經過“慎重考慮”,命令“掃北”主帥王睿儘快建成濡河谷大寨,並且班師回朝……

這道詔書一出,實際上便宣佈了豐慶七年聲勢浩大的“掃北”戰略提前結束了!

在忙於整理《戰後陳述》的同時,陸鴻前後給嬀州的畢大維寫了三封信。

第一封類似於寒暄問好,並將草原上如今的形勢剖析告知,且在信的末尾,讓他不要再對胡人抱任何幻想,讓他知道現在繼續堅持下去並沒有好結果……

從頭到尾他都是用一種平和客氣的語氣,像是兩個初次見面的陌生人彼此寒暄。

但是除了畢大維沒有爲難信使,並將那個送信的小兵客客氣氣地送出城外,這封信並沒有得到任何迴應。

第二封則是用頗具誠意又頗爲強硬的語調,勸畢大維及早回頭是岸,並釋放清靈軍的指揮使雷文耀,不可一錯再錯!並且提出願意爲他作保,請求朝廷從輕發落。

這封信從六月十一送到嬀州城之後,一連三天仍然沒有等到任何答覆。但是在第四天,也就是六月十五這日,畢大維命人送來了那二百多假“神武衛”的首級。

第三封信卻是發給朝廷的,他請求豐慶帝下詔書,對廣邊軍擁兵自重、據城違命的行爲從寬處置。這封信一式兩份,不僅通過薊門關發往神都,而且抄送了一份到嬀州城。

六月十八,畢大維大開嬀州四門,釋放雷文耀,並派騎兵將其送入薊門關。他同時上表朝廷,痛陳己罪,甘願認罪伏法。

六月二十,陸鴻派古超興持右魚符前往嬀州城,接收廣邊軍,並將畢大維及一干從犯軍官統統關押下獄。同時他也遵守承諾,不僅善待投降是士兵,而且並沒有對這些收押的軍官們予以刁難。

這一連串的事情看起來進行得十分順利,我們的陸鴻其實已經陷入了重病的折磨之中!

就在那天洗過澡之後的晚上,他突然大發高燒,軍醫用藥兩日後病情稍稍減退,但是第三日又開始頭痛發熱,之後一連幾日都在反反覆覆當中度過。

並且他的病情從六月十三開始急

轉直下,進入了徹底嚴重的境地之中,他的皮膚開始呈現病態的紅色,神智也愈發模糊,基本無法理事!

陸鴻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趁着偶爾的清醒,堅持完成了《戰後陳述》的整理,以及成功降服廣邊軍的第三封信。

如果畢大維足夠細心的話,他就會發現第三封信的筆跡和前兩封都不一樣,因爲那是陸鴻躺在病榻上口述,而範翔代筆的!

六月二十陸鴻甚至都沒能親自前往嬀州接收廣邊軍,而是提前委派了老成持重的古超興,作爲古超興的副手一同前往的,還有一直跟隨在他身邊的趙清德。

因爲此時他的病情使得他睜開雙眼也不能夠——他昏迷了。

六月廿二,就在陸鴻昏迷的第三天,陳三流七天之內騎馬往返狂奔一千二百里,從保海縣官醫館將高健帶到了廣邊軍大寨……

如今大夥兒就等在廣邊軍指揮所的屋外,焦急地聽着裡面的聲音。

不一會外門響動,王正剛剛從草原上巡視回來,正急匆匆地往裡走。他一回大寨就聽說高醫正到了,因此連衣甲都沒來得及脫下,就滿頭大汗地衝進了指揮所來。

“咋樣了?我三哥哩?”王正抓住小五子一疊聲地問道。

胡小五連忙示意他噤聲,指了指房門壓低了嗓音道:“你小聲點,別打擾到高醫正——你三哥在睡覺,他累壞了……”

王正連連點頭,向緊閉的大門看了兩眼,估摸着一時半會兒很難有甚麼結果,便道:“我先瞧兩眼三哥去!”

胡小五點點頭,叮囑他道:“他在自己房裡,去那也小聲點,別把他吵醒了!”

“欸!”小王正滿口答應,轉身便出了人羣。

他輕手輕腳地經過兩間兵舍,來到三流子所住的屋子,門外兩個把手的親兵,見他過來都默不作聲地行禮。

王正猜想這是他五哥安排下的,爲了防止三流子免受打擾,事實也是如此。

他向那兩人點點頭,踮着腳尖走到窗下,透過窗櫺間的空隙向裡面望去。

只見門內一張小牀,三流子正穿着一身破爛袍服,直挺挺地躺在牀上,均勻而貪婪地打着呼嚕,一頭亂髮像雞窩似得堆在腦袋上,臉頰和眼窩都深陷下去,脣邊也滿是未經打理的胡茬子。

這形象簡直與平日裡那個玩世不恭的三哥判若兩人!

王正感覺到喉嚨被甚麼東西哽住了,他強忍着眼眶裡打轉的淚水,轉身又輕手輕腳地離開了這間屋子。不一會他便從斥候營裡抽調出十幾個斥候兵來,將這間屋子團團圍住,不再允許任何人接近十步之內……

時間從這一天飛快地轉到了六月廿五,陸鴻在高健的精心醫治下,病情漸漸好轉。

同時廣邊軍大寨接到了朝廷的制授文書,封陸鴻爲從四品上宣威將軍、守正四品下左千牛衛中郎將、加勳正四品上輕軍都尉,除平海軍指揮使,由原指揮副使江慶代職接任;除廣邊軍指揮使,由花源接任。

詔令特恩,着左千牛衛中郎將陸鴻自恢復起,入京休養……

(感謝書友38755197的縱橫幣捧場,感謝推薦票和訂閱支持,今日起正常六千更新。)

(本章完)

第二百八十章 連環計(六)第三百七十一章 芙蓉娘娘廟(一)第三百三十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龐冠的目的第二百四十章 新羅日本聯軍第一百七十八章 聖旨第三百五十一章 陳三流的親事第二十九章 天降突騎軍第二百四十八章 苟、豈第三百七十七章 童謠第三百三十七章 積善坊的喪事第八十六章 西苑大演武(中)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怒之威第三百七十二章 芙蓉娘娘廟(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不見第四十六章 青州城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媒人難做第二百零八章 進入營州第九十七章 先做三件事第四十八章 戰後的青州城第三百六十章 赴宴(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繳海匪(四)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橋北的爭端第二百三十七章 提前發難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羅王與樸仲憂第二十六章 高登的心思第三百一十八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還鄉第一百四十六章 塞上行第三百零九章 臨泉王之死第二百六十四章 楊秀還是李世民?第一百三十三章 監軍老爺要來第二百七十九章 連環計(五)第一百四十章 佃田第一百四十一章 監軍巡察使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胤到了第四章 魯國公大駕第二百八十三章 鴻門宴第一百九十九章 挖平海軍的牆角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街之殤第三百零三章 再見陳州王第一百六十五章 奇兵助陣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繳海匪(三)第二百八十章 連環計(六)第二十章 終於定下了第一百八十章 新屋主第三百九十二章 宿命之戰(五)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鴻門宴”(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荒野劍客第三百八十七章 最後一場黎明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書信第一百五十六章 難以捉摸的形勢第二百四十一章 全面開戰!第六十二章 陳石的背後第三百五十一章 陳三流的親事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動第二百九十八章 天機推演論第二百六十章 新羅兵敗第三百三十二章 無我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爺的傳話第二百六十四章 楊秀還是李世民?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莊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戰事突變第一百二十二章 農業專家第三百二十二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二)第一章 豐慶六年春第二百七十九章 連環計(五)第九十章 各自的打算第五十二章 司馬巽的一席話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至大朝會(中一)第十九章 神秘的朋友第二百五十七章 八陣圖之地載陣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下生變第三百六十一章 赴宴(三)第四十三章 再見高登第二百七十八章 連環計(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任平州刺史的人選第九十章 各自的打算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睿想回神都?第三百二十一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羅王與樸仲憂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於安東的治理設想第二百三十三章 昌黎驛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的風氣第三百一十六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三)請假第三百一十一章 破陣第二百三十章 一團亂麻的局勢請假第二十九章 天降突騎軍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三百一十五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傷的溫司馬第三百六十五章 憶江南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導致的暴躁?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會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