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心中願景

聽了周顯的話語,李振聲一臉的不可置信。畢竟在這個時候,誰也不會料到在不久的將來,李自成會率領這羣歷來被官軍輕視的流賊打破北京城,覆滅大明王朝。

周顯苦笑了一下,也不願作過多解釋。“李縣令只當我這是杞人憂天好了。但您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將來流賊勢力再行擴大,到達攻城略地的地步。大人又該如何保境安民?”

李振聲眉頭緊蹙,沉思了片刻道:“那又能如何?緊守城池,以待省府援兵罷了。”

周顯淡淡一笑道:“大人,如果真到了那時,省府有無援兵派出,我們暫且無論。就說他們真的可以派出援兵,數十萬流賊呼嘯而至,大人您如何守住這一個小小的縣城,又能堅守幾日?如果在省府援兵到來之前,城池便破,又當如何?”

李振聲臉色難看,沉默了一會道:“應該不至於到達那種地步吧!”

“大人,你且看看今日之舞陽城,被匪寇圍困二十餘日,哪裡有半個援兵?這雖然說和玄默巡撫率重兵前往漢中圍剿匪寇,造成河南兵力空虛有很大關關,但也不得不說,等待省府援兵,還不如依靠自己更爲考慮。另外,就算省府真的派出援兵,到達也需時日。我所說的結交大人,正是爲了應對將來可能出現的這種情況。”

李振聲聽到這裡,心中越加疑惑道:“我怎麼越來越聽不懂你所說的了,我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結交於我,和應對那種情況有什麼關係?”

周顯笑道:“大人,你可曾記得我之前向你提過的兩城共同抵禦匪寇的盟誓?”

李振聲點了點頭道:“剛許下的盟約,豈能忘記?只不過這得等舞陽城到時候出兵幫我剿滅郾城的那兩股匪寇之後,才能真的算數。”李振聲臉色帶有一股淺笑,用言語提醒周顯要明瞭自己昔日的說辭。

“這個當然。就以目前的狀況,大人再試想一下。如果在舞陽或者郾城被圍的時候,確信另一城隨時可能出兵相援。這比着所有士卒困守孤城,不知道何時何地會有援兵到達,又有如何不同?”

李振聲沉吟了片刻道:“如果守城士卒知道援兵隨時可至,心中自然安穩。且不說流賊最終能不能攻破城池,至少這堅守的時日必然會延長許多。”

周顯點了點頭道:“大人,正是如此。兩城聯結,如若是應對像楊四、紫微星、扒山虎這樣的匪寇,相互援助,互爲掎角,不用省府出兵,亦可以攻破匪寇。就是將來應對像闖賊那樣的大股匪寇,如若彼此相助,也可以堅守的長久一點,等待省府派出的援兵到達。如此,大人便可保境安民,而我亦可以確保舞陽城中的親人無恙。”

李振聲聽完,用手指指了指周顯,呵呵笑道:“說到這裡,我總算明白了你昨天所說的保護親人的含義。這樣的方法的確不錯。”

周顯拱手向李振聲致禮道:“大人,這僅是爲私,我們再說爲公方面。實際上,這僅是我的第一步的計劃。令相隔較近的舞陽、郾城兩縣先行聯結,共御匪寇。而此次,大人助舞陽攻滅楊四。接下來,舞陽城再出兵助大人圍剿紫微星、扒山虎那兩股匪寇。一旦最終成功,這就向所有人豎起了兩城相互幫助,共同禦敵的典範。那麼接下來,實行第二步計劃就會容易許多。”

李振聲收斂笑容道:“典範?聽你的意思,你謀求的不是不止我們這兩城,而是有更多、更遠的計劃?”

周顯點了點頭道:“大人,舞陽和郾城地處豫南偏中位置,是南陽府、許州府和汝寧府三府的交界之地。而悲劇的是,它們距離每個府衙都遠,一旦匪寇來攻,府兵到來肯定尚需時日。到時候,能夠自保絕對強於等待府衙來兵救援。但是如若僅有兩城聯盟,實力仍舊稍顯不足。我的最終目的是使舞陽、郾城,乃至周圍的葉縣、臨潁、西平、上蔡等地盡皆串聯。”

李振聲微微動容道:“舞陽、葉縣兩地屬於南陽府,郾城、臨潁兩處又屬於許州府,而西平、上蔡這兩地又屬於汝寧府。三府的邊地,都被你考慮在內。這個胃口似乎有點大啊!你又如何保證你在別人陷入重圍之時,援助了他們。他們就會知恩圖報,在你陷入圍困之時,就一定會出兵援助。”

周顯笑道:“這就要靠大人了。”

李振聲臉露驚愕道:“靠我?”

“對,就是靠大人。流賊之所以肆虐天下,雖和當前天災不斷有關,但亦和各地官員只求自保脫不了關係。眼看自己周圍各縣陷落而只知緊守城池,到最後就只剩下自己一個孤城,又豈能長久堅持?要想改變這種情況,唯有誘之以利,動之以義?”

李振聲皺眉道:“動之以義,我可以理解,不過是以大義相驅。但又如何誘之以利?難道是要以金銀糧草相誘嗎?”

周顯搖頭道:“大人,錢糧是小利,而我所說的是大利。朝廷規制,但凡匪寇圍城,棄城而逃或者丟城者,當地主管官員以殺頭之罪論處。因而,哪一個縣官不懼怕匪寇來攻?而助其堅守住城池不丟,這就是大利。今日,大人首先出兵援助舞陽,而舞陽官員之後再助大人剿滅郾城匪寇。就是大人您向衆人豎起了一個臨縣相互幫助的典範,最開始,可能人人都會懷疑,但只要今後相互幫助的時候多了,自可使所有人信服。”

看李振聲低頭沉思,周顯繼續說道:“當然,人人都有私心,不可能指望別人傾力相助。但爲了在自己落難之時,別人不會袖手旁觀,其他各處官吏必然不會完全置之不管。到時候即使派出幾百士卒相援,亦可以對大局產生一點影響。這就是我所說的第二步計劃,使六縣聯結,共同保護周邊平安。當然……”

周顯停頓了一下,淡淡一笑,朝向李振聲繼續道:“當然,如果因爲運轉良好,最後擴展到三個府衙,甚至整個中原大地,乃至整個大明各省之間的相互支援。那真的就是我心中最後的願景了,只不過現在看來,那太遠,也太過奢望了。”

第八百零二章 出征第一百五十八章 多爾袞的謀劃第四章 大侄子第二百一十四章 疑計第十一章 決鬥第七十章 京師5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化第二百四十五章 東江黃蜚第七十一章 林豹規勸第六百二十七章 搶劫第二十章 馬六甲佈局第二百八十四章 剿匪失利第四百二十四章 李巖南陽獻策第六十三章 關破第六百二十三章 濟南遊逛第五百零一章 安撫金州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態勢5第六百四十章 李邦華的提議第二百一十三章 議事第二十一章 協議第一百一十章 單發手銃第一百四十一章 下棋第二百一十章 撤退第四章 山東之局4第二百九十六章 設立陵祠第二百九十六章 設立陵祠第十七章 南洋商會第八百零四章 過海州2第七十三章 離京第二百三十五章 滅虜之策3第八百零七章 震遼陽3第七百六十九章 亂局2第八百五十九章 沂州攻防7第十一章 決鬥第四百四十八章 金復二州第八百七十八章 風三姐2第四百三十二章 建立錢莊2第四章 山東之局4第五百七十五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5第三百三十一章 回京聽宣4第八百七十四章 已西四論第六百五十七章 登萊來信第九百六十八章 入通州2第二百五十七章 巡視軍營第三百零三章第九百四十八章 劉玉尺第三百二十七章 船援松山4第四百二十七章 范文程第六百四十七章 詐言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襄陽第六百二十一章 趙宇討房第一百零八章 送別第六百三十一章 回到京師第六百一十九章 周顯嘆形勢第二百二十五章 襄陽斬刑第八百三十四章 戰後態勢第八百三十九章 席宴衆人第三百一十五章 棲霞於七第九百八十三章 出使日本第十四章 山東之局14第一百四十章 擁立蒙古汗第五百六十四章 登萊戰事第四百一十六章 殿內和議4第九百一十三章 夜襲第六百二十章 登萊雜事第三百三十九章 甩開杜勳第五百七十七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7第七百八十五章 送行第八十六章 海上遭遇第五百八十一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1第七百九十章 奪利3第四百四十四章 中原風起第四百九十八章 破敵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心之戰3第二百九十九章 顧炎武第二百四十八章 逃荒老者第五百四十八章 侯方域2第六百零一章 松山之戰7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眼定情第九百一十三章 夜襲第三百二十五章 船援松山2第九百六十五章 甲骨文第三十四章 攻入滕縣2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五百六十章 攻心之術第七十一章 京師6第九百三十五章 勸說第四百九十五章 高信鍾傳信第四百零八章 戰果磊磊第二十一章 協議第四百九十七章 城中驚變2第二百一十四章 疑計第一百八十八章 收攏敗兵第四百二十章 返回大明第八百三十四章 戰後態勢第三百零一章 方正化抵萊第五百七十五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5第八百八十三章 白翥第一百二十二章 粆圖臺吉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遼三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