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顧炎武討銀子

膠萊運河開創於元世祖忽必烈時代,南起膠州黃海靈山海口,北抵萊州渤海三山島。流經膠州、平度、高密、昌邑、萊州等地,全長二百餘公里,南北貫穿整個山東半島,溝通黃渤兩海。

它在歷史上還有另一個十分通俗的稱呼,叫作運糧河,只因江南的糧米通過這裡運往京師而得名。但時代興廢,昔日強大的元代海運早已煙消雲散,七下西洋鄭和的強大艦隊也消失不見。海禁政策的實施,使整個明朝都着力利用京杭大運河的漕運運輸米糧,而膠萊運河逐漸荒廢。

在明朝一代,不斷有人提起重新疏浚河道,以攢運貨物。就在去年,上任的登萊巡撫曾櫻也上疏提請過此事,但都沒有施行。之所以如此,除了明朝輕視海運之外,膠萊運河也有自己存在不可解決的問題。

膠萊地區南北地勢高度相差不大,造成河速不快,極易造成泥沙淤積。有時前面剛疏通,後面又形成淤積。很多時候耗費鉅萬,但往往勞而無功。還有就是登萊地區土質堅硬,不易挖掘,有些河道淺窄。天氣一旱,便無法提供充足的水量,導致無法行船。

要想讓膠萊運河發揮縱貫南北的運輸作用,不僅要時時疏浚河道,清除淤塞。還得耗費無數人力、物力鑿深河底,讓它有足夠的儲水,以方便大型船隻通過。按照目前登萊地區的現有條件,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聽完顧炎武的敘說,周顯嘆了一口氣,說道:“也就是說,我想讓膠萊兩地通過水路完全貫連到一體的想法根本不可能實施成功。”

自隋煬帝開鑿隋唐大運河之後,帶動了兩岸經濟的騰飛,沿河的濟南、臨清等地一直是山東最爲富裕之地。而登萊地區土地貧瘠、河流淺塞,每遇旱災,往往帶動整個地區完全陷入災荒之中。周顯當時的想法是將膠萊運河重新打通,以內河船運的發展來帶動膠萊兩岸的經濟的發展,但顧炎武的一席話讓他的想法完全落空。

顧炎武臉色黯淡的點了點頭道:“自上次軍門你表達出那樣的意願之後,我便詳查了有關膠萊運河的種種情況,並諮詢了膠萊兩岸的船匠,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實際上也並不是不可行,而是耗資太多。每次疏浚只能維持不到半年時間,若想繼續讓之運行,必須重新疏浚。而每次疏浚,都需要徵調大量百姓,耗資少則數十萬,多則近百萬兩白銀,完全得不償失。”

周顯沉思了片刻,嘆聲道:“浪費了這大好的天然水運。既然如此,就暫時擱置此議吧!我可沒有那麼多銀子投入到裡面。對了,你招募百姓的事情進行的怎麼樣了?”

顧炎武前往福山縣,助寧海知州高茂才安置前來登州的朝鮮百姓。之前孟熊臣率羣盜登岸登州之後,燒殺搶掠,福山縣遭受的損失最重。很多百姓流離失所,造成了很多無主之地。土地兼併本爲明末常態,但福山縣瀕臨海岸,土壤貧瘠,很多財主根本不將這樣的土地放在眼中。而周顯上任登萊巡撫之後,又將在萊州禁止土地買賣的政策推廣到了登州,致使這些土地更無人購買。而有些當地百姓在秋收之時,把那些無主之地的糧食全部收爲己有,又在耕種之時,在土地中種入了種子,完全把那當成了自家的土地。

高茂才忙於寧海之事,沒有將福山縣這邊的事情放在心上。等到周顯突然將萬餘朝鮮百姓放在福山縣,並要求將那裡的空置之地交予他們。利益衝突導致新入的朝鮮百姓和當地百姓矛盾重重,打架鬥毆之事時常發生,事情進展的異常艱難。這些事情,高茂才曾派人知會過周顯。他有如此之問,就是想知道那邊的事情進行的怎麼樣了。

顧炎武臉上擠出一絲諂媚的笑,和他往常的模樣完全不同。“除了向軍門稟告膠萊運河這件事外,這就是屬下前來的第二個目的了。小民重利,如若高知州強迫他們交出自己已經佔有的土地,不僅會引發直接的衝突,還會有損軍門的名聲。但如若不從他們手裡拿回土地,不但助長了百姓行不法之事的氣焰,而且還有違您對朝鮮百姓的許諾,更有損於您的威信。所以屬下想到了一個方法,但是需要您稍微調撥一些銀子。”

周顯聽顧炎武言說,沒有太大反應,呷了一口茶道:“如果能用銀子解決的事情,那就不算是事情。說吧!你需要多少銀子?”

顧炎武滿臉堆笑,輕輕的搓着手道:“不多,十萬兩白銀。”

周顯一口茶直接噴了出來,“你說多少?十萬兩。是我聽錯了,還是你說錯了?”

顧炎武依舊帶着笑,但笑容明顯有點勉強。“軍門,實際上真的不算多,您聽我慢慢講。這些朝鮮百姓初來登州,雖然暫時給他們安置了住處,但其他的一切都不完備。要想收攏他們的心,必須給他們一直賓至如歸的感覺,這是一筆不小的花費。還有就是福山縣本地的百姓,他們已然佔據了土地,想要讓他們吐出來很難,但又不能強徵。最好的辦法就是暫時給他們提供一些可供過活的生計,例如從平度州運送煤炭入登州,將這些賣給那些朝鮮百姓。但這些需要有人組織,要造大車,要有人護送,這些在形成規模之前都需要銀子。還有就是讓這些在登州的百姓前往萊州興修水利,至少也應該先付給他們一些安家費吧!要不然跑那麼遠,誰會願意呢!”

周顯聽顧炎武絮絮叨叨說了一大通,腦殼有點發疼,心底裡不由得有點苦悶。“怎麼也用不了這麼多吧!你可知道我現在有多窮?”

“軍門,屬下保證我一點都沒有多要,而是最低的要求。只是開始多了點,等到一旦運行起來,就不用您再掏一點銀子了,而且還能產生銀子。”

周顯沉思片刻,最後搖頭苦笑道:“既然你都這麼說了,我還能說什麼。只不過這十萬兩銀子不能一次性給你,先撥四萬兩,剩餘的六萬兩要等我緩一段時間。”

顧炎武看周顯答應,滿臉驚喜道:“謝軍門。”

第九百八十一章 收復臨清第八百二十八章 響鼓而撤第五百八十二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2第一百二十八章 智將薩哈廉第二百五十九章 米商李丁第九百九十八章 南陽之戰8第六十九章 京師4第六百四十二章 萬元吉赴登萊第九百一十一章 韓勇第二百一十四章 疑計第五百九十三章 議和條件第六百七十六章 誘導2第二百七十一章 韓括第943章 朱慈烺2第五百八十二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2第一百一十二章 松山之戰18第三百一十章 火燒海盜船第一百三十六章 回京第八百零七章 震遼陽3第一百二十四章 爭執第六百三十九章 武英殿議事第三十七章 醒來第三百一十三章 處置俘虜2第一百五十一章 戰和之策第二百九十五章 巨財第七百九十四章 議事2第八百零四章 過海州2第九百二十五章 夏魁元第五百六十九章 朱仙鎮官軍慘敗2第四百二十一章 返回大明2第四百五十章 顧炎武討銀子第八百八十四章 兵出陝西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思第二百八十六章 誘騙第九十九章 國之大才第三百一十三章 處置俘虜2第七百九十二章 復州之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殿內和談3第十六章 少年性第963章 川地形勢2第六百二十八章 審問第四十五章 機關第五百四十一章 激將第二百六十四章 圖爾海出兵歸化第二百三十二章 文華殿廷對第八百零五章 震遼陽第九百八十六章 海上遭遇3第六百五十三章 劉澤清的圖謀第八章 百辟揚文第八百八十章 吃飯問題第四百二十三章 盧象升前往寧遠第四百零七章 生擒俘虜第二百七十三章 整裝軍備第一百二十六章 牛勇心性第七百六十九章 亂局2第八百二十四章 震遼陽20第八百四十八章 招攬士子2第八百五十七章 沂州攻防5第四百二十一章 返回大明2第八百三十四章 戰後態勢第六百章 松山之戰6第四百四十八章 士商出海第三百二十二章 松山前線第二百一十四章 疑計第四百四十七章 謝遷領命第一百一十四章 衰落的蒙古第四百六十三章 閒談裝備2第四百九十一章 奪城第九百二十六章 葡萄牙人第七百七十四章 離間之計第八百五十二章 解權第九百七十章 入通州3第四百二十一章 返回大明2第八百六十章 沂州攻防8第964章 川地形勢3第二百零二章 斥候出發第八十章 出京8第五百二十五章 渡河第一百七十章 應對之策第四百八十四章 對戰2第六百零四章 松山之戰10第七章 夫子第四百六十九章 黃蜚之策第六十三章 關破第八百九十四章 濟南城亂第七百七十二章 濟寧驚變2第六百三十七章 葬歌第五百八十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0第八百四十七章 招攬士子第八百三十七章 海上奪利第九百二十二章 第一軍第五十一章 兵起9第七百七十三章 濟寧驚變3第五百八十六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6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遼三途第一百八十六章 兵戰用間第六百一十章 松山之戰16第四百五十章 顧炎武討銀子第六章 山東之局6第五百一十四章 物資運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