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復社張溥

“哎呀,哎呀,哎呀!”

周泰惱怒的將木棒扔到地上。“不練了,不練了……。小叔,你今天是怎麼了,一點都不讓着我。今天我還要去見趙小姐呢,被你打的鼻青眼腫的,還怎麼出去見人啊!”說完,他氣呼呼的,頭也不轉的向前院走去。

周顯臉色平靜,彎身撿起周泰丟下的木棒,和自己手中的那根一起放在兵器架上。旁邊的李開連忙上前,遞了一塊毛巾遞給了他。

周顯用它擦了擦臉上的汗水,突然注意到周坤有點猶豫不決、欲語卻無言的樣子,淡淡笑了笑道:“小坤,我沒事。輪到你和李開了,你們去玩一會吧!”

周坤看了看周顯,張了張嘴,但最終還是什麼都沒說出來。他嘆了一口氣,扭頭向李開道:“李大哥,那我們先玩一會吧!”

周顯躺在橫椅上,一動不動的望着天空,臉色黯然。

實際上,在那日周顯說出自己的建策之前,他便考慮過後果。當自己擔任太子陪讀之時,便與崇禎帝有過不少接觸。他性格多疑而猜忌,很容易被別人左右看法。除了這些,他從中還深刻感受到他那種迫切想要改革大明頹勢的意願。

在之前,因爲之前自己職位低卑,面對很多事情都無能爲力。但崇禎帝爲天子,自己不行的或許他可以。既然已中進士,入了殿試,爲什麼就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讓他做出這個改變。或者自己一鳴驚人?給予崇禎帝更多的驚喜,來換取將來更高的職位,以便自己能在以後爲這天下做出一些改變。

可是,給予崇禎帝更多驚喜的目的是達到了,但這更高的職位卻始終沒有到來。崇禎帝給了自己一個探花,排在前面的只有榜眼葛世振和狀元魏藻德,他們兩個都進入翰林院。所授的那兩個職位雖然都不算太高,但凡人都知道,翰林院的職位清貴而又能時時見到崇禎帝。那只是提職之前的一個小小的臨時職位,今後必受重用。

而今,距離公佈科舉榜單已經兩個多月了。但對周顯的任用,卻始終沒有下來,就像崇禎帝已經完全忘記了他。其間,楊嗣昌在收到周顯求救信之後,曾給他來過一封措辭嚴厲的回信,狠狠訓斥他不知道天高地厚。但也說了,讓他好好待在家中,其他的事情,他會想辦法處理的。但時間過了這麼久了,始終卻沒有半點消息。

想到這一切,周顯默默的嘆了一口氣,心中鬱悶更增。

這時,他突然聽到後面傳來的腳步聲。他扭頭望去,發現高天正引着方以智走進後院。“二公子,有客人找你。”

周顯站起身來,臉色驚喜中又帶着少許疑惑道:“方兄,你怎麼來了?”

方以智臉上帶着少許笑意,先是朝停下來的周坤和李開打了聲招呼。然後很隨意的坐到周顯旁邊,端起石桌上擺放的清茶,喝了兩口道:“探花郎,你現在也不用進宮陪讀了,還不允許我過來看看你。”

周顯笑道:“你能來,我當然求之不得。只不過這個時候,你不是應該正給定王和永王兩位殿下授課嗎?怎麼會有時間來這裡。”

方以智擺了擺手,隨口道:“我告了一天假,特地來看你的。”

周顯掂起茶壺,給方以智添滿茶杯道:“沒想到我竟然有這麼大面子,還能勞動你告假。”方以智性格隨和,平時也十分隨性。但涉及到做事卻十分認真負責,周顯實在不能想象他爲了見自己一面而特意告假一天。

方以智呵呵一笑。“實際上,確實有一點小事。有人看重周兄的才能,知道我們兩人關係甚好。特意擺下一場宴席,央我我前來邀請於你。”說完,方以智從懷中拿出一張請帖遞給周顯。

周顯疑惑的接過來,看了一下,平靜的臉上閃過一些異色。他想了想,卻又將請帖遞還給方以智道:“方兄,這件事我看還是算了吧!”

方以智臉色微變,站起身來急聲道:“周兄,張公子海內知名,見他一面是多少士人夢寐以求之事啊!現在他屈尊親自拜託我前來請你,你爲何不加思考便行拒絕呢!”

周顯臉帶笑意,擺手示意方以智坐下。“方兄,我能否問一句,你是何時加入復社的?”

方以智稍顯疑惑,坐下低頭想了一下道:“崇禎七年。”復社是在崇禎二年由張溥創建的,那時只是一個文學團體,後來慢慢轉變爲一個政治團體。到崇禎七年,它的實力還算一般,沒有像現在這麼龐大。方以智那麼早便加入,怎麼也算一個小元老了。

周顯點了點頭,淡聲道:“張公子的確如你所說,海內知名。昔日,他和同鄉友人創建復社,最初不過數人。但不到十年時間,組織便遍及全國,會員人數超過三千之數。底蘊雖然仍不如東林黨,但能做到這種程度,可以說張公子勞苦功高。我聽聞他尚未中舉之時,便曾經暴亂衝擊衙門,縱火燒城。以一支筆桿便令閹黨聞風喪膽,他的這份膽略和權勢也令周某讚歎不已。”

周顯第一次聽說張溥這個名字,是在他本人還在上高中之時。那時的課本中有一篇古文,名叫《五人墓碑記》。當時感覺那篇文章寫的十分有意思,便順便查了一下他的作者,然後便記住了張溥這個明末的猛人。他作爲當時激進士子運動的領袖人物,影響力遍及南北各省,走到那裡都是萬人空巷,擁躉無數。後來的復社四公子,無論是權勢、能力和勇氣,和他相比都是雲泥之別。

這樣一個人,在成名之後,廣收門徒控制學界,乃至把持科場。當朝的大臣,乃至首輔周延儒對他都是禮遇萬分。聽說,有一次張溥曾經遞給周延儒一個小冊子,上面寫滿了各種人名。裡面包括什麼人要大用,什麼人要罷官。可笑的是,身爲首輔的周延儒竟然對冊子裡的內容盡數照辦,不敢有絲毫違逆。

而當時,張溥只是一個民間士子領袖,在朝內沒有任何實際的職位。身在江湖之遠卻可以遙控朝堂決策,決定官員任免,視大明天下爲掌中玩物。這份狂傲和能耐,絕不是一般的文人雅士,乃至朝廷勳貴可比擬的?

第二百零七章 防線第八十二章 李自成入京第八十一章 出京11第一章 穿越第七十四章 離京2第九百五十三章 宋應星第一百二十章 金狼汗旗第六十七章 狠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愁思第六百五十三章 劉澤清的圖謀第四百一十六章 殿內和議4第三百二十一章 高價購糧第四章 大侄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城王家第十三章 山東之局13第四百四十七章 謝遷領命第一百一十章 單發手銃第四百零五章 接戰第一百八十章 火器痹症第四百七十章 杜勳挨刀第四百八十九章 高信鐘的自白第六百五十三章 劉澤清的圖謀第二百零七章 防線第二百三十五章 回家第四百零二章 組建五營第八百六十章 沂州攻防8第一百四十一章 下棋第九百五十章 陳名夏第六百三十八章 意料第七十一章 林豹規勸第九百八十四章 海上遭遇第十三章 山東之局13第十五章 滿清入局第七十章 京師5第二百一十章 撤退第九百六十六章 京畿形勢第八十一章 城外激戰3第六十四章 佈局第七十六章 出京4第六百六十三章 變故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嗣昌的困局第一百二十八章 智將薩哈廉第二百三十四章 李巖出策2第五百七十二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2第一百五十五章 勸服楊嗣昌第二百零六章 羅汝才的佈局第九百八十五章 海上遭遇2第八百六十七章 留置沂州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嗣昌的困局第六十八章 京師3第十二章 山東之局12第八百零二章 出征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排第一百四十六章 封爵加寵第八十五章 攻入居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謝遷返青第六百四十一章 費珍娥第五百零五章 劉廉到訪第六十六章 京師第六百四十一章 費珍娥第八百八十四章 兵出陝西第六十八章 穩定亂局第966章 永平戰事2第九十九章 國之大才第七十七章 出京5第六百五十四章 高起潛第七百七十五章 離間之計2第五百九十二章 滲透作戰2第四百九十五章 高信鍾傳信第九百一十四章 奪城第十三章 山東之局13第二十一章 萌動第二百九十三章 屠殺2第九章 武師第二百七十三章 整裝軍備第八百三十二章 潰散而逃第二百六十八章 殺戮的序章2第八百四十八章 招攬士子2第五百四十三章 安置百姓2第七百八十二章 天下態勢3第八百九十四章 濟南城亂第五十五章 進京第九百九十六章 南陽大戰6第二十二章 謠言來源第六百零一章 松山之戰7第六章 早課第六章 山東之局6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襄陽第五百一十四章 物資運送第五十六章 怒而興兵第二百七十二章 建萊州營第六百五十章 詐言4第四百七十三章 分兵出海第三百章 顧炎武2第六百七十一章 高起潛的反擊第958章 出兵第六百零九章 松山之戰15第二百九十六章 設立陵祠第八百九十八章 傳言第九百五十七章 朱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