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章-山長向林青山請教兵法

蔣易這句話並沒有解開趙幽蘭的迷惑,反而加深了林青山的神秘感,如果一個人這麼說林青山可能是個人眼光的問題的,但是許多人都這樣說那就是真的有問題了,謝安,山長,陳夫子,裴夫子,蔣易,這些人物放眼晉國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但是他們對林青山的評價都是衆口一詞,這究竟意味着什麼?一天過後,晉國大軍全部渡過長江,北伐大戰全面開始,戰爭前期的劇情跟預料的一樣,陳慶之的前鋒部隊,王坦之的右軍,以及以北府軍爲主的左軍,每條戰線上都大獲全勝,晉國大軍勢如破竹,在短短八天的時間裡就收復了長江北岸五百里的失地,這樣的戰果用兵鋒所指,所向披靡來形容一點都不爲過,但是問題依舊存在,而且是一個老問題,所有的戰報彙總過來,算是先一步過江的陳慶之部隊的戰果,總共殲敵還不到兩萬,這麼大的收復了這麼多失地才殲滅不到兩萬人,這些部隊的性質可想而知,也就是說秦國根本就沒有組織有效的抵抗,這種情況比前幾次北伐更嚴重,前幾次北伐一般情況下推進到這個份上,敵軍的傷亡都會超過五萬,造成這種結果有客觀原因,苻堅可能沒有足夠的兵力來防守晉國的北伐,所以就把南方戰線暫時放掉了,對於苻堅來說,除了中原地區和華北平原,其餘的地方如同雞肋一般,收上來的稅收遠遠抵不上大戰的軍事開銷,而且他放在長江防線的四個將軍在上次淝水戰役之後就成了停調不聽宣的主,藉此機會收回長江防線上四個大營的兵權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結果也如苻堅預料的一樣,四個邊防將軍嘗試着防守一波之後,便深刻的認識到北伐大軍根本就不是他們能抵擋的,上次淝水之戰之後,這些將來也在期盼着重現林青山那種以一打N的神級操作,但事實再度證明不可戰勝的不是林家軍,而是林青山,即便他們已經將林家軍的各種技戰術模仿到了極致,但是到了戰場上發現根本就不是那一回事,戰車跑着跑着就沒了蹤影,林青山用戰車吊打了秦國的騎兵,但是他們的戰車部隊遭遇晉國騎兵部隊,一個衝鋒就全軍覆沒,他們見狀不好,連忙將戰線收縮,沿途只留下一些疑兵和阻擊部隊用於遲滯晉國大軍的進軍步伐,整個戰局對於秦國來說無疑是相當不利的,但是對於苻堅來說開局就贏了一把,他手裡又多了近七萬部隊,其中大約有一萬人屬於精銳部隊,這是一股相當可觀的戰鬥力,失去了根據地,這七萬人就需要苻堅的糧草,有奶便是娘,苻堅現在想要收回這支部隊的兵權簡直不要太簡單,對此那四個前線將領也沒有絲毫辦法,他們沒有任何退路,以往北伐,晉國朝廷還會象徵性的下達幾份招降的文書,但是這次不一樣了,除了開戰前夕的一封戰書,長江南邊再也沒有傳達過來哪怕隻字片語,這一次的北伐跟以往的每次都不一樣,所有考慮到這一細節的人都明白了這次北伐跟以往北伐的性質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晉國一方想要達成何種目的沒人知道,只是有人隱約覺得跟林青山可能有關係,

時間來到四月底,端午節又臨近了,這次月假祝英臺直接擺出一副埋頭苦讀的樣子,看起來這次沒人能再能動搖祝英臺的意志,林青山本着事在人爲的態度派小歡去嘗試了一番,於是當天下午,書院山門處就發生了這麼一樁怪事,小歡拉着祝英臺的衣袖不肯讓祝英臺離去,祝英臺不一會兒就急出了眼淚,雙方僵持不下。銀心去請來了山長裁決,山長裁決的方案如下:“祝英臺,介於你與小歡的特殊關係,你不能拒絕小歡的請求,但是林青山,爲了避嫌,你必須留在書院,這個月假不能踏出書院半步”,然後祝英臺癟着臉跟小歡下了山,林青山則代替祝英臺在書院苦讀,夜幕降臨之後,林青山搬出一把自己做的竹椅坐在星空之下“吸月與星辰之精華”,頗有一副高人風範,然而這種安靜的氣氛沒有持續多久,山長,師母,兩位夫子聯抰而至,林青山聽見腳步聲,睜開眼睛一看,嚇了一跳,夜幕之下,距離太遠看不見來人的面容,但是根據身形和衣冠推斷出四名來者的身份亦不是難事,林青山起初以爲四人只是路過,於是裝作沒有發覺,想讓他們就這樣過去,但是四人來到院子門前齊齊轉過身來,看樣子就是衝着林青山來的,林青山再裝下去再也沒有意義,連忙起身問好:“諸位深夜來此,有何貴幹?”,山長拱手說道:“就是因爲閒的沒事,所以就過來找你聊聊,現在時間方便嗎?”,“方便,太方便了,請進!”,林青山連忙轉身回屋裡搬來四張凳子讓他們在院子裡坐下,四人坐下之後,山長也確實擺出一副閒聊的架勢:“今天來找你,主要是想聊聊你對北伐的看法”,

林青山:“北伐?哪方面的看法?”,

山長:“你覺得這次北伐勝算幾何?”,

林青山:“從雙方實力對比來看,晉國穩贏,但是由於戰爭後期晉國的後勤壓力數倍於胡人,所以容易在戰役後期容錯率比胡人低,綜合起來看的話,晉國一方至少有八成的勝算”,

山長:“嗯,這一點跟我們的意見相似,但是之前的幾次北伐又作何解釋了,每次北伐的劇情進展幾乎如出一轍,一開始勢如破竹,連連獲勝,但是拖到後期都因爲糧道不足或一些別的原因失敗了,單單考慮雙方總體實力和不同時期的容錯率這兩個因素,以前的每次北伐晉國一方至少也有六成的勝算啊”,

林青山:“沒錯,站在我的角度說,佔了這麼大優勢的情況下還戰敗了,一次可以理解爲意外,但是很多次就說明了這其中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晉國一方不齊心協力算是一個主要原因,主帥的能力不足以指揮這麼大的戰局也是一個重大原因”,

山長:“除此之外呢?”,

林青山:“沒了吧,很多次戰役的失利最後都能找到天氣影響的因素,但是每次北伐都要持續數年之久,不可能天天都是好天氣,而且,作爲對手,胡人也可以利用天氣來實施一系列的作戰計劃,這在用兵的過程中是必然的,雖然胡人讀書少,但是看天氣的眼力不會比我們差多少,除了人和 ,天時地利都是對於雙方而言的,說實話,每次北伐,我們的運氣也不算差,甚至可以說很好,什麼時候,什麼天氣基本上都和曆書上預言的差不多,總不可能指望雨季進軍之時不下雨,旱季大軍被圍困的時候天降甘霖吧”,林青山說完,山長與兩位夫子都贊同的點了點頭,林青山這番點評可謂入木三分,完全站在客觀的角度總覽了整個戰局,但是問題又接踵而來,既然每次出征運氣都算偏好的那一類,爲什麼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呢?

裴夫子言道:“自春秋至今,這種類似於今天的戰局不勝枚舉,最顯著的例子有兩個,一個是秦統一六國的戰爭,一個是楚漢之爭,相似點有幾個,第一,發動戰爭的一方擁有優勢,第二被統一的一方都是鬆散的聯盟,聯盟間不齊心,相互掣肘,兩場戰爭都是以發動戰爭的一方取勝而告終,而且都是一戰而勝,先如今,晉國無論是後勤還是兵力都遠勝於北方的胡人,可是戰爭的進展卻始終差強人意,以這次北伐戰役至今的戰報來看,前期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便收復了近千里的失地,但是胡人根本就沒有接戰,將主力部隊撤到了後方的險關堅城內,沒能在前期殲滅敵軍的一部主力,後期會越來越難打,這次一開始就起了個壞頭,往後的戰局恐怕難了”,

林青山點頭道:“對,北伐軍在前期有巨大的戰略失誤,秦國部署在長江防線的四部大軍,只要稍微做點部署吃掉兩部應該不難,也不知道謝玄他們是怎麼想的,就這樣以大軍直接壓過去,只要對方不是傻子,肯定會棄城跑路啊”,

山長:“依你之見!之後大軍應該如何部署?”,

林青山:“繼續前壓,壓到秦嶺一線,停下修整一年,在率大軍度過淮河,推進到黃河一線,然後再停下修整一年,然後先攻下華北平原,這時便對胡人控制區形成了一個半包圍的態勢,最後三路大軍全線出擊,收復全部失地”,

陳夫子此時提出了意見:“以往的北伐都是以西部戰線爲主,從荊州或者揚州出兵經豫州,瀘州攻取洛陽,再往東收復長安,最後纔是青幽並冀四洲之地,這次北伐的進攻主線還不得而知,但是看起來也不像是要從東部戰線出擊啊”,

林青山:“兩線各有優劣,談不上那條戰線更好,如果沿着西部戰線出擊,一路上雖然崇山峻嶺,險關扼要不少,但是攻下之後也利於防守,西部地區多山,胡人的騎兵也不好發揮,從西部戰線進軍是最穩妥的選擇,雖然不可能產生一日千里,奔襲龍城的壯舉,但是敵軍亦然,最關鍵的一點,即便戰敗,西部多山多關隘的特點也可以有效掩護大軍撤退,我們林家莊善用戰車,所以如果有得選,我們肯定會選最平坦的那條戰線進攻,防守對我們來說沒什麼壓力,大軍團作戰的背景下,戰車完克騎兵,補給線是個大問題,但是東部靠海,海運至少可以解決三成的補給,用以維持對峙的戰局完全夠用了!”,

山長聞言微微一笑:“所以你們不遠萬里去西南造船就是爲了應付北伐的後勤”,

林青山咧嘴一笑:“有這方面的考慮,但不是主要原因”,

山長:“你們林家莊實在啊,比那些整天把北伐掛在嘴邊的人強太多了,聽你這麼一說,東部戰線倒成了一個絕佳的選擇,此次北伐大軍共二十萬人,戰車就裝備了四千餘輛,這種配置應該能把東部戰線打通了吧”,

林青山:“按理來說,問題不大,但是戰車使用起來戰馬要難太多了,恆玄,陳慶之,王坦之,三個人都是大將之才,但是要讓他們在短時間內摸索出一套戰車的使用技巧來,恐怕難!”,

裴夫子:“你不準備教教他們?”,

林青山:“這有什麼好教的?就跟練習騎馬一樣,有個人教跟整天騎在馬上自己練差距大嗎?”,

山長:“總要好一些嘛,要是在這方面走了彎路那可就是數千將士的性命啊”,

林青山:“按理來說,這三個人都屬於那種穩重守成的人,應該不會做出太冒險的舉動,而且最關鍵的事,我要是都去前線了,直接帶着他們往前打,實戰練習不比校場上來的更好?”,

山長:“有道理,你們打算什麼時候去?”,

林青山:“看情況,理論上應該是今年年底,也有可能不會去”,

師母:“不會去?”,

林青山:“他們要是能打贏我還去幹嗎”,

師母:“也是,若是不到緊要關頭,恐怕他們也不會請你去搶戰功”,

林青山:“呵呵呵呵!哪有這回事?昨年謝丞相來林家莊的時候請過了,我們林家莊分不了兵而已,就看今年這一波新軍出來,看看能不能帶上三五百人去湊湊熱鬧”,

山長:“這個熱鬧你肯定湊得上的,就算本來不熱鬧,你去了也會慢慢熱鬧起來的”,

林青山:“哪有?幾百人哪能攪起什麼風浪,只能跟在幾位大將軍身後打打醬油,僅此而已!”,

陳夫子:“打醬油?”,

林青山:“湊熱鬧的近義詞!沒有任何深刻含義?”,

山長:“明白,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風土,有不同的寓言,我們明白,我們回到正題,若是你去參加北伐,謝玄的北府軍與張翰趙去病兩部人馬都在西部戰區,若是東部戰區沒有較大的軍情,西線大軍是不會調過去支援的,這種情況下,你是打算直接去投奔王坦之將軍的右軍還是先投到左軍,而後再尋找機會去東線戰場發展?”,

林青山:“大軍團作戰東邊比西邊好,小部隊作戰西邊比東邊好,要是林家軍能全部帶去北伐,東線還可以試試,就幾百人的話還是算了吧”,

山長:“原來是這樣,我們對於行軍作戰的看法只是紙上談兵,接下來向你請教一些戰車的使用技巧和配套戰術”,

林青山:“呃,你們打聽這些真的只是聊聊嗎?”,

山長:“有區別嗎?”,

林青山:“當然有,如果只是簡單聊聊我會跟你們講一些你們聽得懂的內容,但是這些東西只能做一個參考。不能拿到戰場上去,要是全部照搬可能會出大問題”,

山長:“還有這樣的講究?”,

林青山:“當然了,戰車不見得是威力最大的兵種,但絕對是使用最複雜的兵種,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得清的”,

山長:“嗯,沒錯,我們的確準備編寫一部兵書用於支援北伐,以盡個人的綿薄之力”,

林青山:“但是。。有個問題啊!你們就算寫好之後,打算交給誰呢?這本書朝廷是肯定上不去的,想要遞給那些前線的將軍恐怕半路就給直接篩下來了,退一萬步講,就算遞到了那些前線將軍們的手裡,沒個三五年實戰經驗的人看不到兩行多半就扔了”,

裴夫子:“這是爲何?”,

林青山:“我先給你們說一段你們就知道了”,

山長:“請講”,

林青山:“戰車的使用第一要素,地圖,而且是詳細的全地形圖,地圖上不光要標註距離和河川,還要標註每一段路的具體路況,寬窄,詳細坡度,路上有幾個坑都要標記清楚,還有路面的硬度,地勢,有些地方平時看起來沒事,但是一旦到了下雨的時候就會成爲被溪流阻斷,一點小水流無法阻擋戰車通行,但是雨水侵蝕地面導致地面變軟,若是碰巧戰車上又載有重物,那種地方就是戰車的死地,路面的判斷標準很複雜,但是這只是基本功之一,使用騎兵和步兵同樣要考慮這個因素,所以對於一般的將領來說問題不大,接下來的纔是重點,坡度會影響戰車的速度,還會嚴重影響戰馬的體力,騎兵和戰車的戰馬不同,騎兵的戰馬經過短暫的修整之後又能投入一場低強度的作戰,但是戰車不同,戰車使用的戰馬一場大戰之後至少要修整一天才能恢復作戰能力,若是路況差情況會變得更糟,有些時候即便讓戰車通過上坡的時候慢一點也不要去爭那一點點的時間,軍情緊急用在這個時候是不正確的,戰車在接戰之後至少還要有三分之一的體力投入機動作戰,若是在戰場上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整個戰車就差不多廢了,所以戰車的使用,需要預先規劃一條行進路線,每個地段的通過速度都要根據戰況詳細規劃,這個規劃一般都是由統帥和車隊領隊共同完成,統帥給出大致時間,然後具體如何實施由戰車領隊全權負責”,

衆人聞言沉默了許久,之後山長才一臉苦澀的說道:“這樣的地圖繪製起來很費工時啊,而且地圖又是消耗品,每到一個地方都要換一幅地圖,這樣的話”,

林青山繼續說道:“地圖是必備的,而是是標準配置,必不可少,但是特殊情況特殊處理,把地圖記在紙上確實很麻煩,但是記在腦子裡就要方便得多,前提條件是指揮官要花很多時間騎着戰馬或者戰車去熟悉戰區的路況,恕我直言,一般情況下,很少會有人這麼去做,如果這件事讓人代勞,導致指揮官對戰區的軍力調動不能瞭然於胸,效果會大打折扣”,

山長:“你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林青山:“兩個辦法,第一是做簡略的地形圖,第二是放權,可能是山裡出來的人有這方面的天賦,只要走過一遍的路,然後只要看着地形圖,坡度,長度,和地形地勢就差不多清楚了”,

山長:“放權要放到什麼程度?”,

林青山:“我只給他們時間,路線,具體什麼時候到領隊的統領說了算,戰車怎麼開由車長負責,指揮官也無權過問”,

山長:“如果沒有強制性的軍令,導致戰機延誤太多怎麼辦?”,

林青山:“如果指揮官和士兵相互信任,這個問題可以忽略,我一般只是把那些長期延誤軍機的車長降爲步卒,少數人會被編成一線戰士,如果這樣他們還是不能認識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我就只能像我承諾過的一樣,讓他們死在戰場上!”,

山長:“照你這麼說來就無解了?”,

林青山:“也不全是,我說的那時理想狀態,實際上我們在衛國戰爭中使用戰車機動也不能做到完美,達成度超過八成就行了,意外是無處不在的,也不可能完全避免”,

山長:“你繼續說吧!”,

林青山:“我說這些真的有意義嗎?你們打算把這部兵書交給誰啊?”,

山長:“朝廷和戰場我們肯定遞不過去的,但是王丞相和謝丞相兩個丞相府還是可以試試”,

林青山:“他們的話,也行,可以試試,戰場的主要戰鬥力來源於車載武器,而不是戰車本身,戰車本身只是一個載體,多數時候都是用於運輸兵力,軍械和糧草的,特殊構造的戰車也可以用於構建臨時的營寨以及建立戰術防線。。。。。。”,林青山花了差不多兩個小時給山長他們詳細講解了戰車的各種使用模式,最後山長他們也懷着複雜的心情滿意離去,林青山很明顯沒把戰車的使用範圍講完,比如戰車長距離突襲這個大方向,但是話說回來,就這些已有的東西講了也沒什麼用,戰車使用的核心在於對戰區道路的把控,不但要利用整修已有的道路,還有開拓很多戰術通道作爲主幹道使用,最後稍微一合計就得出了這麼個結論,打一場持續兩天的戰爭大概需要花一個月的時間完成對戰區防禦工事的整修,這對於長時間的防禦戰來說還可以接受的,畢竟全地形圖一次繪製之後就可以永久使用,戰區的道路一次開拓之後只需要花費不多的精力維修即可,但是進攻就很難了,一旦走出已有的戰區則意味着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從趙幽蘭的住處出來,四人行走在書院的古老臺階上,山長若有所思的問道:“你們覺得林青山今天講的戰術有隱藏嗎?”,

裴夫子淡然的回答道:“當然有,從林青山以往使用戰車的戰例來看,林青山十分擅長使用戰車遠距離突襲和包抄,今天林遠山講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偏保守類的戰術,但是他將進攻的戰術講出來也沒什麼用,淝水之戰中,東部戰區本來就是大平原,適合戰車馳騁,這次北伐戰爭敵軍的防禦縱深有近萬里,這其間山川險阻不計其數,淝水之戰也沒有多大的借鑑意義”,

山長:“我也是這麼想的,但是光是這些保守的防禦戰術要在北伐軍中實施起來也不是一件難事啊”,

裴夫子:“下放軍權和讓統帥親自去熟悉戰區的道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陳夫子:“還有一個問題啊,林遠山說戰車的主要戰鬥力來源於車載武器,這種戰術思想跟以前的戰術習慣大相徑庭,北伐軍的車載武器是絕對不夠用的,若是真的按照林家軍這種路線裝備,至少要花一年的時間才能湊齊四千輛戰車的車載武器,而且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重弩和牀弩的箭矢補給,這種大規模戰爭箭矢的消耗本來就十分驚人,若是突然多了這麼多重武器,後勤的壓力難以想象啊”,

山長:“我們先把兵書整理出來遞上去吧,後勤的問題有謝丞相把控,他心裡有數的”,

第三百零一章-林青山北伐的方向第兩百八十八章-新的局勢第四十七章-河邊幽蘭與往事第一百九十六章-小歡又回來了第兩百五十章-神劍第一百九十二章-南寧的現狀第兩百五十章-神劍第一百一十四章-對林家莊的客觀評價第一百八十八章-謝安再訪林家莊第兩百四十一章-前線大勝第一百二十四章-林小倩的視角第兩百六十九章-王彪之的預判-推薦第八十章-祝英臺的尖叫第兩百一十七章-第一次運糧第兩百三十五章-大秘-推薦第七十八章-遊西湖第一百八十五章-一些細節第三十六章-打穿東線戰場第兩百一十四章-前線的捷報第四十九章-小幽幽的一些想法第一百零三章-閃擊戰第一百四十九章-大勝的真相-推薦第三百零五章-祝英臺行刺第兩百四十一章-前線大勝第三百一十四章-建造輕軌第兩百七十二章-小歡的心事-推薦第兩百六十八章-孫恩投誠第二十八章-勝利後續的考量第一百九十六章-小歡又回來了第兩百四十一章-前線大勝第兩百四十五章-陸鳴前來投軍第九十五章-二殺監軍-推薦第兩百零二章-建康危局-推薦第三十六章-打穿東線戰場第一百五十九章-孫恩的妙計第一百五十三章-趙世安的想法第七十四章-林青山成課堂明星第兩百二十章-疾風嶺的危局-推薦第一百六十四章-滕王閣序第一百零九章-邀功第二十六章-初到前線第一百三十五章-隱士第兩百六十一章-新政第一百零六章-南寧戰爭勝利第兩百零八章-林家莊的地理格局第兩百零七章-其他人對趙幽蘭的看法第一百五十五章-戰局分析第兩百四十二章-駐軍神頭嶺第兩百九十一章-亂世-推薦第一百零七章-南寧戰爭收尾第一百七十七章-林家軍的戰車和王家的怪事第兩百九十六章-亂戰第一百六十一章-真正的高手第八十三章-熱氣球第六十九章-一個美好的計劃第一百六十六章-兩位丞相組團考察杭州第五十一章-入學風波第八十六章-林青山又搬回趙幽蘭的房子第兩百三十七章-誘餌第一百一十九章-謝安正式訪問林家莊-推薦第三百章-塵封的死局第九十九章-許義的謀略第兩百六十三章-暴風雨第二十一章-因禍得福第兩百六十七章-苻堅的陽謀第六十二章-原則第一百零一章-準備進攻第九十五章-二殺監軍-推薦第兩百二十二章-呂梁山之戰第兩百零七章-其他人對趙幽蘭的看法第八十七章-女人心第兩百七十一章-泊縣的變局第七十章-製作打火機第四十八章-路遇祝英臺第一百九十一章-映山紅第四十一章-虎牢關戰役結束第兩百三十四章-肉罐頭第一百四十三章-趙幽蘭對杭州戰役的想法第十七章-林小青和林小倩第一百三十八章-杭州大戰將起第四十二章-回到林家莊第兩百五十九章-爲官之道-推薦第兩百九十一章-亂世-推薦第一百一十五章-蔣易第一百七十七章-林家軍的戰車和王家的怪事第兩百八十三章-陰謀第兩百七十六章-大戰將起第一百三十五章-隱士第十四章-進攻雙溝山第一章-奇遇第一百五十九章-孫恩的妙計第一百六十一章-真正的高手第六十九章-一個美好的計劃第七十章-製作打火機第兩百二十一章-呂梁山危局第兩百零八章-林家莊的地理格局第兩百四十九章-祝英臺又遇困局第三章-二姑鎮第四十七章-河邊幽蘭與往事第兩百九十章-林青山出征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