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洪都鬧翻天了

話說朱元璋收到李飲冰從洪都派人送來的鐵證,已萌生了收拾朱文正的決心。關鍵時刻,又是馬氏站了出來,讓朱元璋決定再放朱文正一馬。

這話又說回來,馬氏三番兩次幫朱文正說話,除了是真心想幫朱元璋掌控大局,其實也是有一點點自己的小私心的。

馬氏的這點小私心就是爲了自己的閨蜜。

馬氏的閨蜜是誰?

答案就是謝翠英!

不錯就是叛將謝再興的長女,朱文正的妻子謝翠英。雖然她們二人要論起來,一個是嬸嬸,一個是侄兒媳婦兒,但她們的年齡其實相差並不大,且謝再興當初是跟着郭子興起兵之人,馬氏與謝翠英關係好也很正常。

朱元璋要罷免朱文正,馬氏當然得幫朱文正說話,不然,她怎麼對得起自己的閨蜜謝翠英?

雖然經過馬氏一番勸阻,朱元璋決定再次饒過朱文正一次,但是朱元璋覺得必須得好好管教一下朱文正了。

朱元璋親筆給朱文正寫了一封信,信中對其在洪都的荒誕行爲進行了嚴厲的訓斥,對其阻撓李飲冰正常工作的行爲也是大書特書。朱元璋甚至在信中威脅,他朱文正如果再這麼胡作非爲,就罷了他的大都督之職。

寫好了這封信,朱元璋覺得還不夠,必須得派個重要人物去一趟洪都,將他的意思當面向朱文正傳達。

當時,李善長被派去信陽聯絡王保保父子了,要不然,朱元璋都準備派他去的。

李善長不在,朱升老爺子年紀太大了,朱元璋不忍心讓他旅途勞頓。劉伯溫可走不開,剛剛拿下了廬州,朱元璋正與劉伯溫研究下一步的用兵方向呢!

思來想去,朱元璋最後派出了兩個人跟着屠性一道去了洪都。

第一個人就是汪廣洋。汪廣洋是高郵人,是朱元璋攻克太平之後,前來投奔的。汪廣洋曾考中元朝的進士,其人不僅精通詩文,還經常能給朱元璋出一些好主意。由於其才能出衆,逐漸成爲了朱元璋早期除開李善長、朱升、劉伯溫之外第四大謀士。洪武三年的那次大封功臣中,汪廣洋跟劉伯溫一樣,被封爲伯爵。

第二個人就是楊憲。楊憲是朱元璋攻克集慶之後,前來投奔的。楊憲投奔朱元璋之初,只是一名普通的文官,一直也沒什麼表現機會。直到劉伯溫投奔朱元璋,並得到朱元璋重用之後,多年未得到提拔的楊憲便投到劉伯溫門下,以應對淮西派對他的打壓。

朱元璋成立了拱衛隊之後,覺得還遠遠不夠。因爲這些拱衛隊成員都是武夫出身,搞情報工作還是差那麼點意思。於是,朱元璋又搞出了一個新名堂,那就是發展壯大了檢校組織。

檢校這個官職起源於南北朝,就是文官中的一種散官,相當於中央臨時派到各地的辦事人員。

而朱元璋認爲檢校這個官職不錯,於是就開始往一些外出征戰的部隊中派出檢校官,通過這些檢校官來掌握這些外任將軍、官員的情況,防止其有不軌之心。

檢校官相比於拱衛隊員,其辦事能力更強。對於一線的情報收集工作,他們不僅親力親爲,往往還會採取“勞務外包”的形式,比如花錢請一些和尚、道士、妓女、乞丐,甚至是地痞、流氓來幫他們收集情報。

檢校組織雖然起步比拱衛隊遲,但發展速度卻比拱衛隊快。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將拱衛隊與檢校組織合併,成立了著名的“錦衣衛”。

由於劉伯溫的強力推薦,楊憲成了朱元璋外派的第一批檢校官。楊憲也沒有辜負劉伯溫的強力推薦,因爲不怕得罪人,做事風格潑辣,楊憲很快成了這批檢校官中的佼佼者,越來越受到朱元璋的看重。

朱元璋此番派汪廣洋去洪都,就是怕他抹不開面子,拿不住朱文正,因此還派了楊憲同去。

當汪廣洋、楊憲在屠性的帶路下,入了洪都,見到了朱文正之後,汪廣洋將朱元璋的親筆信交給了朱文正。

朱文正見信之後大驚失色。汪廣洋看看也差不多了,只是委婉地表達了一下朱元璋的意思,便不再多說話了。

這時,楊憲再次展現了他潑辣的一面。他完全是以一個朱元璋身邊紅人的身份,當着洪都城內衆多官員的面,將朱文正訓斥了一番。

在這種情況下,朱文正除了唯唯諾諾地“誠懇”接受批評,可是不敢有半句頂撞楊憲之言。雖然他在心中將李飲冰、楊憲是罵了千萬遍,但表面上,他還是顯得相當恭順。

楊憲訓斥了朱文正還不算完,他還告誡洪都城的一衆官員,今後誰敢不支持按察使的工作,吳王朱元璋將第一個收拾誰……

楊憲在大都督府是替李飲冰出了一口氣,同時也讓朱文正在洪都衆官員面前是臉面全無。

送走了汪廣洋、楊憲之後,朱文正與李飲冰算是徹底地扯破了臉皮。雖然朱文正不再繼續在明面上給李飲冰穿小鞋了,但是與李飲冰的暗中爭鬥卻是更加激烈了。

而此時的洪都百官就面臨着一個站隊的問題,眼下朱文正與李飲冰徹底決裂,今後站在哪邊呢?

正是因爲洪都百官將站隊視爲當前第一要務,這正常的工作,就沒有誰去關心了。也正是洪都城內大都督與按察使發生了齷蹉,西線的大好局面就此發生了重大變化。

本來在朱元璋的安排之下,鄧愈率軍從洪都出發,向西南方向用兵。一些殘餘的大漢勢力和一些土匪勢力,見鄧愈銳不可當,均望風而降。

在李飲冰到達洪都之際,鄧愈已經征服了江西西南邊大片地方,正率大軍從南安(今江西贛州市大餘縣)出發,兵鋒直指南雄(今廣東南雄市)。

就在鄧愈率軍攻取南雄的緊要關頭,也正是朱文正與李飲冰徹底扯破臉皮之際,一些本已歸附的土匪勢力和大漢的殘餘勢力再度跳了出來。

先是離洪都城較近的新淦(今江西新干縣)發生了叛亂,緊接着迅速向南蔓延,吉安、贛州、南安三地也相繼發生叛亂。

聞知後院着火,身處前線的鄧愈哪裡還顧得上攻打南雄,只得迅速回師,平定南安的叛亂之敵。

而此時的洪都兵力空虛,大部分兵力都已派往武昌上游去肅清大漢殘餘勢力。也幸虧是這四處叛亂之敵,只求自立,要是他們聯合起來向洪都進攻,朱文正說不定將淪爲歷史上的一大笑柄,曾經抵擋了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卻沒頂住幾股叛亂的匪軍。

江西西南四地叛亂的消息迅速傳到了應天,本來朱元璋還謀劃着如何對付張士誠,這下只能將此事先擱置在一邊了。

朱元璋立即命令常遇春率軍火速馳援江西西南的鄧愈,讓徐達率領少部分軍隊迅速抵達武昌。在常遇春、鄧愈向洪都西南方向用兵的同時,徐達的任務就是,迅速平定武昌上游的各處大漢殘餘勢力和匪軍勢力,防止新淦等四地叛亂的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其實要平定武昌上游各處大漢殘餘勢力和匪軍勢力,任務也是比較艱鉅的,但爲什麼朱元璋只讓徐達率領自己麾下的少部分人去呢?

因爲從廬州至蘇北一線的大部分地方都是新近攻取的,人心還極不穩定,而且當時李善長去聯絡王保保還未返回應天,也就是說當時朱元璋還未與王保保父子達成默契。這個時候,徐達麾下的大部分兵力是自然不能離開的。

那徐達只帶少部分兵力去平定武昌上游,他能搞得定嗎?徐達心裡沒底,朱元璋心中也沒底。

爲了穩妥起見,徐達也是當面向朱元璋提出了這個問題。

經過朱元璋、徐達、常遇春三方磋商,最終的解決辦法就是,讓常遇春暫時將麾下傅友德的人馬交由徐達指揮。畢竟常遇春帶一部分兵力,再加上本已在江西西南的鄧愈部,平定這四地的叛亂,倒不是什麼大問題。

就這樣,徐達、常遇春這兩大王牌再度去了西線,而我也沒法在第一時間將陳維林即將大婚的好消息告訴常二哥了。

就在我們回到應天之後不久,西線傳來好消息。由於常遇春的援軍及時趕到,新淦、吉安、贛州、南安四地的叛亂被迅速平息,常遇春、鄧愈二人合兵一處,再度向南雄發起進攻。

不過這一次,常遇春也給朱元璋留下了一點不好的印象。那就是平定這四地的叛亂之後,常遇春一口氣將再次投降的叛軍全給活埋了。

站在常遇春的立場,他這麼做也有他的道理。這四地的叛軍就是典型的牆頭草,當初看見鄧愈的精兵銳不可當,便投降了鄧愈。後來,洪都城朱文正與李飲冰鬧得不可開交,他們便趁機反叛自立。現在自己與鄧愈的大軍再度壓境,這些叛軍一看敵不過,又馬上投降。

說不定過些時候,情況發生點兒什麼變化,這幫人又會起異心。爲了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也是爲了震懾那些蠢蠢欲動之人,常遇春是一不做、二不休,將這些叛軍全都給活埋了。

當這四地叛軍投降後被常遇春活埋的消息傳回應天之時,朱元璋心中甚是不悅。

第二百七十二章 陳元貴的損招第六百六十三章 徐達避雷第三十一章 襲殺蒙古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聚遇襲第五十二章 兩個初生牛犢第六百八十一章 捨車保帥第三百二十七章 錦衣衛的前身第四百零九章 “靈活”也是把雙刃劍第一百八十五章 面目全非之人第六百零八章 陸父心動第二百九十三章 劉聚得子第四百二十八章 掘城而入?第三百五十二章 廖永忠的損招兒第八十八章 初見思淑第四百八十一章 正能量的重要性第一百五十五章 改走陸路第四百八十二章 歐普祥裝病第一百九十七章 獄中接頭第四百五十八章 陳友諒發大招第六十二章 入夥之爭第四百三十章 小西門密謀第六百三十六章 決戰東吳第二百二十二章 沈李相會第四百四十七章 都想當和事佬第五百四十二章 新城門之戰第七百零一章 順流逆流第四百零三章 馮國用之死第三百八十章 今夜,咱們都是“活雷鋒”!第一百四十四章 滁州報信第二百三十三章 再娶美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伏擊追兵第六百二十五章 兌現承諾第五百一十九章 遁入空門第四百二十六章 文廟兇案第五百一十六章 官二代第一百零七章 經不起推敲的謊言第六百五十四章 老司機遇到新問題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的請求第六百三十二章 常州報信第二百零五章 斬首行動第六十六章 苦練精兵第六百八十七章 “可悲”的奶奶第六百四十九章 餘杭告急第二百三十四章 太平送彈第六百七十五章 丞相請吃飯第六百二十八章 顛覆三觀第五百二十三章 我爆粗口第五百五十章 張子明變節?第三百四十五章 江南樞密分院成立第二百六十章 準備大幹一場了第五百二十章 滅絕師太第三百三十三章 我們被陰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遇上了“高衙內”第六百一十六章 陳維林大婚第七百二十五章 穿插滲透第三百三十八章 遠走高麗第二百七十二章 陳元貴的損招第四百六十二章 說漏嘴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龍擡頭,再聚首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亡朱元璋?第六百六十八章 制蠱邪術第一百九十五章 卿卿我我第五百六十二章 健忘的朱元璋第五百八十一章 張士誠再度稱王第四百七十二章 病貓發威第七章 穿越了?第二百四十二章 重大喜訊第六百八十三章 湯和慘敗第二百零八章 採石磯告急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可不當雷鋒第三百五十九章 扮作商隊第三百三十章 武清遇險第二百九十七章 秘密訓練基地第二十三章 追殺千戶第五百一十九章 遁入空門第三百零六章 展示威力第四十七章 天佑錐子山第六百五十二章 吳城古鎮第六百七十六章 一夜N次郎第四百九十章 於光投誠第二百三十一章 常遇春再得子第三百八十二章 堅強的馬家父子第422章第三百四十四章 確定行程第四百四十章 復克池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抵達石門第六十八章 圍點打援(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必須守住的秘密第九章 遇見了常遇春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命所歸第三十三章 阿古達木受獎第四百一十四章 沈萬三的深謀遠慮第九十八章 投資入股第三百零六章 展示威力第七百一十八章 蠢死的皇太后第二百六十七章 此人大有來歷第六百零三章 陳理出降第二百二十七章 俘獲美人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敲打富戶第二百三十八章 太平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