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陳理繼位

話說陳普才被張定邊擒住之後,生怕張定邊殺了自己,便將之前的詳細計劃都老實向張定邊坦白了。

雖然張定邊對陳普才並未起殺心,但是,當張定邊聽說陳友當繼位之後,將會讓自己的太尉之職交由羅復仁接替,張必先的丞相之職交由陳友直接替之時,張定邊是大大的不爽。

張定邊讓陳普才以他自己的名義立即派人召陳友當、陳友直兄弟來宮中議事。陳普才只能滿足張定邊的要求。

睡夢中的陳友當、陳友直兄弟接到父親的傳召,當然不敢怠慢,立即趕往太上皇宮。

就這樣,陳友當、陳友直兄弟也先後被張定邊給控制住了。

張定邊除了留下一百“禁軍”駐守太上皇宮,其餘人等則押着陳普才、陳友當、陳友直父子直奔張必先的丞相府。

與張必先匯合之後,張必先、張定邊二人逼迫陳普才明天在國葬儀式之後,宣佈陳理繼承大漢皇位,陳友當、陳友直兄弟要在陳普才宣佈這條命令之後,第一時間下跪,表示遵從太上皇的安排,以後盡心盡力輔佐新主。

如果陳普才他們三人積極配合,陳普纔在陳理登基之後,仍然是太上皇的身份,而陳友當、陳友直兄弟則繼續當他們的王爺,只不過二人是由大漢皇帝皇兄的身份變成了大漢皇帝皇叔的身份。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陳普才父子也沒有選擇的餘地了。如果他們不配合,張必先、張定邊二人殺了他們三個,陳理照樣登基當皇帝。如果配合他們,自己不但能保命,還是能繼續保有皇家高貴的身份。

協議就此達成,只不過此時的羅復仁還矇在鼓裡。

第二天的陳友諒國葬儀式,太上皇陳普才親自主持,陳友當、陳友直兄弟、皇子陳理、太師鄒普勝、丞相張必先、太尉張定邊、羅復仁等重要官員都跪立在陳普才近前。只不過這些重量級人物周圍的禁軍衛士早就換成了張定邊的人。

國葬儀式結束之後,陳普才突然對跪立在近前的文武百官說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吾兒友諒昇仙,太子陳善下落不明,當由次子陳理繼承其位!”

此言一出,最吃驚的人莫過於羅復仁了。這是怎麼回事?

羅復仁正欲擡頭,只聽得陳友當、陳友直兄弟率先高聲喊道:“臣等當輔佐新皇開創萬世基業,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我草!什麼情況?我是在做夢嗎?

羅復仁狠狠地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確信了自己不是在做夢。可就在他還沒弄明白陳普才父子爲什麼突然整了這麼一出之際,其他一衆文武官員都已朝陳理叩拜起來,“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聲音已響徹整個皇宮的上空。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也由不得他羅復仁了,他除了跟着衆人一起朝拜新皇帝陳理,他還能有什麼選擇呢?

緊接着,張必先以丞相的身份宣佈,改年號爲德壽,並大赦天下。陳普才、陳友當、陳友直三人加封食祿一千石,鄒普勝、張必先、張定邊三人加封車騎大將軍,加封食祿五百石,晉升羅復仁爲驃騎將軍、領黃州(今湖北黃岡)知府,加封食祿五百石。其餘各官員,幾乎都有晉升或加封。

一場簡短的新皇帝登基慶典之後,小皇帝陳理當着衆臣的面對新晉的驃騎將軍、黃州知府羅復仁還特意褒獎了一番,說其在先皇駕崩之後,政治覺悟高、警惕性高,維護了國都武昌的高度穩定,保證了大漢的安定繁榮……

小皇帝陳理這番話直接是將羅復仁的臉上說得是紅一陣、白一陣的。不過,更讓羅復仁難受的話還在後面。

小皇帝陳理告訴羅復仁,朱元璋在鄱陽湖取得大勝,他是不會僅僅滿足於此的,要不了多長時間這人肯定還會打咱們大漢的主意。

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才特意讓羅復仁以驃騎將軍的身份兼任黃州知府,就是要羅復仁立即帶兵前往黃州,主持黃州大局,在長江北岸築牢防禦朱元璋的第一道防線。

聽了小皇帝陳理這話,羅復仁在心裡狠狠地罵了一句“草泥馬”。羅復仁心想,能征善戰的妹夫陳友諒都不是那朱元璋的對手,我羅復仁有幾斤幾兩,我自己還不清楚嗎?眼下咱大漢也沒多少軍隊了,讓我去黃州成爲阻擋朱元璋的第一道防線,這不明擺着就是讓我去送死嗎?

但即使羅復仁心中有一萬個不願意,但當着皇上和文武百官的面,他也不能說不幹,那可是公然抗旨呀!羅復仁只得跪在地上,一邊朝着小皇帝陳理磕頭,一邊朗聲說道:“皇上如此信任老臣,老臣感激涕零。此去黃州,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嗯,戲還是要演下去的!暫且先爲羅復仁點個贊!

當晚,羅復仁密會了已恢復自由的妹夫兼死黨陳友直。當他得知這一切都是張定邊、張必先二人在背後操縱的結果之時,是悔得腸子都青了。

羅復仁恨恨地說道:“都怪自己當初太仁慈,要是張定邊回武昌之初,咱們就以保護皇上不力的罪名將其捕殺,然後隨便羅織個罪名殺了張必先,現在就不是這個局面了……”

陳友直聽了這話,也是唉聲嘆氣道:“罷了!罷了!事已至此,說這些還有什麼意義呢?現在小陳理當了皇帝,朝廷軍政大權已牢牢掌握在張必先、張定邊手中,就連我的禁軍統領、你的武昌總兵職位都被他們兩個剝奪了。我們已經是輸得一塌糊塗了!他們不殺咱們,咱們都應該感到慶幸了。你還是快點離開武昌去黃州吧,要走得慢了,給他們留下什麼口實,你可能想去黃州都成爲一種奢望了……”

陳友直說的這話,羅復仁當然是明白的。可是真要讓他去黃州抵擋朱元璋的大軍,羅復仁心中可是發虛呀!當羅復仁對陳友直說出這個擔心之後,陳友直也是搖了搖頭,勸羅復仁道:“咱們還是走一步算一步吧!眼下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十月初三,也就是小陳理登基的第三天,羅復仁帶着五千兵馬奔赴黃州。加上黃州本身還有駐防的漢軍約兩萬人,羅復仁在黃州總共也就統領兩萬五千人左右。這點兒人馬真要跟朱元璋的部隊開戰,估計也是一觸即潰。

羅復仁走後,張必先、張定邊二人可一刻也沒閒着,他們要爲小皇帝陳理守住江山,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尤其是張定邊身上還有傷,都沒有時間去調理身體。

二人一直忙到十一月中旬,才把這一團亂麻的朝政、軍政稍微理出了頭緒。二人一合計,一旦朱元璋來犯,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兵員不足。沒有足夠的軍隊,想要頂住朱元璋的攻勢、守住武昌,那無異於癡人說夢。

當務之急,就是要迅速補充武昌城防的兵力。對於這個問題,二人同時想到了嶽州(今湖南嶽陽)。

嶽州地處武昌的長江上游,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嶽州算得上是大漢的大後方,這些年也沒有經受過戰亂,人口也是相當富足。去嶽州徵集兵員,應該還是能有所收穫的。

另外,嶽州離武昌也不算很遠,徵集到的兵員乘船順江而下,也能很快抵達武昌。

按照張定邊的意思,由他親自前往嶽州徵兵,張必先則留在武昌輔佐小皇帝陳理。

可是這一次,張必先沒有同意張定邊的意見。他堅持自己去嶽州徵兵,留守武昌的任務交由張定邊來完成。

按說張必先是丞相,張定邊是太尉。按照張定邊的方案,丞相留守武昌輔佐皇帝,太尉外出徵兵,似乎更加合理一些。

但是這一次,張必先的理由還要更加充分一些。因爲張定邊在鄱陽湖大戰中身上多處受傷,有幾處傷勢還較重。回到武昌之後,張定邊爲了小陳理能當上皇帝,根本就沒有時間好好治傷。現在難得有這個機會,是時候好好調養一下身體了。而去嶽州徵兵之事,當然只能由張必先親自操刀啦!

最終,張定邊還是沒有拗過張必先。張必先去了嶽州,張定邊留守武昌。

針對大漢這邊由年幼的陳理繼位的情況,朱元璋與衆臣議定,趁着大漢幼主根基未穩之際,立即出兵西征,爭取一舉消滅大漢。

朱元璋的大軍西征,肯定還是需要一些準備時間的。就在朱元璋做出西征決定之後,立即給前線的朱文正和康茂才送出緊急指示,讓二人務必精誠團結、緊密配合,爭取在大軍西征之前,拿下武昌外圍的黃州、鄂州等地。

接到朱元璋的緊急指示之後,朱文正與康茂才不敢有半分耽擱,立即着手研究如何攻取鄂州、黃州之事。

此時的黃州,驃騎將軍羅復仁也是度日如年。自從小皇帝陳理繼位之後,朝中大權幾乎掌握在張必先、張定邊二人手中。自己被髮配到抵抗朱元璋的第一線,而且僅僅只有兩萬多人馬,這不就是讓自己來當炮灰麼?

第三百三十二章 事態嚴重第六百零三章 陳理出降第六百零一章 生擒張必先第六百三十二章 常州報信第七百二十三章 死裡逃生第一百四十二章 初戰告捷第二百五十一章 切磋《島夷志》第五百八十章 洪都德勝門第三十七章 見好就收第一百八十五章 面目全非之人第六百四十二章 焦玉的靈感第一百八十七章 黑蛟幫實力大增第二百九十二章 令人滿意的賄賂第二百九十八章 正式開訓第四百八十一章 正能量的重要性第六十章 交椅之爭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豐告急第五百二十四章 洪都失守第二百九十五章 誰守常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改走陸路第五百九十九章 張必先殺到第三百零九章 謀取江陰第四百八十四章 給劉伯溫“挖坑”第五百一十五章 再度北上第一百零二章 做客黑蛟幫第462章第六百二十章 假伊尹,真董卓第十九章 兵行險着第三百零四章 改良火槍第五百六十八章 欲恨不能第三百二十三章 京杭大運河的前世今生第三百五十二章 廖永忠的損招兒第五百七十七章 蜜桃成熟時第八十一章 奔赴江夏第三百一十章 把工資都交給老婆第三百一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五百六十二章 健忘的朱元璋第四百四十六章 保存實力第五百七十一章 陳友諒歸天第二百零三章 朱元璋的如意算盤第六百三十四章 誘降宋興第七百二十六章 楊日禮的昏招第六百七十九章 輕取關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派人去和州第二百八十九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二百三十九章 收伏四大將第五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稱王第二百七十五章 鎮江軍營第一百七十二章 準備出山第一百三十五章 貪污腐敗 無處不在?第七百章 朱升辭官第七百一十三章 胡惟庸的機會第五十九章 入夥錐子山第七十八章 救人於危難第七百一十五章 楊憲下獄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五十六章 巨大的隕坑第六百一十九章 朱文正之死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忽悠王厚義第一百一十七章 快刀斬亂麻第三百七十五章 再闖高府第一百九十九章 牢籠脫身第六百九十一章 曲線接頭第六百六十一章 張士誠突圍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善長犯難入妖風第五十四章 勇攀懸崖第五百八十四章 再添小棉襖第五百七十四章 論跑路的重要性第二百三十一章 常遇春再得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九十二章 逃離倚雲樓第三百四十六章 天完內訌第四百四十八章 老油條耿再成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的請求第四百三十二章 智取衢州第一百五十三章 製造混亂第一百零七章 經不起推敲的謊言第三百四十四章 確定行程第二百六十六章 長子出生第一百三十一章 計賺定遠城第二百四十六章 再取採石磯第四百一十七章 清淤工程第六百二十四章 韓林兒之死第二百五十五章 接風宴第一百四十五章 初見朱元璋第四百零三章 馮國用之死第一百三十六章 派人去和州第六百七十一章 降將獻計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壽輝遷都第六百章 爭奪高冠山第六百二十六章 好兄弟,講義氣!第一百一十四章 竹林話別第五百七十四章 論跑路的重要性第六百八十九章 意外之喜第五百四十二章 新城門之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廟劫案第六十四章 分組編隊第六百一十六章 陳維林大婚第二百二十九章 霹靂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