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馮國用之死

見道衍如此回答,我便賣了個關子,說道:“你有沒有想過我這位小舅哥爲什麼在這文學造詣上也有如此功夫呀?他還有一個身份,恐怕你還不知道哦!”

道衍詫異地看着我問道:“還有一個身份?是什麼身份?”

我笑道:“聽說過朱升朱老爺子嗎?”

道衍說道:

“那我是當然知道的呀,那可是一代大儒呀!

可惜我是沒有機會向他當面討教了。聽說他前些年從池州學正上卸任之後,一直在石門隱居講學。

主要是這兵荒馬亂的,從蘇州去石門也是十分不便。不然,我倒真想去聆聽他老人家的教悔。”

我笑道:“我的這位小舅哥朱同,正是朱升老爺子的次子。這下,你應該知道他爲什麼年紀青青的,論文學造詣,與你是不相上下了吧!”

道衍聽聞此言,是立即起身,對朱同作揖道:“原來是朱老先生的公子,失敬失敬!”

朱同當然也是立即起身,對道衍和尚作揖。

這身份一說破,二人又是親近了不少。道衍當然是得向朱同打聽一下他父親的近況,以示對朱老爺子的仰慕。

當道衍小和尚聽說了朱升老爺子已經到了應天,在朱元璋手下效力的時候,表示一定會抽時間去趟應天,去拜訪朱升老爺子。

我和朱同當然都是十分歡迎道衍小和尚去應天的。

道衍小和尚說起朱升老爺子投奔朱元璋這事時,也是有些不解。

在道衍看來,朱元璋、張士誠、徐壽輝之流招納朱老爺子這等賢士,無非就是作出一個樣子,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裝點一下門面,其目的就是爲了以後能夠更多地去招攬人才。

真正要去輔佐這些人,積極建言獻策的話,恐怕是徒勞無益。

因爲這些人都稱得上是一代梟雄,他們都有自己的主張,可未必聽得進去這些賢士大儒的治國安邦之策。

聽了道衍這話,我雖然覺得有幾分道理,但也有些太過武斷。於是便問道衍何出此言。

道衍小和尚先跟我賣了個關子,他說道:

“恩公,你知道我這兩年爲什麼在詩詞歌賦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嗎?

我以前可是比較注重兵家、法家這些與時政結合緊密的方面,對吟詩作賦的確是興致不高的。”

其實這也正是我十分疑惑的地方,怎麼短短几年時間,他似乎是從一個“理科生”一下子就蛻變成了一個“文科”、“理科”都很厲害的“學霸”似人物了。

我便表示出十分感興趣的樣子,讓道衍小和尚繼續講下去。

原來這兩年,道衍先後結識了兩位人物。這兩個人物一個叫楊基,一個叫高啓。

這二人可是詩詞歌賦的高手,與當時吳地的另外兩名優秀文士張羽、徐賁,被時人稱之爲“吳中四傑”。

先說說這楊基,生於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比道衍大了九歲。

他詩風清俊纖巧,尤其擅長五言詩,時人稱楊基爲“五言射鵰手”。另外,他還兼工書畫,特別善於繪山水竹石。

再說說高啓,生於元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比道衍小一歲,與朱同同歲。

高啓出身富家,童年時父母雙亡,他生性機敏,讀書過目不忘,尤其精通曆史,但最大的嗜好還是詩歌。

高啓在詩歌方面可以說是一位超級天才,特別擅長模仿。用現在的話來講,可以說是一位詩壇的“超級模仿秀”。

高啓的這種模仿,絕對不是簡單的流於形式和外表,而是師從古之,而後自成一家。

後世紀曉嵐曾有這麼一段話,來形容高啓。說他是“其於詩,擬漢魏似漢魏,擬六朝似六朝,擬唐似唐,擬宋似宋,凡古之所長無不兼之。”

張士誠起事之後,多方招攬名士。這“吳中四傑”自然是全被招入張士誠的幕府之中。

道衍也正是仰慕“吳中四傑”的名聲,加之這四人都在蘇州,便去拜訪。

因爲道衍和尚也算得上是一個有學識之人,一來二往,道衍和尚便於這“吳中四傑”成了熟人了。特別是與楊基、高啓二人志趣相投,他們三人倒成了至交好友了。

也就是在與楊基、高啓的多次談人生、談理想的過程中,道衍小和尚也得知了他們“吳中四傑”無非也就是張士誠的一個花瓶。

後來,楊基、高啓先後棄官歸隱,“吳中四傑”也只剩下張羽、徐賁“二傑”繼續追隨張士誠。

楊基、高啓歸隱之後,反而有了更多的時間與道衍和尚進行文學交流。至此,道衍在詩詞方面的造詣也有了質的飛躍。

聽了道衍小和尚這番講述,我也恍然大悟。怪不得這小子長進得這麼快呢,原來是結交了良師益友啊!

最遺憾的莫過於朱同這小子了,他聽道衍講了楊基、高啓之事,很想跟着道衍一起去拜訪這二位名士。

可惜我們我趕着迴應天,然後還得去錐子山,沒時間給朱同這小子去交流文學、吟詩作賦了。

五月初十,我們一行回到了應天。

第二天一早,我便叫上鄭有功、陳元貴,直接去了金大富那裡。

我將沈大哥同意這治理、開發秦淮河項目,並要求擴大投資規模的情況,大致給大家都說了一遍。

衆人聽了,都是十分興奮。特別是金大富,感覺身上象是憋着一股勁兒似的,就等着老闆發話了,他好爆發呢。

我則告訴他們幾個,迅速做好競拍會的相關準備事宜。待地皮全部出手之後,迅速做好覈算工作。

我近日即將去錐子山同劉聚大哥商議此事,一旦劉聚大哥那邊沒有什麼意見,我們迅速草擬一份四方合作協議。

待各方都看過協議,簽字畫押之後,我們迅速與李善長接洽。這個浩大的工程項目,就要正式拉開帷幕了。

金大富、鄭有功表示,目前我們手中的地皮已經不多了。在我從錐子山回來之前,這個覈算工作肯定是能夠完成的。二人讓我安心地去錐子山,應天的事情就交給他們了。

聽這二人如此表態,我也是十分高興。

我叮囑陳元貴,要繼續協助好他們兩個的工作。陳元貴當然是沒有二話。

馬振宇倒是提出一個問題。本來這個預算已經弄好了,這次可以跟我一起回錐子山,拿去給大當家和五當家審閱。

可按照沈大哥的意思,要進一步加大投資。這個新建房屋的規劃和設計都沒出來,他也沒辦法做這一塊的預算。

我想了想,認爲這個問題不大。咱們先拿着他的這份預算回錐子山,讓杜黑子幫忙參謀參謀。

至於那個建設房屋的規劃,也不是這麼快能做出來。可以到了錐子山,與杜黑子商議之後,做一個初步的規劃及預算。畢竟這杜黑子在工程建設方面還是經驗十足嘛!

當然,這個初步的規劃及預算還得讓沈大哥也過目一下,看看他還有什麼建議。

反正這建房子的事,至少也得等把秦淮河的治理弄完了,周邊的土地都平整到位了,才能開始。算起來,至少也是一年多之後的事情了。

出發去錐子山的日期,定在五月十五日。

在去錐子山前,我從朱老爺子那裡得到了一個消息。準確來說,是一個不好的消息。尤其是對於朱元璋來說,那更是一個天大的壞消息。

這個消息是從紹興戰場傳過來的,馮國用死了。

馮國用死得十分蹊蹺,不是在戰場上被敵軍所殺,而是在軍中暴病身亡。

具體是什麼病,誰也不知道,總之從前方戰場就傳回來“暴病身亡”這四個字。

馮國用的死亡日期是四月十五日。五月初,這個消息就傳回了應天。

說起這“暴病身亡”四個字,我就有一種莫名的恐懼。

因爲我依稀記得,據歷史書上記載,我的結拜二哥常遇春也是暴病身亡。但他是什麼時間、在什麼地點暴病身亡的,我可是不記得了。

當時的醫療條件不發達,一般軍中有人暴病身亡,就會擔心是瘟疫等傳染病。在通常情況下,都是就地深埋葬之。

若干年之後,如果子孫後代想將其遷回祖墳,則會挖墳開棺,撿些骨頭什麼的,收殮之後葬回祖墳。

馮國用當然也不例外,只能就地厚葬。

馮國用可是朱元璋的老兄弟,他死了,朱元璋必須高度重視。

朱元璋本打算親赴紹興前線祭奠馮國用,但衆人都是極力勸說制止。

理由當然有很多,諸如紹興還未攻下,主帥親臨前線風險太大;東線與張士誠、西線與徐壽輝的戰事吃緊等等。

不光是李善長、朱老爺子這些近臣勸阻,就連朱元璋的正妻馬氏,也是極力勸阻。

其實這些理由,如果細細分析,都是站不住腳的。

朱元璋是什麼人?

他一不是官二代、二不是富二代,他是平民百姓出身。他今天的江山,都是靠他憑着自己高深的謀略、堅韌的意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拼出來的。

第四百五十六章 太平告急第一百七十章 口無遮攔第五百三十四章 君子無罪,懷璧其罪第四百九十四章 藍玫換刀第三百一十三章 招降朱亮祖第二百八十九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六百五十一章 謝再興復歸第四百五十八章 陳友諒發大招第三百一十四章 巧制朱亮祖第六百三十五章 暗殺計劃第一百九十九章 牢籠脫身第二百五十九章 順應天命第九十七章 大航海家第一百二十二章 派出特戰小分隊第四百五十三章 朱元璋的蕭何第三百二十三章 京杭大運河的前世今生第二百七十九章 組建特種部隊?第五百五十四章 朱文正的陰招第五百二十三章 我爆粗口第三百七十七章 追兵來了第三十九章 常遇春成親第九十三章 抵達江州第一百七十四章 郭子興病倒第三十九章 常遇春成親第三百一十三章 招降朱亮祖第三百三十四章 命喪於此?第九十章 營救思淑(上)第六百三十八章 蔡彥文的下限第六百二十四章 韓林兒之死第四十八章 曼陀羅花湯第一百四十四章 滁州報信第五百一十九章 遁入空門第三百章 競選班長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善長的關係戶第二百五十七章 買房置地第一百三十三章 敲打富戶第六百七十一章 降將獻計第五百六十九章 突圍闖關第二百九十五章 誰守常州?第三百三十一章 遇上了“高衙內”第十二章 收了個小弟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個更加大膽的計劃第四百零二章 下輩子還做兄弟第六百一十四章 洪都鬧翻天了第四百零二章 下輩子還做兄弟第二百七十九章 組建特種部隊?第六十章 交椅之爭第五百八十九章 罕見的提親第七百二十一章 殊死一搏第三百二十二章 傅友廣拜年?第六百八十九章 意外之喜第二十二章 張然殞命第一百三十七章 私鹽生意第四十四章 常遇春中箭第六百一十三章 李飲冰告狀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令智昏第一百二十八章 處理俘虜的問題第六百七十三章 拳斃託音第三百七十四章 危在旦夕第五百九十七章 珍貴的玉葫蘆第五百七十六章 會來事兒的康茂才第五百零四章 聽戲求官第三百六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二百六十章 準備大幹一場了入妖風第四百零一章 誠王“化緣”第六百九十三章 “燒死”陳曔第一百四十六章 沈萬三大賺一筆第四十三章 驚動敵軍第一百四十九章 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第五十五章 奇怪的大黑石頭第八十五章 半夜買藥第三十九章 常遇春成親第五百七十七章 蜜桃成熟時第五百九十九章 張必先殺到第一百四十五章 初見朱元璋第三百四十八章 慫恿朱文正第五百七十章 衝出湖口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價漲瘋了第四百零八章 丟人丟大了第五百三十七章 進賢門告急第四百五十二章 安頓劉基第三百六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八十六章 火器世家第二百五十九章 順應天命第三百四十四章 確定行程第四百二十六章 文廟兇案第一百二十九章 進軍定遠城第四百七十五章 雙面間諜第六十六章 苦練精兵第三百六十六章 交易初步達成第五百六十七章 此消彼長第四百一十二章 炒地皮賺大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蛟幫內訌第六百八十五章 蒙古騎兵的剋星第六百九十七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三百二十一章 遷居應天第六百六十一章 張士誠突圍第一百零五章 傅友廣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