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六脈神劍是假的?

那曲比加措左顧右盼了半天,才怯生生地道:

“這死亡之人一個人賠償六十貫,重傷之人一人賠償三十貫,輕傷的就算了,因爲你們那邊也有人受傷了。

總共……總共是賠償一千一百四十貫,行不行?”

我心中暗笑,這些人也真是的,剛纔一頭豬就敢開口找我們要一百兩現銀。後來說要我們整個馬匹、物資作抵償。我們被擒了兩個人,就敢開口一個人要一千兩現銀。

現在他們死了這麼多人,就只敢找我們要一千多貫至正鈔。我估計他們一輩子也沒見過兩千兩現銀這麼多錢吧。

我心中盤算着,這些人也是愚昧,沒必要跟他們一般見識。反正我們至正鈔也多得很,多給點他們也不打緊。

那曲比加措見我思索了半天不開口,就說道:“是不是太多了?要不給個整數,一千貫?”

聽了這話,我差點就笑噴了。

但我還是強忍住,說道:

“這樣吧!我們給個整數,但不是一千貫,是兩千貫。

畢竟今天我們也是不好意思,先射殺了你們的豬,另外還有一些輕傷之人,也得花醫藥錢。怎麼樣?”

那曲比加措聽了我這話,很是有些吃驚。

不知道他是沒想到我們有這麼大方,還是聽說有兩千貫這麼多銀鈔有些驚訝。

我也不管他這麼多了,吩咐陳元貴拿出兩千貫至正鈔塞進那曲比加措的衣服裡。

然後,我又說道:“錢是賠給你們了,但有件事還得請你幫忙。”

那曲比加措一聽,頭點得跟雞啄米似的。

我說道:“這請你幫忙之事,就是請你送我們一遭。出了你們的部落,我們就放你回來。可好?”

那曲比加措道:“這沒問題。今天各位來了我們的部落,發生了一些誤會,要不大家一起去我們的部落裡,我們宰牛殺羊款待各位?”

我當時是不知道。後來聽黎正阿、範巨論說起,這夷族人待客,是根據來客的身份、親疏程度分別以牛、羊、豬、雞等相待。

今天這曲比加措說要宰牛殺羊款待我們,已是他們的最高禮節,將我們視爲最尊貴的客人。

當時,我是婉言謝絕了那曲比加措的相請。只說我們有要事,還得繼續趕路。本來今天這事兒就耽誤了不少行程,我們繼續耽擱不起了。

其實,當時我是不瞭解這些夷族人的習俗。再加上他們剛纔整的那一出,我怕這些人出爾反爾,待會兒又算計我們,還是早早離開此地爲妙。

那曲比加措見我們不願意跟着他們去部落裡,也是十分地失望。但我們堅持要離開,他也沒辦法。

於是,我們讓那曲比加措騎了一匹馬,走在我們隊伍的前面。

當然,他的旁邊我特意安排了思淑跟張天賜兩大高手,量這傢伙也耍不出什麼花樣兒。

我們的隊伍前行了約一個時辰,那曲比加措告訴我們,現在已進入了其他部落的領地。

我們可是說話算話,立即放那曲比加措回自己部落去。

我們離開時,那曲比加措還問我們,下次還來不來他們部落。如果來一定要去他們部落裡做客,他們好好款待我們。

當時,我也不敢隨便輕信他的話,只說目前我們確定不了還回不回來。如果回來,就一定去他的部落。

那曲比加措站在原地,目送着我們遠去。

走出了許久,我回頭還看見他站在原地。

又行了約半個時辰,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零零星星地出現了一些人家。

黎正阿告訴我們,這裡還是夷族人居住的地方。

這些夷族人都比較窮,房子也很狹小。我們這麼多人,想去借宿也是不可能的。晚上就找個背風的地方,大家就地休息。

我也不想去招惹這些夷族人,還是在野外找地方住宿省心。

前行不遠,我們見路邊不遠處有個山洞。我讓張天賜、吳成照幾個去看一看。

確定了是一個沒人的山洞,我們便決定今晚就宿在這裡。

阮正倫立即安排人手卸貨物的卸貨物、拾柴禾的拾柴禾、餵馬匹的餵馬匹,總之一切是辦得井井有條。

大家都坐下來了。黎正阿和範巨論來到我的面前,雙雙給我跪下了,說是感謝今天的救命之恩。

我立即拉起他們兩個,讓他們兩個不要這樣見外。

我再次當着衆人的面說道,既然大家這次一起出來了,那都是兄弟,我絕不會放下任何一個人不管。

阮正倫和阮其防對我們的那兩支火槍倒是十分感興趣,一個勁兒地問我們這是什麼東西。

一兩句話我也跟他們解釋不清楚,只說這是我們中原人發明的一種遠程攻擊武器。

我又檢查了三個受傷的兄弟的情況。還好都只是些皮外傷,阮正倫準備的有一些簡單的藥品,稍微處理一下傷口,沒什麼事兒。

吃晚飯的時候,黎正阿和範巨論給我們講了許多關於夷族人的事情。比如他們很信鬼神啦,不吃狗肉啦,還有一些其他風俗習慣。

最後,他們兩個也告訴我,今天那曲比加措請我們去他們部落作客應該還是十分誠心的。

我只好尷尬地笑了笑,說當時也不瞭解這些人的底細,怕中了這些人的奸計,所以沒有答應那曲比加措。

第二日,我們繼續行軍,一路無話。

十一月初八,我們就到達了陽城堡。

這陽城堡就在滇池之南,在唐代之前稱之爲滇池縣,唐朝的時候稱之爲晉寧州。

陽城堡這個地名的由來,還得從大理國說起。

唐朝滅亡之後,就進入了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

公元937年,後晉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高方、董伽羅滅了大義寧國,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史稱“前理”。

當時的大理國疆域覆蓋今中國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老撾、越南北部部分地區。

這晉寧州當時就屬於大理的地盤,被改稱爲陽城堡。

段氏建國大理之後,經數代相傳,朝中大權逐漸被高氏一脈控制。

公元1080年,楊義貞發動政變,殺大理國君段廉義而自立,改元德安,號“廣安皇帝”。

高氏一系的領頭人物高智升,派兒子高升泰帶兵討逆,誅殺楊義貞,擁立段廉義的侄子段壽輝爲大理皇帝。高智升自任布燮(宰相),以兒子高升泰爲繕闡侯。

自此高氏父子在大理國權傾朝野,搞得段壽輝和他的繼任者段正明都很害怕,先後避位做了和尚。

大理段氏,從此淪爲高氏傀儡,直至大理亡國。

公元1094年,時任宰相高升泰篡位,廢段正明,自立爲王,改國號“大中”。

公元1096年,高升泰病逝。

由於雲南諸部的反對,高升泰臨終前囑咐其子高泰明還政段氏。於是高泰明擁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爲大理皇帝。

由於段氏政權中斷過,故從段正淳起的大理國史稱“後理”。

段正淳雖然是後大理國的皇帝,接受高氏歸還的政權。然而高氏在朝廷仍有很大的勢力,當時大理國的宰相皆出自高氏之門。

段正淳最後在1108年時讓位給其子段譽,自己出家爲僧。

段譽爲大理國第16代國王,直至南宋高宗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禪位爲僧。

這個段正淳、段譽父子就是金庸先生的小說《天龍八部》中的兩位風流人物。

只不過,現實中的這對父子皇帝並不象小說中那般風流瀟灑,也不會什麼“六脈神劍”。

他們段氏一脈不願當皇帝而去出家,也並不是因情所困,而是忌憚高氏一脈的勢力,不得已而爲之。

熟悉政治的人都懂得政治其實就是一個平衡的過程。

如果各方勢力都能達到平衡,那就是一個安定團結的大好政治局面;如果不能平衡,那麼,什麼政變、謀反、叛亂之類的事件都會接踵而至。

大理的段氏本應是大理國真正的主人,但由於高氏一系勢力實在太強,導致段氏大權旁落。

爲了謀求政治上的平衡,讓段氏、高氏不至於徹底撕破臉皮、兵戈相向,這大理國的皇帝便想出了一個讓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

這個辦法便是段氏的國君到了一定年齡立即禪位,自己則出家爲僧。

因爲禪位之後,新上任的君主要想真正能夠掌握大權,甚至能夠與高氏一脈匹敵,那是需要一個時間積累過程的。

在大理國內,肯定還是存在反對高氏的力量。

只是這種力量要想與新上任的君主結合在一起,並在新君主的扶持下逐漸壯大,達到能與高氏一脈一較高下的地步。三、五年的時間肯定是做不到的。

想想幾百年後的一代聖君康熙皇帝。八歲登基,直到十四歲才剷除了權臣鰲拜及其餘黨,開始親政。

連大智大勇的康熙皇帝都用了六年時間,才能擺脫傀儡的身份。那段氏一脈的諸位人物,誰能比得上康熙皇帝?

因此,這段氏一脈的皇帝都是當幾年皇帝之後,主動禪位給自己的兄弟或子侄。

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亡朱元璋?第一百九十一章 郭子興死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子明被擒第二百三十七章 謀取採石磯第一百二十一章 令人興奮的妙計第十六章 拜師學藝第六章 樂極生悲第四百二十六章 文廟兇案第六百零五章 爭當“黃雀”第六百零二章 輪番勸降第四百零七章 熱火朝天地印錢第六十八章 圍點打援(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陳叔明休妻第三百九十八章 朱文正來要地第六百八十二章 胡碩躺槍第十二章 收了個小弟第六百五十三章 《馬前神課》第二十八章 峽州一別第一百二十九章 進軍定遠城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善長的關係戶第二百六十三章 薪酬制度改革草案第六百二十一章 擁兵自重第六百三十三章 鬱悶的宋興第二百四十四章 自古多情傷離別第一百五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價漲瘋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初見朱元璋第二百三十六章 二入太平第六百七十三章 拳斃託音第一百六十四章 結識李善長第六百五十五章 《九陽神功》?第七百零六章 家裡有礦第一百二十九章 進軍定遠城第二百六十九章 死裡逃生第三百三十二章 事態嚴重第七十二章 韭菜山伏擊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炒地皮賺大了第三百八十五章 返回大陳國第三百五十八章 汪耀南的推測第一百零三章 絕症肺癆第五百三十三章 女鬼上門?倩女幽魂?第四百七十六章 五路伏兵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的請求第五百零九章 三線快攻第四百八十三章 歐普祥的如意算盤第一百八十一章 惹惱張思淑第三百七十章 替姐姐拜堂第三百四十五章 江南樞密分院成立第六百零九章 沈萬三講故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和州考察第四百九十七章 和尚修道第四百零七章 熱火朝天地印錢第一百九十一章 郭子興死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取出箭頭第三百九十九章 朱文正的高論第七十四章 煙燻蒙古兵第五百七十四章 論跑路的重要性第二百九十九章 我當校長啦第三百八十八章 敲打胡大海第十四章 順利脫險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歲第五百八十四章 再添小棉襖第四百一十二章 炒地皮賺大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傅友廣拜年?第二百五十三章 準備投資集慶第三百一十五章 “明珠”是誰?第五百一十五章 再度北上第四百七十六章 五路伏兵第六百一十一章 趙敏的大哥第三百七十四章 危在旦夕第六百零一章 生擒張必先第二百五十章 貼心小棉襖第二百七十五章 鎮江軍營第一百六十五章 劉聚讓賢第二百一十一章 二女受傷第五百三十九章 陳友諒的王炸第十一章 參透玄機?第六百九十八章 分道揚鑣第二百一十二章 他鄉遇故人第六百五十一章 謝再興復歸第十四章 順利脫險第三百五十七章 偰玉立被髮配雲南第三百九十六章 與李善長磋商第三百二十二章 傅友廣拜年?第二百二十七章 俘獲美人心第二百二十二章 沈李相會第五百六十七章 此消彼長第二百九十八章 正式開訓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五百七十六章 會來事兒的康茂才第九十章 營救思淑(上)第四百九十五章 偰遜病逝第五十七章 原來是蟲洞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廟劫案第二百八十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六百二十八章 顛覆三觀第六百七十五章 丞相請吃飯第五十二章 兩個初生牛犢第四百四十六章 保存實力第一百二十六章 更大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