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招降朱亮祖

朱元璋看了這個緊急軍報也是大吃一驚,寧國守將朱亮祖被擒,自己這邊的主將常遇春身中三箭,寧國城內還有少量守軍。

朱元璋一分析,這情況緊急呀!

對於朱亮祖這個人,朱元璋還是十分了解的。

當初鎮守太平的諸將中,也就這傢伙還有點戰鬥力。因此,朱亮祖兵敗投降後,朱元璋仍讓他統其舊兵。

可這傢伙竟然暗地裡跟張士誠眉來眼去的,後來背叛了他。先是投降了張士誠,後來再次歸復元軍。

按照朱元璋一貫的作風,這次抓了這廝,一定不能輕饒了他。

可朱元璋還是覺得這朱亮祖是個軍事人才,如果能爭取過來,肯定是個大好事。

站在朱亮祖的角度考慮問題,他如此朝三暮四,也有他的理由。

當初,朱元璋剛拿下應天,四面受敵。與東邊張士誠交戰最多,也討不到什麼便宜,朱亮祖暗通張士誠,也算是他的明哲保身之道。

後來,張士誠在與朱元璋的較量中,漸漸落了下風,朱亮祖再次歸元,也體現了一個普通人“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思想。

不是每個人都能象湯和、李善長、徐達一樣,對他朱元璋至死追隨的。大部分人都是利己主義者,誰強大就跟着誰。

朱元璋有雄心壯志,他對自己有信心。將來征戰天下的過程中,勢必還會遇到許許多多個朱亮祖似的“牆頭草”。

只要能使自己變得強大,那些“牆頭草”就會倒向自己這邊。能把這些“牆頭草”爭取過來,爲我所用,這肯定是件好事。

這些“牆頭草”都倒向了自己,自己的實力就會進一步增強。如此一來,就會有更多的“牆頭草”倒向自己,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

等將來坐定天下了,有的是機會收拾這些“牆頭草”。如果現在就直接表現出對這些“牆頭草”的厭惡,那是不利於爭取民心、奪取天下的。

想到這些,朱元璋決定立即親自去一趟寧國。他要說服朱亮祖再次投降。

只要朱亮祖降了,寧國城內的守兵就會跟着降,拿下寧國這塊地盤就不用費一兵一卒了,而且還會多接收一些人馬。這個賬朱元璋算得過來。

另外一個讓他下定決心、必須要勸降朱亮祖的原因就是,這傢伙竟然能射傷常遇春。

那常遇春是什麼人?那傢伙不僅是個戰爭狂人,也是個武林高手。

當初攻佔採石磯,那小子單槍匹馬竟然敢闖敵陣,不僅順利拿下采石磯,而且自己毫髮無傷。

沒想到以常遇春的身手,這次竟然還栽在了朱亮祖手中。那再次充分說明,這朱亮祖是個軍事人才。

朱元璋立即派出快騎到寧國,讓鄧愈他們看管好朱亮祖,他稍後即到寧國去探望常遇春。

朱元璋去寧國,真實目的是勸降朱亮祖,但打着的幌子卻是去探望常遇春。

你看看,這當領導的學問有多深。

朱元璋派快騎到寧國,就是怕常遇春一惱火殺了朱亮祖,他先派人去穩住那邊的局勢。

然後說自己稍後會到寧國探望常遇春,這多麼感人呀!

這是多麼好的領導呀!

聽說自己的將領受傷了,親自到一線去探望,這個表面文章做的真是可以。

公元1357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元璋排名第一。

朱元璋要去寧國,來回至少也得折騰三、四天。他立即叫來李善長,安排好一些具體事宜。

午飯後,他就在朱文正、李文忠、沐英等一干心腹子侄的護衛下趕往寧國。

朱元璋的信使是七月初三凌晨趕到的鄧愈軍營。因爲常遇春受傷了,鄧愈一邊命人給常遇春治傷,一邊命人嚴加看管朱亮祖。

鄧愈也想利用朱亮祖做點文章,讓他去招降寧國城內的守軍。

可朱亮祖心中很矛盾。這鄧愈只是朱元璋手下一個將領,他來招降自己,他的承諾能算得了數嗎?

當初他先是降了朱元璋,後來又背叛朱元璋投了張士誠。再後來,又背叛張士誠歸復元軍。

這次落在了朱元璋手中,他們還能饒得了自己嗎?

如果真是要死,還不如跟他們拼個魚死網破,讓他們自己去攻寧國城,好歹也讓他們損失點人馬。

鄧愈想招降朱亮祖其實也是如朱亮祖所料,他只不過是想順利地拿下寧國而已。至於拿下寧國後,朱元璋如何處置朱亮祖,那可不管他的事。

反正在鄧愈心中,這朱亮祖朝三暮四的,早就該死了。只不過是在他臨死之前,稍稍利用一下他而已。

七月初一下午,隨行的軍醫就開始給常遇春治傷了。

肩頭和後背的那兩箭都沒什麼,很容易就把箭頭給取出來了。上了點藥,基本上沒什麼大礙。

只是腿上那一箭太麻煩了,入皮肉太深,他們沒辦法取出來。只好截去了箭身的木杆,箭頭仍然插在體內。

七月初二,鄧愈來看望常遇春,常遇春就叫囂着要活剮了朱亮祖。

鄧愈是常遇春的副將,也不敢當面頂撞,只好說朱亮祖現在正被嚴密關押。等他身體稍微恢復了,立即安排讓他親自去結果了朱亮祖。只是他現在身體的傷口還沒復原,暫時不宜動怒。

常遇春看着自己的傷腿,雖然箭頭射入太深,這些隨行軍醫取不出來,他也沒有過多擔心。

因爲他明白還有我呢,當初“三棱透甲錐”我都能給他取出來,何況就是這種普通箭枝呢。

常遇春又問寧國城怎麼樣了。

鄧愈告訴他城內守軍仍在頑抗,如果想要攻下,也並非難事,只是得損失一些弟兄。

他的想法是讓朱亮祖去勸降這些兵士開城投降,等拿下寧國了再回過頭來收拾朱亮祖。

常遇春雖然覺得如此做有些不義,但心中認爲朱亮祖這人就是十惡不赦的,對他也不用講什麼道義。

七月初三一早,朱元璋派來的快騎就來探望常遇春了。並告知他朱元璋稍後即到,將親自前來探望他。

這下常遇春倒是真的被感動了。他不過就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個普通將領,這次受了點兒傷,也沒有性命之憂,朱元璋竟然親臨前線來探望他。

常遇春太受感動了。

其實他哪裡知道,朱元璋此行的真正目的,是來招降朱亮祖的。

七月初三傍晚,朱元璋來到了寧國城外的常遇春軍營。

朱元璋與常遇春進行了深入的交心談心,言語中無不體現出對一個下屬的關懷與愛護,常遇春再次被感動了。

朱元璋讓常遇春安心養傷。還說他帶着部隊從鎮江打到常州,現在又擒下元軍寧國主將,寧國城已成囊中之物。常遇春和他的部隊太疲憊了,需要休整。

朱元璋準備讓常遇春帶部隊跟他一起迴應天休整。等他養好傷了,再安排新的任務。

不過在迴應天之前,朱元璋要見一下朱亮祖,爭取讓這人歸順了去勸降寧國城的守軍。只要寧國拿下了,徽州就在眼前。

常遇春雖然有點不甘心,但眼下自己確實受傷了,這箭枝射入體內太深,傷筋動骨一百天,只能先回去休養了。

還有一點不甘心的是,一旦朱元璋去親自勸降朱亮祖,那一時半會兒就不能找朱亮祖算賬了。

否則,他要是私自結果了朱亮祖,這讓朱元璋以後的臉往哪裡放。

不甘心歸不甘心,那也沒辦法。誰讓自己不小心受了傷,還驚動了吳國公朱元璋大人呢?

朱元璋安撫住了常遇春,立即坐上帥案,讓鄧愈去把朱亮祖提來。

朱亮祖被押到大堂的時候,身上被綁得結結實實。

朱元璋盯着朱亮祖看了半晌沒作聲,這隻把朱亮祖看得心中發毛。

許久,朱元璋纔開口問道:“你是第二次被我抓住了,你還有什麼想說的?”

朱亮祖嘆了口氣道:

“活着的時候,我已經盡力了。

當初在太平被俘時,我確是心有不甘。

後來見你和張士誠交戰,你佔不到便宜。且從地理方位上看,局面對你不利,張士誠派出一個我的舊相識來說服我,我便帶兵逃到了寧國。

再後來,我見張士誠也靠不住,就又歸降了元朝。

對於我的一生,無非就是誰強大一些,誰更靠得住一些,我就跟着誰。

有人說我這個人沒義氣,其實我也有自己的苦衷。

我也明白跟關二爺一樣,至死追隨一個人,會留下千古美名。

但是,這種讚譽如果要賠上那些追隨我的千千萬萬的兄弟的性命,我覺得不值。

那些兄弟們把命交給了我,我有責任給他們找個好歸宿。

算了,算了,不說這麼多了。我已作好了身死的打算,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我懇請元帥大人在我死後,放過我那些弟兄。

他們願意投降你們的,你們就收下;不願意投降的,懇請你們放他們回去當個普通民衆吧!”

朱元璋乾笑了幾下道:

“我從應天跑到寧國來見你,也正是爲了你手下這些弟兄。

那寧國城內還有不少你的部下,如果你能勸他們投降,我保證不殺害你的一兵一卒。

如果他們仍然負隅頑抗,我的大軍過境,必讓那裡無一生靈。”

第六百八十八章 陳叔明休妻第六百一十四章 洪都鬧翻天了第五百零五章 常遇春“冒泡”第三百四十二章 與陳叔明攤牌第四百九十三章 龍擡頭,再聚首第三百七十七章 追兵來了第三十七章 見好就收第四百零一章 誠王“化緣”第五百零一章 機智的文人第七百二十三章 死裡逃生第二百八十二章 地價瘋漲第十七章 風雲突變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漢皇位之爭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府“鬧鬼”第二百九十八章 正式開訓第一百六十五章 劉聚讓賢第六百八十二章 胡碩躺槍第一百六十二章 抵達蘇州第三百五十五章 潛入獅子山第三百一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六百五十八章 洪都祭奠第六百一十五章 朱文正謀反?第五百五十四章 朱文正的陰招第六十一章 我成了四當家第二百七十章 黑蛟幫遭人挑堂口第四百七十一章 常遇春出獄第三百七十章 替姐姐拜堂第六百八十六章 王保保命不該絕第三百六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令智昏第五百四十七章 還得堅守一個月?第六十五章 確定目標第一百三十五章 貪污腐敗 無處不在?第三百零九章 謀取江陰第五百零五章 常遇春“冒泡”第五百八十五章 思想超前的焦玉第六百二十七章 嘉定受查第四百五十八章 陳友諒發大招第八十七章 第一次進妓院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漢皇位之爭第八十七章 第一次進妓院第三百五十二章 廖永忠的損招兒第四十四章 常遇春中箭第六百零六章 可馨思春第二百三十四章 太平送彈第六百四十九章 餘杭告急第四十七章 天佑錐子山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怪的文廟第二百八十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三百三十六章 找到偰遜第三百九十八章 朱文正來要地第五百七十三章 意外相逢第四十六章 郭子興取懷遠第十二章 收了個小弟第五百三十四章 君子無罪,懷璧其罪第三百三十七章 大寧危矣!第七百二十五章 穿插滲透第四百三十五章 廖永安生死未卜第五百六十一章 常遇春救駕第八十八章 初見思淑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命所歸第五十八章 重大發現第四百一十章 批評與表揚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可不當雷鋒第二百四十二章 重大喜訊第一百五十七章 借一步說話第三百二十五章 遠行前的準備第三百三十八章 遠走高麗第七百二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五百四十七章 還得堅守一個月?第五百零五章 常遇春“冒泡”第六章 樂極生悲第二十章 捨命相搏第六百七十三章 拳斃託音第六十三章 先打豪強第三百七十四章 危在旦夕第三百二十一章 遷居應天第三百八十四章 “活死人”的秘密第一百五十章 金蟬脫殼第五百四十三章 猛人薛顯第六百四十六章 羣衆的智慧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亡朱元璋?第五百九十七章 珍貴的玉葫蘆第二百六十六章 長子出生第五百零九章 三線快攻第九十四章 鄱陽湖避雪第二十七章 思淑入川第四百七十六章 五路伏兵第六百一十七章 李文忠的致命一擊第三百四十一章 高麗要崛起?第六百四十六章 羣衆的智慧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幹雙先鋒第五百八十九章 罕見的提親第三百零二章 說服藍玫第五十章 手術成功第五百四十六章 此馬雲非彼馬雲第三百九十章 拿下婺源第六十五章 確定目標第三百零六章 展示威力第五百零一章 機智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