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明珠”是誰?

席間,我與朱老爺子和曹氏也談妥了霏兒她們搬去應天的事情。我打算這次去應天之後,先把那邊的事情處理完畢,然後先僱幾個下人,把宅子裡好好打掃打掃。

不出意外的話,下個月我就回石門來,接霏兒、淑兒、蘭兒她們一起迴應天。

考慮到我們第二天要趕路,當晚的晚宴也結束得很快。

晚宴結束後,朱老爺子叫住我,說是讓我去他書房,他有要事跟我相商。

也不知道朱老爺子跟我要談什麼,既然他相請,我就只得跟着去了。

進了書房,朱老爺子讓我坐下了,就跟我直奔主題了。

朱老爺子問得很直接。他問我當初那句偈語“大哉乾元,傳世百年;誰可代之,明珠當先。”這個“明珠當先”中的“明珠”是不是就是指的應天的朱元璋。

我笑了笑,一時還真不知道這話怎麼答。我反問朱升老爺子,他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

朱老爺子說,這話是我當初說的,這“明珠”可能是諧音,可以認爲是“朱”,但這個“明”字又不知該如何解。

我又問朱老爺子爲何有此一問。

朱老爺子笑道:

“你讓你結拜二哥常遇春主動投了朱元璋。

你結拜大哥沈萬三本來在蘇州張士誠的地盤上,你也把他拉到應天來做營生。

你是不是就認定了這朱元璋將來會成爲天下之主?

不然,你怎麼就做出這一系列行爲?”

朱老爺子不愧是朱老爺子,我只得以實相告,我認爲朱元璋將來是能得天下的。

但我又問朱老爺子,他關心這個問題幹什麼,是不是準備出山,要去輔佐一代名主,成爲一代名臣。

朱老爺子在這個問題上,也不跟我繞圈子了。

雖然他是窩在石門講學,但天下之事,他一直是關注着。眼下,朱元璋拿下了寧國,下一步必定會拿下徽州。

徽州城的元軍主將名叫八思爾不花,正宗蒙古人。徽州城的副帥叫福童,漢人。

這福童的兒子福迪目前正在石門求學,他跟隨朱升學過一些儒家經典後,心中感覺十分苦惱,所以數次向朱升老爺子求教。

這福迪的苦惱主要來自父親的緣故。他父親也對他期望很高,知道朱升老爺子是有名的大儒,所以讓兒子前來求學。

可福迪自從求學後,爲自己的身份深感自卑。

這可不能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個問題。要放在現代,他父親怎麼也算是個什麼軍分區副司令員,那是紮紮實實的官二代呀。

可在那個年代,士農工商纔是社會的基本政治排位。

除非是出身書香門第、名門之後,那就是耕讀之家算是最高貴的出身了,三教九流的工商之家那是下等人家出身。更何況福迪的父親是蒙古人任命的官員,這讓他在自己的同學們面前十分地擡不起頭。

他也曾勸過父親不當這個蒙古人的官了,可父親總是猶猶豫豫的。

朱升老爺子知道這個情況後,也是給福迪作了耐心的思想開導工作。

他告訴福迪,他的父親肯定也有他自己的苦衷。他勸他父親辭官之時,他父親並沒有做出任何過激反應,說明從內心深處,他父親還是贊同兒子這番話的。

朱升老爺子也拿自己的例子開導他。說自己也曾經當過蒙古人的官兒,當初辭官之時,也是作過反覆的思想鬥爭。

經過朱升老爺子的耐心開導,福迪的思想情緒總算是穩定下來了。

朱升老爺子今晚之所以叫我來詳談,就是覺得這福迪之事還是有文章可作。

如果將來朱元璋真能得天下,下一步朱元璋的部隊攻徽州的時候,朱老爺子可以利用和福迪的師生關係,去策反福童。

如果這事兒成功,讓徽州能不經歷這場戰火,不光對朱元璋是一件大好事,對徽州的百姓更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聽到這裡,我總算是弄明白了,朱升老爺子就是怕保錯了主子。

他就是想向我確定,這朱元璋保不保得。或許他還有更深層的目的,將來朱元璋請他入仕,他去不去得?

再怎麼說,這也是我岳父。

我沉思了片刻,說道:

“岳父大人,對於這事兒,我是這麼理解的。

當今天下,雖然蒙古人的元朝還是最大的一股勢力,但我並不看好他。

我相信您老人家也不看好他,從您老人家辭官的那一天起,您就不看好蒙古人了。

餘下的徐壽輝、張士誠、方國珍,包括龍鳳政權的實際控制人劉福通都不是那種能夠稱霸天下的主。”

說到這裡,我觀察了一下朱老爺子的表情。只見他對我這番分析還是十分贊同的。

於是,我接着說道:“

眼下,天下羣雄,也唯有朱元璋我見他有帝王之氣。所以我才讓我們結拜大哥和二哥都跟他扯上關係。

如果您老人家準備出山,我強烈推薦您加入朱元璋集團。

對於徽州之事,如能說福童裡應外合,甚至是主動投誠,那對徽州民衆都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但有一點兒,如果是朱元璋派人請您老人家出山,您老人家千萬不可前去,除非是他親自來請。

您老人家是一代大儒,切不可自降身份。”

我這一番話說出來,朱升老爺子是點了點頭。

接着他又問道:“如果朱元璋親自來請,他向我請教治國平天下之策,我該怎麼回答更爲妥當呢?”

我笑了笑道:“當年,我與您老人家討論這個事情的時候曾經說過重要的一點,不知道您老人家是否還記得?”

朱升老爺子仰天思索片刻,道:“記得你當初說這亂世之中,要想得天下,不可急着稱帝。”

我笑道:“對,就是這個!”

朱升老爺子道:“那要是朱元璋問我,我總不能說,你不要急着稱帝就行了,這算什麼治國平天下之策?總還得說點兒別的吧!”

我笑道:“那別的無非就是先多來點實惠的,多搶點地盤,多招點兵馬,多積攢點糧食唄!”

朱升老爺反覆揣摩着我的話,說道:“多搶點地盤,多招點兵馬,多積攢點糧食,多來點實惠的……”

良久,朱升老爺子道:“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個口號怎麼樣?”

我心中暗笑,嘿嘿,這不就是歷史書上的那句著名口號嗎?我趕緊說這個平天下之策定得好,通俗易懂,又能切中要害。

隨即,我問朱老爺子,這次這麼爽快地答應我帶霏兒她們搬到應天去,您老人家是不是也打算去應天了。

朱老爺子聽了我這話,只是笑而不語。

良久,朱老爺子說道:“賢婿,我再問你最後一個問題。這‘明珠’的‘明’字究竟作何解,難道就是爲了配這個‘珠’字嗎?”

這次我也就不跟朱老爺子繞圈子了,我說道:

“現在朱元璋的封號是吳國公,如果將來朱元璋要定國號,肯定首選‘吳’字。

到時候,您老人家一定要極力阻之。

其一,這‘吳國公’是龍鳳朝廷所封,如果朱元璋想一統天下,用‘吳’字不合適。

其二,春秋戰國時期有吳國,三國時期有吳國,但這兩個吳國國運都不長久,所以‘吳’字作爲國號不吉。

其三,‘吳’字諧音‘無’字,吳國就是無國,吳朝就是無朝,那就更不吉利了。

您老人家要是說上這番言論,再加上您一代大儒的身份,朱元璋一定打消定國號爲‘吳’的念頭。

那麼,他必定會問您老人家定什麼國號合適。

您老人家就說定爲‘明’。

這‘明’字拆開就是‘日’和‘月’,代表着驅逐撻子、恢復漢人江山的決心是‘赤子之心,日月可鑑’。”

朱升老爺子唸叨着:“赤子之心,日月可鑑。好,這個口號提得好。國號定爲明,那就應了‘明珠當先’的那句偈語了。”

我又提醒道:

“這朱元璋當初拿下應天之後,就準備上龍鳳朝廷請‘吳王’的封號。

您老人家如果當了他的謀士,一定要讓他謹記‘緩稱王’這句話。

另外,如果您老人家去應天,提前派人通個消息,應天的宅子我都替您備好了。您老人家來之前,我好派人前去打掃打掃。”

朱老爺子也不跟我客氣了,只說這事讓我費心了。

從朱老爺子書房出來,我先去了霏兒那裡。畢竟這走得太急,三個如花似玉的老婆我都得去告別一番。

霏兒見我來了,十分吃驚,說道:“你明天就要走了,不去思淑和蘭兒那裡,跑到我這裡來做什麼?”

我笑道:“正是因爲明天要走了,所以今晚得來跟你辭行嘛,聆聽一下夫人的教誨,看夫人還有沒有什麼要交待的。”

霏兒撲哧一笑道:

“去去去,別沒個正經的。待會姣兒要睡覺了,你快去思淑或蘭兒那裡吧。

等你處理完應天的事,就該回來接我們了,也分別不了幾天。

放心吧,我們會照顧好自己的。”

見霏兒如此說,我就從那裡出來,去了思淑那裡。

第五百三十三章 女鬼上門?倩女幽魂?第三百七十四章 危在旦夕第五百五十三章 朱朝貴慘死第五百八十八章 奇門遁甲第三百九十二章 拍賣會只是幌子第四百四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422章第四百六十七章 東窗事發第六十五章 確定目標第一百二十三章 突襲開始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善長的關係戶第五百五十七章 閃擊戰之祖第五百七十章 衝出湖口第五百九十八章 常遇春大戰張定邊第八章 救人一命第五百零九章 三線快攻第三百八十四章 “活死人”的秘密第六百零九章 沈萬三講故事第六百三十六章 決戰東吳第一百四十九章 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第三百三十六章 找到偰遜第二十五章 杜黑子的政治頭腦第六百六十九章 強渡洛水第二百三十四章 太平送彈第三百六十三章 六脈神劍是假的?第五百六十五章 甕中捉鱉之計第七百一十八章 蠢死的皇太后第四百一十章 批評與表揚第五百五十一章 趙德勝中箭第四百八十八章 劉聚的情商第四百一十章 批評與表揚第三百一十章 把工資都交給老婆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良也是錯第三百零四章 改良火槍第二百八十三章 要收租嘍!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個男人一臺戲第四百二十二章 這是什麼地方?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三百四十七章 朱元璋休會第一百四十三章 堅守定遠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都想當和事佬第五十七章 原來是蟲洞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被包圍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惹惱張思淑第四百四十七章 都想當和事佬第五十四章 勇攀懸崖第六百六十五章 東南平定第六百八十六章 王保保命不該絕第二百五十五章 接風宴第三百二十四章 敢不敢過揚州?第一百三十三章 敲打富戶第五百二十五章 李謝內鬥第二百六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四百九十章 於光投誠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價漲瘋了第七百一十六章 石象生第七百一十三章 胡惟庸的機會第五百二十四章 洪都失守第四百七十四章 “超標”的午宴第二百九十三章 劉聚得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二戰集慶第三百七十六章 難以啓齒的重傷第六百五十三章 《馬前神課》第二百四十一章 令人興奮的靈感第三百零九章 謀取江陰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生就是忽悠第一百八十六章 火器世家第二百三十四章 太平送彈第六百四十八章 拿下湖州第七百一十二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第一百一十五章 是暗戀嗎?第二百二十七章 俘獲美人心第二百七十章 黑蛟幫遭人挑堂口第一百四十四章 滁州報信第四百二十章 易守難攻的衢州城第三十章 藍玫尋死第五百七十四章 論跑路的重要性第一百三十八章 朱元璋來信第六百四十四章 水軍首勝第三百二十二章 傅友廣拜年?第三百四十四章 確定行程第二百五十九章 順應天命第二百七十二章 陳元貴的損招第一百三十一章 計賺定遠城第四百二十八章 掘城而入?第七百二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四百三十二章 智取衢州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廟劫案第三百二十七章 錦衣衛的前身第一百二十一章 令人興奮的妙計第二百零三章 朱元璋的如意算盤第四百九十章 於光投誠第一百五十五章 改走陸路第一百八十章 劉聚的託付第四百五十四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零二章 北上還是南下?第六十八章 圍點打援(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擒獲夷首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六百六十八章 制蠱邪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