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誰守常州?

朱文正是好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朱元璋聽了是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目光中對朱文正這個親侄子也是透露着幾分讚許。

但朱元璋的這種讚許的神情也是稍縱即逝,很快他就 恢復了那一副嚴肅的冷麪孔狀態。

即便是如此,他的神情變化早被李善長與湯和這兩個人精看在了眼裡。

剛纔朱文正講話的時候,他們兩個雖然也是在用心聽,但眼睛就沒瞧朱文正一下,而是死死地盯着朱元璋,就看他對他這個親侄子的意見是個什麼看法。

說不定,他們叔侄倆就是來唱雙簧的,什麼大政方針,朱元璋心中早就有數了。

李、湯二人雖然心中已有了底,但還是沒有急着發言,他們想聽聽朱元璋怎麼說。

朱文正說完,朱元璋表情很平靜,既沒說朱文正這個方案好,也沒說不好,而是直接點起了將。

他問道:“鼎臣啊!你有什麼看法?”

鼎臣是湯和的字,湯和見朱元璋先問到自己,心中早已打好了腹稿。

湯和說道:

“真是將門虎子啊!

文正這孩子頗有些元帥大人的風骨,這分析問題、判斷形勢的能力這幾年真是大有長進呀!

我也贊成他的說法。對於蘇州咱只是作出進攻的姿態,但不會做出實質性的舉動。

就是要讓張士誠時時刻刻繃緊我們會攻取蘇州這根弦,而沒有心思顧及其他的地方。

也只有這樣,咱們繼續向西、向南擴張的計劃,才能順利得以實施。”

朱元璋聽完湯和的意見,也沒說好,也沒說不好,甚至連臉上的表情都沒半點兒變化,而是把頭轉向李善長。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顯,你談談看法。

李善長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察言觀色的能力那可是一流的。既然朱元璋問到了自己,那麼,就順着朱文正和湯和的話頭繼續向下說唄。

李善長是好一番忽悠,直接把朱元璋那張陰沉着的臉說得是漸漸露出了笑容。

既然大家的意見與自己一致,那就是再好不過了。

朱元璋便給大家定了個基調,下一步就按他們三個說的方案辦,接下來要確定的是下一步如何調兵遣將的問題了。

首先,這駐防常州的任務交給誰?

這個任務看似壓力不大,實際上非一般人能搞定。必須是個老謀深算之人,才能在常州穩住這個局勢。

駐防常州的中心任務是給蘇州的張士誠部以巨大壓力,而並不是去攻城略地。

如果是派馮國勝這種好戰分子,說不定他就會貿然進攻。

如此一來,有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但也有可能遭受不必要的損失,從而影響朱元璋的全盤計劃。

經朱元璋一番分析,這個駐防常州的人選就顯得十分關鍵了。

朱元璋拋出這個問題後,轉頭看向李善長他們三個。老規矩,你們先發言,我再拍板。

說起這駐防常州的人選,派徐達去,肯定是沒問題,只是似乎有點浪費人才。

畢竟徐達是朱元璋麾下運用戰略戰術最好的將領,朱元璋還需要他進一步去開疆拓土。放在這裡守常州,跟張士誠的人馬兜圈子,還真是有點浪費。

其他的鄧愈、郭興、郭英之流似乎還差點火候。

馮國用、耿再成倒是可以,但一個在和州、一個在滁州,他們也有自己的任務。

常遇春、馮國勝是兩員勇將,放在那裡可能會壞事兒。

李善長琢磨了半天,也沒琢磨出個合適的人選,只好低着頭不作聲,看看湯和和朱文正是個什麼態度。

朱文正到底還是年輕,那兩個老滑頭不說話,他就只好又先開口了。

朱文正開口說道,他願意爲叔叔分憂,領兵鎮守常州,做應天東邊的屏障。

他這話還沒說完,就被朱元璋給打斷了。朱元璋的意思是他的資歷還淺,還不能給他安排這麼重要的任務。

朱文正也是不折不撓,既然毛遂自薦不行,那麼就推薦自己未正式拜過的“師傅”常遇春吧。

於是,朱文正少不得又在朱元璋面前誇了一番常遇春是如何如何,讓他鎮守常州再合適不過了。

朱元璋當然清楚朱文正與常遇春的關係。按說常遇春守常州那是綽綽有餘,但是常遇春那好戰鬥狠的性格,朱元璋還是有點不放心。

但是朱元璋不能就這麼當着朱文正的面說這話。朱元璋只是說道,以常遇春的能力守常州是沒有問題。

但我們守常州隨時窺視蘇州的目的是什麼?就是進一步開疆拓土。

常遇春可是一把開疆拓土的能手。讓他就在常州這裡待着,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的。一是浪費了他的才華,二也會憋壞他的。

你看看,什麼叫水平?

朱元璋這就叫水平。

本來是不想讓常遇春守常州,覺得他守常州可能會出岔子。

可這話從朱元璋口中出來,就成了浪費常遇春的才華了。這話要是傳到常遇春耳朵裡,他聽着心裡會有多舒服,那以後還不得賣命地爲朱元璋衝呀殺呀。

而且這話也肯定會傳到常遇春耳朵裡去,因爲他是對朱文正說的,朱文正與沐英可是一天到晚恨不得當常遇春跟屁蟲的人。

朱文正本是一腔熱情,沒想到提了兩個方案都被叔叔給否決了,他也只好不作聲了。

朱文正發完言,就輪到李善長與湯和兩個了。

李善長心中倒是覺得湯和是個合適的人選,但不清楚湯和願不願意去守常州。

如果他不願意去,自己提出他這個人選,反而會得罪了他。不如先聽聽湯和準備推薦誰去吧。

湯和心中也是有自己的算盤的。去守常州是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就是沒什麼硬性的任務,比如說要求拿下某塊地盤。守一個地方總比攻一個地方是要輕鬆許多的。

不利的方面就是常州與蘇州相隔不遠。張士誠爲了解除咱們對蘇州的威脅,會不會率先對常州發起攻擊?那少不得又有幾番惡戰。

因此,守常州也不是個輕鬆的活兒,得時時刻刻小心。

但就眼前的情況來看,朱元璋一時也選不定去守常州的人選。也有可能是心中有人選了,自己不願意說。

如果自己主動提出去守常州,至少是展現給朱元璋一個積極的態度。即使他不讓自己去,也沒關係,反正自己還落了個工作積極主動的好名聲。

如果朱元璋真同意他去,那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畢竟朱元璋在這個人選的問題上犯難了,我主動幫他排憂解難,也不枉與他是發小這個情份。反而能讓朱元璋更加信任自己。

總體說來,湯和覺得自己提出去守常州是利大於弊。

有了心中這番盤算,還不等朱元璋點將,湯和就主動站了起來,表示願效犬馬之勞,去鎮守常州。

誰知湯和此話一出,是正中朱元璋下懷。

朱元璋一個勁兒地說好。說湯和識大體、顧大局,關鍵時刻能爲他分憂。

表揚完湯和之後,朱元璋又轉過頭問李善長,對此事有什麼看法。

事情已經明擺着,李善長也不是個傻子。

當然又是一番精闢的分析,從守常州的重要性開始,一直是說到由湯和來守常州的必要性。

總之,在李善長口中,湯和來守常州,那正是天經地義。

李善長說完,輪到朱元璋了。

他也沒有多廢話,直接就是宣佈,任命湯和爲樞密院同僉(同僉爲院官身份,節制元帥),立即帶兵進的身份駐守常州。

湯和守常州的問題定下來了。那麼下一步,徐達和常遇春這二位攻克常州的功臣該怎麼安排呢?

這次朱元璋沒有再徵求他人意見了,而是直接說出了心中的打算。

調徐達南下,攻打宜興、長興,爭取一舉拿下整個太湖西邊的地盤。

另調常遇春暫時回鎮江,隨時兼顧應天及常州的情況。

鄧愈則調到蕪湖、溧陽一線,瞅準時機拿下張士誠控制的寧國。

一旦東邊的徐達能順利拿下宜興、長興,鄧愈則可以進一步南下,消滅盤踞在徽州的八思爾不花部。

一旦這個總體戰略規劃得以實現,那朱元璋在應天的地盤就更加穩固了。

就在朱元璋爲自己的這個作戰藍圖有點沾沾自喜的時候,湯和又提出了一個想法。

這徐達和常遇春的下一步安排,是否還是徵求一下他們個人的意見。

畢竟現在常州前方的情況他們兩個是最熟悉的。如果他們切實有什麼更好的可行性建議,不妨按照他們的作戰方針執行也是可以的。

朱元璋聽湯和這麼一說,也是有點舉棋不定了。這湯和說得也在理兒,如果真如他所說,徐達、常遇春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話,那未嘗也不是一件好事。

這次朱元璋還沒來得及徵求李善長的意見,朱文正就插話了。

朱文正說道:

“元帥大人,湯叔父的話不無道理。

我也覺得徐將軍和常將軍下一步的用兵方向,還是徵求一下他們的意見較好。

如果他們有更好的方案,我們爲什麼不採納呢?”

第十六章 拜師學藝第六百零一章 生擒張必先第六百三十四章 誘降宋興第六百一十八章 寧可錯殺,絕不放過第五百零三章 夜明珠第八十章 到達峽州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良也是錯第四百二十七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六百一十五章 朱文正謀反?第二百六十九章 死裡逃生第一百四十六章 沈萬三大賺一筆第七百一十五章 楊憲下獄第二百一十四章 放虎歸山第三百九十五章 李善長的試探第二百一十五章 探望常遇春第六百七十八章 令人發瘋的蒙古騎兵戰術第五百一十六章 官二代第二百九十二章 令人滿意的賄賂第六百八十九章 意外之喜第二十六章 錐子山上排座次第一百零三章 絕症肺癆第二百六十二章 錐子山傳來好消息第六百二十六章 好兄弟,講義氣!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二百七十章 黑蛟幫遭人挑堂口第二百五十七章 買房置地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生就是忽悠第三百二十一章 遷居應天第五百九十七章 珍貴的玉葫蘆第六百一十章 替陸家撐面子第四百三十四章 兩個心願第二百一十二章 他鄉遇故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九十章 營救思淑(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妻管嚴”?第二百一十七章 二戰集慶第二百一十四章 放虎歸山第九十八章 投資入股第三百九十九章 朱文正的高論第四百二十章 易守難攻的衢州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義助小僧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個更加大膽的計劃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探究竟第一百三十五章 貪污腐敗 無處不在?第589章第三百章 競選班長第二百一十四章 放虎歸山第五百一十二章 朱文正上位第三百五十一章 朱文正要了個先鋒官第六百一十一章 趙敏的大哥第六百二十八章 顛覆三觀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令智昏第一百三十六章 派人去和州第一百七十五章 錐子山告急第三百一十九章 新式短槍第二十八章 峽州一別第二十三章 追殺千戶第五百一十章 攻克江州第三百二十四章 敢不敢過揚州?第三百一十四章 巧制朱亮祖第五百八十章 洪都德勝門第七百零三章 沐英的懷疑第四百七十四章 “超標”的午宴第二百零七章 招降二陳第一百九十一章 郭子興死了第四百零五章 錐子山上的藏寶洞第五百零三章 夜明珠第三百零九章 謀取江陰第七百二十三章 死裡逃生第五百四十二章 新城門之戰第七百一十二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第六百五十五章 《九陽神功》?第六百二十六章 好兄弟,講義氣!第二百零五章 斬首行動第三百九十章 拿下婺源第三百八十七章 破例冊封第二百八十八章 朱老爺子的心病第四十三章 驚動敵軍第一百九十七章 獄中接頭第三百一十四章 巧制朱亮祖第六百五十三章 《馬前神課》第五百八十一章 張士誠再度稱王第九十五章 湖口救險第一百五十三章 製造混亂第七百一十四章 賜婚李祺第四百五十二章 安頓劉基第五百零二章 快成廢紙的至正鈔第五百二十四章 洪都失守第二百六十三章 薪酬制度改革草案第六百一十六章 陳維林大婚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子明被擒第五百一十三章 浙江兵變第七十六章 蜀中來信第六百九十九章 溫水煮青蛙第二百四十二章 重大喜訊第六百八十章 愛的代價第一百七十五章 錐子山告急第五百四十三章 猛人薛顯第四百五十八章 陳友諒發大招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可不當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