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苗軍反水

朱元璋立即派人給馮國勝送信,讓他們密切關注牛首山、方山一帶元軍的動向。如果發現有元軍部隊西移,立即前去偷襲,但要注意安全。

偷襲的目的,只是爲了打亂敵人的計劃,給敵人制造麻煩,並不是要真正幹掉多少元軍。一定要在傷亡代價最小的情況下,給元軍制造麻煩。

一旦中路偷襲得手,元軍會立即發現中路防禦的漏洞,必然從東線調集部隊堵漏。因爲他們肯定會斷定我們的東線部隊得顧忌鎮江、揚州兩個方向的元軍,不敢太冒進。

另外,東線一旦有部隊調到中路,揚州的阿魯輝必定會帶着苗兵渡江馳援。一旦苗兵過江,阿魯輝的死期就到了。

苗兵一反水,以徐達的能力,定能在東線搞出一番大動靜。東線告急,集慶的元軍必然又將防禦重心東移。

此時,讓馮國勝牽制住牛首山、方山一帶的中路元軍,西線的機會就來了。

到了那個時候,再一舉突破天寧鎮的康茂才部。天寧鎮一旦被攻克,元軍西線的最後一道屏障就沒有了,集慶就成了囊中之物了。

可以說,朱元璋的整個作戰計劃,就是不斷地聲東擊西、虛實結合。

先突破西線,讓中路增援;

再偷襲中路,讓東線去堵漏;

東線調防的元軍得讓揚州的兵來補缺,揚州的苗兵渡江後立即反水;

紅巾軍在東線取得重大突破後,元軍東線告急,集慶內部必然大亂;

最後的真正攻擊點又回到西線,從西線攻入集慶。

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連環局,不斷地偷襲,讓元軍一會兒東、一會兒西,疲於奔命,最終瞅準機會,給元軍致命一擊。

當然這個連環局的兩個關鍵點就是,常遇春使用秘密武器攻破康茂才水軍部隊,另一個就是苗軍反水。

總體說來,此戰的關鍵就看我的結拜大哥沈萬三和結拜二哥常遇春了。

戰局的發展,完全按照朱元璋的預料進行。

常遇春率領水陸大軍繼續當先鋒,逼近天寧鎮。

二月十一日,方山的陳兆先部奉蠻子海牙之命,帶領着所屬四萬餘人西移,準備與康茂才合兵一處,扼守天寧鎮。

就在陳兆先的部隊經過牛首山一帶時,馮國勝率軍發起了偷襲。

牛首山的防禦部隊因見是自己的部隊調防,也沒引起足夠的警覺,陳兆先部的西移,反而成了給馮國勝的偷襲作掩護。

此役,牛首山守軍折損兩千餘人,陳兆先部折損三千餘人,而馮國勝部幾乎沒有付出什麼代價,圓滿地完成了朱元璋交給他的任務。

馮國勝此次偷襲之後,蠻子海牙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馮國勝部已逼近牛首山,另有邵榮部按照馮國勝的指示,進逼方山。

自從陳兆先移師天寧鎮後,方山現在只剩下左荅納識的兩千人。雖然方山地理位置險要,但兩千人的守軍,還是太少了點兒。

於是,蠻子海牙命令東線的汪誠,率所屬的兩萬人馬進駐方山,與左荅納識一起扼守住這個要道,防止紅巾軍從中路突破。

汪誠部離開了東線的防區,東線的防禦就又出現了漏洞。蠻子海牙立即向揚州的阿魯輝求援。

阿魯輝於二月十八日收到蠻子海牙求援書,定於二月二十三日渡江馳援。定下了日子,肯定得通知尋朝佐他們,要讓他們作好出發準備呀!

尋朝佐收到了馳援命令,也就相當於李存義收到了命令。

早在馮國勝偷襲中路的時候,朱元璋就給徐達、鄧愈送去密信,告知了他們揚州的苗兵會陣前反水,讓他們作好突襲東線的準備。

一旦苗軍過江殺掉了阿魯輝,徐達、鄧愈就立即攻擊東線。

李存義得知了苗軍的馳援計劃後,立即派出兩個人。一個人從揚州至和州然後過江給朱元璋報信;另一個人直接從揚州過江至句容徐達軍營報信。

李存義與徐達約定,他自己會跟隨苗軍渡江。一旦苗兵反水,會在頭上系紅頭帶,他們則可以立即攻擊東線的防禦部隊。

二月二十三日,苗兵順利渡江,部隊整備完畢後,準備向預定地域進發。

阿魯輝得在陣前作個戰前動員,當他踏上臨時搭建的高臺,正準備訓話的時候,尋朝佐早準備好了。

尋朝佐不光在臺上殺掉了阿魯輝,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解決了阿魯輝的親兵衛隊。

這樣一來,苗兵反水的情況,集慶元軍就不得而知了。

殺了阿魯輝之後,尋朝佐迅速跳上高臺作了個戰前動員。

尋朝佐歷數了阿魯輝的種種罪狀以及苛刻對待苗軍的一些往事,激起了下面苗兵的激憤之心。

最終,在尋朝佐、許成、劉哈剌不花三人的鼓動之下,苗軍反了。

李存義也迅速將這個情況通報給了徐達和鄧愈,苗軍都繫上了紅頭帶,表示從此也算是參加紅巾軍了。

徐達、鄧愈二人早就作好了應急預案,隨着二人一聲令下,徐達率軍一萬五千人向西直取蔣山(今鐘山),鄧愈則率餘部密切關注鎮江元軍動向,防止元軍背後突襲。

徐達、鄧愈二人立即派人知會了苗軍,讓他們從北面向蔣山發起攻擊。這樣一來,蔣山的元軍受到西邊和北邊兩個方向的攻擊。

更可笑的是,北邊的苗軍攻過來的時候,蔣山的元軍還以爲是揚州的馳援部隊,直到苗軍殺了上來,才明白苗軍已反水了。

戰鬥進行得異常順利,二月二十四日,徐達部和尋朝佐率領的三萬苗軍控制了蔣山,繼續向西進逼集慶。

蔣山失守,元軍真是慌了神兒。

這蔣山可是集慶東邊的戰略要地,這個地方失守了,也就只剩下集慶東邊的城牆可守了。

按照朱元璋的指示,徐達拿下蔣山後,並沒有立即從東邊向集慶城發起攻擊。

朱元璋是想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成果,現在就讓徐達直接攻城,以徐達的能力,還是很有把握能夠拿下的。

但這樣一來,徐達的攻城部隊勢必遭受不少損失,這可是朱元璋不願意看見的。

朱元璋二月二十五日得知徐達他們已拿下蔣山的消息後,看着地圖研究了大半天。

最後,他讓人給徐達、馮國勝分別送信,讓徐達在蔣山作出欲進攻集慶的架勢,但要注意是雷聲大雨點小,或者光打雷不下雨也可以。

總之,就是要讓集慶城內的元軍在東邊對徐達部嚴陣以待,將戰略防禦重點放在東線。

朱元璋給馮國勝安排的任務就是不斷向牛首山和方山地域發起小衝鋒,把這兩個地方的元軍拖在這裡,絕不能讓他們去別的地方馳援。

東線和中路的任務佈置好以後,朱元璋迅速召集常遇春、廖永安、馮國用、耿再成等人開了個戰前高級軍事會議。

會議討論得非常激烈,各位將領都是紛紛請戰。

最後,朱元璋決定,向江寧鎮發起攻擊的日子定在三月初一。常遇春爲陸路先鋒,廖永安爲水路先鋒,二人攻克江寧鎮後,迅速收攏整編人員,稍作休整。

拿下江寧鎮後,馮國用、耿再成立即攻集慶城。

常遇春和廖永安似乎有些不服,他們也想參加攻城戰鬥。

朱元璋之所以讓他們拿下江寧鎮後先作休整,也是有充分考慮的。

這第一個原因,攻克江寧鎮也不是件輕鬆的事情,必要經過一番惡戰。

那樣一來,士卒肯定很疲累,接着去攻集慶城就不是十分有利了。反而讓馮國用、耿再成去進攻更爲有利一些。

這第二個原因,江寧鎮的守軍主要是康茂才部和陳兆先部。從人數上講,康茂才部經過補充,也只有一萬餘人,而陳兆先部有約四萬人。

但真正能打硬仗的還是這康茂才部。對陳兆先部,朱元璋想採取招降爲主的辦法,畢竟他和陳兆先的父親陳野先以前也結拜過兄弟。

另外,汪誠部趁亂殺了陳野先、陳飛虎。蠻子海牙也沒將汪誠怎麼樣,只不過給二人當了個和事佬,陳兆先對此事肯定是有意見的。

於是,朱元璋派人給陳兆先送了招降信,稱其爲“世侄”,也就是還承認他與其父親陳野先的關係。

朱元璋在信中表示,只要他陳兆先願意歸順,便讓他在紅巾軍中享受其父親原來的待遇。

陳兆先收到招降信後,沒有任何回覆。

按照朱元璋的判斷,陳兆先肯定是在觀望,準備哪邊勝了就跟着哪邊。

這也是朱元璋願意看到的,只要他陳兆先守江寧的時候不賣全力就行了。以常遇春、廖永安的能力,對付康茂才那一萬餘人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一旦拿下了江寧鎮,估計陳兆先就得表態了。康茂才都敗了,他還能怎麼樣?肯定會投降。

但陳兆先肯定是跟其父陳野先一樣,也是個反覆小人,所以不能不防。

常遇春、廖永安拿下江寧後,朱元璋讓他們在此處休整隻是問題的表象。

朱元璋的真實目的,是讓二人在江寧鎮看住陳兆先。待把陳兆先搞定之後,再讓這二人蔘與攻城的任務。

第六十五章 確定目標第四百八十一章 正能量的重要性第四百七十章 策反康茂才第三百四十四章 確定行程第一百三十九章 秘密回山第七十二章 韭菜山伏擊戰第六百零七章 去陸家求親第三百四十六章 天完內訌第六百六十六章 朱元璋稱帝第三百二十三章 京杭大運河的前世今生第二百五十一章 切磋《島夷志》第五百零五章 常遇春“冒泡”第三百一十八章 頗見成效第六百七十七章 歸隱之約第三十一章 襲殺蒙古兵第一百六十九章 遇見本家第一百六十六章 中了“六合彩”第二十四章 上錐子山第七百一十六章 石象生第四百七十三章 如何守住應天?第三百二十九章 北上大都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南分樞密院第六百六十七章 整頓吏治第二百五十八章 和州相親大會第二百六十一章 共同富裕第一百七十三章 和州考察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怪的文廟第三百七十六章 難以啓齒的重傷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李會面第一百六十八章 意外情況第一百八十三章 叮囑常遇春第六百六十八章 制蠱邪術第六百六十九章 強渡洛水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況激烈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亡朱元璋?第六百六十六章 朱元璋稱帝第三十四章 偷襲錐子山第九十六章 商人沈富第四百四十四章 常遇春請罪第五百一十九章 遁入空門第二百五十一章 切磋《島夷志》第三百四十三章 徵求意見第一百七十三章 和州考察第六十九章 圍殲援兵第五百四十三章 猛人薛顯第一百六十章 再結善緣第五百六十二章 健忘的朱元璋第六百六十九章 強渡洛水第二百二十六章 “妻管嚴”?第三百一十九章 新式短槍第一百七十三章 和州考察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可不當雷鋒第七十六章 蜀中來信第六百四十九章 餘杭告急第二百四十七章 苗軍反水第二百零三章 朱元璋的如意算盤第四百六十一章 歪解卦象第一百三十七章 私鹽生意第一百二十八章 處理俘虜的問題第七百零五章 枯葉牡丹第四百一十九章 地皮交接第五百二十四章 洪都失守第二百一十三章 一戰集慶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元璋欲稱吳王第一百五十九章 談判繼續第三百九十九章 朱文正的高論第三百章 競選班長第七百零四章 卞元亨拒召第四百六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四百六十七章 東窗事發第四百六十九章 巧奪水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滁州報信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六百四十三章 水雷的鼻祖第六百八十七章 “可悲”的奶奶第三百七十二章 兵分兩路第四百四十七章 都想當和事佬第四百四十八章 老油條耿再成第五百二十六章 巧施離間計第五百九十五章 沈萬三的小姨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順應天命第四百八十章 相煎何太急?第588章第三百九十四章 小舅哥的眼光第一百二十二章 派出特戰小分隊第四百二十六章 文廟兇案第三百零五章 滾動預算第二百三十五章 沈萬三再獻重寶第589章第三百四十八章 慫恿朱文正第三百四十七章 朱元璋休會第四十七章 天佑錐子山第二百零八章 採石磯告急第四百零一章 誠王“化緣”第二百七十四章 狗血的三角戀第七百一十九章 陳元晫的皇帝夢第十六章 拜師學藝第八十三章 身陷囹圄第五百六十一章 常遇春救駕第五百七十八章 陳善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