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朱李密謀

西村與西北村隔秦淮河的南源溧水河相望。溧水河與句容河就是在西北村處匯合成了秦淮河干流。

常遇春到達西村的時候,正好遇見郭天敘手下的那一千餘江上部隊。

這一千餘人在秦淮河西岸遭到元軍重創,死傷過半,正在走投無路之際,恰好遇上了常遇春。

常遇春立即接應這幫人上了岸,打通了西村與西北村的水上通道。

就在他與徐達陸續接應郭天敘、張天佑殘部的時候,湯和率領的五千人馬也趕到了。

這下,起義軍總算是穩住了陣腳。

徐達在接應郭天敘、張天佑殘部的時候,竟然還有人帶着郭、張二人的屍首通過了方山元軍的阻擊。

徐達見郭天敘、張天佑二人都戰死,立即發出緊急軍報給朱元璋。

徐達命人將二人屍首交給常遇春,讓他帶回太平城。徐達則按照朱元璋的指示,準備繼續回兵扼守句容。

直到第二天,九月十九日上午,纔沒有殘兵陸續南下了。估計沒回來的都在戰場上交待了。

徐達、常遇春、湯和他們一清點逃回來的人馬,總共才兩萬餘人。

也就是說,這二戰集慶,陳野先部臨陣倒戈;主將郭天敘、張天佑戰死;其所屬四萬餘人,損失了一半;輜重物資幾乎全部淪爲敵手。

好在經過徐達的一陣衝殺,元軍退回了方山以北,秦淮河西岸的元軍也退回了牛首山、將軍山一帶。

雙方又成了戰略相持局面。

徐達、常遇春、湯和三人計議了一番,決定第二天,由常遇春護送着郭天敘、張天佑的屍首回太平;徐達迅速回句容;湯和則在溧水堅守,整頓郭天敘、張天佑的那兩萬餘殘部。

三人計議已定,準備第二日行事。

哪知當晚,朱元璋竟然來了溧水。

朱元璋在接到溧水方向的軍報之後,估摸着二戰集慶不會太順利。

九月十八日在家仔細琢磨了一天,九月十九日一早,朱元璋便帶着親侄子朱文正來了溧水。

徐達、湯和、常遇春見朱元璋到了,立即將情況作了個詳細彙報。

朱元璋看着郭天敘、張天佑的屍首也是着實“難過”了一陣。

很快,朱元璋就穩定住了情緒,說眼下不是難過的時候,一定要繼承二位元帥的遺志,繼續完成反元大業。

你看看,人家這水平,不當皇帝真是屈才了。

朱元璋立即主持召開了一個高級軍事會議,用現代的說法,那叫現場辦公會。

會議由朱元璋親自主持,與會人員有徐達、湯和、常遇春、朱文正。

會議先對郭天敘、張天佑二位元帥的的英年早逝表示了深切的哀悼。

然後議定朱元璋回太平後,立即向龍鳳政權上書,請求龍鳳朝廷對二人及家屬給予恩恤。

接下來,朱元璋對下一步的工作作了個簡要安排。

立即調蕪湖的馮國勝到溧水來,負責溧水的防務。

蕪湖的防務則由郭興、郭英兩兄弟負責,郭興爲主將,郭英爲副將。

句容方向的防禦由徐達、鄧愈負責,還是徐達爲主將,鄧愈爲副將。

湯和待馮國勝到位後,繼續回溧陽負責溧陽方向防禦。

常遇春則與朱元璋一起回太平,繼續與廖永安負責防禦採石磯的康茂才部。

至於郭天敘、張天佑的兩萬餘殘部,徐達帶五千人去句容,常遇春帶五千人去太平,其餘人馬則留在溧水,交給馮國勝整編。

至於爲什麼把馮國勝從蕪湖調來防守溧水,朱元璋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當初渡江攻集慶,就是馮國勝最先提出的。

但朱元璋想讓郭天敘、張天佑先去當這個炮灰,讓他們與元軍主力作戰,互相消耗。

馮國勝雖然作戰勇猛,但謀略不足,對於朱元璋的用意,始終不能理解。

爲了不讓馮國勝捅摟子,朱元璋便將其安排在蕪湖。

現在,元軍大勝郭天敘、張天佑部,下一步很可能會乘勝追擊,向溧水方向發起進攻。

因此,溧水方向得派個勇將來。

朱元璋認爲馮國勝最適合不過了,這傢伙對兩戰集慶都沒給他安排什麼重要任務早憋了一肚子氣,現在讓他守溧水,一旦元軍來犯,他肯定會跟元軍玩兒命。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朱元璋識人用人的確有過人之處。

會議召開完畢,徐達、常遇春連夜整頓郭天敘、張天佑的殘部,準備各帶五千人,第二日一早就出發。

九月二十日一早,徐達帶着人回句容。

朱元璋則與常遇春一道,帶着郭天敘、張天佑的屍首回太平。

湯和則在溧水堅守,等着馮國勝來溧水後,他就帶着人馬回溧陽。

九月二十日當晚,朱元璋他們就回到了太平。朱元璋立即讓常遇春帶兵去城北駐防,採石磯的康茂才部不容小覷。

常遇春走後,朱元璋立即召來李善長,二人又是一番密議。

最終,議定由李善長負責搭設靈堂,在太平爲郭天敘、張天佑舉行個祭奠儀式後,將二人屍首火化。

然後由李善長親自護送二人骨灰回和州,接下來李善長迅速前往毫州給龍鳳政權遞奏摺。

待龍鳳政權的任命文書下達後,李善長再返回和州與朱元璋的夫人馬氏、郭氏一道將郭、張二人的骨灰送回滁州。

至於爲什麼讓馬氏和郭氏都回滁州,朱元璋也是有深意的。

現在,都元帥郭天敘、右副元帥張天佑都戰死了,按說,這原郭子興部的人馬,就該歸他這個三把手左副元帥統領了。

但滁州還有個郭天爵,他也是郭子興的親兒子。如果龍鳳政權任命郭天爵爲都元帥,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朱元璋得立即上書,同時還得派個得力的人去毫州,打通一些關係,讓龍鳳政權給朱元璋一個最高軍事統帥的正式任命。

這樣一來,朱元璋就站在在法理的制高點,可以順利地接收原郭子興部的人馬。

但是,如果滁州的郭天爵部不服從龍鳳政權這個安排,拉着人鬧分裂,那也是個很棘手的問題。

因此,朱元璋就想到了自己的妻子馬氏和郭氏。

馬氏是郭子興的養女,郭氏是郭子興的親生女兒,郭天爵得管她們兩個叫“姐姐”,由她們兩人出面去滁州做工作,定能穩定住局勢。

只要局勢穩住了,將來郭天爵再有什麼異心,以朱元璋的能力,收拾郭天爵那是小菜一碟。

但去毫州龍鳳政權的朝廷上書、疏通關係之人,朱元璋思來想去,也找不出個穩妥之人。

最後,只得讓李善長親自去一趟。

至於馬氏、郭氏兩位夫人那裡,朱元璋也有書信交待。

雖然郭家是她們二人的孃家,但嫁出去的女,就得向着婆家,這是那個年代的規則。

更何況馬氏、郭氏都認爲自己的夫君朱元璋比起弟弟郭天爵來說,強了不知多少倍。

妻以夫貴,將來朱元璋有了好前程,她們兩個肯定也跟着沾光。

雖然李善長從和州到毫州再返回和州,需耽誤些時日,但也正好可以趕上和馬氏、郭氏一起去滁州。

因爲前段時間,李善長從和州帶來消息,馬氏預計就在九月臨盆,說不定這兩天孩子都生下來了,只是消息還沒有及時傳過來。

等李善長這一來一回,馬氏的孩子也早滿月了,馬氏就可以安心地去滁州幫朱元璋處理相關事宜。

朱元璋與李善長商議已定,二人便仔細研究了一番如何給龍鳳政權上書。

最後,朱元璋的奏摺中,先是描述了郭天敘、張天佑二人在二次進攻集慶過程中,遭人暗算,先後戰死,請給予恩恤。

另外,請封郭子興幼子郭天爵爲中書省右丞,而朱元璋爲中書省平章政事兼都元帥。

這樣一來,從級別上來看,郭天爵還得歸朱元璋領導,因爲平章政事是中書省的最高行政長官。

郭天爵這個中書省右丞只是朱元璋這個中書省平章政事的副手,而且朱元璋還兼都元帥,郭天爵沒有任何軍事任命。

所以,朱元璋可以堂而皇之地接收原郭子興部的所有人馬,包括滁州的人馬。

雖然郭天爵是右丞,但這是文官,沒有領兵的權力。

一旦龍鳳政權的任命文書下達,再加上妻子馬氏和郭氏去滁州做工作,朱元璋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第二天,太平城內一片素縞,包括朱元璋在內的所有人員都穿着白孝服,朱元璋也親自主持了祭奠儀式。

儀式上朱元璋痛哭流涕,其情形實在是感人。

在祭奠儀式上,朱元璋還親口宣佈了一條重要紀律。就是郭天敘、張天佑已戰亡的消息不能隨便外傳。

特別是不能讓這個消息傳到滁州方向去,以免引起滁州軍心不穩。一切待李善長去毫州討得任命文書後,再作主張。

中國有個詞叫“喜憂參半”。

郭天敘、張天佑之死對於滁州、和州乃至江東太平等地的紅巾軍來說,確實是一大隱憂。主將戰死,難免會人心惶惶。

但有憂,是不是有喜呢?

第二百六十章 準備大幹一場了第六百一十七章 李文忠的致命一擊第四百五十二章 安頓劉基第三百零九章 謀取江陰第四百四十九章 給花雲配個副將第七百二十二章 窮途末路第十章 黑石嶺的傳說第六百一十九章 朱文正之死第一百二十一章 令人興奮的妙計第一百二十一章 令人興奮的妙計第五百零八章 怪招制敵第三百七十三章 小妾也有“編制”第九十四章 鄱陽湖避雪第二百三十三章 再娶美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應天新城第三百三十一章 遇上了“高衙內”第二百三十七章 謀取採石磯第一百章 再遇常遇春第一百九十五章 卿卿我我第三百零六章 展示威力第二百零一章 大戰採石磯第十章 黑石嶺的傳說第五百三十五章 控制朱文正第五百二十九章 厚黑王者第二十六章 錐子山上排座次第六百二十章 假伊尹,真董卓第二百四十三章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第四百五十五章 鴻門宴弱爆了第五百三十四章 君子無罪,懷璧其罪第六十五章 確定目標第十四章 順利脫險第十二章 收了個小弟第五百二十六章 巧施離間計第五百六十七章 此消彼長第三十六章 乘勝追擊第四十二章 準備突圍第四百五十七章 採石磯失守第一百零七章 經不起推敲的謊言第五百四十章 貓有九條命第四百九十三章 龍擡頭,再聚首第四百二十八章 掘城而入?第四百章 砍價砍一半第三百五十三章 必須守住的秘密第一百二十三章 突襲開始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元璋欲稱吳王第五十八章 重大發現第一百七十五章 錐子山告急第一百四十五章 初見朱元璋第五百四十七章 還得堅守一個月?第三百七十三章 小妾也有“編制”第一百三十六章 派人去和州第四十一章 中計遭伏第四百六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五百三十六章 洪都七門第一百五十五章 改走陸路第一百二十三章 突襲開始第四百三十七章 廖永安沒死!第五百一十三章 浙江兵變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善長犯難第四百四十四章 常遇春請罪第一百三十八章 朱元璋來信第二百八十四章 應天新城第三百五十九章 扮作商隊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可不當雷鋒第三百八十七章 破例冊封第三百八十三章 再入陽城堡第一百二十九章 進軍定遠城第六百四十六章 羣衆的智慧第五百七十二章 華容道再現第六百六十九章 強渡洛水第一百三十八章 朱元璋來信第三百四十四章 確定行程第三百二十三章 京杭大運河的前世今生第七百零八章 胡惟庸升官第二百六十七章 此人大有來歷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令智昏第一百四十六章 沈萬三大賺一筆第六百五十四章 老司機遇到新問題第四百五十五章 鴻門宴弱爆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潛入獅子山第三百一十四章 巧制朱亮祖第八十二章 張思淑遭算計第六百九十六章 魂斷七夕第六百八十八章 陳叔明休妻第四百三十一章 雙簧好戲第二十八章 峽州一別第六百五十八章 洪都祭奠第一百零八章 吳嘯天的部署第一百七十章 口無遮攔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壽輝遷都第二百八十六章 賄賂的藝術第五百七十八章 陳善中計第四百七十七章 徐壽輝“駕崩”第六章 樂極生悲第一百九十三章 議定婚事第三十八章 機靈鬼藍玉第五百零九章 三線快攻第五章 盆地脫困第四百三十五章 廖永安生死未卜第一百四十七章 第一筆私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