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二戰集慶

陳野先、陳飛虎部全部渡過秦淮河後,郭天敘、張天佑部的先頭部隊也已經抵達東山對面的秦淮河東岸,而尾隊陳兆先部已抵達方山。

看似勝利就在眼前,其實郭天敘、張天佑部也是已經全部進入了元軍福壽部的伏擊圈。

當時天色已晚,郭天敘、張天佑考慮到大部隊連夜渡河不太方便。便令陳野先、陳飛虎部迅速佔領雨花臺,他們二人自己帶領的四萬餘人則立即向東山對岸的渡河地域集結,明日一早渡河。

陳兆先部則在方山附近就地紮營,明日一早繼續向北進軍。

郭天敘、張天佑二人安排完畢,其先頭部隊已開始紮營,後續部隊陸續到達明日準備渡河的集結地域後紮營。

殊不知,死神已經找上門來了。

按照陳野先與福壽的約定,福壽一旦發起突襲,陳野先、陳飛虎二人立即扼守住秦淮河西岸,防止郭天敘、張天佑部向西渡河到東山。

而陳兆先部立即在方山一帶截住郭天敘、張天佑部,防止其回撤南下。

而左荅納識部則迅速佔領方山,扼守險要位置。

這只是福壽與陳野先的謀劃,其實福壽還有更加全面的計劃。

因爲,他還得防着陳野先。

陳野先既然會在太平戰敗被俘後投降起義軍,那他這次臨陣再降元軍,是真降還是詐降?

既然陳野先當着元朝朝廷冊封的元帥又投降起義軍,那就說明他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對他就不得不防。

如果他這次是真心再降元軍的話,那還好說;如果他是詐降,準備和起義軍一道攻集慶,那就不妙了。

如果還是就按着事先與陳野先謀劃好的方案行事,元軍的處境就很危險。

福壽認真分析了當時的情形,也將此事向元軍集慶路的最高軍事統帥蠻子海牙作了詳細彙報。

蠻子海牙也認爲,對陳野先其人不得不防。

二人判斷,陳野先最有可能是腳踩兩條船。

跟元軍這邊說,他準備投降,把起義軍引到埋伏地域,跟元軍一起剿滅起義軍。

跟起義軍那邊,他很可能會說,他找到了元軍中的裡應外合之人,準備一舉拿下集慶。

這樣,不管最後誰勝誰敗,陳野先都立於不敗之地。

如果起義軍敗了,他則又明正言順地歸附了元軍;如果起義軍真的拿下了集慶,他又可以被起義軍記一大功。

蠻子海牙不愧是元軍集慶路的最高軍事統帥,對事情發展方向的預判和對當前各種複雜形勢的分析,都是相當到位的。

其實,陳野先的真實想法,也跟蠻子海牙判斷的基本一致。

當初陳野先投降起義軍,的確是個緩兵之計,只是爲了暫時保住性命而已。

但投降起義軍後,朱元璋雖然剛開始的時候軟禁了他,但後來又放了他。因此,可以說起義軍對他還算不錯。

但畢竟當時元朝的實力強大一些,起義軍還沒什麼氣候。從骨子裡,他還是想當元朝的官兒,畢竟背靠大樹好乘涼嘛。

但事情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萬一要是起義軍真的拿下了集慶,他可不能過早暴露了自己暗中投降元軍的事實。

還是得給自己留條後路較好。

所以他與陳飛虎計議,一切按照與元將福壽的約定行事,他們二人渡了秦淮河到了東山。

按照福壽的意思,他們得扼守秦淮河西岸,防止郭天敘、張天佑部渡江。

可按照郭天敘、張天佑的部署,他們得立即拿下雨花臺。

如果要腳踩兩條船,那怎麼辦最好呢?

他與陳飛虎認爲,他們渡過秦淮河後就在東山一帶駐紮,既不向西北方向進軍,奪取雨花臺,也不扼守秦淮河西岸,防止郭天敘、張天佑部渡秦淮河。

他們就在東山處觀望,如果元軍佔優,他們就把部隊調集到秦淮河西岸扼守;如果起義軍佔優,他們就去攻雨花臺。

至於陳兆先部,他們也派出信使送去密信,讓陳兆先在方山一帶觀望,儘量不與起義軍正面接觸。

如果起義軍南下逃命,自有扼守方山的左荅納識狙擊起義軍。

如果起義軍勝了,繼續北上,他們就跟着北上。

總之,陳野先沒送來具體指示的密信之前,陳兆先的任務就是觀望,兩邊都不得罪。

可是陳野先的這個陰謀還是被蠻子海牙看穿了。

於是,蠻子海牙與福壽計議,此次殲滅起義軍,主要還得靠元軍自己的力量,不要指望陳野先部。

二人商議了一個更大更詳細的作戰計劃。郭天敘、張天佑部進入伏擊地域後,福壽則帶精銳騎兵突襲起義軍,左荅納識迅速佔領方山,扼守住起義軍南下的通道。

當然這兩點,陳野先也是知道的,事先就跟他商量好了的。

當然還有沒有告訴陳野先的部分。

就是牛首山、將軍山一帶的元軍主力向秦淮河西岸靠攏,密切關注陳野先部動向,並在秦淮河西岸設伏,防止起義軍遭到伏擊後渡河逃命。

雨花臺方向早從集慶城內調集精兵五千加強防守,這樣一來,要是陳野先真的進攻雨花臺,那可就要吃大虧了。

但東山方向,靠陳野先的部隊阻擊起義軍渡秦淮河還是不太保險,爲了防止陳野先觀望,元軍必須另派人手扼守東山地域。

但元軍實在是抽不出更多的兵力了,因爲採石磯方向,康茂才部的防禦也不容放鬆,句容也被起義軍拿下了,集慶城正東面的防守也得加強。

最後,蠻子海牙和福壽計議了好久,纔想出了一個可以擔當防守東山地域任務的人選。

此人叫汪誠,也是一個都元帥,情況和陳野先差不多,也是由於各地起義軍太多,元軍招架不過來,封的一個都元帥。

這汪誠是金壇縣人,他的大本營也在金壇縣,實力不如陳野先。

徐達、鄧愈攻句容的時候,汪誠奉命帶着人馳援句容。

後來句容失守,汪誠可沒退回到金壇縣去,反而在集慶城東駐紮了下來。

原句容也有一些地方武裝,被徐達他們打散了,都向集慶方向逃竄,這些人都被汪誠給收容了起來,最後加上他自己從金壇縣帶來的人馬,總共有了兩萬多人。

蠻子海牙準備派汪誠帶着所屬人馬立即南下,在七橋翁一帶駐紮。

一旦福壽向起義軍發起攻擊,汪誠立即帶人直取東山,一定要把起義軍的郭天敘、張天佑部阻擋在秦淮河東岸。

之所以蠻子海牙要讓汪誠來擔負這個任務,就是因爲汪誠與陳野先之間以前有過節。兩人因地盤的事還開打過,還是蠻子海牙從中當的和事佬。

如果陳野先在東山觀望,汪誠一定會在東山與起義軍拼命。

這樣一來,起義軍一旦遭遇伏擊。東面是福壽率領的元軍精銳,北面有汪誠壓陣,西有秦淮河阻擋,河對面還有牛首山、將軍山一帶的元軍,起義軍只能向南撤退。

南邊的方山又有左荅納識扼守,起義軍就算通過了方山,也得脫層皮。

因此,即使陳野先部是詐降,起義軍這次也得遭受重創。

如果陳野先真心投降,那起義軍這次就不單單是遭受重創這麼簡單的,很有可能是全軍覆沒。

九月十七日早上,陳野先部拿下方山,郭天敘、張天佑部準備北上之際,朱元璋在溧水的守軍就送出四封緊急軍情。

一封是送給太平的朱元璋,其餘三封分別送給太平城北的常遇春、溧陽的湯和、句容的徐達。

按照朱元璋的事先安排,常遇春、湯和、徐達都得立即帶兵向溧水方向機動。

也就是九月十七日下午,我們還在常遇春的軍營跟他敘舊的時候,他接到了這封緊急軍情。

我們回了太平城,常遇春則立即做好相應準備工作,九月十八日一早向溧水方向機動。

與此同時,徐達、湯和都先後接到了這封緊急軍情,也都是準備九月十八日一大早出發。

而按照蠻子海牙、福壽等人的作戰計劃,他們準備在九月十八日上午向起義軍發起突襲。

其準確時間就是郭天敘、張天佑的先頭部隊渡過秦淮河到達東山,大部隊渡河之際,他們則發起突襲。

兵法有云:擊其半渡。

就是在敵軍渡河至一半時,發動進攻是最有利的。這樣,敵軍的兵力被河道天然分爲兩個部分,正在渡河的兵力在水面上是沒有什麼戰鬥力的。

渡過河的兵力是繼續前進?還是返回參與戰鬥?這個時候指揮官是很難立即作出決策的。

即使作出了決策,渡河也有個過程,場面肯定是很混亂的,這對於渡河的起義軍來說,是相當不利的。

而對於元軍來說,這正是他們大開殺戒的好時機。

按照計劃,陳野先、陳飛虎部應在九月十七日晚或者九月十八日一早,拿下雨花臺。

但這二人並沒有去攻雨花臺,只是給郭天敘、張天佑二人發出軍報,告訴郭天敘、張天佑二人,他們正在進攻雨花臺,估計要不了多久就會拿下。

第五百四十七章 還得堅守一個月?第四百五十一章 寬慰藍玫第六百七十一章 降將獻計第一百七十章 口無遮攔第四百四十八章 老油條耿再成第七百二十二章 窮途末路第五百九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二百零三章 朱元璋的如意算盤第五百八十三章 湯和替子求學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豐告急第七百一十九章 陳元晫的皇帝夢第一百八十二章 隕鐵寶刀第六百二十八章 顛覆三觀第五百三十七章 進賢門告急第六百二十一章 擁兵自重第三百七十三章 小妾也有“編制”第一百四十章 鍊鐵計劃第四百九十七章 和尚修道第十四章 順利脫險第四百六十二章 說漏嘴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令人滿意的賄賂第三百零七章 領工資嘍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況激烈第三百二十八章 再結安答第六百二十七章 嘉定受查第三十八章 機靈鬼藍玉第一百一十八章 設立和州辦事處第三百八十七章 破例冊封第四百二十七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三百七十六章 難以啓齒的重傷第四百七十五章 雙面間諜第二百四十章 傅友廣的煩惱第二百五十五章 接風宴第四百四十四章 常遇春請罪第三十八章 機靈鬼藍玉第九十六章 商人沈富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場規劃第五百六十章 偷天換日第五百章 截胡高麗第七百一十二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第一百二十六章 更大的計劃第六百九十七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一百八十三章 叮囑常遇春第五十三章 再探黑石嶺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朱霏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幹雙先鋒第六百一十四章 洪都鬧翻天了第二百零三章 朱元璋的如意算盤第二百零四章 攻克太平城第五百七十九章 殺人滅口第五百六十八章 欲恨不能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被包圍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確定行程第六百零六章 可馨思春第十六章 拜師學藝第五百八十二章 被李善長挖牆角第四百六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三百三十六章 找到偰遜第四百一十八章 “隱蔽工程”得自己做第一百二十六章 更大的計劃第二百二十二章 沈李相會第五百五十章 張子明變節?第五百七十二章 華容道再現第二百四十五章 巨大的商機第五百九十四章 羅復仁投降第四百三十章 小西門密謀第二百一十八章 冤死的陳野先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大紀律第二百二十三章 沈萬三獻寶第七百二十九章 堅壁清野第四百九十三章 龍擡頭,再聚首第四百一十三章 四方合作第六百四十四章 水軍首勝第八十七章 第一次進妓院第五百一十四章 平定浙東第一百五十七章 借一步說話第二百七十七章 調配人員第二百三十章 研製火槍第二百七十章 黑蛟幫遭人挑堂口第一百一十四章 竹林話別第五百六十九章 突圍闖關第五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稱王第三十一章 襲殺蒙古兵第五百零二章 快成廢紙的至正鈔第四百五十四章 御駕親征?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陽指也是假的?第二百九十二章 令人滿意的賄賂第七十章 搶柳家莊第六百七十六章 一夜N次郎第二百零五章 斬首行動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壽輝遷都第七百零九章 楊汪反目第六百六十七章 整頓吏治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魯溫投降第四百零九章 “靈活”也是把雙刃劍第五百六十五章 甕中捉鱉之計第三百五十五章 潛入獅子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突襲開始第六百八十章 愛的代價第四十三章 驚動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