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文化價值觀輸出

之前的朝鮮洛黨有意去中國化,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他們依靠滿清,極力架空朝鮮國王,這也是綱理倫常敗壞的體現。

朝鮮學習儒家經典上千年,李浚自然知道綱理倫常是社會穩定,是王朝統治的基礎,動搖不得。

秦牧的一番話,不但從認知上給他造成了極大的震動,而且讓他感覺十分驚恐,秦牧對此不滿,對朝鮮而言,將是一場難以承受的災難。

他再次伏首拜道:“秦王一席話,如醍醐灌頂,讓李浚受益無窮,只是金自典那些奸佞之徒已經被誅滅,朝鮮今後將不遺餘力地推行儒家教化,世世代代做大秦屬藩。”

雖然已是初秋季節,但北京的白天還是很炎熱,殿外的陽光十分明亮,照在殿前的漢白玉欄杆上,反射進殿裡來。

李浚又驚又怕,伏下身體時,秦牧看到他背上的衣裳已經全部被汗水浸溼了。

李浚的這番表態,當然不能讓秦牧滿意,他徐徐說道:“《戰國策》有載:魏王欲攻邯鄲 ,季樑諫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 ,將奚爲北面?’

李浚,這側故事你應該是讀過的。你態度謙誠,本王是相信你的,只是有些事,大方向錯了,你再怎麼努力,最終還是事與願違。”

“還請秦王垂教。”

“你就算無意脫離中華自立,無意屏棄儒家的綱理倫常,但朝鮮棄用漢字,此舉必然會導致朝鮮對儒家精義越來越淡膜,綱理倫常越來越敗壞;

這不僅不利於朝鮮王室的統治,也危害到大秦東北的安全。朝鮮百年來,爲何黨爭不斷,導致國力越來越弱?難道是歷代朝鮮王太昏庸嗎?”

“這........”這話李浚實在難以作答。

秦牧接着說道:“非也!先秦之時。始皇帝降旨,命天下車同轍,書同文,實爲高屋建瓴,意義非凡之舉。千年以來,朝鮮沿用漢字,從中汲取了儒家精議,脫離了野蠻矇昧,也是相同的道理。

但現在朝鮮另起爐竈,創立自己所謂的文字。這分明是在人爲的製造鴻溝,加深隔閡。同時這會使得朝鮮內部在文化上呈不同派系,埋下了黨爭的禍根。

而且這種黨爭之禍與明末流派之爭有根本性的區別,明末的派系之爭雖然激烈,事實上卻是儒家內部的一種自我完善,雖然這種紛爭,也會造成一定的陣痛,但整體上不會導致綱理倫常的淪喪,甚至促進王陽明等諸多儒學大師的出現。

再看朝鮮的洛黨與原黨。這實際上是儒學與反儒學的鬥爭,這是非常明顯的事情,也是非常危險的事情,綱理倫常的敗壞。非常容易,但要想把它重建起來,卻是千艱萬難。

李浚,本王是有意冊封你爲朝鮮世子。將來繼續朝鮮大統的,但是今日之朝鮮,讓本王憂心忡忡啊。你才智着實不凡。只是要轉變朝鮮這種去儒化的危險傾向,還需要有堅韌的魄力才行,李浚,你自信有這樣的魄力嗎?”

秦牧的話,讓李浚彷彿找得了朝鮮內部矛盾激化的根源,情緒很是激動,而最後那幾句,側是關係到他切身的要害,以大秦現在對朝鮮的影響力,如果秦牧對他不滿意,他幾乎沒有繼承朝鮮王位的可能。

李浚頭上汗下如珠,不及多想,連忙伏首表態道:“秦王金玉良言,發人深省,李浚今日得聞,實乃三生之幸,臣發誓,若能繼承朝鮮大統,一定按秦王指明的陽關大道而行,全力推行漢字,加強儒家經典學習,推行大秦官話。”

秦牧聽李浚鄭重表態,這才滿意地說道:“不錯,不錯,你能這麼快醒悟,也不枉費本王一翻好意。”

李浚聞之,心中轉憂爲喜,鄭重地行起了三拜九叩的大禮。

秦牧頷道道:“平身吧。在本王看來,文化是沒有國界的,儒家經典,博大精深,不但造就了中華兩千年的輝煌成就,也幫助朝鮮擺脫了野蠻與矇昧。

所以說,儒家經典不但是我中華的驕傲,也是包括朝鮮在內的天下各國的同共瑰寶,它是沒有國界之分的。

對待一種先進的文明,本王一向以認爲,應該打開心胸,去學習它、吸收它,如此自身才能得到進步。若是反其道而行,人爲的製造一些鴻溝,這是非常愚蠢的行爲。

縱觀歷史,西夏、蒙元都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事實證明,這並不能幫助他們擺脫野蠻,強大如蒙元,仍無百年之國運,而且一但被趕出中原,失去了儒家文化的支撐,他們很快又變成犬羊狄夷之輩。

反觀朝鮮,難道不是因爲使用了漢字,習得了儒家精義,纔有‘小中華’之稱嗎?爾世宗大王創立朝鮮文字,看似是一種壯舉,但在本王看來,這其實是一種巨大的倒退,是步蒙元這些狄夷的後塵。”

秦牧以史爲鑑,極據說服力,這套理論是李浚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感覺非常博大精深,就象一塊巨石,突然扔進了他的心裡,讓他心潮澎湃,難以平靜。同時又讓他感覺自己彷彿進入了另一片全新的天地,以前許多懵懂難解的問題,似乎都找到了根源,總之,他感覺自己的境界突然間得到了一次昇華,心中爲之豁然開朗。

他連忙道:“是是是,聽秦王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李浚一定牢記在心,並立誓將來一定按秦王指引,在朝鮮推行漢字和大秦官話,加強與大秦的交流。”

“這就對了,本王也願意幫助朝鮮,大秦將允許你們選派學生,到大秦國子監學習,並允許參加大秦的科舉考試,本王將對朝鮮一視同仁,不分彼此,若有朝鮮士子能名題金榜,也可在大秦爲官,等有了治理的經驗,再回朝鮮施展一身所學,造福一方,都是可以的。”

“多謝秦王,秦王天恩浩蕩,朝鮮上下將永銘五內.....”對於李浚來說,這次覲見,收穫巨大,他真是喜不自勝,而且對秦牧是打心眼裡服了。

讓李浚折服的不光是秦牧的文治武功,還有他的遠見卓識,仁德智慧。這一切,讓他發自內心的想對秦牧頂禮膜拜。同時暗暗感嘆不已經:中華上國有此聖君,盛世不遠矣!

秦牧心情也非常好,着人傳上膳食賜宴李浚,這讓李浚更是感激涕零。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秦牧接着說道:“這次大秦收復遼東,朝鮮不但提供了糧草補給,還出動了兩萬兵馬協助作戰,有功於大秦,本王自是不會忘記。本王即日就遣使前往朝鮮,答謝朝鮮給予的幫助。

大君才智不凡,且有毅魄,朝鮮若是立大君爲世子,實爲朝鮮百姓之福,本王非常期待來日登基大典之時,大君能以朝鮮世子的身份前來觀禮。”

李浚心中快樂無邊,以至於有些昏昏乎乎的,他再次離席行三拜九叩大禮,對秦牧歌功頌德一番後說道:“臣若能以朝鮮世子身份觀禮,將是臣畢生最大的榮幸。臣伏望秦王早登九五,御極天下.....”

他激動地說了一翻話後,見秦牧高興,便不失時機地說道:“朝鮮願永世爲大秦屏藩,服侍上國,李浚今日,有一個不情之請,希望秦王能賜婚.....”

一聽到賜婚倆個字,秦牧立即想起明朝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的國策,這一點秦牧肯定是要堅持的。

他打斷李浚道:“李浚,賜婚之事,休要再提,況且,你不知道如今本王膝下只有一子嗎?”

“這.....秦王,都怪外臣沒有表達清楚,外臣的意思是,想選送一位公主,入侍秦王左右,以結良緣........”

Wωω☢тт kan☢¢ Ο

ps:這兩天碼字熬夜太深,腦袋昏昏沉沉的,大家訂閱支持一下吧,記得順手投下來啊,謝謝大家!

.

第238章 追秦牧第935章 這是危機嗎第330章 始皇帝託夢第509章 寧波印象第98章 何惜一身罵名第425章 四面合圍第724章 重大戰略第226章 全城狂歡第709章 心悸的T字橫頭第6章 笑容裡藏着殺豬刀第1016章 鳥獸散第1018章 死地第390章 顧含煙第1040章 牛首山出獵第19章 誰是狼誰是羊第666章 坐立不安第668章 負荊請罪第800章 捷報頻傳第1106章 培訓考覈機制第868章 灞橋春第684章 全州血戰第633章 救人心切第1030章 舉國泱泱第273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65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二)第44章 初臨會昌第769章 又見金龍旗第1042章 天牢星第391章 雪域傾城第884章 佛道第929章 革囊渡河第371章 月下燈前人如玉第396章 能飲一杯無第130章 大混戰(三)第435章 殺氣摧山撼塵寰第1124章 皇帝有危險第719章 呂宋大拓荒第578章 感謝安達送上門來第821章 無聲的較量第518章 風雲變幻第1099章 奇葩部隊第242章 匹夫之賤,與有責焉第605章 滿清最後一位親王第819章 更戍法第933章 盛世華章第680章 風動廣西第427章 夜半歌聲第646章 草原私有化第582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405章 馬六兩與湯秀才第510章 前車可鑑第1116章 陰雨天第109章 接着下套第283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962章 扶不起的阿三第1003章 千里傳音第529章 姚江春正好第233章 天下爲先第173章 長沙見聞第327章 安慶告破第563章 殺聲直透九重天第859章 解凍前夕第1102章 深遠的影響第457章 我的伍長第783章 進軍巴達維亞第941章 劣幣逐良幣第945章 債主上門第1059章 風物長宜放眼量第1090章 借力打力第453章 不解風情第641章 蘭州的消息第7章 妾家住洞庭第526章 第一臺蒸汽機第317章 長夜戰未休第363章 坦誠第878章 賀蘭山下春風起第937章 各自謀算第150章 田忌賽馬第426章 鵲橋難搭第20章 一路剿匪第626章 禍水第721章 銀圓第504章 鶯啼猶着雨第195章 回贛南第1164章 找秦國人談談第156章 長沙會議第665章 劉猛獻策第160章 董小宛侍浴第543章 殿上納降第34章 雙雙遇險第328章 恭喜秦王第69章 龍歸滄海第755章 紅毛鬼子來了第509章 寧波印象第166章 人才戰略第521章 東海大戰(二)第634章 剪羊毛計劃第478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738章 蘇祿蘇丹國王子第911章 祥瑞活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