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兩個故事

這天的《大秦時報》出了一份號外,而且是以電報傳稿的方式,在北京、西京、城都、武漢、廣州、杭州、長沙等地,同時刊行。,

如此大動干戈,必有重大的消息,至少所有爭着買《大秦時報》的人,都是這麼想的。

然而當所有人買下這個號外後,一看,卻驚奇地發現,這次的號外只刊登了兩則與羊有關的故事,而且還是用通俗易懂的口語形式刊登的。

第一則故事是:在兩片草原上各生活着一羣羊,西邊草原上的羊羣沒有天敵,他們生活得無憂無患,每天吃着嫩綠的青草,吃飽了就舒服地睡覺,然而不久,西邊草原上的羊羣便紛紛病倒了,最後無一倖免,全部病死了。

而東邊草原上的羊羣,因爲有一隻狼在旁邊窺伺,羊羣每天被狼追逐着,那些體內弱的,染了病的羊,總是先被狼吃掉。長久下來,東邊的羊羣一直能保持着健康,世代繁衍。

這第一則故事,很簡單,也很簡短。

而第二則故事則相對長一點:

神仙把兩羣羊放在草原上,一羣在南,一羣在北。神仙還給羊羣找了兩種天敵,一種是獅子,一種是狼。

神仙對羊羣說:“如果你們要狼,就給一隻,任它隨意咬你們。如果你們要獅子,就給兩頭,你們可以在兩頭獅子中任贊成一頭,還可以隨時更換。”

南邊那羣羊想,獅子比狼兇猛得多,還是要狼吧。於是,它們就要了一隻狼。??

北邊那羣羊想,獅子雖然比狼兇猛得多,但我們有選擇權,還是要獅子吧。於是,他們就要了兩頭獅子。

那隻狼進了南邊的羊羣后,就開始吃羊。狼身體小,食量也小。一隻蘭免它吃幾天,這樣羊羣幾天才被追殺一次。

北邊那羣羊挑選了一頭獅子,另一頭則留在神仙那裡。這頭獅子進入羊羣后,也開始吃羊。獅子不但比狼兇猛,而且食量驚人,每天都要吃一隻羊。

這樣羊羣就天天都要被追殺,驚恐萬狀。羊羣趕緊請神仙換一頭獅子。不料,神仙保管的那頭獅子一直沒有吃東西,正飢餓難耐,它撲進羊羣,比前面那頭獅子咬得更瘋狂。羊羣就這樣一天到晚逃命,連草都快吃不成了。

南邊的羊羣慶幸自己選對了天敵。又嘲笑北邊的羊羣沒有眼光。北邊的羊羣非常後悔,向神仙大倒苦水,要求更換天敵,改要一隻狼。

神仙說:“天敵一旦確定,就不能更改,必須世代相隨,你們唯一的權利是在兩頭獅子中選擇。”??

北邊的羊羣只好把兩頭獅子不斷更換。可兩頭獅子同樣兇殘,換哪一頭都比南邊的羊羣悲慘得多,它們索性不換了,讓一頭獅子吃得膘肥體壯,另一頭獅子則餓得精瘦。眼看那頭瘦獅子快餓死了,它們才請神仙再換一頭。

這頭瘦獅子經過長時間的飢餓後,慢慢悟出了一個道理:自己雖然兇猛異常,一百隻羊都不是對手,可是自己的命運是操縱在羊羣手裡的。羊羣隨時可以把自己送回上帝那裡,讓自己飽受飢餓的煎熬,甚至有可能餓死。想通這個道理後,瘦獅子就對羊羣特別客氣,只吃死羊和病羊凡是健康的羊它都不吃。

羊羣喜出望外,有幾隻小羊提議乾脆固定要瘦獅子,不要那頭肥獅子了。一隻老公羊提醒說:“瘦獅子是怕我們送它回神仙那裡捱餓,纔對我們這麼好。萬一肥獅子餓死了,我們沒有了選擇的餘地,瘦獅子很快就會恢復兇殘的本性。”羊羣覺得老羊說得有理,爲了不讓另一頭獅子餓死,他們趕緊把它換回來。

原先膘肥體壯的那頭獅子,已經餓得只剩下皮包骨頭了,並且也懂得了自己的命運是操縱在羊羣手裡的道理。爲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點,它竟百般討好起羊羣來。而那頭被送交給上帝的獅子,則難過得流下了眼淚。北邊的羊羣在經歷了重重磨難後,終於過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南邊的那羣羊的處境卻越來越悲慘了。那隻狼因爲沒有競爭對手,羊羣又無法更換它,它就胡作非爲,每天都要咬死幾十只羊,這隻狼早已不吃羊肉了,它只喝羊心裡的血。它還不準羊叫,哪隻叫就立刻咬死哪隻。南邊的羊羣只能在心中哀嘆: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要兩頭獅子。

堂堂的《大秦時報》大動干戈在各地同時出號外。竟然就是爲了刊登這兩則故事,再無其它內容。爲此,不免讓天下爲之譁然。

人們不明所以,不免議論紛紛。

特別是天下的讀書人。現在儒法之爭的風潮正緊,羣情鼎沸,天下震動。在這當口,《大秦時報》特意出號外刊登這兩則故意,絕非偶然,於是大家反正思考這兩則小故事。

第二天《大秦時報》再在各地同時出正刊,發表翰林學士王夫之的署名文章。

從第一個故事,王夫之大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種思想,若是沒有天敵,長期生處於安樂之下,必定會逐漸腐朽,消亡。

儒家學說也一樣,必須敢於接受其他學說的挑戰,才能不斷的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第二則故事則提醒我們,保留選擇權很重要。

儒家或許是最好的,但也不能一棒打死法家。

不能讓某一種學術覺得他是唯一,別無替代的,對於選擇者而言,這能給自己保留生存的機會。對於被選擇者而方,可以促使它不斷的完善自我,進而才能使這種思想變得更好。

緊接着,王夫之又以明朝的八股文爲例,八股文被定爲科舉考試的唯一標準後,讀書人在作文時失去了其他選擇,只能按照八股文的格式來寫文章。最終導致的結果是讀書人的思想日漸僵化,你抄我,我抄你,作出的文章腐臭不堪。

另外,歷代獨尊儒家,爲什麼每過三兩百年,還是會出現官僚腐化,貪腐成風,最終使得民不奠居,司寇失刑,而反旗四起,生靈塗炭呢?

結論是獨尊儒家,排斥他法,使儒者自腐,甚至失去維護社會底線的能力。

王夫之的文章引經據典,舉事實,說道理。洋洋灑灑數千言。毫無疑問,這就象一個重磅爆炸,扔在了人羣中,瞬間激起了猛烈的反應。

也正因爲知道此舉定將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王夫之在接受秦牧召見離開蒹葭殿時,才顯得舉步維艱。

秦牧的想法很簡單,你們不是爭什麼重法輕儒嗎,我就把水攪濁,另外,這番道理並非只是說給讀書人看,更重要的是說給千千萬萬的普通老百姓聽。

他就是明着告訴老百姓,儒家雖好,卻不是你們的唯一選擇,你們要牢記,沒有其他選擇的話,儒可以變得兇殘無比,吃你們的肉,揭你們的皮。

只有保留其他選擇,才能使儒變得更好,社會才能更加健康,普通百姓的權益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當然,光靠大秦時報這麼宣傳,想要喚醒百姓是不夠的,所以,秦牧還有第二手準備。那就是發動工商業主,象徐永順這些人,以及各省的商會組織,手下的商棧普遍各地,滲透於各行各業、各個角落,再加上夜不收強大的訊息傳播能力,由他們去向普通老百姓大力宣傳,最後以下層民衆的輿論攻勢,倒逼那些讀書人。

這是一場秦牧輸不起的大仗,所以他發起的反擊,聲勢之大,無與倫比。

通過這兩側故事,皇帝被全天下百姓比作了神仙,而儒與法分別被比作了兩隻獅子,百姓成了那一羣羊。

親愛的小羊們,請保留你們的選擇權吧,那是你們救命的牧草,千萬別扔掉。

第818章 尋找平衡點第155章 跳窗告別第737章 你們也是金子第1039章 趁熱打鐵第831章 蔬菜大棚第572章 留辮不留頭第795章 斡難河之戰第148章 李定國斷尾求生第386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1109章 遙遠的喜訊第356章 殺人的理由第828章 風動,幡動,心動第454章 螯拜遠遁第1041章 白龜池第241章 弘光即位第980章 日本生變第690章 哀兵必勝第435章 殺氣摧山撼塵寰第1010章 真正的伏子第160章 董小宛侍浴第479章 逃離昆明第1043章 年終茶話會(上)第209章 別贛南,論時事第54章 兩不安生第543章 殿上納降第783章 進軍巴達維亞第710章 潤物細無聲第20章 一路剿匪第1027章 按部就班第202章 綠雲綺霧醉我春風筆第1049章 若昂四世的小算盤第713章 我來,我看,我征服第617章 文化價值觀輸出第386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25章 玉漱公主第1001章 拿下橫須賀第853章 審計司第643章 心機第922章 打蛇打七寸第656章 大祀黃陵第244章 國之不亡,黨爭不斷第1138章 決戰羅姆套第222章 支援左良玉第178章 雲巧兒的身世第646章 草原私有化第346章 又見金秀才第1075章 夜渡塞納河第397章 白鐵審案第794章 漠北奇兵第561章 蒼天欲怒雨如注第487章 風起青萍之末第161章 崇禎的陽謀第1168章 盡收各部第499章 必然出現的裂痕第242章 匹夫之賤,與有責焉第875章 快速推進第696章 遇上就打第1063章 七寸第568章 有喜有憂第767章 沒有退路第1026章 柳如是的建議第146章 秦牧和紅娘子勾搭上了第958章 德干總督第266章 富春山居第301章 內外交困第914章 對外援助第174章 可憐的宋應星第1135章 亞歐分界線第477章 聲東擊西第852章 悄然變化第1054章 時代鉅變第242章 匹夫之賤,與有責焉第804章 摧枯拉朽第693章 進退維谷第984章 介入的理由第593章 南北之憂第432章 狐奸似鬼爲狼謀第543章 殿上納降第1044章 年終茶話會(下)第153章 飲鴆止渴第827章 天威難測第803章 一念之差第583章 蒼天笑,清月遙第214章 口水大戰第1139章 伏兵四起第457章 我的伍長第469章 鄭家軍收復臺灣第219章 未雨綢繆第391章 雪域傾城第515章 鄭彩的消息第404章 挺進大西南第230章 火箭溜第1069章 煙雨第948章 二手武器第577章 閻應元的軍令狀第354章 守江必守淮第1074章 坐困愁城第641章 蘭州的消息第33章 同志們辛苦了第34章 雙雙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