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各得其所

京城萬衆期待倭女的到來,而遠在京都的宋誠並沒有因爲白白浪費了田地裡的作物而懊惱,再怎麼着,田裡的作物已經枯死,無法收成了。不過他還是和蕭維禎一起去一趟農田察看一番。

倭國也種稻谷,這和大明相同。

農田裡枯死的作物正是稻穀。沒想到這裡一年能種植兩季

蕭維禎不停唉聲嘆氣:“真是可惜。”

“沒什麼可惜的,這裡的農田並不比我們的江南肥沃。蕭大人沒發現這些稻穀長勢一般嗎?”宋誠一指田地上枯死的稻穀,道:“長勢稀疏。照我看,一年種植一季稻穀,再種點別的作物要好一些。”

說得你好象挺懂農桑似的。蕭維禎心中不服,卻不敢還口,得罪宋誠的後果,他承擔不起,可他也不願意附和宋誠,於是沉默着。

從田裡回來,宋誠寫了一封奏摺,請求遷民時,派一些懂農桑的官員和老農過來。奏摺還沒寫完,井源來了,道:“倭國天皇投降了。”

明軍一直駐紮在京都,沒有北進,倭國天皇不知明軍要幹什麼,惶惶不可終日,更不知明軍何時北上,想必大軍到時,他的死期就到了。思之再三,只好投降了。

宋誠脣邊噙了一絲冷笑,六百年後,這個古老的皇室也宣佈無條件投降,可侵略鄰國之心並沒有停止。

“以爲表示投降,然後還可以繼續當他的天皇?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提督不妨讓他和足利義政一道去京城爲皇上跳舞。”

“本督也這麼想。”井源微笑,心情不錯,道:“如此,你我便分兵?”

這要看宋誠的意思了,要是他想留在京都,兩人自然是要分兵的,要是他願意隨井源到東京,便一起去。井源看他懶懶散散的樣子,估摸着他更願意在京都呆着。

果然,宋誠道:“嗯,我在京都等提督大功告成吧。只是有一點,倭國皇室男女老幼,必須一併押去京城,一個不留。”

宋誠是從六百年後得到的經驗教訓說出這句話的。天皇是倭國的精神領袖,深受倭人愛戴,只要這個皇室留在倭國,隨時能選出新的天皇,倭國便不算滅絕。

“這個自然。”井源身爲駙馬,身爲皇親國親戚,是享受特權最頂端的人物。倭國皇室不能留,卻是自身的立場,以及史書中得到的經驗教訓。

宋誠行禮:“如此,有勞提督了。”

就讓這個民族到這裡結束吧。

天皇雖然沒有實權,到底還是藩國皇帝,接受皇帝受降,功勞極大。宋誠卻一點不動心,大方送給井源。

井源並不是一個只會沙場征戰的莽夫,要不然也不會被先帝挑中,招爲駙馬。他本不想問,可見宋誠不似作僞,當真對到手的大功毫不在乎,略一思忖,覺得宋誠太年輕,不懂得其中的原由也是有的,於是提醒道:“此行有大功。”

“我知道啊,就是不想要。”宋誠笑道:“盡歸姑丈了。”

從咸寧公主處論,宋傑和嘉興公主是表兄妹,井源尚嘉興公主,便是宋誠的表姑丈。他不稱呼官職,而以長輩稱呼,意示此事不落旁人之手,兩人誰得了功勞無妨。

怎麼會誰得了也無妨呢?井源深吸口氣,暗下決心,宋誠雖然不去,請功摺子上不能少了他的名字,不過這事現在沒必要說。他拍拍宋誠的肩頭,道:“你想在京都偷懶就在京都貪懶吧。”

宋誠要不是偷懶,要麼和他一起去東京,要麼去島根,現在賴在京都,確實是懶得可以。

“好。”宋誠笑笑,自不會說自己對天皇這個種族深惡痛絕到極點。

井源給他留下兩千人,其中弓箭手留了二百,宋誠也夠意思,只留一百新軍,讓井源帶走二百。

接下來幾天,宋誠要麼在城中轉悠,看看那些木頭搭建的豪宅,要麼就在帳中喝茶看書,看信子跳舞。

不得不說,信子舞跳得不錯。自足利義政投降後,她大概想通了,一門心思討好宋誠,可惜宋誠總是冷冷淡淡的。

這天,下了入冬以來第一場雪,京都成爲銀裝素裹的世界,加上城中沒有百姓,路上除了宋誠一行人的腳步聲外,再無其他聲音。

顧興祖隨井源去東京,有立大功的機會他哪肯錯過,還盼着能早點恢復爵位呢,要是能更進一步,成爲國公更好。

宋誠在城中轉了半天,極目都是一片白色,看久也煩,身邊又只有小四老針等人,連一個說話的朋友也沒有,乾脆回營讓信子跳一段舞。

信子跳得很賣力,身段妸娜款款擺動,一舉手一投足間,動人心魄,眼梢眼角更是春情無限。

她跳到一半,小四悄無聲息進來,遞上一個小小的竹筒,宋誠驗明火漆無誤,打開竹筒看了,脣邊露出笑容。

顧淳送來的密報,滿倉在京城掛了十張倭女圖,文官們頓時改了口風,對倭國口誅筆伐,認爲倭國使者對大明不敬,理該佂伐。

信末,顧淳還叮囑給他留兩個絕色倭女。

宋誠把信放在燭火上燒了。

徵倭沒有在朝堂上討論,文官們自然有得說,有了好處說征伐得好,沒有好處說皇帝窮兵黷武,說他宋誠是諂媚小人,只爲討皇帝歡心,不惜佂伐藩國。這些,宋誠心中有數,也不怎麼在意。

運栽倭女的船一直保持在三十艘,其餘的寶船停在長崎候命。畢竟這裡是島嶼羣,不是大陸,若真有不測,難道能插翅飛回大明不成?雖然隨着倭國被滅,不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宋誠卻不能不給自己和軍士留後路。

第一批倭女運到京城,交付買主,更多的人蜂擁而來,要求瓜分這些溫順的女子。更有人強烈要求購買倭人,覺得倭人定然比佃戶更加聽話,而且便宜。

一個新的行業就此在明人面前展開。

宋誠接到密報,搖了搖頭,這是要重回奴隸社會嗎?

而另一邊,朱祁鎮收到他的密信,按照他的方法做出改變,在張益主導下很快議出一個新的章程。很多無立錐之地的貧民自願報名遷到倭國。

第208章 行軍途中第152章 君臣相得(求訂閱)第188章 總有些事第151章 有詐(求訂閱)第247章 宋傑的心願第218章 什麼情況第231章 羞辱第208章 行軍途中第133章 死心不息第19章 言出如山第143章 震驚第122章 兩種選擇第159章 心太急第153章 兄弟(求訂閱)第200章 我投降第128章 失控第157章 宋誠的心計第131章 迅雷銃第69章 不死不休(求收藏)第189章 後手第72章 議功第87章 新軍第13章 軍心第55章 一已之私(求收藏)第11章 你們皇帝被俘了第254章 一門兩侯第215章 行刺第117章 爭論第55章 一已之私(求收藏)第231章 羞辱第6章 是誰第228章 聖心難測第117章 爭論第246章 亂了第6章 是誰第237章 我是這樣的人嗎第82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208章 行軍途中第249章 火氣都大第205章 要怎麼報仇第160章 迅雷銃成第48章 害怕(求收藏)第104章 新馬車第152章 君臣相得(求訂閱)第212章 大怒的足利義政第174章 訓兒第202章 臣服第61章 事成第42章 煙火(求收藏)第198章 服未第164章 心計第98章 風雪中第251章 雄心第69章 不死不休(求收藏)第221章 投降吧第72章 議功第90章 有目的第166章 求親第12章 士氣第173章 要糧要命第204章 投名狀第69章 不死不休(求收藏)第117章 爭論第20章 獅子大開口第253章 孫太后第22章 怎麼還沒死第223章 亂了第20章 獅子大開口第119章 各有所謀第144章 倭人第81章 湊熱鬧第75章 孝心第97章 機會還是折磨第21章 天塌了第131章 迅雷銃第119章 各有所謀第63章 諂媚第158章 找碴第120章 不能這樣算了第234章 都是好東西啊第175章 親戚情份第100章 不服軟不行(求收藏)第9章 漢奸第161章 成長第252章 母子第220章 反撲第161章 成長第48章 害怕(求收藏)第59章 當面質問(求收藏)第3章 殺敵纔是王道(一)第44章 氣死我了第186章 嚇哭公主第126章 太詭異了第39章 小子,納命來(求收藏)第182章 氣暈第137章 背鍋第167章 以死相脅第189章 後手第79章 朝野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