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四姝進宮

胡惟庸造反案之後,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中書省和丞相,自己親掌六部,但老朱畢竟不是三頭六臂的哪吒,這麼多政務根本處理不過來,於是便仿宋制設立了殿閣大學士,輔助他處理政事。朱元璋是個強勢的開國帝王,心黑手狠,敢攬權的大臣都被他宰得差不多了,所以這個時期的大學士只相當於顧問和秘書,並沒有實權。

建文帝朱允炆倒是個寬仁的皇帝,不過這倒黴的傢伙坐了皇位四年不到就被叔父朱棣搶了皇位。明成祖朱棣雄才大略,熱衷於開壃拓土,長年帶兵御駕親征,沒有時間處理朝政,於是內閣便應運而生了。

明成祖朱棣亦是個強勢的皇帝,狠厲半點也不輸他的老子朱元璋,史上絕無僅有的“誅十族”就是他的手筆,所以終永樂一朝,內閣實際並無多大的權力。

內閣的真正崛起是從仁宣時期開始的,國家承平,治國得靠文官,自然開始重文輕武,正因爲皇帝對文官的倚重,內閣的權力開始逐漸提升,等到了成化和弘治年間,文官政治達到了小高峰,內閣也成爲足以對抗皇權的文官機構。

特別是目前,嘉靖帝纔剛登基,而且以潘王的身份繼位,朝中毫無根基,再加上年紀尚小,制衡文官的太監集團又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所以內閣的權力就更加非同小可了。

其實仔細對比一下,這個時期的明朝內閣跟現代的美國國會性質差不多,美國的國會開會根本不用總統到場參加,議員們討論出某項決議後,總統只需負責簽字批准,又或者否決就行。

這個時期的明朝皇帝也一樣,其實所有大事都由內閣先討論出處理意見,然後再交給皇帝批准,即使皇帝不採納也只能打回內閣再議。

所謂的廷議,皇帝雖然有份參加,但也只能作爲傾聽者,最終結果還是下面的大臣討論商議出來的,譬如選派欽差這種事就得交給內閣商議,皇帝不能自行決定人選,否則就是違規,文官會跟你急眼。

今天在文華殿舉行的這場緊急廷議就是如此,小皇帝朱厚熜只充當傾聽者的角色,一直是下面的大臣在討論搏弈。

此時討論結果出來了,任命徐晉爲欽差全權負責諸事,並且提督山東兩府的軍務。小皇帝朱厚熜對這結果還是比較滿意的,而且有種揚眉吐氣的爽感,並立即命楊廷和議旨,估計是存心要嗝應一下老楊。

楊廷和倒是神色如常,這是大臣們廷議出來的結果,合規合法,他雖然是首輔,但也不能反對,當場便草擬了聖旨交給皇帝。小皇帝朱厚熜仔細看過無誤後便蓋上皇帝寶印,並派了三百錦衣衛攜帶聖旨和欽差印信騎快馬出京,趕往山東,一來傳旨,二來是負責守衛徐晉的安全。

……

明朝的太后一般居住在慈寧宮,但是現在的皇宮中卻有兩個太后,一個是正德皇帝的生母張太后,而另一個則是新君嘉靖帝的生母興國太后蔣氏。

話說張太后既是一個幸運的女人,亦是一個倒黴的女人。弘治帝生前獨寵皇后張氏,並且一生不納妃嬪,夫妻兩人恩愛有加相敬如賓,歷史上一夫一妻的皇帝恐怕就只有弘治帝朱佑樘了,從這一點上來說,張氏無疑是個幸運的女人。

然而,可惜弘治帝命短,三十多歲就掛了,然後張氏唯一的兒子正德帝也英年早逝,甚至連個繼承皇位的子嗣都沒有,迫不得已從旁支中選一個子侄來繼承皇位,從這一點上來講,張氏無疑是個倒黴的女人。

所以說,張太后如今在宮中的地位有點尷尬,儘管小皇帝朱厚熜逼於大臣的壓力認了弘治帝爲皇考,但終究不是真心實意的,與張太后既沒有血緣關係,也沒有撫養關係,自然跟她不親近,每天雖然都有來請安,但都是禮節性的,打完招呼就走。

張太后倒也知進退,在朱厚熜的生母還沒到京前,她便主動搬離了慈寧宮,住進了壽安宮中,只求平平安安地過完餘生,所以此時住在慈寧宮的是朱厚熜的生母蔣氏。

今日,慈寧宮中十分熱鬧,宮女太監門忙前跑後的,因爲今天有客人,正是興王爺生前認的義女永秀郡主謝小婉,另外還有費家的三位姑娘。

蔣太后召見義女謝小婉並不出奇,但爲何還捎上費閣老家的三位姑娘呢?

據說是因爲皇上當年被擄到江西上饒時和費家三位姑娘結識,所以蔣太后順便召來見一見面。然而,蔣太后身邊服侍的老人卻是知道,根本不是這麼回事,皇上眼看就要十四歲了,大婚的事也該開始考慮了,免得重蹈正德皇帝的覆轍,連個繼承皇位的子嗣都沒有。

蔣太后的目標顯然是費家的四姑娘和五姑娘,因爲費三姑娘跟徐晉的事她也聽說了,而且費三姑娘的年紀跟皇上也相差太大,四姑娘和五姑娘倒是可以考慮,而年齡上最合適的自然是五姑娘費小玉了。

正因爲如此,蔣太后才藉口把費家三位姑娘都召來,實際是想親自了解一下四姑娘和五姑娘的品貌。當然,選皇后這種事也不是蔣太后一個人能說了算的,她充其量也就瞎操心一下,而且就算她看中了,費家也未必樂意把女兒嫁到深宮中。

最關鍵的一點是,爲了防止外戚干涉朝政,大明朝規定外戚是不允許當官的,最多也就封爵,沒有實權,所以但凡有政治抱負的人都不會選擇和皇家結親,費宏身爲內閣大學士,那就更加不可能讓女兒嫁入深宮當皇后。

“快看,那不是月兒嗎,永秀郡主來了!”站在慈寧宮門口的宮女忽然吱吱喳喳的叫起來,並且抻長脖子往遠處張望。

這時,只見有四頂轎子由太監擡着往這邊走來,最前面那頂轎子旁邊跟着一名長相甜美可人的婢女,正是美婢月兒。

現在在慈寧宮中服侍蔣太后的宮女,大部份都是從興王府帶過來的,而月兒也是興王府出身的宮女,所以大家都認識。

很快,四頂轎子便被擡進了慈寧門,停在慈寧宮的外邊,轎簾掀起,陸續走出四名盛裝打扮的俏麗少女,瞬時間春蘭秋菊,讓人產生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觸來。

第859章 就是命大第1297章 坑貨守敦煌第1125章 以退爲進第1193章 波斯美女第65章 出版(爲榜首賀)第1091章 左右翼決戰第129章 搶先自薦第544章 一文兩武第1016章 兵分三路(上)第1056章 雙殺第346章 冰山一角第1235章 夜宴第1290章 葉爾羌風雲(上)第1247章 到此一遊第87章 兩手準備第62章 形勢(求票)第920章 下雪了第884章 在劫難逃?第213章 岌岌可危第506章 戶部郎中第489章 加入第945章 趙全就擒第1018章 兵分三路(下)第912章 博迪大汗第753章 香港島之戰(完)第369章 賭約,薛護衛第1128章 絕地大反擊(下)第423章 賬本第1016章 兵分三路(上)第545章 東沙島之戰(上)第514章 張家末路第448章 老爺回府第94章 絕處逢生第305章 三個混球第705章 戰力很強,問題不少第980章 贈字第1007章 終選(中)第1314章 非北靖王莫屬第394章 自由心證第1195章 撒馬爾罕第1083章 嘉靖的手腕第1071章 口諭第268章 雨霖鈴,斷章第525章 細川武殊第827章 欽差要閱兵第56章 縣試第691章 老子的兵第50章 連射三箭第951章 冬月出塞第245章 寧王末路第467章 再破一局第495章 侍讀換尚書第738章 致命缺陷第238章 密鑼緊鼓,殺機!第519章 倭寇第05章 笨鳥先飛第629章 豬圈秘洞(第三更)第637章 禍水不留第444章 脣槍舌戰(上)第640章 圍剿雙嶼港(下)第235章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第987章 大青山中(上)第1074章 老王出馬第264章 鹿鳴宴(下)第786章 織田秀吉第101章 回城第638章 圍剿雙嶼港(上)第1283章 訪佳人第514章 張家末路第1179章 黎朝遺臣第202章 忠義第899章 天津求援第844章 明軍來了第1318章 意外收穫第1099章 無賴第1215章 正常操作第1171章 靖國公火燒元上都(下)大封推感言第673章 夜襲,大帥駕到(中)第814章 皇上召見第795章 陸炳撕破臉第1069章 臣不敢辭第16章 登徒子(求收藏)第802章 心照不宣第183章 狹路相逢第1353章 兵臨葉爾羌第352章 雷厲風行第345章 再遇白蓮第29章 消寒文會(三)第394章 自由心證第1348章 噩耗頻傳第20章 口吐珠璣第360章 分頭行動第1124章 進退維谷第528章 擄劫第1027章 偏不讓你死第574章 來龍去脈第927章 先下手爲強(上)(兩章合一)第345章 再遇白蓮第984章 野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