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裂痕

文華殿中,小皇帝朱厚熜端坐在御座上,內閣四老、六部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大理寺卿等十幾名肱股大臣分立在御座前。現在的內閣四老分別是楊廷和、費宏、毛紀和蔣冕,至於原來的次輔樑儲,在費宏復職後便告老辭官,前不久已經攜家眷買舟南下,返回嶺南老家怡養天年了,樑君子終得善始善終。

話說費宏與首輔楊廷和的關係一直還算不錯,自從復職入閣後,兩人相處得也十分和諧,但是在今天這場緊急廷議上,意見卻產生了分歧,兩人各執己見,就差沒有直接互懟。

此時,禮部尚書毛澄出列朗聲道:“皇上,臣認爲謀害欽差一事非同小可,理應由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各選派一人作爲欽差,專門負責調查審理此案。”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並稱作“三法司”,一些大案要案通常都會由這三個機構聯合審理,也就是所謂的“三法司會審”,而謀害欽差這種大案也確實夠得着“三法司會審”,所以毛澄這個提議無疑有一定道理。

“臣附議!”戶部尚書楊潭隨即出列表示支持。

楊潭和毛澄均是楊廷和一黨的,所以兩人旗幟鮮明地站在楊廷和的一方,而且,當初打壓徐晉時,兩人也是充當急先鋒,自然不願意看到徐晉藉此事上位。

政爭就是如此,黨同伐異,無所謂對錯,大家志同道合自然就成一黨,大家政治理念相悖,就算是世交親家也會反目成仇,這種例子歷史上並不鮮見。

楊廷和等人之所以打壓徐晉,其實根本原因就是理念相悖,楊黨是守舊的皇統派,他們堅持皇統正宗,要求新君入繼孝宗一脈,而徐晉卻是支持小皇帝,站在楊黨一系的對立面,自然不被楊黨所喜。另外,楊廷和還擔心以徐晉和新君的親密關係,徐晉將來會成爲江彬式的佞臣,所以更是不遺餘力地打壓他。

當初楊廷和不惜“送”徐晉一份功勞,也要把他弄出京去賑災,無非是擔心他在京會影響嘉靖帝的想法。如今楊廷和已經如願以償地逼使嘉靖帝承認孝宗爲皇考,誰知山東那邊卻出了事,賑災正使蕭淮下落不明,而本來只能充當陪襯綠葉的徐晉卻要坐正了。

如果徐晉只是賑災欽差副使,回京後加官一品半品的自然無所謂,還有大把閒職等着他,但是如果徐晉坐正了,這賑災、糧倉虧空案,還有謀害欽差案,這些功勞加在一起就不是升官一品半品的事了。

楊廷和顯然不願意看到徐晉藉此崛起,所以他提出另派欽差專門負責審理此案。毛澄和楊潭乃楊廷和的左肩右膀,自然要堅定不移地爲老大搖旗吶喊的。

“臣也附議,事關重大,此案理應由三法司會審!”刑部尚書張子鱗也站出來道,這貨並不是楊黨,但作爲刑部尚書,自然要爲本部撈功勞,審案本來就是刑部的職責範圍。

小皇帝朱厚熜皺了皺眉,心裡極爲不爽,淡道:“其他愛卿可有異議?”

費宏微沉着臉默不作聲,楊廷和垂着眼簾彷彿入定了一般,而殿內其他大臣則神色各異,卻也沒有開口。

侍立在朱厚熜旁邊的司禮監太監畢雲不禁暗歎了口氣,費閣老終究還是根基淺些,比不得首輔楊廷和,如今有三名六部尚書支持楊閣老,此事恐成定局了。

正在此時,吏部尚書王瓊上前一步道:“皇上,臣反對另派欽差!”

朱厚熜精神一振,連忙道:“爲何?”

王瓊朗聲道:“臣以爲另外選派欽差出京不妥有三。其一是耗時日久,延誤查案時機;其二浪費人力物力,如今國庫用度緊張,能省則省;其三嘛……徐子謙在奏章裡講得很清楚了,直接掘毀大堤的罪犯已經抓獲,只要加以審問便能弄清來龍去脈,根本犯不着勞師動衆。”

朱厚熜滿意地道:“王尚書言之有理!”

殿內不少大臣亦微微點頭,他們雖然鄙夷王瓊的圓滑奉迎,但也不得不承認王瓊這三點理由確實站得住腳。

毛澄立即反駁道:“徐晉年紀輕輕,而且也沒有查案經驗,如何能擔此大任,更何況他還請求提督山東省軍務,軍機大事又豈同兒戲!”

王瓊冷笑道:“甘羅尚能八歲拜相,毛尚書又何以年紀取人?徐子謙年輕不假,但卻是老成持重,蕭御史在奏本中也提到了,徐子謙在這次賑災中的表現十分出色,其能力不容質疑。更何況此案涉及到徐子謙自身,掘毀大堤的罪犯也是他抓獲的,如今朝廷卻不信任他,要另派欽差調查此案,豈不令人寒心。”

兵部尚書王憲是王瓊的老部下,這時連忙站出來附和道:“王尚書所言極是,臣聽說徐子謙曾統兵對抗寧王,並且以少勝多,端定是文武雙全,提督山東軍務也未嘗不可!”

兩名尚書表態支持費宏,本來已經傾向楊廷和的天秤又被拉了回來,在種情況很鮮見,當初樑儲還在時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在場均是政治嗅覺靈敏的老傢伙,均意識以後的內閣恐怕不會再是楊首輔的一言堂了。

朱厚熜心中暗喜,他早就厭煩了楊廷和把持內閣,自然樂得有人站出來平衡楊廷和的影響,點頭道:“朕也覺得王尚書言之在理,其他愛卿的意見呢?”

一衆大臣的目光不由望向還沒表態的另外兩位閣老——毛紀和蔣冕。如今這兩位表態支持哪一方,那一方就能獲勝。

王瓊眼底閃過一絲得意,他本來就跟楊黨那些清流官員不合,以前的內閣鐵板一板,他自己選擇裝孫子,如今不同了,費宏爲了門生和楊廷和剛起來,他自然樂意助費宏一把,送人情的同時又能討好小皇帝,而且還可以加深內閣的裂痕,簡直是一舉三得。

毛紀和蔣冕兩人此時都有點爲難了,話說二者都是比較正直的官員,而且與費宏和楊廷和兩人的私交都不錯。

“臣贊同王尚書的觀點,如今國庫拮据,確實不宜再另派欽差虛耗財老,可命徐子謙全權負責此案,同時提督兗州府和東昌府的軍務,待查明後再將案犯押往京城,交由三法司審判定罪。”毛紀首先表態了,而且選擇了一種折衷的方式。

蔣冕其實並不同意過份打壓徐晉的,此子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棄之不用是朝廷的損失,所以點頭道:“臣附議!”

蔣閣老此言一出,事情總算是塵埃落定了。

朱厚熜喜道:“那便按照毛先生所講,欽命徐晉爲欽差全權負責諸事,加銜提督兗州府和東昌府軍務。有勞楊先生馬上擬旨!”

“臣領旨!”楊廷和雖然依舊神色自若,但在場的都明白,以後內閣恐怕不會再是楊閣老的一言堂了。

第160章 禍福難料(求票)第1167章吃帥(上)第1038章 主動請辭第107章 大清洗第1236章 機會來了第391章 自求多福吧第1356章 大反攻(中)第292章 賞春文會(五):珍瓏棋局第608章 內部分歧第1219章 孫子曰,兵不厭詐第649章 吳中才子第562章 風暴第902章 馳援通州第762章 御駕南巡第766章 師徒夜話第189章 六龍獻瑞第1192章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第1205章 國舅爺第749章 破碎虛空(求票)第766章 師徒夜話第1093章 奇貨可居第437章 陰差陽錯大封推感言第357章 全赴黃泉第1003章 李大義的陰險第757章 南洋都護府第16章 登徒子(求收藏)第560章 一百萬兩(兩章合一)第734章 犁庭掃穴第464章 處處刁難第182章 重陽出遊第46章 上元節(一)第795章 陸炳撕破臉第316章 登基,議禮之始第686章 一門三誥命(求票求訂閱)第1087章 福王第426章 財政拮据第701章 老爺來了第1000章 嚴嵩選婚(上)第1249章 闔家團圓第28章 消寒文會(二)第260章 徐解元(求票)第1094章 削他第1351章 刀下留人第109章 坑爹(2更)第697章 結伴南下第516章 三個主事,借力打力第374章 醫德仁心第186章 報名參戰第256章 籌碼,宴請第401章 燎原之勢第784章 狐狸尾巴第461章 漢奸之路(求票)第403章 曲阜之戰(下)第417章 新泰會戰(下)第404章 組建親軍第1245章 嘉靖巡邊(下)第1100章 雙雙回府第455章 削職降爵第819章 人事震動(中)第1045章 我等着你第132章 現成的模特兒第535章 拒絕第905章 俺答的侮辱第459章 安化王?第1322章 失蹄第1094章 削他第1076章 奉旨修道觀第1242章 軟柿子?第480章 嫁衣第741章 兵器場中的掃地僧第1302章 前因後果第952章 兩方比鬥(上)第1133章 山寨危機(上)第1151章 春生,有雨第319章 殿試(上)第478章 憤怒了第341章 危機突起(求票)第846章 震怒第339章 又撿了一個第210章 風雪襲來第743章 挾恩圖報第416章 新泰會戰(中)第182章 重陽出遊第655章 欽差駕到第1021章 天有皇乎?第1258章 北靖王第715章 全面反擊第394章 自由心證第705章 戰力很強,問題不少第1138章 窮追不捨第817章 朝中風雲第409章 圍剿隔山馬(上)第923章 內鬥第115章 飛上枝頭第1354章 革職第919章 家裡來人第906章 悔之晚矣第727章 還要浪一下第1360章 哈密點兵